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西煤田二_1煤层中构造煤成因的反射率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谢洪波 徐亚富 康继武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为探索构造煤的成因,以豫西煤田不同构造区的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定向标本及反射率测定的方法作对比研究,发现构造煤的反射率比原生结构煤的发射率普遍增高.根据反射率与构造应力的关系,求得各构造区的古构造应力场,揭示... 为探索构造煤的成因,以豫西煤田不同构造区的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定向标本及反射率测定的方法作对比研究,发现构造煤的反射率比原生结构煤的发射率普遍增高.根据反射率与构造应力的关系,求得各构造区的古构造应力场,揭示了在前期断裂基础上喜山早期掀斜运动诱发的重力滑动构造是嵩箕区二1煤层中构造煤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崤熊区为燕山晚期的逆冲推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 构造煤成因 反射率
下载PDF
涠14-2-1井凝析油气的煤成因证据 被引量:3
2
作者 何家雄 梁可明 马文红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2年第5期41-48,共8页
从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涠14-2-1井凝析油气的产出特点、物性特征、生物标志物和碳氢同位素特征、生油岩的有机岩石学及油岩对比等方面,论证了凝析油气的煤成因证据。指出富含树脂体及其它壳质组组分的涠洲组煤系是凝析油气的主要烃源... 从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涠14-2-1井凝析油气的产出特点、物性特征、生物标志物和碳氢同位素特征、生油岩的有机岩石学及油岩对比等方面,论证了凝析油气的煤成因证据。指出富含树脂体及其它壳质组组分的涠洲组煤系是凝析油气的主要烃源,并有数量不大的深部流沙港组湖相烃源岩生成的烃类向上运移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14-2-1井 凝析油气 煤成因 烃源
下载PDF
黄陵烛煤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秀仪 童元贞 +1 位作者 肖达先 张彩荣 《中国煤田地质》 1996年第A00期10-16,共7页
陕西黄陵矿区侏罗纪煤系4号煤层中,有厚达4m的特殊煤种(烛煤)。通过煤岩学、孢粉学、有机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认为它是腐植煤与腐泥煤的过渡类型,并更具腐植煤的特征,应归为腐泥—腐植煤成因类型;根据其宏观、微观的结构、构... 陕西黄陵矿区侏罗纪煤系4号煤层中,有厚达4m的特殊煤种(烛煤)。通过煤岩学、孢粉学、有机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认为它是腐植煤与腐泥煤的过渡类型,并更具腐植煤的特征,应归为腐泥—腐植煤成因类型;根据其宏观、微观的结构、构造及显微煤岩类型等特征,认为它是原生泥炭经过搬运到静水湖中堆积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因 矿床
下载PDF
特殊原生成因煤的特性和分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绍清 唐跃刚 +3 位作者 李正越 孙翊博 舒昆昆 马薇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1期20-25,共6页
为实现特殊煤种的合理利用,选择树皮残植煤、角质残植煤、树脂残植煤、孢子残植煤和腐泥煤5种典型的特殊原生成因煤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其性质特殊性,调查5种煤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及资源量(储量),从能源和工艺2方面讨论了原生成因煤的开... 为实现特殊煤种的合理利用,选择树皮残植煤、角质残植煤、树脂残植煤、孢子残植煤和腐泥煤5种典型的特殊原生成因煤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其性质特殊性,调查5种煤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及资源量(储量),从能源和工艺2方面讨论了原生成因煤的开发利用价值,并从基础研究—勘查—综合利用等多途径,提出了特殊原生成因煤的合理利用建议。结果表明,特殊原生成因煤具有高挥发分、高氢含量和高H/C原子比等特点,且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特殊原生成因煤分布在一定成煤期的部分煤层中。特殊原生成因煤的开发利用潜能很大。应加强基础研究,深入分析特殊原生成因煤的特殊性质,查清资源量,结合我国发展和需求,进行战略性的、持续性的综合利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原生成因 特性 资源量 综合利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煤层气井管柱腐蚀原因及防腐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俊博 田继军 +4 位作者 李飞 张轩铭 季东良 王先美 李鑫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157,共7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HD区块低阶煤成因煤层气井管柱腐蚀现象普遍且严重,制约煤层气井正常生产。有别于中、高阶煤成因煤层气井管柱腐蚀,HD区块井管柱腐蚀诱因复杂多样,不仅与产出流体特征相关,也与区块煤岩属性、区域地质条件以及钻完井井身... 准噶尔盆地南缘HD区块低阶煤成因煤层气井管柱腐蚀现象普遍且严重,制约煤层气井正常生产。有别于中、高阶煤成因煤层气井管柱腐蚀,HD区块井管柱腐蚀诱因复杂多样,不仅与产出流体特征相关,也与区块煤岩属性、区域地质条件以及钻完井井身结构等密切相关。基于HD区块管柱腐蚀特征,结合产出液/气、腐蚀物组分等分析数据,对管柱腐蚀的机理和管柱防腐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HD区块井管柱腐蚀类型以电化学腐蚀为主,应力腐蚀、荷电煤粉腐蚀、潜在CO_(2)腐蚀等为辅,而且同类腐蚀现象具有分区分片集中出现的潜在规律。根据HD区块气井管柱腐蚀特征,提出了煤层气井管柱腐蚀防治策略,现场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研究结果可为低阶煤成因煤层气井管柱腐蚀机理分析以及防腐策略制订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成因层气 管柱腐蚀 电化学腐蚀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临涣矿井西二采区72煤层煤厚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6
作者 马国良 《淮北建井科技》 1989年第12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矿井 采区 层厚度变化 煤成因
下载PDF
电厂输煤煤粉尘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新贺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年第18期122-123,共2页
发电厂的煤炭处理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威胁煤处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完整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安全要求的提高,煤炭运输系统中粉尘的综合处理日益受到关注。因此,为减少燃煤运输产生的粉尘对环... 发电厂的煤炭处理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威胁煤处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完整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安全要求的提高,煤炭运输系统中粉尘的综合处理日益受到关注。因此,为减少燃煤运输产生的粉尘对环境的污染,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本文分析了电厂燃煤运输系统中燃煤粉尘管理的现状,并对燃煤运输系统进行分析,最后,将阐述煤炭运输系统的粉尘控制和除尘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输系统 粉尘成因防治 措施
下载PDF
煤变质成因初探——以伊敏煤田五牧场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言圣 牛丽 蒋忠环 《科技创业月刊》 2012年第5期174-175,178,共3页
五牧场区煤系地层底下存在燕山期火成岩侵入体,为煤变质提供了热动力;该区张性断裂构造使岩浆热传导和热液流动具有顺畅的通道;煤系地层上部的泥岩层起到隔热作用,煤层在长期热效应作用下形成不同变质阶段的煤种,故该区煤变质成因类型... 五牧场区煤系地层底下存在燕山期火成岩侵入体,为煤变质提供了热动力;该区张性断裂构造使岩浆热传导和热液流动具有顺畅的通道;煤系地层上部的泥岩层起到隔热作用,煤层在长期热效应作用下形成不同变质阶段的煤种,故该区煤变质成因类型为区域岩浆热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牧场 变质成因 岩浆热动力 隔热层:张性断裂构造 区域岩浆热变质
下载PDF
谈谈煤岩学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1
9
作者 关世桥 《中国煤田地质》 1999年第4期21-23,共3页
煤岩学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并被应用于许多科学技术领域。重点评述了煤岩学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初步展望。
关键词 岩学 应用 发展前景 展望 煤成因
下载PDF
煤热演化过程中煤岩特征与生烃关系 被引量:1
10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5期39-42,共4页
1 热演化过程中显微煤岩组分的变化特征1.1 人工热模拟条件下显微煤岩组分的变化特征 不同煤种以及同一煤种不同显微组分在热模拟过程中,其变化的先后和变化程度都不一样,就煤种而言,淮南的气煤(HN1)与新疆的长焰煤(TS3)相比,其煤... 1 热演化过程中显微煤岩组分的变化特征1.1 人工热模拟条件下显微煤岩组分的变化特征 不同煤种以及同一煤种不同显微组分在热模拟过程中,其变化的先后和变化程度都不一样,就煤种而言,淮南的气煤(HN1)与新疆的长焰煤(TS3)相比,其煤岩组分对热压模拟的敏感性是前者强于后者,变化亦然;而在同种煤中不同显微组分中,壳质组分对热模拟温度的敏感程度及热变的剧烈程度最高,其次是镜质组分,而惰性组分基本上无甚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 岩特征 生烃 煤成因
下载PDF
1992年煤地质学研究评述
11
作者 Cross,TA 卢共平 《国外地质与勘测》 1993年第4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矿床 地质学 地质 煤成因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中加里曼丹帕朗卡拉亚泥炭矿床中氧化植物物质的真菌成因…
12
作者 Moore,TA 沈襄鹏 《国外煤田地质》 1997年第2期8-20,共13页
关键词 泥灯矿床 氧化植物物质 真菌 煤成因 惰性组
下载PDF
煤相
13
《能源与节能》 2015年第3期105-105,共1页
煤相,即一定泥炭沼泽环境下形成的煤成因类型和煤岩类型。通过煤的有机显微组成﹑矿物成分及与煤级关系不大的化学特征和结构特征来体现。不同煤相反映泥炭沼泽的覆水深度﹑水介质的酸度﹑氧化还原电位﹑成煤植物种类和堆积方式等环境... 煤相,即一定泥炭沼泽环境下形成的煤成因类型和煤岩类型。通过煤的有机显微组成﹑矿物成分及与煤级关系不大的化学特征和结构特征来体现。不同煤相反映泥炭沼泽的覆水深度﹑水介质的酸度﹑氧化还原电位﹑成煤植物种类和堆积方式等环境条件的不同。煤相分析的参数包括煤的物质成分﹑结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等。最常用的是煤岩组分﹑显微煤岩组分和显微煤岩类型﹑矿物质成分和数量,如S﹑P含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组分 煤成因类型 植物 显微岩类型 矿物质成分 地球物理特征 堆积方式 氧化还原电位
下载PDF
松南营城组火山岩气藏成藏模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伟 沈阿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75-80,共6页
松南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天然气的δ13C1值大于-30‰,具有δ13C1>δ13C2>δ13C3负序列或同位素倒转,甲烷同位素偏重,表明松南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天然气不仅具有煤型气与油型气混合特性,还具有多期次成藏特征,煤型气充注早,为89~83Ma;... 松南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天然气的δ13C1值大于-30‰,具有δ13C1>δ13C2>δ13C3负序列或同位素倒转,甲烷同位素偏重,表明松南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天然气不仅具有煤型气与油型气混合特性,还具有多期次成藏特征,煤型气充注早,为89~83Ma;油型气和幔源气充注晚,为78~68Ma。松南气田营城组天然气中无机气体主要为CO2与N2,CO2气的同位素表明CO2气的成因具有典型的"煤幔二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幔混合成因 二次充注 松南气田
下载PDF
Source Rock Classification and the Basic Structure of Coal and Kerogen
15
作者 金奎励 杨陆武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fusion on classification of source rocks, the authors raised a source rock classification for its enriched and dispersed organic matter types based on both Alpern’s idea and maceral genes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fusion on classification of source rocks, the authors raised a source rock classification for its enriched and dispersed organic matter types based on both Alpern’s idea and maceral genesis/composition. The determined rock type is roughly similar to palynofacies of Combaz , whereas it is "rock maceral facies (for coal viz. coal facies)" in strictly speak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se the organic ingredients classification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so that it can be used for both maceral analysis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 This source rock classification not only shows sedimentology and diagenetic changes but also acquires organic matter type even if hydrocarbon potential derived from maceral’s geochemical parameters. So, it is considered as genetic classification. The "rock maceral facies" may be transformed to sedimentary organic facies , which is used a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ans if research being perfect.Now, there are many models in terms of structure either for coal or for kerogen. In our opinion, whatever coal or kerogen ought be polymer, then we follow Combaz’s thought and study structure of amorphous kerogens which are accordance with genetic mechanism showing biochemical and geochemical process perfectly. Here, we use the time of 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TOFSIMS) to expand Combaz’s models from three to five. They are also models for c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rock classification organic ingredient classification basic structure for coal/kerogen time of 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TOFSIMS)
下载PDF
The origin mechanism of coalbed methane in the eastern edge of Ordos Basin 被引量:10
16
作者 LI GuiHong ZHANG H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1701-1706,共6页
In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Ordos Basin,the coalbed methane(CBM)development has not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the past20 years,and the origin of gas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CBM block-selecting and development.Based... In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Ordos Basin,the coalbed methane(CBM)development has not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the past20 years,and the origin of gas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CBM block-selecting and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37 sets of carbon isotope data,the origin of the gas was determined and the origin mechanism was studied in this work.The 13CPDB of methane ranges from 70.5‰to 36.19‰in the eastern edge in the Ordos Basin and the value becomes heavier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The secondary biogenic gas and the thermogenic gas are mixed in the shallow area and the thermogenic gas occurs in the medium and deep levels.The phenomenon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the distribution of coal rank and hydrodynamics.Firstly,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coal rank and methane 13CPDB,the medium rank coal is dominant in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Ordos Basin,and the mixture of the secondary biogenic gas and the thermogenic gas is formed in the coal of vitrinite reflectant ratio(Rmax)between 0.5%and 2.0%if there is appropriate hydrodynamics;at the same time,because of the shallow burial depth,and the well-developed coal outcrop,meteoric water and other surface water carrying bacteria recharge the coal reservoir,metabolize the organic compounds at a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and generate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Wherever the trapping mechanisms occur in the coal,such as Liulin and Hancheng,modern gas content should be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Ordos Basin coalbed methane origi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