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秆和油页岩共热解生物炭的氨氮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亚力昆江·吐尔逊 张凯悦 +5 位作者 高志伟 王珂 钟梅 代正华 李建 刘洋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5期39-46,共8页
使用棉秆(CS)和油页岩(OS)为原料,采用共热解的方式制备了共热解生物炭,探究了对氨氮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不同热解时间、CS和OS比例、热解温度、CS的粒径对共热解生物炭的氨氮吸附量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并研究了吸附动力学和... 使用棉秆(CS)和油页岩(OS)为原料,采用共热解的方式制备了共热解生物炭,探究了对氨氮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不同热解时间、CS和OS比例、热解温度、CS的粒径对共热解生物炭的氨氮吸附量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并研究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研究表明,棉秆和油页岩共热解后生物炭的结构特性和表面形貌有较大改善,对氨氮的吸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最佳的制备条件是热解温度为500℃、m(棉秆)∶m(油页岩)=3∶1、热解时间为30 min和CS的粒径为0.20~0.30 mm。在投加量为10.0 g/L、pH 9.0时,最佳条件所制备炭的吸附量为4.89 mg/g,是棉秆生物炭的2.2倍。吸附过程以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吸附机制主要包括为离子交换、静电吸附和配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热解 油页岩 棉秆 氨氮吸附
下载PDF
纤维素生物质与废塑料共催化热解制取富烃液体燃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马中青 丁紫霞 +4 位作者 李逍然 朱亮 岑珂慧 黄明 陈登宇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8-451,共14页
生物质能是国际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其高效利用成为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关键,并对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纤维素生物质与废塑料的共催化热解技术,不仅能制备高附加值的富烃液体燃料,还可达到“以废治废... 生物质能是国际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其高效利用成为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关键,并对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纤维素生物质与废塑料的共催化热解技术,不仅能制备高附加值的富烃液体燃料,还可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进而实现生物质与废塑料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本工作从生物质与废塑料高值化利用的角度出发,对生物质和废塑料共催化热解制备富烃液体燃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纤维素生物质和废塑料的基础化学特性差异,论述了废塑料种类、催化剂种类、物料和催化剂比例、催化热解温度等因素对生物质和废塑料共催化热解生物油产率和品质的影响,阐述了生物质和废塑料单独催化热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机理,并揭示了共催化热解过程中的协同反应机理,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生物质与废塑料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参考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塑料 共催化热解 催化剂 富烃液体燃料
下载PDF
农林废弃物共热解对污泥生物炭Cu(Ⅱ)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晴空 王欢 +5 位作者 范剑平 李佳瑛 陈炜 李彦林 杨瑞丰 王殿常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4-780,共7页
将山地城市污泥与水稻杆、水稻壳、桉树枝、桉树叶等农林废弃物进行共热解,研究共热解对生物炭理化性质及Cu(II)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共热解对Cu(II)吸附性能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与污泥炭相比,水稻壳、水稻杆、桉树枝、桉树叶与污泥共... 将山地城市污泥与水稻杆、水稻壳、桉树枝、桉树叶等农林废弃物进行共热解,研究共热解对生物炭理化性质及Cu(II)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共热解对Cu(II)吸附性能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与污泥炭相比,水稻壳、水稻杆、桉树枝、桉树叶与污泥共热解制备的生物炭,C含量分别增大了0.64倍、0.87倍、1.04倍、1.22倍,O含量分别增大了1.11倍、1.25倍、2.01倍、2.17倍,对Cu(II)最大吸附量分别增大了28.4%,60.3%,82.7%,99.7%。共热解对生物炭Cu(II)吸附性能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污泥与桉树叶共热解炭对Cu(II)最大吸附量的协同量化值最高(9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处理处置 生物炭 热解 协同效应 重金属吸附
下载PDF
不同热解温度稻壳生物炭对羊粪堆肥腐熟度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4
作者 王海候 吕志伟 +6 位作者 金梅娟 沈园 陶玥玥 周新伟 施林林 李茹 陆长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6-703,共8页
为优化羊粪堆肥腐熟度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的技术工艺参数,以2种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稻壳生物炭为堆肥辅料,与羊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43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羊粪与食用菌渣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预备物料,在预备物料上分别添加... 为优化羊粪堆肥腐熟度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的技术工艺参数,以2种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稻壳生物炭为堆肥辅料,与羊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43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羊粪与食用菌渣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预备物料,在预备物料上分别添加450、650℃热解的稻壳生物炭(占预备物料质量百分比15%)为BC450、BC650处理,在预备物料上添加未热解炭化的稻壳(与稻壳生物炭同等体积)为CK处理。监测了堆肥温度、腐熟度指标(NH_(4)^(+)-N/NO_(3)^(-)-N、EC值、种子发芽指数)、温室气体(CH_(4)、CO_(2)、N_(2)O)排放的变化动态,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稻壳生物炭对堆肥腐熟度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果。结果表明:添加450、650℃热解的稻壳生物炭,缩短了堆肥体NH_(4)^(+)-N/NO_(3)^(-)-N、T值、EC值及种子发芽指数达到腐熟度推荐值的所需时间,与CK处理相比,BC450、BC650处理的腐熟周期分别缩短了15.0%、32.5%;羊粪堆置43 d后,BC450、BC650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较CK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6.56%、24.36%,且BC650处理综合温室效应比BC450处理显著降低了19.05%(P<0.05);添加稻壳生物炭对羊粪堆肥腐熟度及温室气体减排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建议优选650℃制备的稻壳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热解温度 羊粪 堆肥 腐熟度 温室气体
下载PDF
淖毛湖煤和脱碱木质素共热解挥发物组成分布规律
5
作者 李扬 吴博文 +3 位作者 于志鹏 杨赫 靳立军 胡浩权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4-1603,共10页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开展了淖毛湖煤和脱碱木质素的共热解实验,并研究了共热解产物的组成和产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共热解会降低半焦产率,促进热解气产率的提升,热解气产率最大提升了33.1%,共热解对于CH_4、CO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开展了淖毛湖煤和脱碱木质素的共热解实验,并研究了共热解产物的组成和产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共热解会降低半焦产率,促进热解气产率的提升,热解气产率最大提升了33.1%,共热解对于CH_4、CO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煤和木质素混合比例为1∶1时,煤和木质素的热解挥发分间交互作用表现最明显,热解焦油产率表现出正协同作用。在共热解过程中,愈创木酚向单酚、双酚转化,相较于理论计算值,单酚、双酚化合物的含量分别增加了2.9%和9.8%,而愈创木酚的含量降低了5.1%;其原因可能是羰基和羧基的断裂与挥发分间的交互作用增强,抑制了醚类、醛类、酸类化合物的生成,促进了酚类的生成、含氧气体的释放与热解焦油的稳定。木质素的引入,显著促进了煤热解焦油轻质化,焦油中轻质组分比例接近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热解 焦油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喷雾热解法加热壁温对铈锆固溶体生产过程的影响
6
作者 伍永福 栗志 +5 位作者 赵爽 刘中兴 王振峰 董云芳 刘玉宝 马守营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目的】为了探究喷雾热解过程中加热壁温对铈锆固溶体生产过程的影响,分析热解炉内的流量场和浓度场的变化情况,实现对热解炉的设计优化。【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喷雾热解炉的物理模型,分别探讨加热壁温对铈锆固溶体在热解炉... 【目的】为了探究喷雾热解过程中加热壁温对铈锆固溶体生产过程的影响,分析热解炉内的流量场和浓度场的变化情况,实现对热解炉的设计优化。【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喷雾热解炉的物理模型,分别探讨加热壁温对铈锆固溶体在热解炉的不同阶段及热解炉中水蒸气分布和HCl分布的影响。【结果】当热解温度为850℃时,液滴的反应主要分2个阶段,在炉膛高度为0~0.05 m处,为加热蒸发阶段,在炉膛高度为0.05~0.6 m处,为稳态热解阶段。当炉壁温度为550~650℃时,在炉膛高度为0.9 m处温度变化放缓,喷雾处于稳定热解阶段;而壁温在750~850℃时,在炉膛高度为0.6 m处温度变化放缓;当壁温为850℃时,在炉膛高度为0.1~0.6 m处的温度曲线斜率最大,液滴达到稳定蒸发阶段的时间缩短,水分蒸发变快,热解时间变短。【结论】炉壁加热区的温度越高,HCl生成的速度越快,速度的最大值越小,在炉膛高度为0.4 m处速度变化最大,达到1.6 m/s左右;并且整体HCl生成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平均速度变化随着热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热解 铈锆固溶体 稳态热解 稳定热解
下载PDF
煤热解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历程
7
作者 曹景沛 姚乃瑜 +6 位作者 庞新博 赵小燕 赵静平 蔡士杰 徐敏 冯晓博 伊凤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20-3636,共17页
在应对“碳中和”的挑战中,我国学者提出了“工程热化学”这一新兴学科。煤热解是一种重要的热化学反应,是工程热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不断恶化的世界环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需求。全... 在应对“碳中和”的挑战中,我国学者提出了“工程热化学”这一新兴学科。煤热解是一种重要的热化学反应,是工程热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不断恶化的世界环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需求。全面了解煤热解过程,完善煤热解理论,准确描述煤热解动力学机理,是开发煤的高效热解的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煤热解的概念、分类及热解过程,进而总结了煤热解机理的研究进展,针对煤热解的ReaxFF MD分子动力学以及热分析动力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热解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热作用过程中矿物质及杂原子对反应的影响。最后对煤热解工艺发展历程和示范应用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热解机理 动力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富油煤原位热解技术战略价值与科学探索
8
作者 王双明 师庆民 +9 位作者 孙强 崔世东 寇丙洋 乔军伟 耿济世 张蕾 田华 姜鹏飞 蔡玥 刘浪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共13页
【背景】我国油气需求缺口大、供给制约多、煤炭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富油煤作为集煤、油、气属性于一体的煤炭资源,具有立足国内增加油气供给的巨大潜力。【进展】富油煤原位热解技术已在陕西榆林成功实施工程试验,目前仍处于探索阶... 【背景】我国油气需求缺口大、供给制约多、煤炭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富油煤作为集煤、油、气属性于一体的煤炭资源,具有立足国内增加油气供给的巨大潜力。【进展】富油煤原位热解技术已在陕西榆林成功实施工程试验,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其具备两大战略价值:一是弥补我国油气需求缺口,提高油气自主保障能力;二是变革煤炭开采技术,推动煤炭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富油煤原位热解包括钻孔式和矿井式两种实践途径,目标是持续高效提取煤中油气资源,主要面临热解选区、加热技术与高效传热传质等难题。【展望】“四性”是原位热解技术研发的关键,包括地质条件适宜性、加热技术匹配性、传热传质有效性和热解安全稳定性。主要内容为:(1)从富油煤资源条件、地层封闭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构造条件等方面阐明适宜富油煤原位热解的地质基础,揭示热辐射范围内围岩封闭动态稳定性的约束条件,为原位热解选址和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2)深刻认识富油煤在温度、应力约束下的热物理性质演化行为,基于地质−工程条件论证原位加热技术适宜性,并针对煤层低导热特性开展高效加热工艺设计,通过风、光、电多种供能方式互补实现供热能源经济性。(3)地应力、大尺度煤体、焦油高黏度是制约原位热解油气运移、产出的主要因素,煤层致裂、载热介质优化与温压调控、焦油降黏轻质化是改善煤层传热传质性能和提高热解油气可产出性的潜在方法。(4)原位热解持续稳定运行依赖于全过程监测与动态预警,需要监测手段立体化、地质信息反演精准化、多相多场环境模型化、突变阈值预测预警等技术予以支撑。进一步探索与地质条件相匹配的富油煤原位持续高效热解关键技术,破解煤炭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制约矛盾,是推动富油煤原位热解技术深入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原位热解 油气资源 地质条件 加热技术 传热传质 安全稳定
下载PDF
快速和慢速热解对棉秆生物炭理化特性及土壤持水量的影响
9
作者 亚力昆江·吐尔逊 周术林 +6 位作者 张凯悦 钟梅 代正华 李建 袁万能 许晓兵 李涛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435-443,共9页
以新疆棉秆为原料,在300~700℃下利用快速和慢速热解方式制备了生物炭,研究了快速和慢速热解对棉秆生物炭形貌、表面官能团、pH值、元素组成的影响.利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 以新疆棉秆为原料,在300~700℃下利用快速和慢速热解方式制备了生物炭,研究了快速和慢速热解对棉秆生物炭形貌、表面官能团、pH值、元素组成的影响.利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持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产率下降,pH值提高,孔隙度增加.快速热解生物炭具有孔隙发达、芳香性高、稳定性强的优点.2)土壤持水量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和热解温度的升高而提高.生物炭添加量为0.03 g/g时,土壤持水量分别为51.7%和49.7%,比未添加生物炭提高了32.5%和27.4%.3)添加生物炭土壤15 d后保水量仍有40.3%,远高于纯土壤,且添加快速热解生物炭的土壤保水量高于慢速热解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 快速热解 慢速热解 生物炭 土壤持水能力
下载PDF
油页岩临界热解中间体的结构表征
10
作者 黄越 洪文鹏 +3 位作者 丁皓姝 高朔 董花花 李术元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9-496,共8页
为探究抚顺油页岩有机质热解机理,以其热解产物抽提率最高时获得有机体——临界热解中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快速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对临界热解中间体进行... 为探究抚顺油页岩有机质热解机理,以其热解产物抽提率最高时获得有机体——临界热解中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快速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对临界热解中间体进行了原子结构表征,提出了该热解中间体平均分子结构模型的分子式C_(370)H_(570)O_(29)N_(4)S.结果表明:临界热解中间体的碳骨架结构主要由脂肪族碳构成,脂碳率与芳碳率分别为74.7%和25.3%,脂肪烷烃链的支化度Bi为4.31%,亚甲基长链的平均碳数约为18个;芳香碳以单环形式为主,芳香环的平均取代程度为0.4左右;杂原子主要以羰基氧、吡咯氮和噻吩硫的赋存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热解中间体 结构表征 分子式
下载PDF
催化剂对煤热解焦油品质的调控及其表面积炭行为的分析
11
作者 鲍卫仁 王倩 +5 位作者 李挺 田茜 王旎晨 闫伦靖 王美君 常丽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7-1082,共16页
以催化剂为核心和焦油提质为目的的低阶煤热解技术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鉴于煤焦油品质调控和催化剂表面积炭行为的复杂性,阐述了金属、金属氧化物、天然矿物质、分子筛和炭基催化剂对煤和热... 以催化剂为核心和焦油提质为目的的低阶煤热解技术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鉴于煤焦油品质调控和催化剂表面积炭行为的复杂性,阐述了金属、金属氧化物、天然矿物质、分子筛和炭基催化剂对煤和热解挥发物的催化作用及其对热解产物分布和组成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各类催化剂的优缺点。探讨不同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的区别及其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合煤及热解挥发物中C—C、C—H、C=C、—OH、C=O、C—O和—COOH等化学键的断键行为,揭示了不同催化剂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针对催化过程中存在的焦油产率低及提质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利用金属尤其是过渡金属改性催化剂活化热解体系中的内部小分子氢供体和外部固体/气体氢供体对重质组分裂解碎片原位供氢的方法,实现焦油产率的提高及焦油品质的改善。同时,针对催化剂易积炭失活问题,分析了积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组成以及积炭形成的原因。从催化剂设计及热解反应体系出发,分析了多种有效抑制积炭的途径,如多级孔与金属活性位点的组合效应、双金属改性调控Brønsted和Lewis酸性位点的比例、酸碱双功能催化剂的开发以及引入H_(2)O、CH_(4)、C_(2)H_(6)和CH_(3)OH等富氢小分子调控挥发物组成等,以期为低阶煤催化热解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热解 挥发物 催化裂解 焦油提质
下载PDF
褐煤和秸秆生物质热解的热重教学实验设计
12
作者 周玲妹 邓久帅 +3 位作者 孙美洁 解维伟 徐宏祥 涂亚楠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8,共4页
为了提升本科实验教学水平,将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相融合已成为目前实验课程改革的趋势。针对“煤化学与煤质分析”课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煤炭的有机大分子结构特性及热转化机理的难题,设计了基于煤和生物质热解的热重教学实验。在TGA反应器... 为了提升本科实验教学水平,将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相融合已成为目前实验课程改革的趋势。针对“煤化学与煤质分析”课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煤炭的有机大分子结构特性及热转化机理的难题,设计了基于煤和生物质热解的热重教学实验。在TGA反应器中,对褐煤和秸秆生物质在10 K/min升温速率下,从室温到1100℃和大气压下进行热解实验。研究表明,因秸秆中含有较高的挥发分,生物质的失重率大于褐煤。随着热解温度升高,褐煤和秸秆生物质都经历了干燥脱吸阶段(室温~300℃)、主要热解阶段(300~600℃)和焦化阶段(高温900℃以上),但由于褐煤和秸秆生物质自身性质和组分的差异,其失重机理并不相同。通过此实验设计,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煤炭的性质、用途及转化的原理与工艺;还可帮助学生了解生物质的热转化特性,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热重 实验课程 教学研究
下载PDF
大豆皂脚与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沼渣共热解特性及应用
13
作者 李雪光 左晓宇 +2 位作者 代建军 刘广青 张瑞红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2,共10页
将大豆皂脚与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沼渣两种固体废弃物以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共热解,采用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附-脱附法(BET)对得到的共热解炭进行表征,并将共热解炭循环应用到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环境中,考察共热解炭对厌氧... 将大豆皂脚与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沼渣两种固体废弃物以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共热解,采用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附-脱附法(BET)对得到的共热解炭进行表征,并将共热解炭循环应用到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环境中,考察共热解炭对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共热解炭的产率随着沼渣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大;沼渣加入量较少时,可以促进共热解气的生成,但对共热解液的产生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共热解炭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介于两种单一热解炭之间,并且平均孔径随沼渣加入量的增大呈减小趋势;将大豆皂脚与沼渣的质量比为4∶3下制备的共热解炭加入厌氧发酵系统中,发酵30 d时累积产气量达到390.80 mL/g,累积产甲烷量达到213 mL/g,累积产气量达到总产气量80%所需要的时间t_(80)为(14±1) d,比不添加热解炭的空白组提前了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皂脚 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沼渣 热解 厌氧发酵
下载PDF
基于9,10-二氢蒽强化的掺氮活性炭催化松木热解制备烷氧基酚研究
14
作者 李文涛 张成博 +5 位作者 李凯 牛琦 李继红 陆强 贾宝 高丽娟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8-994,共7页
本研究以核桃壳基掺氮活性炭(NAC)为催化剂、以9,10-二氢蒽(DHA)为供氢剂,开展了松木选择性热解制备烷氧基酚研究,探究了氨水质量分数对NAC理化性能的影响,揭示了DHA/松木比、热解温度、NAC/松木比对烷氧基酚生成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 本研究以核桃壳基掺氮活性炭(NAC)为催化剂、以9,10-二氢蒽(DHA)为供氢剂,开展了松木选择性热解制备烷氧基酚研究,探究了氨水质量分数对NAC理化性能的影响,揭示了DHA/松木比、热解温度、NAC/松木比对烷氧基酚生成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合适的氨水质量分数能够改善NAC孔隙结构及活性位点分布,当氨水质量分数为15%时,所制备NAC对烷氧基酚的生成促进效果最佳;当DHA/松木比为1、热解温度为550℃、NAC/松木比为3时,烷氧基酚产率最大,为5.27%,明显高于纯松木直接催化热解时烷氧基酚产率(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掺氮活性炭 催化热解 9 10-二氢蒽 烷氧基酚
下载PDF
清热解毒汤对下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杨沙 尹小娟 +3 位作者 温慧敏 冯光富 汪蕾 李儒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85-3888,共4页
目的考察清热解毒汤对下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汤,疗程2周。检测临床疗效、创口感染率、炎性因子(CRP、TNF-α、IL-6、P... 目的考察清热解毒汤对下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汤,疗程2周。检测临床疗效、创口感染率、炎性因子(CRP、TNF-α、IL-6、PCT)、疼痛评分、OD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创口感染率更低(P<0.05)。治疗后,2组炎性因子、疼痛评分、ODI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清热解毒汤可安全有效地改善下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预防创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毒汤 常规治疗 下肢开放性骨折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制备碳纳米管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攀 智少梅 +4 位作者 李智雄 胡俊豪 陈志勇 白净 常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7,93,共8页
生物质是世界上唯一的可再生碳源,可通过热解制备碳纳米管,实现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介绍了生物质原位和非原位热解制备碳纳米管的相关研究,归纳制备碳纳米管的热解技术和应用现状,分析生物质原料、热解温度... 生物质是世界上唯一的可再生碳源,可通过热解制备碳纳米管,实现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介绍了生物质原位和非原位热解制备碳纳米管的相关研究,归纳制备碳纳米管的热解技术和应用现状,分析生物质原料、热解温度和催化剂种类等主要影响因素在碳纳米管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探讨碳纳米管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和生长机理。生物质作为原料热解制备碳纳米管,还需要针对高效催化剂的开发、新型加热技术及碳纳米管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机理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碳纳米管 影响因素 反应机理
下载PDF
酸处理对生物质热解生物油影响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东雨 刘乙德 +10 位作者 朱晓健 袁小兰 刘奕兵 王晶 杨旭 封宇 李致锋 郝宇思 牛卫生 刘越洋 李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9-640,共12页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质资源作为化石能源的补充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快速热解技术,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同时具有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液体生物油备受重视。然而,通过直接热解得到的生物油存在...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质资源作为化石能源的补充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快速热解技术,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同时具有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液体生物油备受重视。然而,通过直接热解得到的生物油存在化学组分繁多、产率低、品质差等问题。在快速热解之前对生物质进行酸处理,可以有效去除生物质中碱/碱土金属元素(AAEMs)含量,显著改变生物质的形貌结构,极大改善生物油产品的组分分布,增加如左旋葡聚糖等高附加值化合物的产率,有效提升生物油品质,更有利于生物油的分离提纯和后期的高值化利用。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生物质进行不同酸处理后的热解研究现状,讨论了酸处理及联合酸处理对生物质形貌结构、AAEMs含量、热解过程及热解生物油的影响,为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和转化提供了思路,对生物质热解酸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处理 生物油研究进展 AAEMs 快速热解
下载PDF
脱碱赤泥对餐厨垃圾催化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18
作者 刘亮 曾宏亮 +5 位作者 卿梦霞 贺梓航 吴佳俊 康向京 向军 刘一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78-5686,共9页
本文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荧光分光光度计(UV-F)和原位红外(In-situ DRIFTS)等方法探究了不同热解温度下脱碱赤泥对餐厨垃圾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热解温度下,脱碱赤泥能够抑制热解气的生成,促进... 本文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荧光分光光度计(UV-F)和原位红外(In-situ DRIFTS)等方法探究了不同热解温度下脱碱赤泥对餐厨垃圾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热解温度下,脱碱赤泥能够抑制热解气的生成,促进热解油的生成且在450℃时产率最高为39.46%.热解油主要以脂肪酸、N化合物和酯类为主.由于脱碱赤泥不仅能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产生长链羧酸,还能促进了蛋白质裂解产生芳香蛋白类物质,使得热解油中的酸类含量增加和芳构化程度加深.同时热解焦中的羧酸官能团和C≡N吸收峰显著升高进一步验证了脱碱赤泥能够促进热解油中酸类和N化合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碱赤泥 餐厨垃圾 催化热解 热解油产物分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长7段油页岩不同阶段热解反应特征
19
作者 蒋海岩 胡清萍 +3 位作者 王姣 刘帅 袁士宝 申志兵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4-450,共7页
针对原位热采开发油页岩矿藏中热解反应变化复杂、控温困难等问题,通过热重分析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页岩热解过程进行阶段划分;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实验重点检测有机质裂解放热阶段的产物成分,分析不同阶段演化... 针对原位热采开发油页岩矿藏中热解反应变化复杂、控温困难等问题,通过热重分析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页岩热解过程进行阶段划分;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实验重点检测有机质裂解放热阶段的产物成分,分析不同阶段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进一步验证阶段划分。结果表明,油页岩在氮气氛围下的热解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脱水阶段(<300℃)、有机质裂解放热阶段(300~720℃)、矿物吸热分解阶段(>720℃)。在有机质裂解放热阶段,油页岩的失重约为总失重的74%,无机矿物未发生热裂解。有机质裂解放热阶段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阶段:300℃≤T<450℃的低温初始段、450℃≤T<600℃的中温热解段、600℃≤T≤720℃的高温热解完成段。有机质的热解主要发生在中温热解段。随温度升高,烷烃脱氢反应、酯化反应变为以酯类化合物热裂解反应、烷烃断链生成小分子烃类反应为主;温度升至600~720℃时,会促使化合物发生聚合向油页岩半焦转化;当温度控制在中温热解段时,油页岩油成分最好,含27.70%酯类、29.89%脂肪烃、14.49%醇类、12.66%芳香烃等。研究结果为油页岩热解机理分析、油页岩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和提高现场采收率提供理论指导,并对控制有机质的反应温度范围提供依据,保证较高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页岩油 有机质 裂解放热 热解阶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氯化铈液滴在喷雾焙烧反应器热解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伍永福 张松松 +3 位作者 王振峰 董云芳 刘中兴 刘玉宝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6,共11页
Ruthner型喷雾焙烧反应器具有节能、环保和副产物可回收利用等诸多优点,其已被广泛应用于回收钢铁工业酸洗液,但在CeO_(2)颗粒制备领域还没有应用。当前对实心球形CeO_(2)颗粒的需求不断扩大,使得应用Ruthner型喷雾焙烧反应器规模化生产... Ruthner型喷雾焙烧反应器具有节能、环保和副产物可回收利用等诸多优点,其已被广泛应用于回收钢铁工业酸洗液,但在CeO_(2)颗粒制备领域还没有应用。当前对实心球形CeO_(2)颗粒的需求不断扩大,使得应用Ruthner型喷雾焙烧反应器规模化生产CeO_(2)颗粒具有诱人的前景。由于焙烧反应过程难以通过试验表征,使用ANSYS Fluent仿真软件对焙烧反应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可直观表现出CeCl_(3)热解生成CeO_(2)颗粒的过程。本研究首先通过热重试验,验证了铁元素的氯化物和铈元素的氯化物的热解过程完全一致,只是温度不同:CeCl_(3)液滴在200℃时完全失去自由水,在500℃时完全反应;FeCl_(2)液滴在180℃完全失去自由水,在420℃时完全反应;FeCl_(3)液滴在160℃完全失去自由水,在410℃时完全反应,因此使用处理酸洗液的反应器生产CeO_(2)颗粒理论上可行。进一步,通过使用仿真软件包中的两相流、组分输运等模型,探究反应器内温度场、速度场和浓度场等分布,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内部,某区域内温度越高,对应的气流、颗粒运动速度就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铈 Ruthner型喷雾焙烧反应器 数值模拟 喷雾热解 热解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