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源温度对亚临界ORC系统热经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军胜 王欢欢 +2 位作者 王海涛 夏永放 董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866-4875,共10页
为了高效回收利用烧结矿余热资源,首先,将烧结余热锅炉出口低温烟气余热引入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其次,基于热功转换原理和热经济学理论,建立亚临界ORC系统热力学模型和经济模型;最后,以R245fa为ORC工质,研究不同工质蒸发温度、过热... 为了高效回收利用烧结矿余热资源,首先,将烧结余热锅炉出口低温烟气余热引入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其次,基于热功转换原理和热经济学理论,建立亚临界ORC系统热力学模型和经济模型;最后,以R245fa为ORC工质,研究不同工质蒸发温度、过热度和冷凝温度等参数条件下蒸发器侧烟气出口温度对系统热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蒸发器侧烟气出口温度,随着工质蒸发温度增加和冷凝温度减小,系统净输出功和?效率逐渐增加,但随工质过热度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在烟气出口温度较低时,系统单位净功所需面积随工质蒸发温度、过热度和冷凝温度增加而增加;在烟气出口温度较高时,系统单位净功所需面积随ORC热力参数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情况;当ORC热力参数一定时,系统净输出功、?效率和单位净功所需面积随烟气出口温度增加均逐渐减小;在实际ORC运行过程中,存在最佳的工质蒸发温度、过热度、冷凝温度以及蒸发器侧烟气出口温度,使ORC系统的综合性能(热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矿 回收 有机朗肯循环 烟气出口温度 热经济性能
下载PDF
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的热经济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游 王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44-3250,共7页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经济学理论对以R123、R134a、R717、R236fa和R600a为制冷剂的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发生温度进行热经济性能优化。提出一个系统总投资成本的目标优化模型。以热经济指数(单位制冷量所需的总费...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经济学理论对以R123、R134a、R717、R236fa和R600a为制冷剂的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发生温度进行热经济性能优化。提出一个系统总投资成本的目标优化模型。以热经济指数(单位制冷量所需的总费用)为系统热经济性能评价指标,计算并讨论在不同的质量流速条件下,不同制冷剂热经济指数的大小及其随工况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制冷剂R717的热经济指数最低,即其热经济性能最优,制冷剂的热经济指数均随制冷剂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不同的制冷剂,最优温度的变化范围不大,最优蒸发温度为8~10℃,最优冷凝温度为33~34℃。发生温度越低,系统的热经济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制冷 热经济性能 制冷剂 工况优化
下载PDF
不同热源条件下亚临界ORC与跨临界ORC热经济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双应 李纯 +2 位作者 肖兰 刘朝 李友荣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2776-2783,共8页
以系统净功、系统效率及系统平均电力生产成本为性能评价指标,首先基于性能寻优原则,对满足夹点温差要求的跨临界ORC(organic Rankine cycle)中膨胀机进口温度和压力进行分析和确定,然后基于固定的烟气出口温度,对不同烟气进口温度下以R... 以系统净功、系统效率及系统平均电力生产成本为性能评价指标,首先基于性能寻优原则,对满足夹点温差要求的跨临界ORC(organic Rankine cycle)中膨胀机进口温度和压力进行分析和确定,然后基于固定的烟气出口温度,对不同烟气进口温度下以R601为工质的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亚临界ORC)和以R134a为工质的跨临界有机朗肯循环(跨临界ORC)的热经济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跨临界ORC蒸发器夹点温差位于工质进出口之间时,满足夹点温差要求的膨胀机进口压力越小越好;当跨临界ORC蒸发器夹点温差位于工质出口处时,存在最佳膨胀机进口压力.无论对亚临界ORC还是跨临界ORC,随着热源温度的升高,系统净输出功均升高,系统平均电力生产成本均降低;对于亚临界ORC,系统效率随热源温度的升高单调增加,而对于跨临界ORC,系统效率随热源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或保持不变).此外,对于系统净功及系统效率,存在一个热源温度区间,使跨临界ORC优于亚临界ORC,并且随着夹点温差的增大,该热源温度区间扩大;对于系统平均电力生产成本,亚临界ORC始终优于跨临界O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ORC 跨临界ORC 源温度 热经济性能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HFOs工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热经济性能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硕倬 李健 +2 位作者 葛众 段远源 杨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6-821,共6页
本文建立了150℃地热水驱动的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热经济性能分析模型,对7种氢氟烯烃类(HFOs)工质和3种含HFOs的混合工质开展优化分析。以系统净现值(NPV)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对蒸发温度、过热度、蒸发/冷凝过程夹点温差和冷源出... 本文建立了150℃地热水驱动的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热经济性能分析模型,对7种氢氟烯烃类(HFOs)工质和3种含HFOs的混合工质开展优化分析。以系统净现值(NPV)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对蒸发温度、过热度、蒸发/冷凝过程夹点温差和冷源出口温度等五个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各参数对系统热经济性能的影响。并将HFOs工质的热经济性能与R134a、R600a和R245fa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515A和R1234ze(E)的热经济性能最优,且均优于三种对比工质;其中,R515A的系统净输出功最大,R1234ze(E)的NPV最大,而R452B和R1234yf的热经济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HFOs 热经济性能 系统优化
原文传递
以铁磁材料为工质的不可逆Ericsson制冷循环的热经济性能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志超 林国星 陈金灿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93-1399,共7页
据朗之万理论导出铁磁材料的磁化强度和熵表式,构建以铁磁材料为工质的不可逆回热Ericsson制冷循环,分析和评估该制冷循环的热经济及热力学性能,揭示有限热源、回热器效率、外磁场强度等参量对循环热经济性能及其相应的制冷率和性能系... 据朗之万理论导出铁磁材料的磁化强度和熵表式,构建以铁磁材料为工质的不可逆回热Ericsson制冷循环,分析和评估该制冷循环的热经济及热力学性能,揭示有限热源、回热器效率、外磁场强度等参量对循环热经济性能及其相应的制冷率和性能系数等的定量影响。所得结果为实际磁制冷机循环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经济性能 铁磁材料 不可逆性 制冷循环 优化
原文传递
发电机组混合式低压加热器改造的变工况性能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陶冶 聂雨 +1 位作者 张燕平 黄树红 《广东电力》 2015年第5期1-5,共5页
针对火电厂给水回热系统的表面式加热器存在传热温差,热经济性能不如加热蒸汽与给水直接接触的混合式加热器的问题,对某600 MW超临界发电机组的低压加热器进行不同方案的混合式加热器改造,建立机组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不同改造方案在额定... 针对火电厂给水回热系统的表面式加热器存在传热温差,热经济性能不如加热蒸汽与给水直接接触的混合式加热器的问题,对某600 MW超临界发电机组的低压加热器进行不同方案的混合式加热器改造,建立机组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不同改造方案在额定出力工况下的热经济性能,并对其中的最优方案进行变工况热经济性能计算分析。研究表明,优选方案在各种工况运行下均具有较佳的热经济性能,在低负荷工况时性能优势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混合式低压加 低压加 仿真模型 热经济性能
下载PDF
基于供热负荷的吸收式热泵供热机组变工况性能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乔良 李伟 +2 位作者 郜宁 刘伟 林翔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3-168,共6页
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中的余热能够提高系统供热能力,增加发电量,提高能源利用率。以东北地区某2×350 MW供热机组为例,对1号机组进行供热系统改造,增加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建立热力计算模型,基于供热负荷的变化,对热泵... 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中的余热能够提高系统供热能力,增加发电量,提高能源利用率。以东北地区某2×350 MW供热机组为例,对1号机组进行供热系统改造,增加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建立热力计算模型,基于供热负荷的变化,对热泵供热系统供暖期内的变工况进行模拟。比较改造前后两种供热模式在相同热负荷下的热经济性能;发掘并对比不同供热模式的最大供热能力。结果表明:随着供热负荷的增加,热网回水温度升高,热泵性能系数COP下降。改造后的热泵供热模式热经济性能要优于传统供热模式,在相同供热负荷下,热泵供热模式的总的供热抽汽量明显低于传统抽凝供热模式;总的发电量比传统抽凝供热模式增加3%左右;发电标准煤耗比传统抽凝供热模式最大降低近3%。改造后的热泵供热模式能满足的最大供热面积比传统抽凝供热模式增大17.5%,表明对机组进行热泵改造能够有效增加机组最大供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供 变工况 热经济性能 最大供能力
下载PDF
基于供热负荷的吸收式热泵供热机组变工况性能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胡乔良 李伟 +2 位作者 郜宁 刘伟 林翔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7-220,196,共5页
建立热力计算模型,基于供热负荷的变化,对热泵供热系统供暖期内的变工况进行模拟。比较改造前后两种供热模式在相同热负荷下的热经济性能;发掘并对比不同供热模式的最大供热能力。结果表明,随着供热负荷的增加,热网回水温度升高,热泵性... 建立热力计算模型,基于供热负荷的变化,对热泵供热系统供暖期内的变工况进行模拟。比较改造前后两种供热模式在相同热负荷下的热经济性能;发掘并对比不同供热模式的最大供热能力。结果表明,随着供热负荷的增加,热网回水温度升高,热泵性能系数COP下降。改造后的热泵供热模式热经济性能要优于传统供热模式,在相同供热负荷下,热泵供热模式总的供热抽汽量明显低于传统抽凝供热模式;总的发电量比传统抽凝供热模式增加了3%左右;发电标准煤耗比传统抽凝供热模式最大降低了近3%。改造后的热泵供热模式能满足的最大供热面积比传统抽凝供热模式增大了17.5%,明显增强了原有系统的最大供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供 变工况 热经济性能 最大供能力
下载PDF
加热器上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定量分析及应用
9
作者 张培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年第24期200-201,共2页
加热器传热端差是热力系统回热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机组热经济状态方程、小扰动理论为基础,并引入控制论中的状态空间推导得出加热器上端差变化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通用分析方程。文中计算结果表明:该方程具有通用性强、模型简... 加热器传热端差是热力系统回热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机组热经济状态方程、小扰动理论为基础,并引入控制论中的状态空间推导得出加热器上端差变化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通用分析方程。文中计算结果表明:该方程具有通用性强、模型简捷、结果准确等特点,尤其适用于机组运行经济性能在线监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端差 热经济性能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热耗率在线监测中的动态误差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建 曹祖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15,共8页
本文针对性能在线监测与常规热力试验的不同之处,分析了中间再热式机组在变负荷过程中应用传统热耗率计算方法所引起的动态误差。国产125MW机组的仿真计算表明,当机组负荷变化24%左右时,这项误差可达15%以上。文中还探讨了汽轮机动态... 本文针对性能在线监测与常规热力试验的不同之处,分析了中间再热式机组在变负荷过程中应用传统热耗率计算方法所引起的动态误差。国产125MW机组的仿真计算表明,当机组负荷变化24%左右时,这项误差可达15%以上。文中还探讨了汽轮机动态过程中在线计算热耗率的合理方法,可供研制电厂性能在线监测系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再式汽轮机 耗率 在线监测 动态误差分析 热经济性能 动态误差
下载PDF
新型全时段耦合余热的卡诺电池系统构建及热-经济性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沛 王晋 +4 位作者 陈锴煌 罗向龙 陈健勇 梁颖宗 陈颖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84-3090,共7页
卡诺电池(CB)是可同时实现储电和余热回收利用的新兴储电技术。当前耦合余热卡诺电池(TI-CB)仅在充电环节利用余热,余热利用不充分。本文提出一种全时段耦合余热的卡诺电池系统(DTI-CB),通过将余热与有机朗肯循环(ORC)耦合,实现余热与... 卡诺电池(CB)是可同时实现储电和余热回收利用的新兴储电技术。当前耦合余热卡诺电池(TI-CB)仅在充电环节利用余热,余热利用不充分。本文提出一种全时段耦合余热的卡诺电池系统(DTI-CB),通过将余热与有机朗肯循环(ORC)耦合,实现余热与卡诺电池全时段高效集成,并对其热-经济性能进行评估。相比TI-CB系统,DTI-CB最高可提高95.67%的发电能力和降低30.90%的平准化度电成本;相比ORC发电和CB独立系统,DTI-CB在高负荷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热经济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诺电池 耦合余 有机朗肯循环 热经济性能
原文传递
低温烟气余热ORC系统工质选择及热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军胜 程新妮 +3 位作者 王欢欢 赵亮 王海涛 董辉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74-1183,共10页
以烧结余热锅炉出口烟气余热为有机朗肯循环(ORC)热源,建立亚临界ORC系统热力学模型和经济模型,研究不同循环工质下烟气进口温度、蒸发器节点温差和工质蒸发温度对系统热经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烟气进口温度越高,蒸发器节点温差... 以烧结余热锅炉出口烟气余热为有机朗肯循环(ORC)热源,建立亚临界ORC系统热力学模型和经济模型,研究不同循环工质下烟气进口温度、蒸发器节点温差和工质蒸发温度对系统热经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烟气进口温度越高,蒸发器节点温差越小,系统净输出功越大。随着工质蒸发温度的增加,系统净输出功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情况。系统单位换热面积净输出功随蒸发器节点温差和工质蒸发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烟气进口温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当工质蒸发温度大于95℃时,工质R600a的热力性能最好,能获得最大的净输出功,反之工质R236ea的净输出功最大;当系统热力循环参数一定时,工质R601a的经济性能最好,能获得最大的单位换热面积净输出功,但其净输出功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矿 回收 有机朗肯循环 工质选择 热经济性能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Nuclear Fuel Centerline Temperature Using New UO2 Thermal Conductivity Models 被引量:1
13
作者 Daniel Artur Pinheiro Palma Amir Zacarias Mesquita +1 位作者 Franciole da Cunha Marinho Marcelo da Silva Rocha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4年第6期1054-1058,共5页
The nuclear industry needs of prediction of behavior and life-time, for a wide range of normal, off-normal and accident conditions for safe and economic operation. Among different thermo-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t can... The nuclear industry needs of prediction of behavior and life-time, for a wide range of normal, off-normal and accident conditions for safe and economic operation. Among different thermo-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t can be predictable, the knowledge on the rad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UO2 (uranium dioxide) nuclear fuel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nuclear reactors is essential for safety as different mechanical and thermal-hydraulic thresholds should be respected. One of the attributes of the Brazilian CNEN (Nuclear Energy Commission) is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uel rods used in these reactors in high-bumup regimes. The effective removal of the heat generated in the fuel rods constitutes one of the primary points to consider in the design of nuclear reactors. One of the important physical parameters in the study of heat conduction from the nuclear fuel to the coolant in a PWR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is its thermal conductivity. It is therefore desirable that the empirical models, updat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in the fuel region be developed from new sets of experimental data from the irradiated fuel rods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obtained results of implementing of a new model for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UO2 in the FRAPCON c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 fuel uranium dioxide thermal conductivity PW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