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多分层煤层煤层气增产技术优选分析
- 1
-
-
作者
王伟东
李滨
王理
-
机构
沈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红阳三矿
沈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红阳二矿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山东煤炭科技》
2018年第4期184-186,共3页
-
文摘
煤层气是我国未来重点开发的清洁能源,也是煤矿灾害的主要诱导因素。针对红阳二矿在煤层气抽采效果差、增产措施的使用上存在的盲目性等问题,对红阳二矿使用过的煤层气增产技术特点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优选出一套完善的"以水力压裂技术为主,配合使用密集钻孔"的增产技术措施,该结果对类似矿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关键词
多分层煤层
煤层气增产技术
水力压裂
水力冲孔
-
Keywords
multi seams
CBM stimulation technologies
hydraulic fracturing
hydraulic flushing
-
分类号
TD712.6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
-
题名煤层CO_(2)地质封存的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姚艳斌
孙晓晓
万磊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储层物性实验室
-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6-157,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2125205)。
-
文摘
煤层CO_(2)地质封存可实现CO_(2)减排和增产煤层气双重目标,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碳封存技术。相对于其他封存地质体而言,煤的微孔极其发育,煤层CO_(2)封存机制与煤中气、水微观作用关系密切,其内在影响机理尚不清楚。以2个烟煤样品的系统煤岩学分析测试为基础,构建了煤的大分子结构及板状孔隙空间模型,进一步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不同温、压条件下、不同煤基质类型表面的CO_(2)和水的润湿行为,揭示煤层CO_(2)注入后引起的水润湿性变化规律,初步阐明煤层CO_(2)封存的可注性、封存潜力、封存有效性等影响因素及微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影响煤润湿性的主要因素是煤中极性含氧官能团,其含量越高煤的润湿性越强;(2)煤中注入CO_(2)后,CO_(2)通过溶解作用穿透水分子层与水分子发生竞争吸附,从而减小水在煤表面润湿性;(3)随注入压力增大和温度降低,煤表面CO_(2)吸附量增多,对氢键破坏作用增强,润湿性减弱越明显;(4)亲水性煤层CO_(2)的可注性及封存潜力均相对较差,然而其封存安全性相对较好;(5)影响煤层CO_(2)封存潜力主要是吸附封存和毛管封存,而影响封存有效性、安全性的主要是毛管封存和构造封存;(6)煤中CO_(2)封存以吸附封存为主,需同时考虑含水条件下毛管封存;相对于低煤阶煤,高阶煤封存潜力较高,但封存注入时需要克服“水锁”效应。进一步开展原位条件下深部煤层中气水作用与CO_(2)地质封存机理研究,这对于CO_(2)-ECBM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煤层气增产技术
碳封存机理
煤的润湿性
吸附封存
毛管封存
-
Keywords
geological sequestration of CO_(2)
CBM stimulation technology
carbon-trapping mechanism
coal wettability
adsorption trapping
capillary trapping
-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