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证型与遗传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王硕 覃乐荣 +6 位作者 刘军霞 郭明 谌海燕 李玲 廖俊尧 廖婧 丁晓庆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医证型与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初诊MDS患者的中医证型、外周血指标、疾病分型、分子生物学情况、细胞遗传学...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医证型与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初诊MDS患者的中医证型、外周血指标、疾病分型、分子生物学情况、细胞遗传学情况、预后情况,并探讨中医证型与其后几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5例MDS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为主,其次为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和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水平显著低于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P<0.01),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的血红蛋白(HGB)水平显著低于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P<0.001)。3组证型间疾病分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患者的疾病分型全为原始细胞增多型(EB型)。3组证型间转录调节因子1(ASXL1)基因突变率、染色质重塑和转录调控基因功能组突变率、3种预后系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组转录调控基因功能组突变率和3种预后系统积分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3个预后积分系统的较高危组中,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患者占比均高于其他两种证型。结论:MDS病机以虚为本,临床患者以虚实夹杂证多见;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预后较差,推测其机制可能与ASXL1基因突变、7号染色体的完全丢失和其长臂的部分缺失(-7/7q-)等遗传学情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 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 、毒瘀阻滞证 基因突变 染色体核型 预后
下载PDF
抗病毒退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马翔 杨雁 +6 位作者 李保红 赵力学 任国庆 陈炜 高连永 白芬兰 马家宝 《北京中医药》 2009年第7期532-533,共2页
目的观察抗病毒退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152例外感高热患者随机分为抗病毒退热颗粒组(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4例,分别给予抗病毒颗粒及双黄连口服液治疗,两组均治疗3天,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症状、体征、病毒阴转数和病... 目的观察抗病毒退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152例外感高热患者随机分为抗病毒退热颗粒组(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4例,分别给予抗病毒颗粒及双黄连口服液治疗,两组均治疗3天,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症状、体征、病毒阴转数和病毒感染细胞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用药后体温正常不再复升所需平均时间(18.32±8.6)h,对照组(29.7±12.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P<0.01);观察组症状、体征速效率为79.49%,对照组为5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P<0.01);观察组复检59例,病毒阴转率为81.36%(48/59);对照组复检57例,病毒阴转率为64.91%(37/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3,P<0.05)。结论抗病毒退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综合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退颗粒 外感发 、表未解证
下载PDF
《温热论》护阴养液法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苗英丽 《光明中医》 2014年第9期1814-1816,共3页
叶天士《温热论》是温病学的奠基之作,他在对温热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实践经验,建立了温热病辨证施治的体系,以热邪炽盛与阴液损伤为主要矛盾进行论述,体现了存津护阴对温病治疗的重要意义。时代在变迁,但是温病理论对临床的指... 叶天士《温热论》是温病学的奠基之作,他在对温热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实践经验,建立了温热病辨证施治的体系,以热邪炽盛与阴液损伤为主要矛盾进行论述,体现了存津护阴对温病治疗的重要意义。时代在变迁,但是温病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乃出自于其深邃的辨证体系,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应用体会良多,现将其归纳总结,从辛凉护津、清热保津、泻热存阴、凉血养阴、甘寒生津、咸寒增液、清心补水、甘守还津八个方面进行初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阴养液 热邪炽盛 阴液损伤 虚实 补泻
下载PDF
外感热病饮食护理体会
4
作者 束永红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3年第4期47-48,共2页
根据病情的性质与变化,拟定饮食忌宜,及时对患者和家属交代清楚,既能深化护患之间的感情交流,更主要地是能通过饮食护理达到助正抗邪目的,特别是外感热病,因其邪热炽盛,正气易耗,变化急剧,饮食护理就尤显重要,兹谈谈粗浅体会。
关键词 外感 感情交流 粗浅体会 膏粱厚味 五畜为益 五果为助 《脾胃论》 辛燥 微烦
下载PDF
王衍全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少丹 左瑞庭 王衍全 《河南中医》 2004年第7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因病机 热邪炽盛 瘀阻 错杂 王衍全
下载PDF
分型治疗甲状腺肿块 被引量:1
6
作者 范述方 《河北中医》 1988年第3期8-8,共1页
甲状腺肿块属祖国医学的“瘿瘤”、“痰核”,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多为良性,大者可压迫气管,有憋气感。我们运用辨证与辨病结合论治,归纳为四型: 一热邪炽盛型:发病急骤、甲状腺肿痛颈部有压迫感,口渴,津少,舌苔黄糙,脉浮数。治法:... 甲状腺肿块属祖国医学的“瘿瘤”、“痰核”,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多为良性,大者可压迫气管,有憋气感。我们运用辨证与辨病结合论治,归纳为四型: 一热邪炽盛型:发病急骤、甲状腺肿痛颈部有压迫感,口渴,津少,舌苔黄糙,脉浮数。治法:清热化痰,消肿散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块 分型治疗 祖国医学 压迫气管 辨病结合 热邪炽盛 化痰 消肿散结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49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迟炘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第2期50-50,共1页
我科2008年11月~2012年1月共收治79例过敏性紫癜(HSP)患者,其中4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小儿过敏性紫癜 中西医结合疗法 阴虚火旺 气不摄血
下载PDF
中药治疗风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高林 李瑞堂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风疹
下载PDF
辨标本缓急分期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9
作者 刘子民 蔡新吉 《临床军医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18-19,共2页
解放军中医血液病研究中心黄世林教授运用中医标本缓急理论首创程序性、综合性疗法,分期治疗重型再障,疗效显著.现把黄老治疗重型再障的特色总结如下.一、病因病机 重型再障属中医“急虚劳”范畴,乃本虚标实性疾病.其病因病机与肾虚及... 解放军中医血液病研究中心黄世林教授运用中医标本缓急理论首创程序性、综合性疗法,分期治疗重型再障,疗效显著.现把黄老治疗重型再障的特色总结如下.一、病因病机 重型再障属中医“急虚劳”范畴,乃本虚标实性疾病.其病因病机与肾虚及感受外邪损及肾精致造血之源枯竭有关.外邪与内虚相兼,正邪相搏,邪热炽盛,热伤血络,淤血妄行,故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生血与高热同时鸱张,病情极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障 标本缓急 黄世林 感受外 肾虚 血络 康力龙 虚劳
下载PDF
冬春易发的小儿风疹
10
作者 赵海 徐刚 《家庭中医药》 1996年第2期19-19,共1页
风疹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一般病情较轻,多发生于冬春二季,1-5岁小儿容易患病。因风疹疹形细小如沙,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风痧。古代中医著作也有称之为“瘾疹”、“风瘾”者。风疹在疹点透发之后即热退身凉,预后大多良好。 风疹初起发热、... 风疹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一般病情较轻,多发生于冬春二季,1-5岁小儿容易患病。因风疹疹形细小如沙,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风痧。古代中医著作也有称之为“瘾疹”、“风瘾”者。风疹在疹点透发之后即热退身凉,预后大多良好。 风疹初起发热、流涕、咳嗽、怕风,与一般感冒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风疹 发疹性传染病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中医著作 过敏反应 易患病 先天畸形 流鼻涕 外感病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治体会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衍全 刘斌 程少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7-89,共3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热邪炽盛 瘀阻 错杂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