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十二烷基混合糖苷与其它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表面吸附和胶束形成的顺序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王仲妮
李干佐
+3 位作者
张高勇
刘峰
牟建海
王正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4-318,共5页
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C12G1.46具有混合糖苷组成,将其分别与十二烷基三氧乙烯磺酸钠C12E3S、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12TAC、三硅氧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E-6、聚醚类表面活性剂TMN-6复配,在25℃下测定它们在0.1 mol/L NaC l溶液中的表面...
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C12G1.46具有混合糖苷组成,将其分别与十二烷基三氧乙烯磺酸钠C12E3S、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12TAC、三硅氧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E-6、聚醚类表面活性剂TMN-6复配,在25℃下测定它们在0.1 mol/L NaC l溶液中的表面活性,通过其混合表面层和混合胶束的分子交换能(ε,εm)的计算得出如下结论:(1)C12G1.46的活性高于C12G1和C12G2,即烷基混合糖苷的活性高于相同烷基的纯糖苷的结论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利用MM2分子力场计算的能量数据可合理地解释这种混合产品活性提高的原因.(2)在该烷基混合糖苷的二元体系溶液中,对其表面吸附和胶束化两个过程的顺序问题进行探讨,一种情况是先建立表面吸附,再形成胶束(C12G1.46/BE-6和C12G1.46/TMN-6体系);另一种情况是表面吸附和胶束化同时进行(C12G1.46/C12TAC和C12G1.46/C12E3S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混合糖苷
分子交换能
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
表面吸附
胶束形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混合碳链烷基聚葡糖苷中相微乳液的研究
2
作者
柴金岭
李东祥
+3 位作者
李干佐
张高勇
梁芳珍
夏瑞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 47-52,共6页
用Winsor型相图、δ—γ“鱼状”相图和改进的ε—β“鱼状”相图研究了混合碳链烷基聚葡糖苷(APG:C8/10G1.31和C12/14G1.43)中相微乳液的相行为,结果表明,随醇浓度的增加,微乳液类型发生Winsor Ⅰ→Ⅲ→Ⅱ的转变,从Winsor型相...
用Winsor型相图、δ—γ“鱼状”相图和改进的ε—β“鱼状”相图研究了混合碳链烷基聚葡糖苷(APG:C8/10G1.31和C12/14G1.43)中相微乳液的相行为,结果表明,随醇浓度的增加,微乳液类型发生Winsor Ⅰ→Ⅲ→Ⅱ的转变,从Winsor型相图直接观察到醇浓度增加时,微乳液三种类型的变化、各相体积以及中相微乳液形成和消失时醇的浓度,从“鱼状”相图除得到中相微乳液形成和消失时的组成,以及单相微乳液形成时的组成外,还可得到平衡界面膜的组成、表面活性剂单体分子和醇在油相中的溶解度及表面活性剂形成单相微乳液的效能等,在比较上述两种相图优缺点的基础上,我们首次提出了改进的“鱼状”相图,把两者的优点集中于该图中,既能直观地观察出体系相态的变化,又能得到平衡界面膜的组成等其它性质,为理论和实际应用提供更多信息和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碳链
烷基
聚葡
糖苷
中相微乳液
相行为
改进“鱼状”相图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二烷基混合糖苷与其它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表面吸附和胶束形成的顺序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王仲妮
李干佐
张高勇
刘峰
牟建海
王正武
机构
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4-31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370945)
国家"九七三"计划子课题基金(批准号:2003CCA02900)
贵州省省长重点科研项目基金(批准号:2001-6)资助
文摘
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C12G1.46具有混合糖苷组成,将其分别与十二烷基三氧乙烯磺酸钠C12E3S、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12TAC、三硅氧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E-6、聚醚类表面活性剂TMN-6复配,在25℃下测定它们在0.1 mol/L NaC l溶液中的表面活性,通过其混合表面层和混合胶束的分子交换能(ε,εm)的计算得出如下结论:(1)C12G1.46的活性高于C12G1和C12G2,即烷基混合糖苷的活性高于相同烷基的纯糖苷的结论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利用MM2分子力场计算的能量数据可合理地解释这种混合产品活性提高的原因.(2)在该烷基混合糖苷的二元体系溶液中,对其表面吸附和胶束化两个过程的顺序问题进行探讨,一种情况是先建立表面吸附,再形成胶束(C12G1.46/BE-6和C12G1.46/TMN-6体系);另一种情况是表面吸附和胶束化同时进行(C12G1.46/C12TAC和C12G1.46/C12E3S体系).
关键词
烷基混合糖苷
分子交换能
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
表面吸附
胶束形成
Keywords
Alkylpolyglycoside
Molecule exchange energy
Binary surfactant system
Surface adsorption
Micellization
分类号
O64 [理学—物理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合碳链烷基聚葡糖苷中相微乳液的研究
2
作者
柴金岭
李东祥
李干佐
张高勇
梁芳珍
夏瑞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胶体界面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系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
出处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 47-5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s.2 0 2 4 30 0 5,2 0 2 4 30 0 6)
贵州省省长专项基金黔科教办 (2 0 0 1 ) 6号资助项目
文摘
用Winsor型相图、δ—γ“鱼状”相图和改进的ε—β“鱼状”相图研究了混合碳链烷基聚葡糖苷(APG:C8/10G1.31和C12/14G1.43)中相微乳液的相行为,结果表明,随醇浓度的增加,微乳液类型发生Winsor Ⅰ→Ⅲ→Ⅱ的转变,从Winsor型相图直接观察到醇浓度增加时,微乳液三种类型的变化、各相体积以及中相微乳液形成和消失时醇的浓度,从“鱼状”相图除得到中相微乳液形成和消失时的组成,以及单相微乳液形成时的组成外,还可得到平衡界面膜的组成、表面活性剂单体分子和醇在油相中的溶解度及表面活性剂形成单相微乳液的效能等,在比较上述两种相图优缺点的基础上,我们首次提出了改进的“鱼状”相图,把两者的优点集中于该图中,既能直观地观察出体系相态的变化,又能得到平衡界面膜的组成等其它性质,为理论和实际应用提供更多信息和方便。
关键词
混合
碳链
烷基
聚葡
糖苷
中相微乳液
相行为
改进“鱼状”相图
表面活性剂
分类号
O647.2 [理学—物理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十二烷基混合糖苷与其它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表面吸附和胶束形成的顺序研究
王仲妮
李干佐
张高勇
刘峰
牟建海
王正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混合碳链烷基聚葡糖苷中相微乳液的研究
柴金岭
李东祥
李干佐
张高勇
梁芳珍
夏瑞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