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烷烃降解菌SY16的筛选、鉴定及降解能力测定 被引量:11
1
作者 鲁雅梅 邹东雷 +1 位作者 赵勇胜 王显胜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94-1398,共5页
油田生产和运输中经常发生原油落地以及漏油现象,造成大量的石油进入地表土壤,从而产生环境污染。针对原油对土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微生物降解烷烃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在以正十六烷为唯一碳源的HDM培养基中,从扶余油田东区采油三厂... 油田生产和运输中经常发生原油落地以及漏油现象,造成大量的石油进入地表土壤,从而产生环境污染。针对原油对土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微生物降解烷烃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在以正十六烷为唯一碳源的HDM培养基中,从扶余油田东区采油三厂经常被含油废水浸泡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正烷烃的菌株SY16。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鉴定为施氏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tutzeri)。通过摇瓶试验得出两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30℃,培养基初始pH 8.0,摇床转速为180 r/min,接种量为1.0%。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分别对不同初始质量浓度烷烃进行降解率试验。结果表明,两菌株降解正烷烃的能力显著,当培养基中初始正烷烃含量为50 mg/L时,24 h能全部降解。当混合烷烃中各烷烃的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在24 h对正十烷、正十二烷、正十六烷和正十八烷的降解率分别达到47.0%、42.6%、38.8%、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生物修复 烷烃降解菌 施氏假单胞杆
下载PDF
长链烷烃降解菌alkB片段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晔 李辉 +1 位作者 牟伯中 刘洪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2-565,共4页
分离并鉴定了长链烷烃降解菌Pseudomonasaeruginosa1785和P.marginata766烃羟化酶基因alkB片段.根据烃羟化酶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兼并引物,扩增P.aeruginosa1785和P.marginata766的alkB片段,获得了目标产物.经DNA测序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分离并鉴定了长链烷烃降解菌Pseudomonasaeruginosa1785和P.marginata766烃羟化酶基因alkB片段.根据烃羟化酶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兼并引物,扩增P.aeruginosa1785和P.marginata766的alkB片段,获得了目标产物.经DNA测序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证实目标片段编码的肽段含有烃羟化酶的特征基序.由此确认采用该方法分离到了长链烷烃降解基因的alkB同源体片段.DNA序列比对结果表明,P.aeruginosa1785和P.marginata766的alkB片段与P.aeruginosaPAO1的alkB1和alkB2的相似性分别达到95.7%和94.8%.这些alkB片段可用于分析烃降解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烷烃降解菌 alkB片段 PCR扩增
下载PDF
3株低温烷烃降解菌的摄取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会强 张洪林 +2 位作者 李爽 李长波 刘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1-4,共4页
采用碳源利用性、细胞表面亲油性和发酵液乳化性方法研究了3株低温烷烃降解菌:A(耶氏酵母菌)、H(红球菌)及LD2(不动杆菌)对石油烃的摄取模式。结果表明,A、H菌利用亲水性碳源能力较强,稳定期发酵液OD600值分别为1.85~2.12、1.41~1.54... 采用碳源利用性、细胞表面亲油性和发酵液乳化性方法研究了3株低温烷烃降解菌:A(耶氏酵母菌)、H(红球菌)及LD2(不动杆菌)对石油烃的摄取模式。结果表明,A、H菌利用亲水性碳源能力较强,稳定期发酵液OD600值分别为1.85~2.12、1.41~1.54,同时菌株能较好的利用疏水性碳源生长,发酵液OD600值分别为0.68~0.80、0.63~0.68;菌株细胞表面亲油性在对数生长期最高,MATH值分别为0.69、0.61;菌株均产生表面活性物质,使油层乳化呈微滴悬浮于水相,乳化层与总高度比值最大分别为0.94、0.96;确定A、H菌摄取石油烃时属于细胞与石油烃微滴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LD2菌利用亲水性碳源能力较差,稳定期发酵液OD600值仅为0.48~0.58,但能较好的利用疏水性碳源生长,发酵液OD600值为0.78~0.82;菌株细胞表面亲油性在整个生长周期均较高,MATH值为0.72~0.85;油层无乳化;确定LD2菌在摄取石油烃时属于细胞与石油烃大颗粒之间的直接接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烷烃降解菌 摄取模式 细胞表面亲油性 乳化能力
下载PDF
红树林湿地烷烃降解菌的分离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玫 廖宝文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3,共4页
从受石油污染的红树林湿地土样中分离筛选对烷烃具较高降解能力的细菌菌株,以期应用于被石油污染滨海湿地的生物修复。采用富集培养方法,富集、分离和筛选烷烃降解菌;观察各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测试菌株Z2的生理生化特征,并用16S rDNA... 从受石油污染的红树林湿地土样中分离筛选对烷烃具较高降解能力的细菌菌株,以期应用于被石油污染滨海湿地的生物修复。采用富集培养方法,富集、分离和筛选烷烃降解菌;观察各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测试菌株Z2的生理生化特征,并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该菌种鉴定。分离筛选得到Z1、Z2和Z3这3个能以正十六烷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其降解率依次为63.4%、82.5%和78.3%,其中菌株Z2的降解率最高。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Z2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烷烃降解菌 分离筛选
下载PDF
高效降解长链烷烃微生物菌株的分离鉴定与降解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倩倩 刘朝阳 《生物化工》 2020年第3期1-4,15,共5页
石油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因其环保高效等优点逐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应用。本研究从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效降解长链烷烃的微生物P12,经16S rDNA基因测序,鉴定该菌株为琼氏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junii),菌种保藏号为CG... 石油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因其环保高效等优点逐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应用。本研究从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效降解长链烷烃的微生物P12,经16S rDNA基因测序,鉴定该菌株为琼氏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junii),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17873。经单因素试验确定,该降解菌最佳适用条件为:温度30℃,pH值7.0左右,7 d内对水体中十六烷烃降解率高达75%,对污染水体中的总石油烃降解率达到54%。该菌株培养过程中可产生生物乳化作用,促进烷烃增溶、乳化,从而更容易被微生物作为碳源或能源降解利用。此菌株易培养、降解效率高,具有广泛应用于石油烃污染土壤和水体绿色高效修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降解菌 分离 鉴定 修复
下载PDF
南沙深海沉积物中石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中文 崔喜艳 邵宗泽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99-305,共7页
为了解我国南沙海域中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认识其在环境自净中作用并获得用于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菌种资源,以不同链长烷烃及支链烷烃对南沙深海沉积物样品进行富集与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并结合16S rRNA基因文库和DGGE技术对降解菌群的... 为了解我国南沙海域中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认识其在环境自净中作用并获得用于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菌种资源,以不同链长烷烃及支链烷烃对南沙深海沉积物样品进行富集与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并结合16S rRNA基因文库和DGGE技术对降解菌群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16S rRNA基因文库构建及PCR-DGGE分析发现,不同链长烷烃富集后的菌群中,食烷菌(Alcanivorax)在各降解菌群中都是绝对优势菌;另外,除烃海杆菌(Marinobacter hydrocarbonoclasticus)、海绵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chastrellae),以及Idiomarina与Kangiella属的细菌也是菌群中较重要的优势菌.此外,通过2种平板培养基从烷烃富集的降解菌群中分离获得了8个不同属的细菌.本研究还首次发现Kangiella属(食烷菌科)的细菌可能参与了烷烃降解.南沙沉积物烷烃降解菌多为γ-Proteobacteria;其中,食烷菌科(Alcanivoraceae)(Alcanivorax与Kangiella属)的细菌在降解菌群中是绝对优势菌,假单胞菌与海杆菌在烷烃降解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沉积物 烷烃降解菌 生物多样性 食烷 南沙海域
下载PDF
一株筛选自莫莫格湿地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十六烷烃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丹丹 徐兴健 +2 位作者 翟真浩 于洪文 韩雪容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91,共7页
原位筛选石油烃降解菌可以用于修复被石油污染的湿地土壤。从莫莫格湿地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烷烃降解菌,研究其降解特性,为湿地石油污染治理提供修复材料。以十六烷(C16)为唯一碳源,对采集自莫莫格湿地东部、嫩江西岸的哈尔挠区(... 原位筛选石油烃降解菌可以用于修复被石油污染的湿地土壤。从莫莫格湿地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烷烃降解菌,研究其降解特性,为湿地石油污染治理提供修复材料。以十六烷(C16)为唯一碳源,对采集自莫莫格湿地东部、嫩江西岸的哈尔挠区(45°50′N^46°18′N,123°55′E^124°4′E)的表层石油污染土壤中的烷烃降解菌进行富集,并筛选分离出一株对C16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细菌。通过形态学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明确其系统发育进化地位;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培养物中C16的含量,研究不同温度、时间、培养基初始p H、C16初始浓度对菌株降解C16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功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能够降解C16的细菌菌株JLC1,该菌株属于铜绿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 JLC1;Pseudomonas aeruginosa JLC1降解C16的适宜温度为35℃,适宜p H为6.5。此外,随着C16初始浓度升高;菌株JLC1对C16的降解率逐渐降低。对温度、p H、C16浓度适应范围较广的C16降解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JLC1菌在油田污染湿地的生物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降解菌 铜绿假单胞 石油污染 湿地土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