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肺部感染热邪壅肺证临床观察
1
作者 邓华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9期3541-3544,共4页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对肺部感染热邪壅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肺部感染热邪壅肺症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抗...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对肺部感染热邪壅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肺部感染热邪壅肺症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抗感染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及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WBC)指标和降钙素原(PCT)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肺部感染热邪壅肺症患者而言,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炎症指标,提高整体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感染 热邪壅肺证 麻杏石甘汤 千金苇茎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炎热邪壅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成欣 张晓丽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3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炎热邪壅肺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3月-2017年6月,采用麻杏石甘汤联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炎热邪壅肺证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62~84岁,平均67.3岁。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药...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炎热邪壅肺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3月-2017年6月,采用麻杏石甘汤联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炎热邪壅肺证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62~84岁,平均67.3岁。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药物组成包括麻黄9 g,杏仁12 g,生石膏30 g(先煎),桃仁12 g,冬瓜仁20 g,苇茎15 g,黄芩15 g,鱼腥草30 g,知母15 g,川贝9 g,瓜蒌15 g,甘草6 g。胸闷胸痛较甚者,加郁金12 g,延胡索12 g;邪热郁久,成毒化脓而咳腥臭脓痰者,加薏苡仁20 g,金银花15 g,连翘12 g;咯血痰者,加焦山栀子12 g,赤芍15 g,仙鹤草20 g;潮热便秘、痰涎壅盛、喘促不宁者,加大黄8 g(后下),枳实10 g;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腹不硬满而痛者,去冬瓜仁、生石膏、瓜蒌、知母、麻黄,加黄连12 g,黄柏15 g,葛根30 g,车前草20 g。水煎服,每日2剂,共服7~10 d。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痰液引流。观察患者退热、止咳情况,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疗效,同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疗效,痊愈29例,显效7例。治疗期间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均能耐受,未停药。34例患者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1例患者血谷丙转氨酶浓度轻度增高,1例患者血肌酐浓度轻度增高,均无临床意义,未作特殊处理。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均未复发,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麻杏石甘汤联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炎热邪壅肺证,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邪壅肺证 中药疗法 麻杏石甘汤 千金苇茎汤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炎热邪壅肺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宇 黄斐 龙秋华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8期3361-3363,共3页
目的 探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炎热邪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80例肺炎热邪壅肺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比... 目的 探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炎热邪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80例肺炎热邪壅肺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炎性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肺炎热邪壅肺证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可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改善炎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千金苇茎汤 热邪壅肺证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炎热邪壅肺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薄华利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9期137-138,共2页
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炎热邪壅肺证的临床效果,为肺炎热邪壅肺证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0例肺炎热邪壅肺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西医组(采取常规抗感染和... 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炎热邪壅肺证的临床效果,为肺炎热邪壅肺证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0例肺炎热邪壅肺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西医组(采取常规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每组3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中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西医组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热邪壅肺证肺炎患者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邪壅肺证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 西医治疗 症状积分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在肺炎热邪壅肺证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刘艳芳 王洋 +2 位作者 李楠 张静颖 许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93-0096,共4页
析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在肺炎热邪壅肺证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31例/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比较效果。结果 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 析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在肺炎热邪壅肺证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31例/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比较效果。结果 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偏低,观察组血清炎症指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比对照组低,疗效偏高。(P<0.05)。结论 炎热邪壅肺证患者从中医角度出发,多是风热病邪引起,治疗需以宣肺止咳、清热化痰为原则。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该病能够减少患者的各项炎症指标,增加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 热邪壅肺证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治疗邪热壅肺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马静维 宫振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治疗邪热壅肺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4例,研究中脱落10例,脱落率为5.32%,最终完成178例患者,试验组90例,对... [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治疗邪热壅肺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4例,研究中脱落10例,脱落率为5.32%,最终完成178例患者,试验组90例,对照组8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常规疗法,试验组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配合西医常规疗法,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哮喘症状、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评分及临床疗效;治疗后6个月血清白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喘息、咳嗽、咳痰、胸闷、哮鸣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天症状、夜晚症状评定均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NO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FeNO水平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9.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63,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中IL-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FN-γ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患者IL-4降低水平及IFN-γ升高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呼吸功能,降低FeNO水平,疗效满意,患者依从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急性期 麻杏石甘汤 常规疗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温病邪热壅肺证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剑勇 郭谦亨 张学文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47-51,共5页
本实验在中医温病学理论指导下,采用肺炎双球菌作造模因素,初步建立了家兔邪热壅肺证动物模型。首先,观察了模型动物邪热壅肺证的症、征、体温动态变化,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清钾、钠、血细菌培养及有关病理形态学... 本实验在中医温病学理论指导下,采用肺炎双球菌作造模因素,初步建立了家兔邪热壅肺证动物模型。首先,观察了模型动物邪热壅肺证的症、征、体温动态变化,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清钾、钠、血细菌培养及有关病理形态学变化。其次,用麻杏石甘汤进行了实验性治疗,观察了用药后的效应,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及死亡数。实验结果,模型动物出现发热,气喘、鼻煽等症状,基本符合温病邪热壅肺证的辨证要点,而一些生理,坐化变化可作为邪热壅肺证辨证的参考指标。 再次,对麻杏石甘汤治疗邪热壅肺证的效应作了初步分析,其结果在诸方面都优于模型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加味清金化痰汤治疗急性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晶波 姚金彤 +1 位作者 张超 马莹莹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4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清金化痰汤对急性支气管扩张症痰热邪毒壅肺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支气管扩张症痰热邪毒壅肺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抗感染化痰对症治疗... 目的:观察加味清金化痰汤对急性支气管扩张症痰热邪毒壅肺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支气管扩张症痰热邪毒壅肺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抗感染化痰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加味清金化痰汤,疗程15 d。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8、白细胞计数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L-8、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清金化痰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支气管扩张症痰热邪毒壅肺证患者中医证候,降低C反应蛋白、IL-8、白细胞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支气管扩张症 加味清金化痰汤 中医候积分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运用经方治疗外感病经验总结(之三)
9
作者 郑振芳 郑英良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6期260-260,共1页
本文作者临床应用经方治疗心阳虚心悸证、邪热壅肺证、心阴心阳两虚证。疗效显著,现将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的点滴经验进行总结,以便与广大同仁交流。
关键词 经方治疗 心阳虚心悸 心阴心阳两虚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4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67
10
作者 夏文广 安长青 +8 位作者 郑婵娟 张继先 黄敏 王喻 杨丰文 段璨 李正良 刘清泉 张伯礼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5-382,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5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15日至2月8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5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基本信息、中医证候、实验室检查、治... 目的回顾性分析5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15日至2月8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5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基本信息、中医证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等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西药组(18例)和中西药组(34例),西药组给予西药抗病毒、抗感染、辅助支持药物,中西药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其他症状消失率、平均住院天数、临床治愈率及死亡率等。结果52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9例,年龄(54.00±12.83)岁,发病到住院时间为(7.44±2.99)天;主要症状为:发热(75%)、乏力(61.5%)、咳嗽(50%),其他症状(34.6%);入院时的病情:普通型占76.9%,重型患者占19.2%,危重型患者占3.8%;中医证型为:湿毒郁肺占30.8%、疫毒闭肺占25%、湿热蕴毒占21.2%、邪热壅肺占19.2%、内闭外脱占3.8%;实验室检查发现:淋巴细胞百分比(18.53±11.01)%,血清淀粉样蛋白A(111.65±76.98)mg/L,C反应蛋白(31.34±21.99)mg/L,血沉(22.60±15.65)mm/h;中西药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5.15±1.68)天]、体温复常时间[(2.64±1.31)天]、平均住院天数[(7.38±2.06)天]及中医证候量表评分[(12.17±8.72)分]均较西药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中西药组出院时其他伴随症状消失率85.3%、临床治愈率91.2%及普通型转重型5.9%发生率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分别为38.9%、61.1%、33.3%)(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 湿毒郁 疫毒闭 湿蕴毒 中西医结合疗法
原文传递
运用“十层脉”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分型论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鸣峰 兰琴 +7 位作者 夏冰 王利勤 万欣 孔蕴源 郭健 王腾宇 乐爱平 张伟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1131-1134,共4页
"十层脉"是一种以脉象层次命名的诊脉方法,可以从寸口脉的长度、宽度、高度方面三位一体地把握脉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脉象以肺脉及肝脉的病脉表现最为突出,淋巴结脉和胆囊脉次之,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位在"肺、肝&q... "十层脉"是一种以脉象层次命名的诊脉方法,可以从寸口脉的长度、宽度、高度方面三位一体地把握脉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脉象以肺脉及肝脉的病脉表现最为突出,淋巴结脉和胆囊脉次之,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位在"肺、肝",应从肺、肝论治。结合症状和舌象特征辨证可分为:邪遏少阳型、邪热壅肺型、肝胆郁热型、肝肾阳虚型及内闭外脱型,相应处方为柴胡清瘟饮、清肺解毒汤、赤白柔肝饮、养肝扶阳汤及潜阳固脱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十层脉” 遏少阳 肝胆郁 肝肾阳虚 内闭外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