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对负性情绪面孔识别的注意偏向——基于ERP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春林 卢宁 《心理学进展》 2022年第3期876-884,共9页
目的:探讨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对4种负性情绪面孔(惊讶、恐惧、愤怒、厌恶)识别的异同,通过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对负性情绪面孔识别的特点。方法:采用基于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 目的:探讨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对4种负性情绪面孔(惊讶、恐惧、愤怒、厌恶)识别的异同,通过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对负性情绪面孔识别的特点。方法:采用基于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2)和人格障碍临床半定式访谈工具(SCICP)对1592名大学生进行人格障碍评估;邀请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参与事件相关电位实验,探讨对负性情绪面孔识别的特点。结果:① AVD组和OK组对T2识别正确率的组别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任务实验条件下,AVD组对负性面孔的识别正确率均高于同等条件下OK组的正确率。② AVD组内负性面孔情绪类型主效应显著,对4种负性面孔情绪识别的正确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愤怒(0.910) 】厌恶(0.888) 】惊讶(0.865) 】恐惧(0.864)。③ N170、N1、P1、N3波幅的组别主效应显著,AVD组均比OK组诱发出更大的波幅,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愤怒面孔情绪所诱发的N170波幅大于其他三种负性面孔情绪所诱发的N170波幅,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对惊讶、恐惧、愤怒、厌恶4种负性面孔情绪的识别存在注意偏向;②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在惊讶、恐惧、愤怒及厌恶4种负性情绪面孔的识别中,对愤怒面孔情绪的识别正确率最高,存在注意偏向;③ ERP实验结果显示,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对负性面孔情绪的加工比正常大学生更快、诱发的波幅更大;④ 从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可知,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在4种负性情绪面孔的加工中,对于愤怒情绪面孔的加工尤为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负性情绪面孔识别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自尊与情感 被引量:5
2
作者 叶刚 姚方敏 +1 位作者 付文青 孔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AVD)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及对AVD的可能预测作用。方法:通过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及个... 目的:探讨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AVD)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及对AVD的可能预测作用。方法:通过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及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rview,PDI-IV)从苏州大学1990名本科生中筛选出符合AVD诊断且无其他人格障碍共病者32名,其中自愿参与试验26名;按性别和年龄比从PDQ+4划界分阴性的大学生中随机抽取30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测量外显自尊、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测量内隐自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测量情感体验。结果:(1)AVD组SES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内隐自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AVD组消极情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而积极情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3)AVD组SES得分与积极情感得分呈正相关(r=0.46,P<0.05);正常对照组SES得分与积极情感得分呈正相关(r=0.61,P<0.01),而与消极情感得分负相关(r=-0.45,P<0.05)。(4)外显自尊对AVD的发生有预测作用(β=0.50,P<0.001),低外显自尊个体更易发生AVD。结论: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外显自尊较低而内隐自尊没有明显改变,消极情感体验较多而积极情感体验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避人格障碍 内隐联想测验 自尊 情感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方式 被引量:6
3
作者 叶刚 付文青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6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回避型人格障碍(AVD)大学生面对负性事件时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方法通过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及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DI-IV)从1990名本科生中筛选出符合AVD诊断且无其它人格障碍共病者32名;按性别和年龄比从PDQ+4划界分... 目的探讨回避型人格障碍(AVD)大学生面对负性事件时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方法通过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及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DI-IV)从1990名本科生中筛选出符合AVD诊断且无其它人格障碍共病者32名;按性别和年龄比从PDQ+4划界分阴性的大学生中随机抽取30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进行测量。结果①AVD组和对照组在适应良好策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在适应不良策略上差异显著(t=4.44,P<0.001);②AVD组责难自己、沉思、灾难化等策略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04,5.01,3.78;P<0.001),重新关注计划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54,P<0.01);③责难自己(β=-1.14,P<0.05)、沉思(β=-1.31,P<0.05)对AVD的发生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AVD被试在面对负性事件时更多采用适应不良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主要表现为责难自己、沉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情绪调节 回避人格障碍 大学生 人格障碍诊断问卷
下载PDF
回避型人格障碍
4
作者 汤世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03年第3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回避人格障碍 心理分析 治疗
下载PDF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成因、测量及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又文 张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05-112,共8页
回避型人格障碍会造成个体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躯体方面的日常功能损害。其不仅是功能受损最严重的人格障碍之一,也是最为流行的人格障碍之一。文章对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和症状表现、发展及形成的原因、测量工具及治疗方法的相... 回避型人格障碍会造成个体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躯体方面的日常功能损害。其不仅是功能受损最严重的人格障碍之一,也是最为流行的人格障碍之一。文章对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和症状表现、发展及形成的原因、测量工具及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从心理动力理论的视角阐述了回避型人格障碍与其他心理障碍的鉴别诊断。指出遗传和气质等生物因素、早期儿童经历、依恋类型和家庭环境等因素都是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可能成因。目前一些关于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测量工具和治疗方法已被开发出来,但仍存在局限,未来需要更多研究发展更特异性的针对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测量与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避人格障碍 鉴别诊断 心理评估与测量 心理治疗
下载PDF
回避型人格障碍
6
作者 夏虹 《医药与保健》 1999年第2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回避人格障碍 工作能力 任务 大学生 分配 竞争 领导 工程合同 新颖 单位
下载PDF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7
作者 高宇 《解放军健康》 2009年第2期43-43,共1页
编辑同志:我因不善与人交往、喜欢独处而被战友们称为有”回避型人格障碍“。请问,什么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陈照光同志:佛教中有出世与入世之说,所谓”出世“即指远离人世、戒断人伦常情,方可修得正果;而入世则指普渡众生。
关键词 回避人格障碍 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 军队建设
下载PDF
回避型人格组织量表的编制
8
作者 张又文 李佳璐 钟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9-966,共8页
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为框架和基础,整合Kernberg人格组织理论,结合文献综述和临床经验,编制回避型人格组织量表(AVPOS),并考察其信效度。被试样本1为728人(男性197人,女性531人,平均年龄26.34±8.37岁),填写基本... 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为框架和基础,整合Kernberg人格组织理论,结合文献综述和临床经验,编制回避型人格组织量表(AVPOS),并考察其信效度。被试样本1为728人(男性197人,女性531人,平均年龄26.34±8.37岁),填写基本信息问卷、米隆临床多轴问卷(MCMI)回避分量表、AVPOS初始版问卷,用于检验AVPOS和MCMI之间的效标关联效度。样本2为709人(男性160,女性549,平均年龄19.34±1.23岁),填写基本信息问卷、人格组织问卷(IPO)、AVPOS初始版问卷,用于检验AVPOS与IPO之间的效标关联效度。样本3为65人(男性13,女性52),来自样本2,一个月后重测AVPOS,用于检验AVPOS的重测信度。样本4为743人(男性182,女性561,平均年龄22.76±6.86岁),来自总样本(样本1+样本2)的一半,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5为694人(男性176人,女性518人,平均年龄22.81±6.97岁),来自总样本的另一半,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四因素模型为AVPOS的最佳因子模型;AVPOS与MCMI-Ⅲ回避分量表呈正相关(r=0.658,p<0.01),与IPO呈正相关(r=0.328,p<0.01);AVPOS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0.786,AVPOS重测信度为0.841。AVPOS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避人格障碍 人格组织 回避人格组织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人格障碍的表现和防治
9
作者 翟书涛 《家庭医学(上半月)》 1999年第11期34-34,共1页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适应不良,即不伴精神症状的人格适应缺陷。此类人的内在体验和行为具有持续的明显偏离文化期望范围的倾向。 最初人格障碍指的是使他人不便、烦恼或蒙受损害者,如反社会人格障碍;后来Schneider以“害人害己”来概括此类...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适应不良,即不伴精神症状的人格适应缺陷。此类人的内在体验和行为具有持续的明显偏离文化期望范围的倾向。 最初人格障碍指的是使他人不便、烦恼或蒙受损害者,如反社会人格障碍;后来Schneider以“害人害己”来概括此类人;近年发现有的人格障碍患者并不贻害他人,仅自己经受痛苦,如强迫型人格障碍。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偏执型、分裂型、强迫型、表演型、反社会型、焦虑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人格适应 反社会人格 强迫人格障碍 精神症状 品行障碍 表演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 分裂 回避人格障碍
下载PDF
人格障碍的治疗
10
作者 张光银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第11期37-37,共1页
人格障碍包括强迫型人格、偏执型人格、依赖型人格、自恋型人格、回避型人格、表演型人格、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等。人格障碍会给患者以及患者身边的人带来巨大的危害,影响着生活中的一切,患者自己承受着... 人格障碍包括强迫型人格、偏执型人格、依赖型人格、自恋型人格、回避型人格、表演型人格、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等。人格障碍会给患者以及患者身边的人带来巨大的危害,影响着生活中的一切,患者自己承受着痛苦,同时身边人也感到苦恼。确定为人格障碍后需要系统治疗,尤为注意的是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就诊,避免自行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 偏执人格 回避人格 分裂样人格障碍 依赖人格 自行用药 强迫人格 冲动人格障碍
下载PDF
宅男宅女:请警惕回避型人格障碍
11
作者 杨沐 《科学生活》 2009年第9期50-53,共4页
随着升学压力、社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习惯于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圈子中,不愿意承受压力,他们在白天会抱头大睡,到了晚上便会花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或上网冲浪。在把自己关进房间前,这些宅男宅女通常会受到社会上潜在的冷落。
关键词 回避人格障碍 青年人 科学生活 心理障碍 每个人 学校 快乐 社会 青少年 社交
原文传递
你了解“回避型人格障碍”吗
12
作者 文志 《健康》 2022年第5期36-37,共2页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强调的是一种全面的社交抑制,即在社会生活中对陌生环境感到难以应付,甚至会出现与人交往感到恐惧等症状,是不愿与人交流时心理活动的一种反应。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有不少,比如很多人不爱...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强调的是一种全面的社交抑制,即在社会生活中对陌生环境感到难以应付,甚至会出现与人交往感到恐惧等症状,是不愿与人交流时心理活动的一种反应。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有不少,比如很多人不爱跟同事聊天,看到上司就绕道走;还有一些学习成绩比较一般的孩子,他们为了逃避被别人拿来比较,或是怕别人指指点点,逐渐学会了“回避他人”,避免接触可能伤害自己的环境,把自己封闭到感到安全的世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避人格障碍 绕道走 学习成绩 现实生活 心理活动 与人交流 陌生环境 与人交往
原文传递
大学生的人格心理及健康人格教育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克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91-92,95,共3页
大学生的人格心理及健康人格教育钱克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随之更新,人们的人格因素也必然相应地发生改变。... 大学生的人格心理及健康人格教育钱克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随之更新,人们的人格因素也必然相应地发生改变。处在人格的转型、定期型的大学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心理 大学生 健康人格教育 人格品质 被动攻击人格障碍 双重人格 回避人格障碍 人格因素 健康人格素质 现实人格
下载PDF
不安全型依恋个体的情绪调节差异
14
作者 杨青青 陈旭 《心理学进展》 2015年第6期393-401,共9页
依恋类型会影响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和情绪调节,回避型依恋早期注意选择时会对情绪信息进行区别,减少对情绪性信息的注意,惯常使用抑制调节策略,认知重评策略会增加杏仁核左侧的激活,表明认知重评是低效的。而焦虑型早期信息加工时并未对... 依恋类型会影响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和情绪调节,回避型依恋早期注意选择时会对情绪信息进行区别,减少对情绪性信息的注意,惯常使用抑制调节策略,认知重评策略会增加杏仁核左侧的激活,表明认知重评是低效的。而焦虑型早期信息加工时并未对情绪性信息表现出选择性差异,表现为持续注意和高唤醒,并唤醒依恋相关的记忆加强对情绪信息的表征,且在社会负性情景下时杏仁核右侧高度激活,即在情绪信息上分配较多注意资源。情绪调节时会同时使用认知重评和反应抑制,但具体机制仍需深入。未来研究应从情绪调节的过程上具体探索不安全型依恋在不同阶段的情绪调节策略,并从纵向上探索情绪调节的差异以及深入研究依恋的一侧化,来扩展不同依恋风格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回避 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有效性
下载PDF
痛苦的回避
15
作者 德龙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03年第1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回避人格障碍 症状 人际交往 心理治疗 自我暗示
下载PDF
她为何与人格格不入
16
作者 晓格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08年第9期44-44,共1页
周五的下午,快下班了,办公室里的气氛很是轻松。同事们都收拾好了手里的工作,聚在一起商量着下班后的活动安排。陈菲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小隔间里,埋头在纸上涂写着,周围的欢声笑语离她似乎很遥远。有一个同事悄声问:"要不要喊上陈菲... 周五的下午,快下班了,办公室里的气氛很是轻松。同事们都收拾好了手里的工作,聚在一起商量着下班后的活动安排。陈菲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小隔间里,埋头在纸上涂写着,周围的欢声笑语离她似乎很遥远。有一个同事悄声问:"要不要喊上陈菲一起参加?"旁边立刻有人说:"不用喊她了,我们之前邀请她很多次,都被拒绝了,你又何必自讨没趣……"大家都点头,在同事们眼里,陈菲真的是一个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避人格障碍 同事 自卑感 人际交往障碍 工作 自卑心理 认真负责 行为 正确认识 退缩
下载PDF
正视人格障碍
17
作者 童辉杰 《大众医学》 2022年第11期58-59,共2页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性格偏离正常的人。这种异常往往是一种心理障碍,专业术语称人格障碍或病态人格。人格障碍指一个人长期稳定的行为特征与正常人或所处文化环境相比有很大差异,不仅给自己带来烦恼与痛苦,也会影响学习、工...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性格偏离正常的人。这种异常往往是一种心理障碍,专业术语称人格障碍或病态人格。人格障碍指一个人长期稳定的行为特征与正常人或所处文化环境相比有很大差异,不仅给自己带来烦恼与痛苦,也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常见的包括强迫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等。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人格障碍的发生率在1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人格障碍 病态人格 回避人格障碍 专业术语 世界卫生组织 心理障碍 行为特征 强迫人格障碍
原文传递
关于人格障碍的一种分类
18
《中学生百科(阅读写作)》 2002年第3期33-33,共1页
1.回避型人格障碍表现:除了至亲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或者只有一个);除非确信受欢迎,决不卷入他人的事件中;行为委琐,逃避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心理自卑。
关键词 回避人格障碍 人际交往 社会活动 偏执人格障碍 好朋友 行为 社交 事件 自卑 知心
原文传递
哪有那么多“回避型依恋”人格
19
作者 曾小亮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2年第8期39-39,共1页
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心理学称之为依恋模式。对不同文化人口的调查发现,超过60%的人是安全型依恋,40%为不安全型依态(焦虑型和回避型),其中,回避型占比最少,却更复杂和棘手。在关系中,“回避型依... 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心理学称之为依恋模式。对不同文化人口的调查发现,超过60%的人是安全型依恋,40%为不安全型依态(焦虑型和回避型),其中,回避型占比最少,却更复杂和棘手。在关系中,“回避型依恋”的人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别人表达的情感也经常不知所措。有情感浓度的环境让他们不安,因此他们会想方设法回避,这样的防御机制会使其伴侣感到被疏离、被推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依恋模式 安全依恋 防御机制 心理学 亲密关系 回避 相对固定
原文传递
心理疾患的社会文化根源 被引量:25
20
作者 上官子木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132-139,共8页
心理疾患的社会文化根源上官子木人的心理疾患其成因是复杂的,不仅包含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而且还有社会文化因素。中国人的心理疾患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高发病的类型上都具有一定的人种文化特征,这是与中国人的自我结构、人格... 心理疾患的社会文化根源上官子木人的心理疾患其成因是复杂的,不仅包含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而且还有社会文化因素。中国人的心理疾患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高发病的类型上都具有一定的人种文化特征,这是与中国人的自我结构、人格类型、文化习俗、社会化方式以及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症 精神疾病 心理疾患 社会变迁 抑郁症 社会文化 强迫人格障碍 神经衰弱 焦虑 性格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