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文人焚香的文化溯源与审美倾向
1
作者 郑一帆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7期41-44,共4页
文人与香是中国香文化中富于人文意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先秦文人尚香的传统确立后,文人与香的互动体现了香文化在时代中的流变。文人焚香作为香文化具象化的实践活动,随着香文化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形式,在宋代基本确立起自身的品格,... 文人与香是中国香文化中富于人文意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先秦文人尚香的传统确立后,文人与香的互动体现了香文化在时代中的流变。文人焚香作为香文化具象化的实践活动,随着香文化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形式,在宋代基本确立起自身的品格,奠定了中国香文化的基本面貌。文人之焚香事宜亦由外用的追求转入内在精神的超越,体现出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焚香 香文化 审美倾向
下载PDF
从川剧《焚香记》看焦桂英爱情悲剧之因由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华威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42,共4页
作为南戏之首的“王魁戏”.几乎与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共始终.也是京剧、川剧等诸多传统戏剧的保留剧目之一。宋以后各代都有王魁戏的演出和剧本.虽然清代以前的古典剧作大部已经亡佚.但其中表露的倾向都不外王魁负桂英、王魁不负... 作为南戏之首的“王魁戏”.几乎与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共始终.也是京剧、川剧等诸多传统戏剧的保留剧目之一。宋以后各代都有王魁戏的演出和剧本.虽然清代以前的古典剧作大部已经亡佚.但其中表露的倾向都不外王魁负桂英、王魁不负心、桂英诬王魁三类。川剧王魁戏的盛行,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香记》 爱情悲剧 川剧 中国戏曲 传统戏剧 清代以前 京剧 剧目
下载PDF
论道教斋醮焚香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泽洪 《中华文化论坛》 200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道教的斋醮焚香是道教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叩首焚香、拈香礼神等仪礼行为,赋予香以道德、无为、自然等灵性,作为奉道者心志虔诚的象征,向上天神灵送去奉道信仰的信息,以求通真达灵,迎请天界仙真下降,以求祈福攘灾... 道教的斋醮焚香是道教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叩首焚香、拈香礼神等仪礼行为,赋予香以道德、无为、自然等灵性,作为奉道者心志虔诚的象征,向上天神灵送去奉道信仰的信息,以求通真达灵,迎请天界仙真下降,以求祈福攘灾,保信众平安,具有极大的宗教意蕴,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斋醮 焚香
下载PDF
作为一种文类的焚香颂辞研究——以青海果洛班玛地祗“雍仲吉则”为例
4
作者 才贝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85-90,共6页
论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藏文文本资料的解析,以藏族地祗雍仲吉则为个案,探讨藏族地方保护神焚香颂辞作为一种特定的口头或书面文类,既与焚香仪式形成整体,又保留了藏族古文明的诸多复杂形态,显示了一个文明的持有者对语言的品味和... 论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藏文文本资料的解析,以藏族地祗雍仲吉则为个案,探讨藏族地方保护神焚香颂辞作为一种特定的口头或书面文类,既与焚香仪式形成整体,又保留了藏族古文明的诸多复杂形态,显示了一个文明的持有者对语言的品味和格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仲吉则 焚香颂辞 文类
下载PDF
从《焚香记》看鬼戏的基础特征和合理内涵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守清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5-77,共3页
鬼历来是迷信说法中的恐怖可怕的怪物,令人谈鬼色变毛骨悚然。但在许多鬼戏中,鬼的形象却给人以审美的愉悦,欣赏的快感,唤起观众深刻的同情。焦桂英、窦娥、李慧娘即如是。她们具有正面的肯定性美学价值,具有崇高的美感。那么鬼戏... 鬼历来是迷信说法中的恐怖可怕的怪物,令人谈鬼色变毛骨悚然。但在许多鬼戏中,鬼的形象却给人以审美的愉悦,欣赏的快感,唤起观众深刻的同情。焦桂英、窦娥、李慧娘即如是。她们具有正面的肯定性美学价值,具有崇高的美感。那么鬼戏的特征何在?其基本的合理内涵是什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予以剖析评价.对于继承发展戏曲事业有可资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香记》 鬼戏 内涵 和合 历史唯物主义 美学价值 戏曲事业 继承发展
下载PDF
论藏族的焚香祭神习俗 被引量:26
6
作者 恰白.次旦平措 达瓦次仁 《中国藏学》 CSSCI 1989年第4期40-49,共10页
焚香祭神是在藏族群众中广为流行的习俗之一。乍一看,它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生活琐事。以现代的观点而论,简直不值得一谈。然而,它正是藏族的独特民俗。从地域来讲,它不只是流行于某一藏区,而是盛行于所有藏区;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不只是... 焚香祭神是在藏族群众中广为流行的习俗之一。乍一看,它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生活琐事。以现代的观点而论,简直不值得一谈。然而,它正是藏族的独特民俗。从地域来讲,它不只是流行于某一藏区,而是盛行于所有藏区;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不只是某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现象,而是贯穿干整个藏族历史长河;从社会整体的观念而论,它不只是某个阶层的独特活动,而是几乎所有藏族的宗教活动之一。总而言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人 习俗 焚香 祭神活动 地方政府 吐蕃 藏区 西藏 佛教 达赖喇嘛
下载PDF
燕居焚香:宋代士人的鼻观与修身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莺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8-48,共11页
香文化的唐宋之变,是社会和观念互动系统演变的结果。从中晚唐到两宋,儒学对玄学和佛学的融合是宋代用香方式转变、香学崛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佛、道祭祀供香在北宋逐渐被士人用于鼻观悟道的禅修,并在程朱理学语境下逐渐演化为修身之... 香文化的唐宋之变,是社会和观念互动系统演变的结果。从中晚唐到两宋,儒学对玄学和佛学的融合是宋代用香方式转变、香学崛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佛、道祭祀供香在北宋逐渐被士人用于鼻观悟道的禅修,并在程朱理学语境下逐渐演化为修身之香。焚香在宋代是士人精神层面的修身,是程朱理学形成过程中儒学吸收佛家修行方式的印记,是构成宋代美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居焚香 宋代美学 鼻观 修身
下载PDF
中外交流视域下唐代香文化探索——以儒释道焚香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小龙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第4期18-26,共9页
唐代丝绸之路发达,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直接促进了香文化的发展。在唐代二百八十九年间,香的用途极为普遍,儒释道“三教”用香各有特点。据说,用香仪式始于印度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形式多样,最具国际性;儒家用香主要体现在宗... 唐代丝绸之路发达,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直接促进了香文化的发展。在唐代二百八十九年间,香的用途极为普遍,儒释道“三教”用香各有特点。据说,用香仪式始于印度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形式多样,最具国际性;儒家用香主要体现在宗庙祭祀及国忌行香,最重礼仪等级;道教为“皇族宗教”,其用香及仪式则最为讲究。由此,用香与宗教信仰相融合,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宗教与世俗交流的重要形式,故“三教”用香又具有相通之处。香文化是唐代儒、释、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儒释道 焚香 香文化
下载PDF
论明传奇《焚香记》文本流传的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园园 《龙岩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8-51,共4页
明传奇《焚香记》的文本流传方式为全本刊印和选本收录两种。对全本形式来说,玉茗堂本、《六十种曲》本均是由万历年间李卓吾本发展而来。选本收录则有两种类型:与全本内容存在差异的选本,其内来容源于演出舞台,是以表演和清唱为主要功... 明传奇《焚香记》的文本流传方式为全本刊印和选本收录两种。对全本形式来说,玉茗堂本、《六十种曲》本均是由万历年间李卓吾本发展而来。选本收录则有两种类型:与全本内容存在差异的选本,其内来容源于演出舞台,是以表演和清唱为主要功能的折子戏选本;《怡春锦》等与全本内容相同的选本,是人为从全本戏中摘选出的、以阅读或者清唱为主要功能的选本。由此,厘清了学界关于明传奇《焚香记》的文本流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香记》 六十种曲 选本 折子戏
下载PDF
博爱《禁止巫觋焚香治病议约》碑探析
10
作者 唐霞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4期12-14,共3页
根据田野考察所发现的《禁止巫觋焚香治病议约》碑刻,探讨晚清时期怀庆府地区巫医焚香治病现象盛行的原因。这种现象盛行与巫觋治病曾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民众以"万物有灵"为基础的病理认识和思维方式及晚清时期的医学状... 根据田野考察所发现的《禁止巫觋焚香治病议约》碑刻,探讨晚清时期怀庆府地区巫医焚香治病现象盛行的原因。这种现象盛行与巫觋治病曾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民众以"万物有灵"为基础的病理认识和思维方式及晚清时期的医学状况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巫觋焚香治病议约》 怀庆府 万物有灵
下载PDF
盘香取放及焚香一体化的包装结构设计
11
作者 邓巧云 杨烜 +3 位作者 聂济世 郭丁萌 徐丽 李大纲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97-202,共6页
目的研究并解决盘香和香炉外出携带不便,以及盘香拆封后不易保存等问题。方法通过对现有盘香包装的调研,基于盘香自身的形状和人们的使用习惯,分析盘香包装的新需求,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对盘香包装进行结构设计,得出一款盘香取放以及焚香... 目的研究并解决盘香和香炉外出携带不便,以及盘香拆封后不易保存等问题。方法通过对现有盘香包装的调研,基于盘香自身的形状和人们的使用习惯,分析盘香包装的新需求,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对盘香包装进行结构设计,得出一款盘香取放以及焚香一体化的包装。结果该包装结构可将盘香取出后在三层盖的中间层进行焚香,实现了盘香取放和焚香的一体化,保证了剩余盘香的密封性。结论该包装盒外出携带方便、可重复使用、绿色环保、实用性强,为盘香包装的设计研究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香 焚香 功能一体化 包装结构
下载PDF
从辽墓出土青白釉香炉看辽代焚香习俗
12
作者 顾亚丽 《草原文物》 2017年第2期82-97,共16页
赤峰市博物馆珍藏有一件北宋青白釉香炉,系1969年赤峰市翁牛特旗山嘴子乡毛不拉沟辽墓出土,国家二级文物。瓷香炉高12.4厘米,口径12厘米,腹深4厘米,底径9.5厘米。香炉整体呈高足杯形,圆口,平折沿,深直腹,下腹弧状内收,双层... 赤峰市博物馆珍藏有一件北宋青白釉香炉,系1969年赤峰市翁牛特旗山嘴子乡毛不拉沟辽墓出土,国家二级文物。瓷香炉高12.4厘米,口径12厘米,腹深4厘米,底径9.5厘米。香炉整体呈高足杯形,圆口,平折沿,深直腹,下腹弧状内收,双层伞状柄,喇叭形足,柄、足中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釉香炉 辽代 焚香习俗 香品 香具
下载PDF
试探女性主义视域下桂英的人物形象嬗变——从《王魁》到《焚香记》
13
作者 苏汇敏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2期58-60,共3页
身为戏文之首的《王魁》,其以负心为母题的故事在后世不断被改编,其中就包括明代王玉峰改编的《焚香记》。明传奇《焚香记》在基本继承原作叙事架构与人物角色设定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与故事结局进行了较大的改写。本文旨在立足于文本内... 身为戏文之首的《王魁》,其以负心为母题的故事在后世不断被改编,其中就包括明代王玉峰改编的《焚香记》。明传奇《焚香记》在基本继承原作叙事架构与人物角色设定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与故事结局进行了较大的改写。本文旨在立足于文本内容,运用女性主义的理论来分析桂英的人物形象以及其从《王魁》到《焚香记》的形象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英 女性主义 焚香记》 《王魁》 转变
下载PDF
论紫砂陶刻作品"焚香诰天图"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
14
作者 吴志豪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1年第3期73-73,共1页
在江南文化的影响之下,紫砂艺术集合了书法、绘画、陶刻等等多种艺术形式,在文人雅士的推崇和宣传之下,成为了一种文玩雅器,不局限于紫砂壶的形态,而是从赏瓶、赏盘到文房用品等等方面,都能够看到它的身影,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紫砂文化,影... 在江南文化的影响之下,紫砂艺术集合了书法、绘画、陶刻等等多种艺术形式,在文人雅士的推崇和宣传之下,成为了一种文玩雅器,不局限于紫砂壶的形态,而是从赏瓶、赏盘到文房用品等等方面,都能够看到它的身影,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紫砂文化,影响着我们的艺术审美和文化生活。从整体上来看,这对紫砂作品《焚香诰天图》,让人观之充满了艺术的审美,宛如真实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呈现在眼前,而且更加的生动和充满了立体感,如果陈列起来观赏,绝对是令人啧啧称赞、流连忘返的精品力作,同时还能够感受到其中浓浓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陶刻 焚香诰天 传统技艺 文化内涵
下载PDF
秦腔《焚香记》亮相宁波
15
作者 杨小玲 《现代企业》 2018年第3期85-85,共1页
本刊讯近日,秦腔《焚香记》在宁波逸夫剧院上演,引起当地观众的浓厚兴趣。该剧由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齐爱云、张涛领衔主演。《焚香记》取材于宋代民间传说,讲述了宋朝年间,敫桂英为葬父卖身.与书生王魁发生的一场爱恨纠... 本刊讯近日,秦腔《焚香记》在宁波逸夫剧院上演,引起当地观众的浓厚兴趣。该剧由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齐爱云、张涛领衔主演。《焚香记》取材于宋代民间传说,讲述了宋朝年间,敫桂英为葬父卖身.与书生王魁发生的一场爱恨纠葛的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香记》 宁波 秦腔 民间传说 齐爱云 梅花奖 演员 主演
下载PDF
焚香静趣
16
作者 王瑞生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5年第23期53-53,共1页
中国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健身的习俗.现随手捻来几段与朋友们共享. 清太和殿前陛的左右有四只香几,上置三足香炉,皇帝升殿时,炉内焚起檀香,致金銮殿内香烟缭绕,香气四溢,使人精神振奋.
关键词 焚香疗法 养生方法 醒脑清神 去浊存清
下载PDF
粤剧《焚香记》亮相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
17
作者 钟梓晴 《南国红豆》 2023年第3期9-10,I0001,共3页
5月26日晚,由广州粤剧院演出的粤剧《焚香记》亮相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在湖北戏曲艺术中心(首义剧场)精彩上演。这部红派经典剧目唱响武汉,不少武汉观众慕名而来,演出现场气氛热烈,叫好声、鼓掌声不断。
关键词 经典剧目 粤剧 现场气氛 演出 焚香记》 戏曲 会演
原文传递
焚香与“闲赏”生活——明代中期吴门文人的焚香雅事
18
作者 刘耕 《哲学门》 CSSCI 2017年第2期131-150,共20页
本文从明代中期吴门文人生活及其诗画作品中常见的焚香雅事入手,探讨焚香与以“闲赏”为旨趣的文人生活方式间的关系。总体来说,对于明代中期的吴门文人而言,焚香不仅是一种感官享受,也是一种审美体验。吴门文人将焚香视作自己心灵的陪... 本文从明代中期吴门文人生活及其诗画作品中常见的焚香雅事入手,探讨焚香与以“闲赏”为旨趣的文人生活方式间的关系。总体来说,对于明代中期的吴门文人而言,焚香不仅是一种感官享受,也是一种审美体验。吴门文人将焚香视作自己心灵的陪伴和慰藉。焚香和园林风景、书画器物等,一起构成了文人闲赏生活的内容。焚香参与营造出一种“闲静”的意境,文人融身此意境中,获得精神的颐养和禅的参悟。对焚香的喜好,揭示出吴门文人对一种审美化人生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香 闲赏生活 审美体验 闲静 禅悟
原文传递
基于用户模糊评价的中华焚香文化产品体验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思坤 牟峰 孙婧 《工业设计研究》 2017年第1期72-76,共5页
为了从传统焚香体验的视角探索契合时代用户需求的产品,本文针对中华焚香文化起源、发展及相关体验进行了分析,结合用户与产品案例进行体验调查,形成了符合时代需求的香器体验定义,并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实践研究,同时应用模糊评价、语... 为了从传统焚香体验的视角探索契合时代用户需求的产品,本文针对中华焚香文化起源、发展及相关体验进行了分析,结合用户与产品案例进行体验调查,形成了符合时代需求的香器体验定义,并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实践研究,同时应用模糊评价、语义差分等方法量化评价产品体验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迭代,探索了从传统体验文化的视角探索创新体验设计的方法,为相关产品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体验设计 用户体验 模糊评价法 中华焚香文化
原文传递
诗化秦腔的美学意蕴——话说《焚香记》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桑 《当代戏剧》 2018年第5期20-21,共2页
秦腔《焚香记》以诗化的美学意蕴,为当代观众呈现了素以急管繁弦、慷慨激昂见长的古老秦腔的另一翼,打破了我们对固有秦腔风格的刻板印象,此探索似应归入齐爱云等创作团队的一种艺术上的拓展。
关键词 秦腔《焚香记》诗化品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