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赛博格与无器官身体:菲利普·迪克科幻小说《血钱博士》中的身体书写
1
作者 刘晓华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2-47,共6页
《血钱博士》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一部非常独特的小说。在这个后上帝与后核时代的背景中,患病、变异的身体随处可见,这体现了畸形社会的病态。小说重点描写了赛博格身体与无器官身体。人—机结合的赛博格代表人与科技的... 《血钱博士》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一部非常独特的小说。在这个后上帝与后核时代的背景中,患病、变异的身体随处可见,这体现了畸形社会的病态。小说重点描写了赛博格身体与无器官身体。人—机结合的赛博格代表人与科技的联合,很容易制造取代上帝的神话秩序。小说中有人将科技作为追求自我神化和个人权力的工具,最终异化为技术他者,成了欲望—机器;也有人借助科技向人类传播希望,体现了赛博格的开放性,但仍然具有被人为赋魅的神化特点。无器官身体逃逸于神话秩序之外,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也带来了现实界向潜在界转化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迪克 《血钱博士》 赛博格 器官身体 身体书写
下载PDF
“无器官的身体”与当代生命关怀——重读莫言的《蛙》
2
作者 张琳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3年第10期102-112,共11页
《蛙》是莫言面向中国当代社会现实勾勒的一部乡村计划生育发展史图谱,折射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所历经的困难与挑战。在新世纪之初,回顾共和国建设历程中的人口发展决策,不仅是对那段特定历史情境的反思,也是莫言在现代性语境下,观察... 《蛙》是莫言面向中国当代社会现实勾勒的一部乡村计划生育发展史图谱,折射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所历经的困难与挑战。在新世纪之初,回顾共和国建设历程中的人口发展决策,不仅是对那段特定历史情境的反思,也是莫言在现代性语境下,观察时代症候,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经验,关切社会现实的自觉。生育问题关乎人类繁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时代性的生命主题,重新阅读《蛙》,抓住小说人物的命名方式和性格特征,从德勒兹的哲学概念“无器官的身体”切入,来理解莫言所要表达的身体自由、释放欲望、关怀生命的美好愿景,以打开新的研究视域,为捕捉生命强力提供一种新的文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器官的身体” 生命关怀 现代性反思 莫言 《蛙》
下载PDF
观众身体与博物馆的相遇——基于德勒兹身体美学理论的思考
3
作者 朱颖 叶康铧 《新媒体与社会》 2024年第1期321-331,402,共12页
本文基于德勒兹的身体哲学观点,探讨博物馆观众身体与博物馆空间之间的关系。作为公共文化场所的博物馆通过空间规划、展品控制等方式影响观众,观众作为“无器官的身体”又具有流动性和创造性。观众的“无器官的身体”用于抵抗博物馆空... 本文基于德勒兹的身体哲学观点,探讨博物馆观众身体与博物馆空间之间的关系。作为公共文化场所的博物馆通过空间规划、展品控制等方式影响观众,观众作为“无器官的身体”又具有流动性和创造性。观众的“无器官的身体”用于抵抗博物馆空间对其的限制,博物馆为观众创造“无器官的身体”的体验空间,发挥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创造力,从而实现个人价值观的解放与重塑,推动观众对于历史和当今社会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观众 德勒兹 器官的身体
下载PDF
试析德勒兹的“无器官的身体” 被引量:3
4
作者 韩桂玲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法国当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无器官身体"理论向我们揭示:不应该通过我们的身体的生理结构来体验我们的身体,身体是积极的欲望之力的流动,是一股活跃的升腾的永不停息的生产机器。无器官身体就是蛋、欲望和生成强度。他的这... 法国当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无器官身体"理论向我们揭示:不应该通过我们的身体的生理结构来体验我们的身体,身体是积极的欲望之力的流动,是一股活跃的升腾的永不停息的生产机器。无器官身体就是蛋、欲望和生成强度。他的这一理论为发展身体的非机体概念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身体 欲望 生成 强度
下载PDF
德勒兹哲学之无器官身体与电影艺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康有金 张曼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3-45,共3页
电影作为20世纪兴起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人类生活中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形象地在银屏上再现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来折射出一部分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并传递出人类社会所需要的正能量,能够起到一种发人深省的指导作用... 电影作为20世纪兴起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人类生活中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形象地在银屏上再现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来折射出一部分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并传递出人类社会所需要的正能量,能够起到一种发人深省的指导作用。本文欲从德勒兹哲学视域下的"无器官身体"角度来展现电影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助于深度剖析各个人物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和实际行为,从而宣扬电影传达出的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身体 电影艺术 契合
下载PDF
无器官身体——建筑之外的3D打印工作坊实验教学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炯 徐丰 于雷 《城市建筑》 2015年第28期70-72,共3页
数字加工技术的更新升级,将对建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一次具有实验和探索意义的3D打印工作坊教学进行回顾,来关注和探讨数字技术在当下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 器官身体 参数化设计 3D打印 教学研究
下载PDF
《孩子们留下》中的“无器官身体”
7
作者 康有金 韦喜凤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8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孩子们留下》选自201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的著名短篇小说集《好女人的爱情》,讲述了女主人公鲍玲因戏生爱,而抛家弃子与其情人私奔,多年后再次回归的故事。其中爱情、亲情、欲望、责任冲突纠缠,抉择、痛苦、悔恨各种情... 《孩子们留下》选自201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的著名短篇小说集《好女人的爱情》,讲述了女主人公鲍玲因戏生爱,而抛家弃子与其情人私奔,多年后再次回归的故事。其中爱情、亲情、欲望、责任冲突纠缠,抉择、痛苦、悔恨各种情绪历久弥新。德勒兹创造的无器官身体理论,非指身体无器官,而指精神器官缺失抑或过剩,因此生成怪物,是人非人。本文将运用该理论来解读鲍玲的欲望之流,生成枯竭无器官身体之进程,展现人生抉择须谨慎,开弓没有回头箭之朴实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子们留下》 鲍玲 生成 “无器官身体”
下载PDF
弗朗西斯·培根与卢西安·弗洛伊德:无器官的身体与知觉的身体 被引量:4
8
作者 董克非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34-41,共8页
培根和弗洛伊德是二战后伦敦画派两位并驾齐驱的伟大画家,他们直接影响了英国的当代艺术走向。如果说19世纪的马奈使用传统透视法是十分随意的,20世纪的培根和弗洛伊德则完全舍弃了理性构图的清规戒律。现代绘画的意义在于超越具象的再... 培根和弗洛伊德是二战后伦敦画派两位并驾齐驱的伟大画家,他们直接影响了英国的当代艺术走向。如果说19世纪的马奈使用传统透视法是十分随意的,20世纪的培根和弗洛伊德则完全舍弃了理性构图的清规戒律。现代绘画的意义在于超越具象的再现形式,古典的形象化绘画通向再现,现代的非形象化绘画则走向纯粹抽象或纯粹形象。感觉在培根的绘画中表现为形象,身体成为形象的材料。培根以一种随机的扭曲将"肉"还原到无意识之中,"肉"的绽出不再是恐怖与血腥的元素,而是德勒兹所说的"无器官的身体"的力量。弗洛伊德则以粗糙而原始的笔触描绘着一种"肉身性的总体"。培根与弗洛伊德是现代少有的室内画家,他们虽然忠实于油画的基本性质,但都舍弃了古典绘画的摹仿与叙事。这种现代绘画中的反柏拉图主义倾向并非偶然,它与当代法国思想中身体的重新在场,遥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根 弗洛伊德 德勒兹 器官的身体 肉身 知觉
下载PDF
都是匆匆惹的祸——艾丽丝·门罗《匆匆》的无器官身体解读
9
作者 孙芳 康有金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7年第3期58-62,共5页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是当代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她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其短篇小说集《逃离》。本文将采用精神分裂分析学中一个较新的视角'无器官身体'来解读其中《匆匆》的女主人公朱丽...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是当代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她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其短篇小说集《逃离》。本文将采用精神分裂分析学中一个较新的视角'无器官身体'来解读其中《匆匆》的女主人公朱丽叶。由于来去匆匆,在与其周边人物的匆匆接触中,暴露了朱丽叶精神器官的去功能化。这使她难以真正与他人进行心理沟通。究其原因,其顽症在于追求虚无缥缈的浪漫,又过于沉溺;缺乏信仰,又过于偏激。她成为德勒兹哲学视域下枯干的无器官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匆匆》 器官身体解读
下载PDF
“无器官的身体”——德勒兹身体美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贝贝 朱雯 《设计》 2021年第17期94-96,共3页
以“无器官的身体”的哲学概念作为新视角来探究艺术设计与身体的关系,用视角的转化来分析两者的相遇:即概念如何诠释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又如何重新激活这些概念。文献资料整理与相应艺术设计实例分析。在“无器官的身体”理论特征下身... 以“无器官的身体”的哲学概念作为新视角来探究艺术设计与身体的关系,用视角的转化来分析两者的相遇:即概念如何诠释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又如何重新激活这些概念。文献资料整理与相应艺术设计实例分析。在“无器官的身体”理论特征下身体由具备确凿功能的整体转变成可供探索与联结的可能性事物。“无器官的身体”理论能助益于从多角度去理解艺术。同时为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提供灵感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器官的身体 概念 艺术设计 创造性
下载PDF
基于德勒兹无器官身体的建筑形态审美研究
11
作者 项炜 刘杨 《设计艺术研究》 2022年第5期43-47,共5页
将德勒兹“无器官身体”这一哲学概念引入,对当代复杂性建筑形态所呈现出的非线性、动态、异质流变等多元复杂的现象进行审美领域的探索。通过对“无器官身体”概念的解读,找到其哲学内涵与复杂性建筑形态审美之间的契合点,将其哲学理... 将德勒兹“无器官身体”这一哲学概念引入,对当代复杂性建筑形态所呈现出的非线性、动态、异质流变等多元复杂的现象进行审美领域的探索。通过对“无器官身体”概念的解读,找到其哲学内涵与复杂性建筑形态审美之间的契合点,将其哲学理论在复杂性建筑形态审美中进行相应的转译,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复杂性建筑形态的审美规律。以此来探究其独特的审美意蕴,同时拓展其领域新的审美视野,以期对当代复杂性建筑形态的审美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身体 建筑形态 空间 体块 动势
下载PDF
从“无器官身体”看《沼泽》中的“无动机行为”
12
作者 范玉洁 《法国研究》 2020年第4期51-57,共7页
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提出"无器官身体"的概念,描述了表达身体欲望强弱的三条线——克分子线、分子线与逃逸线,分别对应人们在欲望面前被动、犹豫、主动的不同生存状态。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最早在《沼泽》这部&qu... 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提出"无器官身体"的概念,描述了表达身体欲望强弱的三条线——克分子线、分子线与逃逸线,分别对应人们在欲望面前被动、犹豫、主动的不同生存状态。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最早在《沼泽》这部"傻剧"中表达了"无动机行为"理念,作品人物在死水般的生活中或麻木不知,或彷徨犹豫,或奋起反抗。本文试图用"无器官身体"理论解读《沼泽》中呈现的不同人物,总结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逃逸路线,探究纪德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和新的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 “无器官身体” “无动机行为” 精神逃逸
下载PDF
感觉、形象与无器官的身体--试论德勒兹的培根阐释
13
作者 韩子元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75-79,共5页
爱尔兰人弗朗西斯·培根是20世纪绝无仅有的绘画怪才,他的画作因诡异、怪诞、难以理解的特点成为当今拍卖市场的新宠。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关于培根画作的评论与阐释颇具代表性,他抓住了“感觉”“形象”“无器官的身... 爱尔兰人弗朗西斯·培根是20世纪绝无仅有的绘画怪才,他的画作因诡异、怪诞、难以理解的特点成为当今拍卖市场的新宠。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关于培根画作的评论与阐释颇具代表性,他抓住了“感觉”“形象”“无器官的身体”等核心概念并围绕柏格森哲学、精神分析等关键理论资源以自己的形而上学观观看培根、阅读培根、阐释培根。这种阐释体现了德勒兹文艺批评服务于其哲学观点的本质,这两位20世纪不同领域大师的理论与艺术也以一种隐蔽的方式互相关联、互相说明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朗西斯·培根 德勒兹 器官的身体 后结构主义
下载PDF
海捷亚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及对靶器官的影响
14
作者 薛翼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年第23期57-57,64,共2页
目的:探讨海捷亚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及对靶器官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安博诺治疗,观察组给予海捷亚治疗,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目的:探讨海捷亚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及对靶器官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安博诺治疗,观察组给予海捷亚治疗,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24h肌酐清除率(Ccr)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捷亚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明显,能够达到平稳降压效果,并改善患者靶器官功能,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捷亚 老年高血压 治疗作用 無器官
下载PDF
从文化反思到技术迷思——对三部电影叙事意义的解读
15
作者 韩素梅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2-68,96,共8页
与《楚门的世界》作为大众媒介时期的流行文化体现不同,《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带有后大众媒介时代的主体特征和文化特征。从楚门逃离虚假的媒介环境到韦德主动进入虚拟世界及数字孪生盖伊的奔向乌托邦,“技术态身体”的韦德和“无... 与《楚门的世界》作为大众媒介时期的流行文化体现不同,《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带有后大众媒介时代的主体特征和文化特征。从楚门逃离虚假的媒介环境到韦德主动进入虚拟世界及数字孪生盖伊的奔向乌托邦,“技术态身体”的韦德和“无器官身体”的盖伊进一步使现实参照物销声匿迹。“彩蛋”的大量应用强化了青年亚文化的群体语言,也使影游合一的电影在增强娱乐性与流行性的同时,复刻了大众文化的价值体系。电影实践要想更深入地回应虚拟现实技术的后人类命题,光有游戏自由的主题及遁世的价值指向显然是不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媒介时代 技术态身体 器官身体 价值复刻
下载PDF
论德勒兹哲性文论中的中国诗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熙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是当代西方最具原创性的一流哲学家之一,但是他的原创性思想离不开与中国的相遇。在与中国的相遇中,他将中国作为西方的“他者”进行观照,从中获得灵感,获取其所需要的思想资源,创造了数量众多、风格独异的哲性文论概念...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是当代西方最具原创性的一流哲学家之一,但是他的原创性思想离不开与中国的相遇。在与中国的相遇中,他将中国作为西方的“他者”进行观照,从中获得灵感,获取其所需要的思想资源,创造了数量众多、风格独异的哲性文论概念,这些概念熔铸了中国传统诗学的智慧。块茎的概念熔铸了中国莠草的特征,与中国古代的“居间”思想相沟通;“无器官的身体”概念熔铸了道家哲学的“虚”“无”思想,与中国诗学的“虚实相生”相沟通;“生成”的概念熔铸了中国的诗画特征,与道家的宇宙生成论存在着精神上的契合;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象棋和围棋成为条纹空间和光滑空间两个空间诗学概念的建构元素。中国诗学传统在德勒兹哲性文论中的再生,潜隐着“秘响旁通、伏采潜发”的无限可能性,有着巨大的理论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块茎 器官的身体 生成论 光滑空间 中国传统诗学
下载PDF
书写的身体与流变的身体——阿尔托和德勒兹的“无器官的身体”
17
作者 郭玉婵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无器官的身体”几乎成了德勒兹身体哲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他用“无器官的身体”表达异质和连接原则下运动着的身体形象,它既不同于笛卡尔机械论式的身体,也不同于梅洛一庞蒂知觉现象学中的“肉”,“身体”成了一个离弃了自我而自发地... “无器官的身体”几乎成了德勒兹身体哲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他用“无器官的身体”表达异质和连接原则下运动着的身体形象,它既不同于笛卡尔机械论式的身体,也不同于梅洛一庞蒂知觉现象学中的“肉”,“身体”成了一个离弃了自我而自发地运动和变化着的形象。然而,“无器官的身体”这个概念首先来自阿尔托,阿尔托创造出“无器官的身体”作为原初身体的一个复象,恰恰是为了反对身体的自动机。这一点说明了德勒兹对阿尔托的“误读”,他将阿尔托“无器官的身体”引向了柏格森的“绵延”概念。阿尔托已经预见到德勒兹式的流变的身体可能使身体陷入机械论的危险,而阿尔托通过书写回溯至自我身体的发源地,制造出作为复象的“无器官的身体”,意图把“身体”从所有自动机制中解救出来,恢复“身体”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托南·阿尔托 德勒兹 器官的身体 复象 生成
原文传递
奔跑在逃逸线上的诗人——浅析余秀华诗歌创作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云鹤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71,共5页
将哲学定义为创造概念学科的德勒兹是一个创造概念的高手,他著作中提出的块茎、逃逸线、无器官身体等概念一直是分析众多艺术作品的玄妙法门。伴随着一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歌红遍全国,余秀华这个名字背后所指代的意义也... 将哲学定义为创造概念学科的德勒兹是一个创造概念的高手,他著作中提出的块茎、逃逸线、无器官身体等概念一直是分析众多艺术作品的玄妙法门。伴随着一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歌红遍全国,余秀华这个名字背后所指代的意义也越来越丰富。本文试图借用德勒兹的哲学理论对余秀华的创作本身进行阐释,以期解开那些埋藏在余秀华诗歌和创作行为中的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秀华 德勒兹 块茎 逃逸线 器官身体
下载PDF
感觉的双重意义——德勒兹美学的一种诠释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宇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1-44,共4页
文章深入分析了德勒兹的《感觉的逻辑》 ,阐明了感觉的逻辑就是“事件”本身的逻辑 ,进而分析了感觉的双重含义 :作为事实层面的感觉和作为可能性的感觉 ;并结合前者分析了传统美学的缺陷 ,结合后者论述了德勒兹的“无器官的肉体”概念... 文章深入分析了德勒兹的《感觉的逻辑》 ,阐明了感觉的逻辑就是“事件”本身的逻辑 ,进而分析了感觉的双重含义 :作为事实层面的感觉和作为可能性的感觉 ;并结合前者分析了传统美学的缺陷 ,结合后者论述了德勒兹的“无器官的肉体”概念即表明了肉体自身的开放与综合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 感觉 器官的肉体
下载PDF
自由的踪迹,或域外之思——论德勒兹思想中的“自由”观念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3,共6页
"自由"蕴含在德勒兹的思想纹理中。它既是内在性精神,也是本质性理念;既是德勒兹的思想之源,也是其哲学之眼。德勒兹认为,有一种极外无内的"域外"之力,而自由即属此列——它以"欲望"的生产、流动和变易... "自由"蕴含在德勒兹的思想纹理中。它既是内在性精神,也是本质性理念;既是德勒兹的思想之源,也是其哲学之眼。德勒兹认为,有一种极外无内的"域外"之力,而自由即属此列——它以"欲望"的生产、流动和变易为阈限。自由连接欲望,不过德勒兹的"欲望"不是源自主体的欲念,而是无主体之欲望。它是生产性欲望,也是自由的生命力量。德勒兹驱逐了欲望中的原始客体和主体,从而生成自我配置的"机器"。对于他来说,"自由"是运动之力,亦即生命的自我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欲望 外界 褶皱 器官身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