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磷酰酪氨酸的合成及二烷基亚磷酸酯与酪氨酸反应性研究
1
作者 李艳梅 金勇 赵玉芬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5年第3期6-11,共6页
通过改进了的催化剂、碱含量及溶剂体系等条件,合成了N-磷酰酪氨酸,并在所拟定的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常用的几种二烷基亚磷酸酯对酪氨酸的反应性。
关键词 酪氨酸 磷酰化 烷基亚磷酸酯
下载PDF
二烷基三甲硅基亚磷酸酯的合成及其性质
2
作者 李中华 赵永镇 黄永波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1年第4期152-154,共3页
本文报导用二烷基亚磷酸酯在乙醚溶液中形成钠盐后与三甲基氯硅烷反应合成二烷基三甲硅基亚磷酸酯的方法,并得到五个标题化合物,通过IR和NMR谱证明了它们的结构。该法的特点是产率高,成本低,操作方法简便,同时对反应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本文报导用二烷基亚磷酸酯在乙醚溶液中形成钠盐后与三甲基氯硅烷反应合成二烷基三甲硅基亚磷酸酯的方法,并得到五个标题化合物,通过IR和NMR谱证明了它们的结构。该法的特点是产率高,成本低,操作方法简便,同时对反应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以及实验中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2POSiMe3 烷基亚磷酸酯 乙醚
下载PDF
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11
3
作者 尹振晏 李燕芸 +1 位作者 胡应喜 刘霞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4-145,165,共3页
以亚磷酸三苯酯 (TPP)、十八醇、季戊四醇为原料 ,以有机锡为催化剂 ,合成了双 (十八烷基 )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采用非溶剂酯交换一步法 ,工艺简单、反应温度低、无三废 ,副产物苯酚可回收利用 ,且产品收率在 98%以上。经元素分析、红... 以亚磷酸三苯酯 (TPP)、十八醇、季戊四醇为原料 ,以有机锡为催化剂 ,合成了双 (十八烷基 )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采用非溶剂酯交换一步法 ,工艺简单、反应温度低、无三废 ,副产物苯酚可回收利用 ,且产品收率在 98%以上。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该产品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交换 亚磷酸三苯酯 季戊四醇 十八醇 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合成 抗氧化剂
下载PDF
无酚法新工艺合成双十六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被引量:2
4
作者 潘朝群 江涛 陈作义 《弹性体》 CAS 2006年第3期37-40,共4页
以季戊四醇、亚磷酸三乙酯和十六醇为原料,合成了双十六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及物料配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整个工艺过程可分为两步,合成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间体时,最佳的工艺条件... 以季戊四醇、亚磷酸三乙酯和十六醇为原料,合成了双十六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及物料配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整个工艺过程可分为两步,合成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间体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亚磷酸三乙酯、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为2.05∶1,催化剂的用量为季戊四醇质量的3%,反应温度为130℃,时间为2.5 h;在合成双十六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时,十六醇与中间体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的摩尔比为2.05:1,反应温度为160℃,时间2.5 h。合成的产品中无酚无三废产生,产品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与目的产物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剂 双十六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亚磷酸三乙酯
下载PDF
抗氧剂十六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强华 《化学工程师》 CAS 2001年第6期9-10,共2页
本文以季戊四醇、三氯化磷、十六醇等为原料合成了抗氧剂十六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 ,探索了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原料配比等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 ,并用元素分析。
关键词 抗氧剂 十六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 抗氧化剂
下载PDF
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甲酯盐与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乙酯盐的热物性
6
作者 刘泽鹏 曾纪珺 +4 位作者 廖袁淏 唐晓博 赵波 韩升 张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4-1062,共9页
合成了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甲酯盐([Emim][OMP])和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乙酯盐([Emim][OEP])两种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并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元素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在常压下测定了其热稳定性、相行为、密度和黏度(29... 合成了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甲酯盐([Emim][OMP])和1-乙基-3-甲基咪唑亚磷酸乙酯盐([Emim][OEP])两种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并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元素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在常压下测定了其热稳定性、相行为、密度和黏度(293.15~353.15K)、电导率和表面张力(293.15~343.15K)。采用自然对数方程关联离子液体的密度,根据实验值计算得到离子液体体积性质,包括热膨胀系数、分子体积、标准熵和晶格能。采用VFT方程关联离子液体黏度和电导率。采用线性方程关联表面张力,并根据实验值计算得到离子液体的表面熵和表面焓。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离子液体的分解温度(T_(onset))分别为271.0℃和259.2℃,玻璃化温度(T_(g))分别为-84.87℃和-85.00℃,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Walden规则分析表明,两种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均符合Walden规则,且均被归类为“good ionic liq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 密度 黏度 电导率 表面张力
下载PDF
应用Atherton-Todd反应进行酪氨酸O-磷酰化
7
作者 赵刚 李艳梅 +2 位作者 罗施中 韩波 赵玉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034-2036,共3页
The tyrosine \%O\%\|phosphorylation \%via\% Atherton\|Todd reaction, which was a classical reaction for phosphorylation amines, was first studied in this paper. Reaction of Boc\|Tyr\|OCH\-3, which was selected as mode... The tyrosine \%O\%\|phosphorylation \%via\% Atherton\|Todd reaction, which was a classical reaction for phosphorylation amines, was first studied in this paper. Reaction of Boc\|Tyr\|OCH\-3, which was selected as model substrate, with three dialkyl \%H\%\|phosphonate diester in the presence of CCl\-4 and triethylamine produced the corresponding tyrosine \%O\%\|phosphorylation products in a high yield(over 80%). The reaction was conducted in anhydrous THF solution and monitored by \{\}\+\{31\}P NMR and TLC. Then reaction of Boc\|Tyr\|OCH\-3 with a complicated H\|phosphonate diester, \%O\%\|3\|acetylthymidin\|5\|yl \%O\%\|isopropyl \%H\%\|phosphonate diester, also gave a good result and this would b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nucleotide \%O\%\|tyrosine (or tyrosine containing peptide) conjugate. Further, the successful \%O\%\|phosphoration of three tyrosine containing protected dipeptides, Boc\|Tyr\|Val\|OCH\-3, Boc\|Ala\|Tyr\|OCH\-3, Boc\|Tyr\|Tyr\|OCH\-3, with diisopropyl \%H\%\|phosphonate diester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herton-Todd反应 烷基亚磷酸酯 酪氨酸 O-磷酰化
下载PDF
Lubricating properties of polyalkylene glycol and organic phosphate ester mixed aqueous solutions
8
作者 ZHANG ChenHui ZHENG MingWan DAI YuanJ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2988-2993,共6页
Till now,water based lubricants,especially aqueous solutions,have not been employed in the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EHL)due to their poor film forming capability or low wear resistance.In this paper,we proposed ... Till now,water based lubricants,especially aqueous solutions,have not been employed in the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EHL)due to their poor film forming capability or low wear resistance.In this paper,we proposed a method to develop water based lubricant:employing polyalkylene glycol solution as base stock to improve EHL film forming capability and using organic phosphate ester(DPZ)as anti-wear additive to improve wear resistance property.The lubricating properties of the mixed solutions,including load carrying capability,wear resistance property,friction reduction property,EHL film forming behavior,were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xed solution presents excellent lubricating properties,which make it a promising candidate in developing water based lubric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based lubricant polyalkylene glycol(PAG) organic phosphate ester(DPZ)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