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烽燧中的信息器具与烽火品约置用考论 被引量:3
1
作者 上官绪智 黄今言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3-98,共6页
汉代烽燧中的信息器具有烽、表、灶、苣、积薪、鼓等 ,其置用情况一直众说纷纭 ,特别是烽 ,是主夜还是主昼 ,唐时就形成对立的颜师古与张守节、司马贞两说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劳干两位先生力主颜说 ,似成定论。经考证 ,并非如此 ,烽作... 汉代烽燧中的信息器具有烽、表、灶、苣、积薪、鼓等 ,其置用情况一直众说纷纭 ,特别是烽 ,是主夜还是主昼 ,唐时就形成对立的颜师古与张守节、司马贞两说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劳干两位先生力主颜说 ,似成定论。经考证 ,并非如此 ,烽作为一种工具 ,传递敌情信息 2 4小时不能间断 ,昼夜皆举 ,只是根据昼夜不同特点所举之烽不同罢了。烽火品约规定了信息器具的置用方法 ,它可根据敌人的数量及入侵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信息器具 烽火品约 置用
下载PDF
居延汉简《塞上烽火品约》考释
2
作者 井普椿 《戏剧之家》 2019年第26期216-217,共2页
居延汉简《塞上烽火品约》,根据敌人数量及入侵程度,实施不同组合的视听信号,用以传递敌情信号,对燃放烽火、升降预警信号做出详细规定。
关键词 居延汉简 烽火品约 信号制度
下载PDF
敦煌漢簡烽火品約中的“蓬”與其他
3
作者 張俊民 《简牍学研究》 2020年第2期55-60,共6页
關於漢代烽火品約中信號標識"蓬"的形狀、大小與如何使用的問題,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通過敦煌漢簡尤其是敦煌市博物館所藏簡牘的整理,我們發現"蓬"是高五尺、直徑四尺的筒狀物,使用時用高三丈的蓬杆懸掛起來,蓬... 關於漢代烽火品約中信號標識"蓬"的形狀、大小與如何使用的問題,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通過敦煌漢簡尤其是敦煌市博物館所藏簡牘的整理,我們發現"蓬"是高五尺、直徑四尺的筒狀物,使用時用高三丈的蓬杆懸掛起來,蓬的多少與方向在不同地域分别代表不同的軍情狀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漢簡 烽火 西北史地
原文传递
汉代烽燧制度研究——以出土简牍为中心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鹏 廖华力 《鄂州大学学报》 2015年第7期22-24,共3页
中国历史上的烽燧制度由来已久,其多设在西北边塞要地,曾在古代边疆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数研究者认为,烽燧是指烽烟,即烽火台上所发出的狼烟,但该认知过于简单,有待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文章通过对出土简牍、相关文献及实物的... 中国历史上的烽燧制度由来已久,其多设在西北边塞要地,曾在古代边疆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数研究者认为,烽燧是指烽烟,即烽火台上所发出的狼烟,但该认知过于简单,有待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文章通过对出土简牍、相关文献及实物的梳理,对汉代烽燧制度及相关问题进行全面阐述,以期对烽燧制度及其与汉代边塞战争的关系形成新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烽燧制度 塞上烽火品约
下载PDF
汉简中的戍卒生活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震亚 张小锋 《简牍学研究》 1998年第1期126-148,共23页
两汉时期,为防止匈奴的入侵,汉朝政府在河西边塞地带'利用筑墙、栅栏、壕沟和自然天堑等多种形式构成坚固的屏障,牢牢地控制河西地区的水源、绿洲和牧场'。这些屏障构成了行之有效的军事防御体系。
关键词 汉简 居延 简文 积薪 合校 塞上烽火品约 防御体系 河西地区 候官 传马
原文传递
汉简琐记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俊民 《简牍学研究》 1998年第1期159-169,共11页
居延汉简,虽然也有少量属于东汉,乃至西晋的资料,但其大部分属于西汉之时。屈指算来,已近两千年矣。时代演进,环境变迁。汉字虽然仍是以其故有的外表出现,但是其本义,在今天可能已不复存在了。
关键词 汉简 候官 简文 候长 善居里 悬泉 吏卒 烽火品约 量制 入粟
原文传递
回忆西陲简牍的发现及研究
7
作者 傅振伦 《简牍学研究》 1997年第1期237-238,共2页
我国西北沙碛,埋藏不少古迹文物,是闻名环球的地下博物馆。远古化石不论,即有史以来的墓葬就发现了甚多震动世界的奇迹。仅就有汉语者而言,就有珍贵简牍出土。早在1926年7月20日卷11第六期《科学》杂志(我有此书)即发表了王国维《最近... 我国西北沙碛,埋藏不少古迹文物,是闻名环球的地下博物馆。远古化石不论,即有史以来的墓葬就发现了甚多震动世界的奇迹。仅就有汉语者而言,就有珍贵简牍出土。早在1926年7月20日卷11第六期《科学》杂志(我有此书)即发表了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国新发见之学问》,列举了五项;其二为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简牍;其三为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唐人所书卷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简 流沙坠简 居延 敦煌千佛洞 烽火品约 考古工作 文化遗址 城塞 张掖郡 竹木简
原文传递
河西汉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8
作者 李永良 《简牍学研究》 1997年第1期1-13,共13页
几十年来,河西汉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不仅大陆和港台,甚至连美国、日本、法国、瑞典、韩国、英国等国家也在积极地开展对河西汉简的研究。有不少海内外学者耗尽了心血,或筚路褴缕、开拓榛莽,或发凡启例、凿破鸿濛。为简... 几十年来,河西汉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不仅大陆和港台,甚至连美国、日本、法国、瑞典、韩国、英国等国家也在积极地开展对河西汉简的研究。有不少海内外学者耗尽了心血,或筚路褴缕、开拓榛莽,或发凡启例、凿破鸿濛。为简牍学的建立付出了大量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一批饮誉海内外的简牍学者的名字,在简牍学史和我国近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简 考古发掘 汉文文书 文物工作队 近代学术 小方盘城 塞上烽火品约 海内外学者 流沙坠简 悬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