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晶Cu纳米加工机理及其热效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
1
作者 郭永博 梁迎春 +1 位作者 陈明君 卢礼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99-1204,共6页
基于大规模并行算法建立了单晶Cu纳米加工新型三维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Tersoff势、嵌入原子势(embeddedatom method,EAM)和Morse势分别描述刀具原子之间、工件原子之间和工件与刀具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纳米加工过程中系统的... 基于大规模并行算法建立了单晶Cu纳米加工新型三维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Tersoff势、嵌入原子势(embeddedatom method,EAM)和Morse势分别描述刀具原子之间、工件原子之间和工件与刀具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纳米加工过程中系统的温度分布及其热效应的影响,从位错和温度的角度对切屑形成过程和纳米加工表面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位错的扩展方向和切屑的堆积方向均沿着与切削方向成45°方向(〈110〉晶向)运动;系统的温度分布呈同心形,切屑处温度最高,同时在金刚石刀具中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随着系统温度升高,工件材料具有热软化效应;切削速度和切削刃钝圆半径对系统的温度分布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Cu 纳米加工 分子动力学 温度分布 热软化效应 位错
下载PDF
夹冰裂隙岩体的压缩破坏响应与热融软化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强 贾海梁 +3 位作者 杨更社 杨柳 杨春梅 刘显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9,共17页
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等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多年冻结层热融退化导致了大量的岩体失稳灾害。研究夹冰裂隙岩体在热融条件下力学性质的“软化效应”是揭示冻结岩体热融失稳机制的关键前提。以夹冰裂隙岩体为研究对象,... 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等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多年冻结层热融退化导致了大量的岩体失稳灾害。研究夹冰裂隙岩体在热融条件下力学性质的“软化效应”是揭示冻结岩体热融失稳机制的关键前提。以夹冰裂隙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裂隙倾角和不同融化温度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并采用声发射和高速摄影监测试样内外的破坏过程。结果表明:(1)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随裂隙倾角θ的增大呈先降低后增加的两阶段变化特征;(2)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可分为快速降低阶段(-20℃~-6℃)、波动下降阶段(-6℃~-1℃)和强度骤降阶段(-1℃~0℃)3个阶段;(3)不同裂隙倾角试样具有3种破坏模式:冰层被整体压碎,为脆性破坏;冰层破碎后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为延性破坏;冰层中部裂隙扩展至上、下冰–岩界面,上、下两部分岩石沿界面发生相对滑移,试样整体破断,为脆性破坏。(4)热融条件下夹冰裂隙岩体的破坏模式可分为2种:冰层中部裂隙扩展至上、下冰–岩界面,上、下两部分岩石沿界面发生相对滑移,试样整体破断(-20℃≤T≤-6℃或-1℃≤T≤0℃);冰层破碎后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试样未发生整体破断(-6℃<T<-1℃)。经过理论分析,倾角对夹冰裂隙岩体抗压强度的影响机制主要为,随着倾角增大,夹冰裂隙岩体的破坏形式由冰层竖向劈裂破坏,转变为沿冰–岩界面的剪切破坏以及沿冰层的剪切破坏。基于核磁共振一维成像结果,升温过程中冰–岩界面的未冻水含量不断增高,即冰–岩界面强度不断降低导致了夹冰裂隙岩体强度变化的温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夹冰裂隙岩体 冰–岩界面 软化效应 单轴压缩 破坏模式
原文传递
高能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韩小平 张元冲 +2 位作者 沈亚鹏 张泰华 赵壮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0-27,共8页
采用自制的高能材料动静态变温三轴、单轴压缩试验装置、在熔点以下温度,以及在中等应变速率(2~4/s)和准静态(3×10 ̄(-3)/s)条件下测试了TNT材料三轴、单轴压缩力学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TNT材料具有... 采用自制的高能材料动静态变温三轴、单轴压缩试验装置、在熔点以下温度,以及在中等应变速率(2~4/s)和准静态(3×10 ̄(-3)/s)条件下测试了TNT材料三轴、单轴压缩力学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TNT材料具有明显的应变率相关和热软化效应。在单轴压缩条件下,TNT材料是脆性破坏,断裂强度小于屈服极限;在三轴压缩条件下,试件有较大的塑性变形。根据试验结果拟合了TNT材料随着加载速率和环境温度变化的本构关系,分析表明该本构关系可以很好地描述材料的应变率、温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材料 TNT 热软化效应 本构关系 炸药
下载PDF
铝合金6061-T6高速切削物理仿真材料本构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徐道春 冯平法 +1 位作者 郁鼎文 吴志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3-277,共5页
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实验(SHPB)和准静态压缩实验装置上对铝合金6061-T6进行了高温(20~500℃)高应变率(达104/s)下的动、静态力学性能实验,在获得应变强化、应变率强化和热软化效应曲线的基础上,修正了经典的JC(Johnson-Cook)方程,... 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实验(SHPB)和准静态压缩实验装置上对铝合金6061-T6进行了高温(20~500℃)高应变率(达104/s)下的动、静态力学性能实验,在获得应变强化、应变率强化和热软化效应曲线的基础上,修正了经典的JC(Johnson-Cook)方程,并在仿真模型中验证了所得MJC方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铝合金6061-T6材料流变应力随应变和应变率的升高而升高,随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提出的JC修正方程较JC方程具有更高的本构关系描述精度;所获得的铝合金6061-T6材料本构方程,为该材料高速切削物理仿真提供了精确的动、静态材料模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Hopkinson压杆技术 应变强化 应变率强化 热软化效应
下载PDF
单磨粒磨削对表面残余应力影响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书安 祝锡晶 王潞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1-34,共4页
通过分析单磨粒仿真模型中磨削参数对材料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得到使材料表面残余应力稳定性更好的磨削参数值,针对Ti6Al4V合金建立热—力耦合的单磨粒平面仿真模型。单磨粒磨削深度取相应磨粒刃圆半径大小相近的数值,并得到两组使表面... 通过分析单磨粒仿真模型中磨削参数对材料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得到使材料表面残余应力稳定性更好的磨削参数值,针对Ti6Al4V合金建立热—力耦合的单磨粒平面仿真模型。单磨粒磨削深度取相应磨粒刃圆半径大小相近的数值,并得到两组使表面残余应力数值稳定性较好的磨削参数值:一组是圆锥角θ=60°、刃圆半径r=10μm的磨粒,磨削后的残余应力约为100MPa;另一组是圆锥角θ=60°、刃圆半径r=1μm的磨粒,单磨粒磨削后的残余应力约为400MPa。分析发现:磨削温度的热软化效应会使残余应力的数值降低;单磨粒圆锥角对材料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比刃圆半径的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磨粒 刃圆半径 圆锥角 磨削深度 残余应力 热软化效应
下载PDF
船用921A钢高温、高应变率下动态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海军 王可慧 +3 位作者 李明 段建 周刚 张庆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46-53,共8页
921A钢是我国重要的舰船结构钢,研究921A钢在高温、高应变率条件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对舰船结构防护设计和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带有同步组装系统的高温Hopkinson压杆试验装置,对921A钢在不同温度(25~500℃)、不同... 921A钢是我国重要的舰船结构钢,研究921A钢在高温、高应变率条件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对舰船结构防护设计和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带有同步组装系统的高温Hopkinson压杆试验装置,对921A钢在不同温度(25~500℃)、不同应变率(0.001~4000 s^(-1))下的准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21A钢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和热软化效应,应变率强化效应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弱,热软化效应对应变率变化不敏感。考虑了应变、应变率和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拟合得到了921A钢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参数。开展了弹体高速撞击双层921A钢板的试验,并采用得到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参数进行了数值仿真,靶板弹孔平均直径和破坏形貌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921A钢在高速冲击条件下的动态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921A钢 动态力学性能 应变率强化效应 热软化效应 Johnson-Cook本构模型
下载PDF
基于改进J-C模型的42CrMo钢动态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卢也森 朱志武 谢奇峻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61-65,共5页
42CrMo钢作为高速列车车轴的主要原材料,在高速列车运营中承受复杂的载荷条件。其中除了正常的设计载荷之外,还将承受不同程度的冲击载荷作用。为研究车轴钢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其应力-应变关系,对42CrMo钢进行准静态及动态压缩力学性能实... 42CrMo钢作为高速列车车轴的主要原材料,在高速列车运营中承受复杂的载荷条件。其中除了正常的设计载荷之外,还将承受不同程度的冲击载荷作用。为研究车轴钢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其应力-应变关系,对42CrMo钢进行准静态及动态压缩力学性能实验,得到42CrMo钢在10-3~5000区间内七个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显示42CrMo钢在高应变率下无明显应变率相关性,存在热软化效应。热软化效应被认为是在高速冲击下,材料塑性变形产生的热量无法向外界快速扩散从而积累导致温度上升而造成。采用改进J-C模型,考虑绝热温升影响,对材料进行本构描述,结果显示改进J-C模型在描述及预测不同应变率下42CrMo钢的流动应力时表现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CRMO钢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热软化效应 J-C模型
下载PDF
激光诱导充压柱壳破坏模式与参数阈值分析
8
作者 马特 邢晓冬 +1 位作者 宋宏伟 黄晨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激光诱导充压柱壳的热力破坏效应,研究了典型结构的动态爆裂过程,获得的破坏模式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给出了三类典型破坏模式及其对应的参数范围,探讨了各类破坏模式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不同光斑尺寸、壳体厚度条件... 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激光诱导充压柱壳的热力破坏效应,研究了典型结构的动态爆裂过程,获得的破坏模式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给出了三类典型破坏模式及其对应的参数范围,探讨了各类破坏模式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不同光斑尺寸、壳体厚度条件下热软化效应对破坏内压阈值的影响,以及预内压与破坏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光斑半径越大、热软化程度越高,柱壳的破坏内压阈值越低,且破坏内压阈值随着壳体厚度的减小呈线性下降;给定激光参数和壳体参数下破坏时间随预充内压增大而减小并呈二次函数关系。给出了一种通过热软化程度预估激光诱导充压柱壳破坏时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辐照 热软化效应 充压柱壳 破坏模式 破坏阈值
下载PDF
置氢对TA15钛合金的变形及切削机理影响
9
作者 陈哲铭 孙剑飞 +1 位作者 朱卫东 梁培新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为研究置氢处理对TA15钛合金变形及切削机理的影响,利用拉伸试验和车削测力试验对比不同置氢量下该合金的力学行为、切削力、锯齿切屑显微组织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高置氢量合金的屈强比减小,塑性提高,加工硬化严重;置氢促进了热软化... 为研究置氢处理对TA15钛合金变形及切削机理的影响,利用拉伸试验和车削测力试验对比不同置氢量下该合金的力学行为、切削力、锯齿切屑显微组织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高置氢量合金的屈强比减小,塑性提高,加工硬化严重;置氢促进了热软化效应的发生,氢含量越高,引起切削力下降的临界切削速度越低;同时从未置氢和低置氢组的锯齿切屑内能够观察到不同区域内的塑性变形特征差异:均匀塑性变形存在于锯齿单元内,局部剧烈塑性变形存在于剪切带内,这验证了绝热剪切的发生;而高置氢组的锯齿切屑内的显微组织一致,未发现局部剧烈塑性变形特征,结合其较低频率锯齿化的切屑形貌,可以推断氢提高合金的整体塑性,并抑制了局部剧烈塑性变形,这对合金的切削加工性有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氢处理 热软化效应 切削机理 锯齿切屑 TA15钛合金
下载PDF
基于在位力热同步实验装置的动态断裂起裂机理研究
10
作者 刘伟 李隆康 +6 位作者 杨恒 陈满喜 伊凯 齐伟 朱盛鑫 曾庆磊 陈浩森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8,共8页
作为一种典型的失效行为,动态断裂对于材料安全评估和设计至关重要,而动态断裂的瞬时性给实验表征裂纹尖端局部温度场演化带来了巨大挑战.研究人员指出温度对断裂韧性有显著影响,但在动态断裂起裂过程中,温度升高和裂纹尖端区域热软化... 作为一种典型的失效行为,动态断裂对于材料安全评估和设计至关重要,而动态断裂的瞬时性给实验表征裂纹尖端局部温度场演化带来了巨大挑战.研究人员指出温度对断裂韧性有显著影响,但在动态断裂起裂过程中,温度升高和裂纹尖端区域热软化效应的作用仍需阐明.本工作旨在评估温升效应对TC4(Ti-6Al-4V)合金受冲击动态断裂起裂的影响.我们开发了一种力/热耦合在位测试装置,获得了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动态I型断裂的同步COD(裂纹尖端张开位移)和温度场演化过程,并进行了相应的模拟,分析了动态断裂起裂时的热软化效应的作用.对于TC4合金,起裂时刻测得的最高温度约为130,热效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较小.本工作的结果为研究金属的力/热耦合断裂行为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软化效应 TC4合金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 动态断裂 温升效应 耦合 断裂韧性 失效行为
原文传递
A nonlinear explicit dynamic GBT formulation for modeling impact response of thin-walled steel members
11
作者 Duan Liping Zhao Jincheng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8年第2期237-250,共14页
A nonlinear explicit dynamic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beam theory(GBT)is proposed and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prismatic thin-walled steel members under transverse impu... A nonlinear explicit dynamic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beam theory(GBT)is proposed and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prismatic thin-walled steel members under transverse impulsive loads.Considering the rate strengthening and thermal softening effects on member impact behavior,a modified Cowper-Symonds model for constructional steels is utilized.The element displacement field is built upon the superposition of GBT cross-section deformation modes,so arbitrary deformations such as cross-section distortions,local buckling and warping shear can all be involved by the proposed model.The amplitude function of each cross-section deformation mode is approximated by the cubic non-uniform B-spline basis functions.The Kirchhoff s thin-plate assumption is utiliz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nding related displacements.The Green-Lagrange strain tensor and the second Piola-Kirchhoff(PK2)stress tensor are employed to measure deformations and stresses at any material point,where stresses are assumed to be in plane-stress state.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GBT model,three numerical cases involving impulsive loading of the thin-walled parts are given.The GBT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Ls-Dyna shell finite element.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and the shel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has equivalent accuracy in displacement and stress.Moreover,the proposed model is much more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and structurally clearer than the shell finite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ized beam theory impact loading thin-walled steel member explicit dynamic integrations strain rate strengthening effect thermal softening effe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