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接肽对β-木糖苷酶HJ14GH43热适应性的影响
1
作者 曹丽娟 李娜 +3 位作者 刘钰 张蕊 黄遵锡 周峻沛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91,共11页
为揭示连接肽对β-木糖苷酶热适应性的影响机制,本文通过替换β-木糖苷酶HJ14GH43的连接肽序列获得突变子Mut LK10,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对其进行重组异源表达。表达后对Mut LK10纯酶进行酶学特性和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突变酶Mut... 为揭示连接肽对β-木糖苷酶热适应性的影响机制,本文通过替换β-木糖苷酶HJ14GH43的连接肽序列获得突变子Mut LK10,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对其进行重组异源表达。表达后对Mut LK10纯酶进行酶学特性和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突变酶Mut LK10的最适温度为20℃,相比野生酶HJ14GH43降低5℃。突变酶Mut LK10在20℃和10℃下处理60 min后分别保持约28%和69%的相对酶活,而野生酶HJ14GH43在20℃和10℃下处理60 min后分别保持约70%和88%的相对酶活。突变酶的最适温度和热稳定性与野生酶相比均降低。野生酶和突变酶的连接肽是位于蛋白质表面的一段无规则卷曲区域。蛋白质结构分析表明:突变后该区域内的负电势面积增大,由此带来的是该区域内亲水性的增加。结论:增大连接肽中的酸性氨基酸比例,使β-木糖苷酶通过增加表面负电势面积来竞争水合作用,从而增加酶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并最终使酶能适应低温环境。本研究结果可为β-木糖苷酶及其它类型酶的热适应性改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木糖苷酶 连接肽 热适应性 低温 机制
下载PDF
考虑群体热适应性的楼宇综合能源系统规划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公瑾 刘佳 +2 位作者 曾平良 唐早 李亚楼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0-78,共9页
充分发挥楼宇综合能源系统能源生产侧与消费侧源荷互动特性的作用,需要由供能的舒适度来保证。基于群体热舒适感会随季节调整其对环境的热期望的热适应性原理,建立楼宇综合能源系统中的能量枢纽选型定容统一优化模型。模型计及典型日室... 充分发挥楼宇综合能源系统能源生产侧与消费侧源荷互动特性的作用,需要由供能的舒适度来保证。基于群体热舒适感会随季节调整其对环境的热期望的热适应性原理,建立楼宇综合能源系统中的能量枢纽选型定容统一优化模型。模型计及典型日室外温度、光照辐射强度和刚性电热负荷对室内温控负荷及能量枢纽出力的影响,将室温调节策略和能量枢纽容量配置基于群体热环境舒适区间进行约束,实现楼宇热舒适供能与能量枢纽架构经济性的协同优化,并采用Benders分解方法加以求解。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对热舒适区间进行修正后的规划模型能减少能量枢纽的配置容量,可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并降低系统整体的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宇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配置 热适应性 温控负荷 低碳经济
下载PDF
应对高温胁迫的老龄化社区热适应性规划治理框架
3
作者 陈畅 吴亚男 赖文波 《中外建筑》 2023年第10期35-40,共6页
老龄人群面对高温热浪具有较高的脆弱性。在社区尺度提升老龄群体应对高温热浪风险的热适应性能力,是当前人口老龄化与气候变暖趋势下有效可行的路径之一。通过探讨国内外社区及老龄化社区热适应性举措,指出我国现阶段应对高温胁迫的举... 老龄人群面对高温热浪具有较高的脆弱性。在社区尺度提升老龄群体应对高温热浪风险的热适应性能力,是当前人口老龄化与气候变暖趋势下有效可行的路径之一。通过探讨国内外社区及老龄化社区热适应性举措,指出我国现阶段应对高温胁迫的举措中,社区尺度的老龄化规划工具、实施引导均不足。对此,研究基于老龄化社区热适应性生活圈构建和老龄化社区热适应性规划实施路径、老龄化社区热适应性治理等3方面,尝试构建老龄化社区热适应性规划与治理框架,并分别阐述3者如何使老龄化社区实现热适应性规划与治理的系统性方法。文章认为该框架具备可操作性与实施便捷性,希望该框架的提出能够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气候适应性社区相关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社区 高温 热适应性 规划与治理 气候适应性
下载PDF
北京地区冬季室内人体热舒适性及热适应性调查 被引量:35
4
作者 曹彬 朱颖心 +2 位作者 欧阳沁 周翔 黄莉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101,31,共5页
测试了室内环境参数,同时调查了受试者的热感觉。结果显示,室外温度对人的热适应性有显著影响。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使人们形成对偏冷环境的适应性,此时如果室内温度过高,人们对低温的适应性将被破坏,反而感觉不舒适。
关键词 现场调查 舒适性 热适应性 冬季 室外温度
下载PDF
弗荷杂交牛与荷斯坦牛热适应性、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建营 梅洋 +5 位作者 李改英 李若玺 胡家乐 陈跃凤 冯豆豆 高腾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4,共7页
为了探讨奶牛的遗传基础对耐热性和免疫机能的影响,对弗荷杂交牛(弗莱维赫×荷斯坦F1)与荷斯坦牛的生理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品种分组试验设计,根据组间胎次、泌乳天数及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选取18头弗荷杂交牛... 为了探讨奶牛的遗传基础对耐热性和免疫机能的影响,对弗荷杂交牛(弗莱维赫×荷斯坦F1)与荷斯坦牛的生理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品种分组试验设计,根据组间胎次、泌乳天数及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选取18头弗荷杂交牛和18头荷斯坦牛.结果表明,热应激期,弗荷杂交牛的血清T4,CORT,IL-1,T-AOC和SOD水平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IgG,TNF-α,CD4和CD4/CD8水平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1),直肠温度、红细胞钾和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5);非热应激期,弗荷杂交牛的血清IgE,Ig M和CD4质量分数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1),血清IL-6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血清MDA质量分数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5),二者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热应激期,弗荷杂交牛的热适应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高于荷斯坦牛,能较好地适应高温高湿的外界环境;非热应激期,弗荷杂交牛的免疫功能高于荷斯坦牛,机体的健康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荷杂交牛 荷斯坦牛 热适应性 免疫功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供暖地区与非供暖地区居民对室内偏冷环境热适应性研究:以北京与上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余娟 欧阳沁 +1 位作者 朱颖心 沈恒根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6-100,共5页
对供暖地区和非供暖地区受试者进行了气候室实验研究,以探讨不同地区的居住者对室内偏冷环境的热适应性是否存在差异。分析比较了两地受试者的热感觉、热舒适、满意率及生理反应,结果发现,在冬季,长期在供暖房间内生活的北京受试者对冷... 对供暖地区和非供暖地区受试者进行了气候室实验研究,以探讨不同地区的居住者对室内偏冷环境的热适应性是否存在差异。分析比较了两地受试者的热感觉、热舒适、满意率及生理反应,结果发现,在冬季,长期在供暖房间内生活的北京受试者对冷环境的适应性比长期在无供暖房间内生活的上海受试者差,这种适应能力不仅表现在对热环境的评价上,还表现在生理习服上;在北京使受试者达到同一热感觉的室内环境温度要比在上海高2.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暖地区 非供暖地区 偏冷环境 舒适 热适应性 气候室实验
下载PDF
严寒地区人体热适应性研究(3):散热器供暖环境下热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昭俊 康诚祖 +1 位作者 宁浩然 吉玉辰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83,共5页
为了考察冬季供暖期间室外气温变化时不同室内温度对人体生理反应和心理热反应的影响,在散热器供暖的微气候室中,对受试者的皮肤温度、心率和血压等生理参数进行了测试,并对其热感觉和热舒适等主观热反应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供暖初期、... 为了考察冬季供暖期间室外气温变化时不同室内温度对人体生理反应和心理热反应的影响,在散热器供暖的微气候室中,对受试者的皮肤温度、心率和血压等生理参数进行了测试,并对其热感觉和热舒适等主观热反应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供暖初期、中期和末期人体生理反应和心理热反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冬季室外气温的下降,人们会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偏冷的环境,对室内温度期望不高,在相同的室内环境中感觉越来越热;相同的室外气温下,随着室内温度的降低,人体的皮肤温度会降低,心率下降;当室外气温下降而室内温度相同时,人体手臂皮肤温度显著升高,心率加快。说明随着冬季供暖期室外气温的逐渐降低,人们对偏冷环境的热适应性增强,这为严寒地区人体心理适应和生理习服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热适应性 器供暖 反应 感觉 舒适 皮肤温度 心率
下载PDF
湖北山区乡村居民热适应性行为调节调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磊 熊燕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6期136-137,共2页
夏热冬冷地区乡村居民住宅适应性热舒适研究,是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建筑节能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乡村居民热适应性行为调节习惯以及基本居住环境是该研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夏季对湖北罗田县骆驼坳镇85户乡村住户的实际调研数据,... 夏热冬冷地区乡村居民住宅适应性热舒适研究,是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建筑节能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乡村居民热适应性行为调节习惯以及基本居住环境是该研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夏季对湖北罗田县骆驼坳镇85户乡村住户的实际调研数据,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以期进一步寻求基于适度性热舒适的湖北山区农宅设计策略,解决乡村住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改善乡村居民居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冷地区 热适应性 行为习惯 设计策略
下载PDF
地震灾后人体热适应性能力的变化
9
作者 蒲清平 罗庆 +1 位作者 李纾 解铭刚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4-139,共6页
以地震灾后人体热适应能力为分析对象,研究了在地震灾后房屋损毁,基础设施破坏的特殊情况下,人体热适应性能力的变化。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实地测试和问卷工作,结合热适应性模型,分析了灾后人体热适应性能力的变化。并与常规条件下的热... 以地震灾后人体热适应能力为分析对象,研究了在地震灾后房屋损毁,基础设施破坏的特殊情况下,人体热适应性能力的变化。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实地测试和问卷工作,结合热适应性模型,分析了灾后人体热适应性能力的变化。并与常规条件下的热适应性能力比较,得出了地震灾后人体的热适应能力有增强的趋势,并对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平板过渡房 环境 热适应性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证据、机理和争议 被引量:8
10
作者 沈瑞昌 徐明 +1 位作者 方长明 陈家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9,共9页
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被认为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反馈作用的潜在重要机制,可能显著改变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然而学术界对于这一机制是否真实存在尚有分歧。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概念,从证据、机理和争议3方面对... 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被认为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反馈作用的潜在重要机制,可能显著改变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然而学术界对于这一机制是否真实存在尚有分歧。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概念,从证据、机理和争议3方面对已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是微生物在群落尺度上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具有坚实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基础,研究者们运用各类指标已在许多实验中证实土壤微生物物种及群落的呼吸过程能够在高温环境产生适应性变化。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机理涉及生物膜结构变化、酶活性变化、微生物碳分配比例变化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等方面。关于土壤微生物呼吸热适应性的争议可能是由研究方法、微生物物种及环境条件的差异引起的。根据对已有研究的分析,认为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是真实存在的,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机理,深入研究环境和全球变化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影响,定量评估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对陆地生态系统反馈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呼吸 全球变暖 碳循环 热适应性 反馈
下载PDF
外温动物热适应性的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王国强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年第4期32-33,共2页
对外温动物的最适温度研究方法、逃避温度研究方法、临界温度研究方法以及不同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和对外温动物热适应性的影响因素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外温动物热适应性的研究提供方法基础。
关键词 外温动物 最适温度 逃避温度 临界温度 热适应性
下载PDF
日训练时长对热湿环境下人员热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雅文 朱能 张志宇 《暖通空调》 2019年第10期113-116,128,共5页
以12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为样本,在热湿环境舱内通过跑步机进行热习服训练,研究不同日运动时长下人体进行热习服训练的适应性过程,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不同日训练时长下热习服形成的程度并总结相应的生理反应规律。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 以12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为样本,在热湿环境舱内通过跑步机进行热习服训练,研究不同日运动时长下人体进行热习服训练的适应性过程,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不同日训练时长下热习服形成的程度并总结相应的生理反应规律。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热习服训练的效果,利用测得的实验数据,探寻与运动时间有关的评价人体热习服训练效果的最佳训练方式。结果表明:热习服训练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参数,从而有效改善高温高湿环境下人员对环境的热适应性;不同热习服日训练时长对人体直肠温度的影响较心率更为显著;单次热暴露时间越长,热习服训练效果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环境 习服 热适应性 训练时长 生理参数 T检验
下载PDF
某宿舍空调安装前后人体热适应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紫璇 张文爽 +2 位作者 肖钰欣 吴语欣 刘红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7年第8期14-17,共4页
为了研究空调安装对人体适应偏热气候环境的影响,本文在2008年和2016年的夏季某大学宿舍空调安装前后,分别对人员环境评价与调节行为特征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空调安装后夏季热环境满意度明显提高,偏热气温下的热感觉得到很大改善... 为了研究空调安装对人体适应偏热气候环境的影响,本文在2008年和2016年的夏季某大学宿舍空调安装前后,分别对人员环境评价与调节行为特征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空调安装后夏季热环境满意度明显提高,偏热气温下的热感觉得到很大改善,但空调的使用也使得闷和吹风感的比例明显增加,注意力不集中,眼部和口鼻喉不适症状发生率也显著提高。随着空调取代电风扇作为偏热气温下的主要调节方式,人体对偏热气候环境的热适应能力有所降低,偏好的调节行为也由使用风扇,喝冷饮,冲凉和加减衣物等手段为主,转变为以空调,风扇和门窗这一类设备的使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环境 舒适 热适应性 SBS 现场调研
下载PDF
波动气候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热适应性分析
14
作者 汪语哲 张津淼 +4 位作者 马海萍 李辉 米霞 高天一 史小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3,共7页
热感觉是人类对于周围温度、湿度等环境的感知.为研究少数民族群体在波动气候环境下的热感觉,使其能更快适应异地环境,对冬季大连教室环境进行现场测试,对来自不同气候分区的80名汉族学生、88名少数民族学生(回族24名、蒙古族12名和土家... 热感觉是人类对于周围温度、湿度等环境的感知.为研究少数民族群体在波动气候环境下的热感觉,使其能更快适应异地环境,对冬季大连教室环境进行现场测试,对来自不同气候分区的80名汉族学生、88名少数民族学生(回族24名、蒙古族12名和土家族14名等其他少数民族)的着装、热感觉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调查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将不同少数民族的数据,进行对比并分析差异原因,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舒适度满意区间为18.5℃~19.4℃,与汉族热感觉存在差异.根据TSV模型得出各民族学生实际的热中性温度,分别为:回族18.5℃、蒙古族16.9℃和土家族15.0℃.经分析PMV模型并不能准确预测真实热感觉,本研究根据热感觉适应性模型(aPMV)为各民族提出了λ参考值,分别为:回族-0.79、蒙古族-0.90和土家族0.97.不同民族指标存在较大差异,表明学生对当地气候具有一定适应性,而到大连求学伴随着气候波动,使学生不能快速适应新环境.基于此利用aPMV模型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热感觉进行预测,并提供了实验室热工改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感觉 适应性感觉模型 预测感觉模型 波动气候环境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呼吸热适应性与微生物群落及多样性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15
作者 刘秉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1-186,共6页
土壤微生物呼吸热适应性被认为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反馈作用的潜在重要机制,可能显著改变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然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如何引起土壤微生物呼吸热适应性的研究目前尚存争议。该文针对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呼吸热适应性被认为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反馈作用的潜在重要机制,可能显著改变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然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如何引起土壤微生物呼吸热适应性的研究目前尚存争议。该文针对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研究,梳理了当前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是否存在的争议和不同观点与结论,综述了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与最新进展。通过比较当前微生物群落构建的三大理论基础与生态代谢理论,构建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概念模型。总体而言,目前比较认同的几个观点是,在成熟的自然生态系统中进行长期定位监测研究,验证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问题;通过构建气候变冷和变暖的局域尺度序列,利用宏基因组研究技术,回答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冷是否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运用生态代谢理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呼吸特征及微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建立功能基因与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定量关系,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功能基因组对气候条件变化的响应机理,进而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这些思路有助于深入揭示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微观机理和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土壤微生物呼吸 热适应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多样性 响应
下载PDF
变温速率及药柱尺寸对压制药柱热环境适应性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耿宇辰 张丁山 +1 位作者 高金霞 徐笑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为探究变温速率及药柱尺寸对压制药柱热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对不同变温速率下HMX压制药柱的裂纹产生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不同变温速率和药柱尺寸条件下药柱内部典型位置的热应力进行了仿真,研究了药柱内部热应力的分布特性和变化规律... 为探究变温速率及药柱尺寸对压制药柱热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对不同变温速率下HMX压制药柱的裂纹产生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不同变温速率和药柱尺寸条件下药柱内部典型位置的热应力进行了仿真,研究了药柱内部热应力的分布特性和变化规律,提出了减少裂纹的改进措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变温速率增大,药柱内部热应力的变化速率也增大;药柱内部热应力分布基本上呈由外到内先减小再升高的趋势,应力差最大区域为药柱高度和截面的1/4处,该区域最容易产生裂纹;加装衬层可以有效降低药柱内部变温速率,提升药柱的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制药柱 温度循环 环境适应性 应力 变温速率
下载PDF
外源瘦素注射对昆明和大理地区大绒鼠适应性产热的影响
17
作者 陈辉宝 贾婷 +3 位作者 章迪 张浩 王政昆 朱万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2,共12页
小型哺乳动物通过产热能力的调整来应对环境的胁迫。为探究外源瘦素对不同地区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适应性产热的影响,选取云南昆明和大理地区捕获的大绒鼠各14只,置于25℃±1℃,光周期为12L∶12D的环境中,每日腹腔注射瘦素,... 小型哺乳动物通过产热能力的调整来应对环境的胁迫。为探究外源瘦素对不同地区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适应性产热的影响,选取云南昆明和大理地区捕获的大绒鼠各14只,置于25℃±1℃,光周期为12L∶12D的环境中,每日腹腔注射瘦素,持续28 d。以LT502电子天平每两天测定大绒鼠的体重,采用食物平衡法每两天测定大绒鼠摄食量,以便携式呼吸代谢测量系统每7天测定静止代谢率(RMR)、非颤抖性产热(NST)。第28天处死动物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线粒体蛋白含量、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解偶联蛋白1(UCP1)含量、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瘦素水平以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结果表明,注射瘦素后昆明和大理地区大绒鼠的体重和摄食量显著降低,RMR和NST增强,肝脏中线粒体蛋白含量和COX活性,褐色脂肪组织(BAT)中COX活性和UCP1含量,及血清T_(3)、T_(4)、T_(3)/T_(4)比值、TRH和CRH浓度均增加。瘦素水平与体重、摄食量呈负相关,血清T_(3)水平与NST和UCP1含量呈正相关。此外,注射前昆明地区大绒鼠的体重和摄食量高于大理地区,但RMR和NST低于大理地区。外源注射瘦素后昆明地区大绒鼠的体重变化高于大理地区大绒鼠,而摄食量、RMR和NST的变化低于大理地区大绒鼠。总之,外源瘦素注射降低了两地区大绒鼠的体重和摄食量,增加了其产热能力和能量代谢,说明瘦素参与了其体重和产热调节。此外,大理地区大绒鼠对外源瘦素注射更为敏感,这可能与该地区大绒鼠栖息环境温度较低,食物质量较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绒鼠 瘦素 甲状腺激素 适应性 地理分布
下载PDF
不同气候区住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适应性对比 被引量:36
18
作者 曹彬 朱颖心 +2 位作者 欧阳沁 周翔 罗茂辉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9-503,共5页
根据我国的建筑热工分区,北京和上海分别位于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该文针对这两个城市的住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适应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室内温度下,上海住户的热感觉投票较高,对室内温度的期望值较低,体现... 根据我国的建筑热工分区,北京和上海分别位于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该文针对这两个城市的住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适应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室内温度下,上海住户的热感觉投票较高,对室内温度的期望值较低,体现出其对于室内偏冷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此外,还专门针对北京壁挂炉采暖住户进行了考察。与集中供暖相比,壁挂炉采暖形式为住户提供了室内温度的控制途径,促使人们合理地设定室内温度,并且更愿意通过行为调节来提高热舒适性,使人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建筑 气候区 冬季 环境 热适应性 现场调查
原文传递
黔东南地区苗族传统民居的热适应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欢欢 杨柳 邓仁碧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53,共4页
传统民居包含着一种建筑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有机关系,然而其中原始的被动式设计手法仅为对环境的有限控制,存在着一些技术性缺陷。如何客观分析和评价其设计策略,对于传统民居的发展和现代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黔东... 传统民居包含着一种建筑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有机关系,然而其中原始的被动式设计手法仅为对环境的有限控制,存在着一些技术性缺陷。如何客观分析和评价其设计策略,对于传统民居的发展和现代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黔东南地区郎德苗寨传统民居的实地调研,初步探讨了苗寨传统民居与当地环境的适应关系以及存在的不足。而后,选取当地1栋典型民居进行了室内热环境测试,定量分析了室内热环境及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地区 苗族 民居建筑 生态设计 热适应性
原文传递
以人为本的绿色建筑设计——浅谈中国城市住宅中居民热适应性于建筑节能的潜力 被引量:9
20
作者 熊燕 邹经宇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30-34,共5页
以中国城市居民的热适应性研究为切入角探讨建筑节能工作中从人出发的"软技术"节能潜力。在热舒适和热适应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武汉)城市住宅热环境和居民热适应性行为的实地调研,指出现有建筑节能规范的不足... 以中国城市居民的热适应性研究为切入角探讨建筑节能工作中从人出发的"软技术"节能潜力。在热舒适和热适应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武汉)城市住宅热环境和居民热适应性行为的实地调研,指出现有建筑节能规范的不足,并提出绿色住宅设计应充分发挥使用者主动性,通过改进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和用能效率为使用者提供最大的"热适应性机会",在获取热舒适的同时将建筑能耗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 热适应性 城市住宅 建筑节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