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建构的焦虑母职和参与父职:基于深圳中产阶层家庭教育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唐咏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113,共13页
伴随中国教育竞争的加剧,城市家庭中的母职实践已逐渐跨越私领域传统角色,女性呈现焦虑母职现象,母亲以教育规划师身份整合学校内外教育资源,协助子女在教育竞争中获取优势。与此同时,父亲也被期待承担更多家庭抚育工作。基于对深圳市1... 伴随中国教育竞争的加剧,城市家庭中的母职实践已逐渐跨越私领域传统角色,女性呈现焦虑母职现象,母亲以教育规划师身份整合学校内外教育资源,协助子女在教育竞争中获取优势。与此同时,父亲也被期待承担更多家庭抚育工作。基于对深圳市10组中产家庭父母配对样本的深度访谈发现,城市中产家庭的焦虑母职呈现多面向图景,主要体现在选拔焦虑、教育焦虑、分层焦虑等3个维度。相对单一的人才选拔制度及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使得子女通往成功的道路变得狭窄,催生出选拔焦虑;减负政策未能落到实处,影子教育如影随形,强化了教育焦虑;教育分流对子女未来职业及社会阶层地位的长远影响则激发出分流焦虑。参与父职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焦虑母职的平衡机制,但是现阶段父亲深度参与育儿还远非常态。2021年"双减"政策的出台成为我国教育减负领域的分水岭,势必会对父母们的家庭教育行为产生影响。在教育减负背景下,为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社会政策应当在延迟教育分流,加大家庭、社区和社会在教育领域的互动力度等方面做出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母职 参与父职 中产阶层 家庭教育 教育减负 “双减”政策
原文传递
父职缺席与母职焦虑——全面二孩政策下男性参与家庭照料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桂燕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1-44,共4页
"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并没有引起新增人口的集中爆发。有研究发现,制约人们不想生和不敢生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压力和家庭照料压力。在家庭照料中,常态中的"父职缺席",夹缝中的"父亲在家",无奈中的"母... "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并没有引起新增人口的集中爆发。有研究发现,制约人们不想生和不敢生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压力和家庭照料压力。在家庭照料中,常态中的"父职缺席",夹缝中的"父亲在家",无奈中的"母职焦虑",这三者都成为家庭照料推进的桎梏,也是人们不想生和不敢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二孩政策下,社会需要健全0~3岁儿童照料体系,大众传媒要重塑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男性要实现从"供养者"到"养育者"的转变,女性要学会利用相对的劣势资源,促进家庭照料合作新模式的实现,从而最终落实"全面二孩"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职缺席 父亲在家 母职焦虑
下载PDF
教育“拼妈”?——父母参与子代教育的程度差异及其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文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4-82,共9页
"教育拼妈"说虽近年来盛传于互联网和坊间,然而其是否普遍存在,存在后会产生何种影响尚不明晰。通过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母亲参与子代教育的程度普遍大于父亲,且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程度越大。母亲... "教育拼妈"说虽近年来盛传于互联网和坊间,然而其是否普遍存在,存在后会产生何种影响尚不明晰。通过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母亲参与子代教育的程度普遍大于父亲,且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程度越大。母亲普遍高参与证实了时下热议的"教育拼妈"现象"。教育拼妈"趋势的延续将可能再生产性别不平等关系,造成母职"密集化",形成母职焦虑,但也会因高学历母亲的增多及其在子代教育中的高参与度和文化资本输入,而有助于提高人口再生产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拼妈 母职焦虑 子代教育 父亲缺席
下载PDF
中国社会的母育研究:当代议题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璟珲 谢均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153-167,172,共16页
母育概念脱胎于第二波西方女性主义研究,其后在西方社会学领域被广泛讨论。近十年来,中国社会的母职与母育引起公众舆论关注,逐渐成为社会和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梳理当前中国社会的母育研究,有助于理解今后中国母亲的主体责任与母... 母育概念脱胎于第二波西方女性主义研究,其后在西方社会学领域被广泛讨论。近十年来,中国社会的母职与母育引起公众舆论关注,逐渐成为社会和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梳理当前中国社会的母育研究,有助于理解今后中国母亲的主体责任与母职文化。本文讨论集中于中国母亲的教养方式、母职的重构、工作—家庭冲突及其母职惩罚、母亲在学龄儿童学业中的角色,以及女性实践母职的焦虑。中国传统家庭文化、低生育率背景与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不均下的教育竞争都是当代中国母育的重要社会条件。对当代中国母育议题提出的研究展望可总结为:从中国社会文化的独特性出发,重视本土的育儿概念;以当代中国社会分层视角来分析阶层内部母育的多元性;发掘情感研究在母育探讨中的潜能,连结社会不平等再生产机制;关注母育与儿童道德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育 母职 母育风格 母职焦虑 女性主义 家庭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