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弱场控制下煤柱顶板结构破坏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淑坤 王来贵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101,共4页
基于弱场控制原理,以煤柱顶板整体系统为例,分析包括强度弱场、刚度弱场和稳定性弱场控制下的煤柱顶板应力及位移演化规律,证实了煤柱顶板系统整体稳定性受弱场控制。研究结果表明:煤柱顶板整体系统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弱场,而各个局部弱... 基于弱场控制原理,以煤柱顶板整体系统为例,分析包括强度弱场、刚度弱场和稳定性弱场控制下的煤柱顶板应力及位移演化规律,证实了煤柱顶板系统整体稳定性受弱场控制。研究结果表明:煤柱顶板整体系统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弱场,而各个局部弱场的主导作用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可以相互转化,并对应着不同的破坏模式。对于煤柱顶板整体系统而言,局部弱场具有层次性,煤柱、顶板子系统的强度弱场或刚度弱场构成了局部稳定性弱场,局部稳定性弱场对煤柱顶板整体系统的稳定性起到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顶板 局部弱场控制 整体系统稳定性 破坏模式
下载PDF
考虑煤柱黏弹塑性流变的煤柱-顶板力学模型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琦 张淑坤 +1 位作者 卫星 母倩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8-91,共4页
为研究房柱式开采和条带开采的老采空区煤柱-顶板体系的稳定性,预测煤矿采空区煤柱-顶板体系稳定时间,将煤柱简化为满足西原模型的黏弹塑性体,将采空区顶板简化为弹性薄板,建立考虑煤柱黏弹塑性流变变形的采空区煤柱-顶板体系力学模型,... 为研究房柱式开采和条带开采的老采空区煤柱-顶板体系的稳定性,预测煤矿采空区煤柱-顶板体系稳定时间,将煤柱简化为满足西原模型的黏弹塑性体,将采空区顶板简化为弹性薄板,建立考虑煤柱黏弹塑性流变变形的采空区煤柱-顶板体系力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推导采空区煤柱-顶板体系稳定时间的微分方程,并采用伽辽金法进行求解。将该模型应用于某房柱式开采的老采空区稳定时间预测中,验证了力学模型的可靠性。研究表明,煤柱的黏弹塑性流变变形是导致煤柱-顶板体系失稳的重要原因,煤柱的流变变形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最终导致煤柱-顶板体系的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柱-顶板体系 蠕变 西原模型
下载PDF
不同加载速率下顶板-煤柱结构体力学行为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尹大伟 陈绍杰 +2 位作者 邢文彬 黄冬梅 刘兴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49-1257,共9页
基于声发射、数码摄像机录像及SEM系统,进行了不同加载速率下顶板砂岩-煤柱结构体试样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加载速率对顶板-煤柱结构体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顶板-煤柱结构体宏观破坏起裂应力、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加载速率... 基于声发射、数码摄像机录像及SEM系统,进行了不同加载速率下顶板砂岩-煤柱结构体试样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加载速率对顶板-煤柱结构体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顶板-煤柱结构体宏观破坏起裂应力、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加载速率递减而递减,但当加载速率递减至1×10^(-5)mm/s,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出现了一个递增趋势;顶板-煤柱结构宏观破坏起裂是由于煤样原生缺陷产生的水平附加应力大于煤样抗拉强度而引起的,不同加载速率下宏观破坏起裂均发生在煤样部分,形成拉裂纹与不同程度局部弹射或片帮组合的宏观破坏起裂形式;不同加载速率下顶板-煤柱结构体的破坏均发生在煤样内,砂岩未发生明显破坏,煤样主要发生劈裂弹射破坏,高加载速率下储存在实体承载结构体内的弹性能将以试样宏观拉裂纹等薄弱面为释放通道而迅速释放,试样破坏呈"突发"性且砂岩回弹变形剧烈,弹射破坏加剧,煤样更加破碎;高加载速率下破裂断口凹凸不平,呈"撕裂"状,随加载速率降低,断口趋向平整、光滑且出现"锯齿区",锯齿区台阶咬合摩擦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试样破坏,试样呈相对延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速率 顶板-煤柱结构体 声发射 数码摄像 宏观破坏起裂
下载PDF
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贺广零 洪芳 王艳苹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2-16,31,共6页
基于温克尔假设,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突破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的传统思想),把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同时,将煤柱视为应变软化介质,采用近似的Weibull分布描述它的损伤本构模型,依据板壳... 基于温克尔假设,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突破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的传统思想),把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同时,将煤柱视为应变软化介质,采用近似的Weibull分布描述它的损伤本构模型,依据板壳理论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系统失稳的突变机制,并给出了系统失稳的数学判据和力学条件。最后以马脊梁矿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值与工程实测数据吻合颇好。本文为进一步研究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和制定相关规范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 失稳 突变理论
下载PDF
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贺广零 洪芳 王艳苹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1-36,共6页
基于温克尔假设,突破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的传统思想,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将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同时,将煤柱视为应变软化介质,采用近似的Weibull分布描述它的损伤本构模型,依据板壳理... 基于温克尔假设,突破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的传统思想,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将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同时,将煤柱视为应变软化介质,采用近似的Weibull分布描述它的损伤本构模型,依据板壳理论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系统失稳的突变机制,并给出了系统失稳的数学判据和力学条件;最后,以马脊梁矿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值与工程实测数据吻合较好,为进一步研究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和制定相关规范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 失稳 突变理论 力学分析
下载PDF
煤柱-顶板系统失稳的突变理论模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贵 张华兴 徐乃忠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103,共3页
假设顶板岩层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情况下,建立了煤柱-顶板系统的力学模型。根据力学模型,应用突变理论建立了条带煤柱突变破坏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导出了条带煤柱破坏失稳的主要条件表达式。分析表明,煤柱失稳与条带煤柱顶板的受破坏程度有... 假设顶板岩层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情况下,建立了煤柱-顶板系统的力学模型。根据力学模型,应用突变理论建立了条带煤柱突变破坏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导出了条带煤柱破坏失稳的主要条件表达式。分析表明,煤柱失稳与条带煤柱顶板的受破坏程度有关,煤层顶板受开采扰动的影响产生塑性区,塑性区越大,其弹性刚度kd越小,越易发生突变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顶板系统 失稳 突变理论 尖点突变模型 顶板有效刚度kd
下载PDF
非均布荷载作用下煤柱-顶板系统的失稳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贺广零 洪芳 李倩妹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7-41,共5页
针对实际工程中作用在煤柱-顶板系统上的荷载为非均布荷载的现象,研究了煤柱-顶板系统在非均布荷载下的失稳机制。基于温克尔假设,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把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的力学模型;... 针对实际工程中作用在煤柱-顶板系统上的荷载为非均布荷载的现象,研究了煤柱-顶板系统在非均布荷载下的失稳机制。基于温克尔假设,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把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的力学模型;基于尖点突变理论,对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机理进行了探索,导出了该系统失稳的充要力学判据,并得出了顶板破坏的临界厚度;同时,分析了影响系统失稳的主要参数,并给出了若干工程建议;最后以甘肃省某煤矿为例,计算了该矿体的临界顶板厚度。所得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煤柱-顶板系统的失稳机制和制定相关规范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布荷载 煤柱-顶板系统 突变理论 失稳机理 临界厚度
下载PDF
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72
8
作者 贺广零 黎都春 +1 位作者 翟志文 唐光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97-901,共5页
基于温克尔假设,将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突破将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的传统思想),将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同时,将煤柱视为应变软化介质,采用近似的W eibull分布描述它的损伤本构模型,依据板壳... 基于温克尔假设,将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突破将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的传统思想),将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同时,将煤柱视为应变软化介质,采用近似的W eibull分布描述它的损伤本构模型,依据板壳理论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系统失稳的突变机制,并给出了系统失稳的数学判据和力学条件.最后以马脊梁矿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工程实测数据吻合颇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 失稳 突变理论
下载PDF
浅析采区保护煤柱内掘进工程的施工与顶板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贾东修 马立功 李智辉 《中国设备工程》 2020年第S01期295-296,共2页
本文对煤矿井下采区保护煤柱掘进巷道的顶板管理进行分析。首先,总结在煤柱内掘进期间顶板事故成因;然后,总结事故教训,根据事故经验重新制定新的支护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法;最后,对比煤矿井下巷道顶板遇特殊地质情况支护方式并分析不同方... 本文对煤矿井下采区保护煤柱掘进巷道的顶板管理进行分析。首先,总结在煤柱内掘进期间顶板事故成因;然后,总结事故教训,根据事故经验重新制定新的支护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法;最后,对比煤矿井下巷道顶板遇特殊地质情况支护方式并分析不同方式的经济性。分析研究表明,多方式联合支护方法是比较安全经济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区保护煤柱顶板 加强梁 经济性
下载PDF
旺格维利采煤法煤柱-顶板力学结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瑞群 张镇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6,共5页
神东煤炭分公司部分矿井在采用旺格维利采煤法回采过程中,对煤柱尺寸的留设和顶板运动的控制存在盲目性。为获得煤柱与顶板的力学作用关系,得到合理的煤柱留设尺寸,神东煤炭分公司做了大量理论和现场工作。针对大柳塔煤矿旺采工作面的... 神东煤炭分公司部分矿井在采用旺格维利采煤法回采过程中,对煤柱尺寸的留设和顶板运动的控制存在盲目性。为获得煤柱与顶板的力学作用关系,得到合理的煤柱留设尺寸,神东煤炭分公司做了大量理论和现场工作。针对大柳塔煤矿旺采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合理假设了顶板-煤柱的"连续梁"模型和"简支梁"模型,得出了煤柱应力的分布规律,为得出合理的煤柱尺寸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旺采煤柱 顶板-煤柱力学模型 应力分布 现场监测
下载PDF
顶板-煤柱组合体稳定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付俊 岳尊彩 +3 位作者 白麦营 钱恒昌 杜廷斌 尹大伟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9-212,共4页
随着煤炭开采强度逐步加大,大量保安煤柱被遗留在采场中,这些煤柱及其上覆岩层组合系统体的稳定性决定了整个采场及覆岩乃至地表的安全,一旦组合系统体发生整体性破坏失稳,将导致许多灾难性后果。为此针对国内外顶板-煤柱组合体在理论... 随着煤炭开采强度逐步加大,大量保安煤柱被遗留在采场中,这些煤柱及其上覆岩层组合系统体的稳定性决定了整个采场及覆岩乃至地表的安全,一旦组合系统体发生整体性破坏失稳,将导致许多灾难性后果。为此针对国内外顶板-煤柱组合体在理论模型研究及力学行为上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与评述,并对组合体稳定性能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煤柱 组合体 围岩稳定性 理论模型 力学行为
下载PDF
考虑工作面出煤柱尺度效应的下位回采巷道布置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凯 何富连 +3 位作者 许旭辉 王福忠 秦宾宾 李亮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0,共9页
针对遗留煤柱对下位巷道及采场产生的不利影响,以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为背景,采用理论解析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对煤柱下底板偏应力不变量的区域特征、工作面出煤柱压架灾害的发生机理及其尺度效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①当上煤层相邻工作面... 针对遗留煤柱对下位巷道及采场产生的不利影响,以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为背景,采用理论解析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对煤柱下底板偏应力不变量的区域特征、工作面出煤柱压架灾害的发生机理及其尺度效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①当上煤层相邻工作面开切眼位置不平齐时,下位巷道通过采取平错式布置,在保障巷道自身稳定的前提下,成功将工作面全长出一侧采空煤柱转化为2次小范围的出煤柱过程,实现对采场压架灾害的提前防治。②采用偏应力第二不变量(J_(2))、偏应力第三不变量(J_(3))和偏应力第二不变量(J_(2))水平变化率解析煤柱下方底板岩层的应力状态,并对底板进行分区,确定下位巷道平错距离的下限值为24 m。③工作面出煤柱期间,初次来压或周期来压与顶板-煤柱系统突变失稳产生的动载矿压耦合叠加形成冲击是压架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计算出煤柱尺度效应,得到平错距离上限值为36 m。燕子山煤矿工业性实践验证了下位巷道采取平错式布置且平错距离为30 m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巷道布置 遗留煤柱 平错式布置 煤柱 顶板-煤柱系统
下载PDF
刀柱式采空区煤柱合理承载时间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闯 徐乃忠 +1 位作者 樊振丽 王明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48,共6页
为解决坚硬顶板工作面刀柱式采空区对上部煤层开采影响的问题,基于广义开尔文体描述煤柱的流变特性,建立煤柱-顶板系统力学模型,结合最小势能原理,得出采空区煤柱的有效承载时间计算公式,并依据公式对影响煤柱承载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 为解决坚硬顶板工作面刀柱式采空区对上部煤层开采影响的问题,基于广义开尔文体描述煤柱的流变特性,建立煤柱-顶板系统力学模型,结合最小势能原理,得出采空区煤柱的有效承载时间计算公式,并依据公式对影响煤柱承载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将随时间逐渐破坏至失稳;煤柱的有效承载时间与自身黏性系数成正线性关系、与瞬时弹性系数近似呈"抛物线"关系、与横截面积成正比例关系、与长期弹性系数、顶板刚度和煤柱高度近似呈负指数关系;建立的基于煤柱流变特性的采空区煤柱-顶板体系力学模型所推导出的煤柱有效承载时间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柱式采空区 流变力学 煤柱-顶板系统 承载时间 煤柱稳定性
下载PDF
局部薄弱煤柱影响下临近煤柱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淑坤 王来贵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9-364,共6页
为了研究采空区煤柱—顶板结构安全稳定性,以白羊岭煤矿留煤柱开采为例,借助前期研究已建立多煤柱—顶板结构简化为连续梁力学模型,根据煤柱与顶板变形协调关系进一步建立了局部薄弱煤柱影响下相邻煤柱竖向应力分布函数,推导了局部煤柱... 为了研究采空区煤柱—顶板结构安全稳定性,以白羊岭煤矿留煤柱开采为例,借助前期研究已建立多煤柱—顶板结构简化为连续梁力学模型,根据煤柱与顶板变形协调关系进一步建立了局部薄弱煤柱影响下相邻煤柱竖向应力分布函数,推导了局部煤柱承载力衰减影响下临近煤柱竖向应力分布计算公式,研究了煤柱—顶板结构荷载传递规律。结果表明:煤柱内部竖向应力分布理论计算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吻合,但在煤柱外侧竖向应力相差较大;3#煤柱承载力由q0l衰减为q0l/2时,两侧相邻煤柱承载力增加了11q0/32,顶板和围岩共同分担了剩余的竖向荷载21q0/32;煤柱承载力的衰减,不但对临近其他煤柱形成了应力传递效应,同时转移的荷载增量对顶板稳定性威胁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顶板 应力分布 荷载传递 力学模型
下载PDF
采空区顶板塌陷破坏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贺广零 黎都春 +1 位作者 翟志文 唐光寅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为了获得精细化的采空区顶板塌陷机理,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工程设计,本文基于温克尔假设,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利用板壳力学理论对顶板—煤柱相互作用系统中的顶板进行力学分析,获得了顶板塌陷破坏机理。在分析过程中,利用机动法对温克... 为了获得精细化的采空区顶板塌陷机理,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工程设计,本文基于温克尔假设,把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利用板壳力学理论对顶板—煤柱相互作用系统中的顶板进行力学分析,获得了顶板塌陷破坏机理。在分析过程中,利用机动法对温克尔地基板(弹簧支撑板)进行了塑性极限分析,得出了煤柱抗压强度的临界值。最后以马脊梁矿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顶板系统 破坏机制 板壳理论
下载PDF
顶板–煤柱结构体力学特性及其渐进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43
16
作者 陈绍杰 尹大伟 +2 位作者 张保良 马宏发 刘兴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88-1598,共11页
基于声发射和数码摄像机录像系统,对不同高比的5组顶板砂岩–煤柱结构体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其力学特性及渐进破坏机制。顶板砂岩–煤柱结构体整体强度是远离交界面和交界面处砂岩、煤样强度的综合,摩擦效应加强了交界面处煤样强度,... 基于声发射和数码摄像机录像系统,对不同高比的5组顶板砂岩–煤柱结构体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其力学特性及渐进破坏机制。顶板砂岩–煤柱结构体整体强度是远离交界面和交界面处砂岩、煤样强度的综合,摩擦效应加强了交界面处煤样强度,而削弱了交界面处砂岩强度;顶板–煤柱结构体宏观破坏起裂应力、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岩煤高比递减而呈递减趋势;在同等条件下煤样原生裂纹越发育,顶板–煤柱结构体宏观破坏起裂应力、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越小。顶板–煤柱结构体宏观破坏起裂导致应力–应变曲线出现阶梯状波动,AE信号出现峰值,大部分起裂位置位于煤样上,但当岩煤高比为9∶1时,交界面处砂岩首先破坏起裂。煤样内裂纹扩展和贯通使其变得较破碎且形成局部破坏,同时局部破坏的贯通导致煤样最终破坏;砂岩破坏是煤样内裂纹扩展贯通至其内部造成的,且由于裂纹扩展能力、速度及角度的不同,砂岩破坏形态呈劈裂破坏、剪切破坏或不发生破坏,随岩煤高比增大,煤样和砂岩破坏程度增大,煤样更加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顶板煤柱结构体 声发射 数码摄像 宏观破坏起裂 力学特征 渐进破坏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突变理论的小煤窑采空区失稳判据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小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58,共4页
小煤窑采空区突发性垮塌灾害是榆神府矿区重大地质灾害问题之一。采用工程地质分析及数理推导的方法,分析了小煤窑采空区成灾条件及致灾机理,构建了顶板–残留煤柱岩石力学系统,推导了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采空区系统失稳力学判据。以枣... 小煤窑采空区突发性垮塌灾害是榆神府矿区重大地质灾害问题之一。采用工程地质分析及数理推导的方法,分析了小煤窑采空区成灾条件及致灾机理,构建了顶板–残留煤柱岩石力学系统,推导了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采空区系统失稳力学判据。以枣稍沟小煤窑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计算结果可靠,为小煤窑采空区稳定性定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理论 采空区 煤柱-顶板系统 失稳判据 残留煤柱
下载PDF
Ground pressure and overlying strata structure for a repeated mining face of residual coal after room and pillar mining 被引量:10
18
作者 Jiang Bangyou Wang Lianguo +2 位作者 Lu Yinlong Sun Xiaokang Jin 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4期645-652,共8页
To investigate the abnormal ground pressures and roof control problem in fully mechanized repeated mining of residual coal after room and pillar mining, the roof fracture structural model and mechanical model were dev... To investigate the abnormal ground pressures and roof control problem in fully mechanized repeated mining of residual coal after room and pillar mining, the roof fracture structural model and mechanical model were developed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oof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a repeated mining face were revealed and the ground pressure law and roof supporting condi- tions of the repeated mining face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repeated mining face passes the residual pillars, the sudden instability causes fracturing in the main roof above the old goal and forms an extra-large rock block above the mining face. A relatively stable "Voussoir beam" structure is formed after the advance fracturing of the main roof. When the repeated mining face passes the old goaf, as the large rock block revolves and touches gangue, the rock block will break secondarily under overburden rock loads. An example calculation was performed involving an integrated mine in Shanxi province, results showed that minimum working resistance values of support determined to be reason- able were respectively 11,412 kN and 10,743 kN when repeated mining face passed through residual pillar and goaf. On-site ground pressure monitor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chanical model and support resistance calculation were reason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dual coal after room and pillar mining Repeated mining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Roof control Support resistance
下载PDF
Zonal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in open pit coal mine 被引量:11
19
作者 Chen Yanlong Cai Qingxiang +3 位作者 Shang Tao Peng Hongge Zhou Wei Chen Shu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第4期487-491,共5页
In order to enhance coal recovery ratio of open pit coal mines, a new extraction method called zonal mining system for residual coal around the end-walls is presented. The mining system can improve economic benefits b... In order to enhance coal recovery ratio of open pit coal mines, a new extraction method called zonal mining system for residual coal around the end-walls is presented. The mining system can improve economic benefits by exploiting haulage and ventilation roadways from the exposed position of coal seams by uti- lizing the exist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oreover, the main mining parameters have also been dis- cussed. The outcome shows that the load on coal seam roof is about 0.307 MPa and the drop step of the coal seam roof about 20.3 m when the thickness of cover and average volume weight are about 120 m and 0.023 MN/m~ respectively. With the increase of mining height and width, the coal recovery ratio can be improved. However, when recovery ratio is more than 0.85, the average stress on the coal pillar will increase tempestuously, so the recovery ratio should also be controlled to make the coal seam roof safe. Based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atio of coal pillar width to height should be more than 1.0 to make sure the coal pillars are steady, and there are only minor dis- placements on the end-wa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ction technologyNumerical simulationZonal miningResidual coalEnd-walls
下载PDF
Top-coal deformation control of gob-side entry with narrow pillars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被引量:3
20
作者 Qi Fangkun Zhou Yuejin +3 位作者 Li Jiawei Wang Erqian Cao Zhengzheng Li 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3期417-422,共6页
A mechanical model to control the top-coal de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the gob-side entry surrounding rock for the fully-mechanic top-coal caving;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A mechanical model to control the top-coal de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the gob-side entry surrounding rock for the fully-mechanic top-coal caving;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op coal roof-sag curve is deduced with Winkler elastic foundation beam model. By means of a calculating and analytic program, the top coal roof-sag values are calculat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supporting intensities, widths of narrow pillars and stiffness of top coal; mean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of-sag values and supporting intensity, width of narrow pillars and stiffness of top coal is analyzed as well.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gob-side entry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arameters of top-coal control are determined and a supporting plan is proposed for the top-coal control,which is proved to be reliable and effective by on-site verification.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advice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top-coal deformation control in gob-side entry for fully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lly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Narrow pillar Gob-side entry Top coal Deformation contro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