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未知生,焉知死”到“向死而生”——浅谈中西方死亡意识差异
1
作者 石庆利 《魅力中国》 2013年第16期33-33,34,共2页
死亡意识关系着人们全部的生命价值观念。从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先天就具有“乐生安命、轻生重死”的传统,儒家倡言“未知生,焉知死”,对死亡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死亡意识。西方传统的死亡意识以海德歌尔“人... 死亡意识关系着人们全部的生命价值观念。从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先天就具有“乐生安命、轻生重死”的传统,儒家倡言“未知生,焉知死”,对死亡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死亡意识。西方传统的死亡意识以海德歌尔“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的理论为代表,认为“死亡意识贯穿于我们的全部生命过程”,“要在意识中清理出真实的死亡结构的死亡意识”,以此达到人的本真的存在。中西死亡意识既有差异性,又有互补性。从中西方传统的死亡理论中.都能找到建构现代化人格的死亡意识的资源,在当下现实生存状态中,有效消解人类与生俱来的死亡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亡意识 中西比较 “未 焉知死 “向而生” 亡焦虑 差异性 互补性
下载PDF
“未知生 焉知死”的伦理意蕴及当代启示
2
作者 李泉 杨同卫 《中国医学人文》 2023年第7期38-40,共3页
孔子不回避死亡,也不畏惧死亡。广为人知的“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的意蕴是:人生第一要务乃是怎样活以及活成怎样的问题;死是生的自然延伸,懂得了生自然也就懂得了死;死与生并非完全不同、完全无法沟通的两个世界、两种状态。“未知生... 孔子不回避死亡,也不畏惧死亡。广为人知的“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的意蕴是:人生第一要务乃是怎样活以及活成怎样的问题;死是生的自然延伸,懂得了生自然也就懂得了死;死与生并非完全不同、完全无法沟通的两个世界、两种状态。“未知生,焉知死”的当代启示在于:人生在世须珍爱生命,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最终抵达安详、宁静的人生归宿是和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联系在一起的;人的不朽不在于肉体也不在于灵魂,而在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焉知死
原文传递
生死与安宁——从“未知生,焉知死”看临终关怀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苏 程旺 《中国医学人文》 2022年第10期11-14,共4页
“未知生,焉知死”是孔子对于“知生”与“知死”关系的理解。问死的本质就是问生,既明晰了“生”的终极意义之所在,又指向如何坦然面对和安顿“死”,显明了一气贯通下生与死的终极道理。临终关怀与“未知生,焉知死”在理论层面上相契,... “未知生,焉知死”是孔子对于“知生”与“知死”关系的理解。问死的本质就是问生,既明晰了“生”的终极意义之所在,又指向如何坦然面对和安顿“死”,显明了一气贯通下生与死的终极道理。临终关怀与“未知生,焉知死”在理论层面上相契,可从中引发一些新思考。临终关怀是“生”与“死”的过渡阶段,既是从“重生”到“安死”的过渡,又是从“养生”到“送死”的连接。对“生”与“死”关系的解析,可为思考临终关怀提供思想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焉知死 智慧 临终关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