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下煤组开采相互影响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义顺 李效甫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5-50,共6页
本文以平顶山煤业 (集团 )平一矿丁、戊两个煤组开采组相互影响的矿压观测资料为依据 ,配合实验室的相似模拟研究 ,得出了上下两个煤组开采后的岩层移动参数 。
关键词 上下煤组 岩层移动 矿压观测 材料相似模拟 煤组相互影响
下载PDF
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Walloon煤组成藏条件及富集模式 被引量:16
2
作者 唐颖 谷峰 +3 位作者 吴晓丹 叶浩 俞益新 仲米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28,共11页
中侏罗统Walloon亚群煤组是澳大利亚苏拉特(Surat)盆地煤层气藏的主要储层,为一套典型的低煤阶高产煤层。为了明晰该煤组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富集模式,基于录井、实验和测试资料,研究了该煤组的展布特征及烃源岩条件、储集条件与保存条件... 中侏罗统Walloon亚群煤组是澳大利亚苏拉特(Surat)盆地煤层气藏的主要储层,为一套典型的低煤阶高产煤层。为了明晰该煤组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富集模式,基于录井、实验和测试资料,研究了该煤组的展布特征及烃源岩条件、储集条件与保存条件,结合对该煤组的天然气成因及含气性特征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了该盆地东北部3个煤层气开发区在气藏富集模式上的差异,并归纳了Walloon煤组成藏及富集的有利条件。结论认为:(1)构造运动、地下水条件以及显微组分为Walloon煤组的生气创造了有利条件,该煤组的顶、底板及夹层岩性致密,封闭条件较好;(2)Walloon煤层气藏是一个形成在单斜构造上由水动力和岩性共同封闭的以次生生物成因气为主的混合成因气藏,煤层气的富集受局部构造、煤层生气能力和地下水动力3种因素的控制,并可分为背斜、向斜和斜坡3种模式,其中背斜模式、向斜模式的煤层气富集程度相对更高;(3)与其他煤层气藏相比,Walloon煤层气藏的成藏和富集同时具有双重碳源、高效生气、适中水动力和双重封闭4个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苏拉特盆地 侏罗纪 Walloon煤组 层气 成藏条件 富集模式
下载PDF
织金区块不同煤组煤层气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伶俐 《煤炭技术》 CAS 2020年第7期59-61,共3页
根据不同煤组的地质特点,开展不同煤组煤层气排采试验,研究表明下煤组产能最高,中煤组和上煤组次之,与下煤组地质条件最好的特征一致;通过单煤层、单煤组、多煤组组合评价认为直井下煤组具有1 200~3 275 m^3/d产能,中煤组具有400~900 m^... 根据不同煤组的地质特点,开展不同煤组煤层气排采试验,研究表明下煤组产能最高,中煤组和上煤组次之,与下煤组地质条件最好的特征一致;通过单煤层、单煤组、多煤组组合评价认为直井下煤组具有1 200~3 275 m^3/d产能,中煤组具有400~900 m^3/d产能,上煤组具有500~1 000 m^3/d产能;下煤组单煤层水平井具有3 000~5 980 m^3/d的产能;不同煤组煤层气产能主要影响因素为地质条件、压裂改造效果、排采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气 煤组 产能评价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太原组、山西组的煤组划分及煤层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长保 《中州煤炭》 2009年第7期33-35,共3页
由于历史原因,平顶山矿区煤组及煤层的划分一直沿用20世纪60年代的方法。为了与河南省通用的新划分方法取得统一,采用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煤组、标志层、层间距等方法对平顶山矿区煤组及煤层的划分、命名进行了对比,建立了煤组及煤层... 由于历史原因,平顶山矿区煤组及煤层的划分一直沿用20世纪60年代的方法。为了与河南省通用的新划分方法取得统一,采用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煤组、标志层、层间距等方法对平顶山矿区煤组及煤层的划分、命名进行了对比,建立了煤组及煤层在新老划分方法中的对应关系。实践应用表明,新划分方法为矿山勘查、地质报告的提交与审查、矿权的评估及储量管理等工作提供了很大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组划分 层对比 平顶山矿区 太原 山西 田勘探
下载PDF
平庄煤田西露天矿区5煤组煤质特征及其与成煤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邵靖邦 王宇林 +1 位作者 刘艳坤 孙晓春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64-67,共4页
本文结合平庄煤田及西露天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煤的形成环境特点.对西露天矿区5煤组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分和灰融性等煤质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主要煤质参数在矿区的分布特征.探讨了煤质参数与成煤环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露天矿 矿区 煤组 质特征 硫分 灰分 作用 形成环境 环境
下载PDF
平庄煤田西露天矿区6煤组煤质特征及其与成煤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邵靖邦 王宇林 +1 位作者 孙晓春 刘艳坤 《中国煤田地质》 1996年第3期32-35,共4页
根据平庄煤田露天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煤的形成环境特点,对西露天矿区6煤组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分、灰融性和C、H、N等煤质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主要煤质参数在矿区的分布特征,探讨了煤质参数与成煤环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质参数 环境 露天矿区 煤组 矿床
下载PDF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纪下煤组聚煤期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明培 邵龙义 +2 位作者 李智学 董大啸 李静琴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99-2410,共12页
在系统收集钻孔、测井和地质剖面资料以及前人地层、古生物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华北地区下煤组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了下煤组分布特征、岩相古地理,及其与奥陶系顶面的空间距离关系。根据太原组野外露头剖面观测及钻孔资料,在下煤组下部地... 在系统收集钻孔、测井和地质剖面资料以及前人地层、古生物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华北地区下煤组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了下煤组分布特征、岩相古地理,及其与奥陶系顶面的空间距离关系。根据太原组野外露头剖面观测及钻孔资料,在下煤组下部地层识别出5种沉积体系。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以下煤组下部地层(时间范围为巴什基尔期—格舍尔期)为作图单元,厘定恢复了下煤组聚煤期岩相古地理。结果表明:华北北部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承德—兴隆一带发育冲积扇沉积;向南过渡为障壁砂坝—潟湖—潮坪沉积;宁夏以西、辽东半岛、华北中东部以及豫东、皖南以碳酸盐台地沉积为主。以38°N为界,华北地区南北下煤组最有利聚煤环境具有显著差异,该纬度以北厚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其次为潟湖—潮坪过渡地带,该纬度以南煤层主要形成于潟湖—潮坪,厚度相对北部较小。对比不同沉积环境以及厚煤层形成机理,总结提出下煤组沉积环境聚煤作用强弱依次为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潮坪、潟湖和碳酸盐台地,煤层厚度逐渐变薄,煤层层数增加。对下煤组与奥陶系顶面的空间距离研究表明,下煤组可采区煤层底板距奥陶系顶面的距离一般为10~80 m,南缘下煤组可采区一般在30 m以内;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冀北—环京津地区和山西河东、太原西山等地为50~80 m;豫东—淮北—鲁西南一带为30~60 m;山东济南—淄博—莱芜一带为30~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煤组 石炭—二叠纪 华北地区 奥陶系顶面 作用强度
下载PDF
地面井抽采卸压瓦斯技术在新疆大倾角多煤组矿区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广宏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85,共4页
针对新疆艾维尔沟矿区大倾角多煤组地表岩层移动与覆岩破坏特征,分析了大倾角多煤组地面井失稳机制,合理选择了地面井位置,优化了钻固井工艺及井身结构,并进行了适用性试验考察。试验工作面推过后井身结构稳定,套管基本未发生异常变形破... 针对新疆艾维尔沟矿区大倾角多煤组地表岩层移动与覆岩破坏特征,分析了大倾角多煤组地面井失稳机制,合理选择了地面井位置,优化了钻固井工艺及井身结构,并进行了适用性试验考察。试验工作面推过后井身结构稳定,套管基本未发生异常变形破坏,地面井抽采瓦斯持续稳定,可为新疆矿区大倾角多煤组地面井高效抽采瓦斯提供技术支撑及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井 大倾角 煤组 采动区 卸压瓦斯 瓦斯抽采
下载PDF
马依东二井田详查区17煤组煤层厚度变化控制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荣华 《大科技》 2012年第12期255-256,共2页
以大量钻探钻孔资料为基础,对马依东二井田17煤组17—1、17—2厚度变化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阐述本区17煤组煤层厚度变化控制因素,分析了17煤组厚度煤层变化的规律性,对充分利用资源和开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层厚度 控制因素 沉积环境 17煤组 马依东二井田
下载PDF
新集二矿1煤组采场底板应力场分布及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磊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77,共4页
为了研究1煤组采场底板的应力场分布及变形破坏特征,基于新集二矿220108采煤工作面的实际工况,运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构建二维数值模型,得到煤组采场底板应力场、位移及塑性破坏带的分布云图。结果表明:工作面开挖以后,在上覆岩... 为了研究1煤组采场底板的应力场分布及变形破坏特征,基于新集二矿220108采煤工作面的实际工况,运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构建二维数值模型,得到煤组采场底板应力场、位移及塑性破坏带的分布云图。结果表明:工作面开挖以后,在上覆岩层和下部承压水耦合作用下,底板形成一定范围的拉应力区,采空区两端产生剪应力集中区,底板发生底鼓变形,随着工作面的推进,拉应力区范围增大,剪应力集中区也不断向底板延伸,采空区底板垂直位移最大可达844.5 mm,可能会导致底板隔水层发生破坏;围岩的塑性破坏带最先出现在采空区两侧,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塑性破坏带范围逐渐增大并向底板扩展延伸,当工作面推进到100 m时,底板隔水层两端的塑性区相互融合,成为导水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组采场 底板 应力场 破坏特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河南禹州早二叠世山西组二1煤组植物化石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明达 郭晓宇 史骁 《世界地质》 CAS 2022年第1期1-14,共14页
报道了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马垌剖面山西组二_(1)煤组的植物化石21属42种。该植物群以真蕨纲和种子蕨纲繁盛为特征,楔叶纲、瓢叶目、科达纲、苏铁纲及石松纲植物亦有一定的数量,属于华夏植物群中期组合特征,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亚丁斯克... 报道了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马垌剖面山西组二_(1)煤组的植物化石21属42种。该植物群以真蕨纲和种子蕨纲繁盛为特征,楔叶纲、瓢叶目、科达纲、苏铁纲及石松纲植物亦有一定的数量,属于华夏植物群中期组合特征,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结合国内同期植物群的对比,首次将该植物群的发育与全球气候变化及海平面升降相联系:当气候由冰室气候转变为暖室气候、海平面上升时,植物群演替加快,光合效率增加引起O_(2)剧增及CO_(2)剧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室气候 温室气候 植物群演替 早二叠世 华夏植物群 山西 二_(1)煤组
下载PDF
淮南煤田新集一矿1煤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鲁勤 张生 刘杰 《中国煤炭地质》 2012年第9期37-40,43,共5页
在分析矿区及邻矿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所施工的8个水文地质钻孔的单孔抽水和群孔抽水试验,对矿区含(隔)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井田边界的进行了研究,认为当矿井开采1煤组时,顶板砂岩水和底板岩溶水为其直接充水含水层,砂岩水以... 在分析矿区及邻矿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所施工的8个水文地质钻孔的单孔抽水和群孔抽水试验,对矿区含(隔)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井田边界的进行了研究,认为当矿井开采1煤组时,顶板砂岩水和底板岩溶水为其直接充水含水层,砂岩水以静储量为主,它不会对矿井开采1煤组造成大的危害;底板奥灰岩溶水与太灰水之间联系较紧密,前者补给后者,是矿井突水是防治水研究的重点。得出了本矿1煤组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岩溶裂隙水以底板突水的形式向矿床充水为主,水文地质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的结论,从而为矿井水害的防治与矿井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隔)水层 抽水试验 太灰水 富水性 边界条件 新集一矿1煤组
下载PDF
煤层开采底板水地面超前探查治理效果评价——以安徽淮南新集煤矿2301采区1煤组为例
13
作者 周学年 邵望洋 +3 位作者 吴东 赵璞 樊文阔 张昊然 《中国煤炭地质》 2022年第S01期117-120,共4页
为进一步查明治理区域内可能存在的导水构造,阻断奥陶系灰岩水通过垂向隐伏导水通道进入矿井,为此新集矿开展以探查垂向隐伏导(含)水通道为目的的1煤组开采底板灰岩水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工作。为对2301采区(局部块段)底板灰岩地面超... 为进一步查明治理区域内可能存在的导水构造,阻断奥陶系灰岩水通过垂向隐伏导水通道进入矿井,为此新集矿开展以探查垂向隐伏导(含)水通道为目的的1煤组开采底板灰岩水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工作。为对2301采区(局部块段)底板灰岩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效果进行评价,通过钻孔轨迹、探查评价、注浆治理评价三个项目采用权重得分方法,综合得出了地面区域治理效果良好。井下钻探、物探及巷道实际揭露验证说明了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工程效果评价良好,证实了评价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探查治理 1煤组底板灰岩水 隐伏导水通道 效果评价
下载PDF
测井资料在新余梅山矿区(南区)煤组划分及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效贤 《上海地质》 2010年第B11期268-270,274,共4页
新余梅山矿区(南区)含煤岩系为三叠系上统安源组大禾山段,含多个含煤段,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D8、D9两个煤组,煤组结构十分复杂,煤组判层与对比具有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对井田煤岩层的物性以及测井曲线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在煤组... 新余梅山矿区(南区)含煤岩系为三叠系上统安源组大禾山段,含多个含煤段,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D8、D9两个煤组,煤组结构十分复杂,煤组判层与对比具有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对井田煤岩层的物性以及测井曲线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在煤组划分与对比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 复杂煤组 沉积旋回 对比
下载PDF
杨家村井田侏罗系5煤组沉积环境探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先顺 《煤炭科技》 2021年第6期21-24,共4页
为了探讨杨家村井田预设计开采的侏罗系5煤组两煤层分叉合并原因,在系统分析井田地层、构造和两煤层赋存条件基础上,结合大量钻孔揭露资料对两煤层赋存特征及合并分叉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发现两煤层合并位置位于井田南部,向北逐渐分开... 为了探讨杨家村井田预设计开采的侏罗系5煤组两煤层分叉合并原因,在系统分析井田地层、构造和两煤层赋存条件基础上,结合大量钻孔揭露资料对两煤层赋存特征及合并分叉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发现两煤层合并位置位于井田南部,向北逐渐分开,中间局部最大,提出了未来巷道及工作面布设建议。根据煤层厚度原生变化3个主要成因类型和后生变化4个主要成因类型对比分析,推测研究的两煤层在沉积成煤时地壳不均衡沉降这一主控因素影响最大,同时还受到河流或湖泊三角洲后生冲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合并 侏罗系延安 沉积环境 5煤组
下载PDF
山南井D_4煤组可采煤层划分与对比的讨论
16
作者 叶永红 《江西煤炭科技》 2004年第3期32-33,共2页
本文根据钻孔资料和生产中揭露情况对D4煤组可采煤层重新进行了划分、对比 ,为寻找D41可采煤层 ,扩大储量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煤组 层对比 储量 层数
下载PDF
潘—煤矿P2ss^1第三含煤组主采煤层小断层发育规律的研究
17
作者 李垚 《安徽地质》 200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潘—煤矿小断层较为发育,尤其是P2ss^1第三含煤组主采煤层(11—2煤)。采用构造地质学的分析方法,对井田内P2ss^1第三含煤组主采煤层中断层的特征、发育规律及形成机制的研究分析,根据已采区小断层分布规律以及井田构造应力场进行了... 潘—煤矿小断层较为发育,尤其是P2ss^1第三含煤组主采煤层(11—2煤)。采用构造地质学的分析方法,对井田内P2ss^1第三含煤组主采煤层中断层的特征、发育规律及形成机制的研究分析,根据已采区小断层分布规律以及井田构造应力场进行了研究,对未采区构造分布作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含煤组主采 小断层 断层特征 发育规律 形成机制 构造预测
下载PDF
山西省下煤组瓦斯含量和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18
作者 贾钰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第7期50-52,共3页
随着煤层瓦斯开采规模的逐渐扩大,抽采的瓦斯气量和CH_(4)浓度逐渐降低。为了更好地利用煤层气和防治瓦斯,本文收集并整理了山西省下煤组的瓦斯成分数据5381个。经分析,大同煤田、宁武煤田中北部和霍西煤田的瓦斯含量及CH_(4)浓度较低,... 随着煤层瓦斯开采规模的逐渐扩大,抽采的瓦斯气量和CH_(4)浓度逐渐降低。为了更好地利用煤层气和防治瓦斯,本文收集并整理了山西省下煤组的瓦斯成分数据5381个。经分析,大同煤田、宁武煤田中北部和霍西煤田的瓦斯含量及CH_(4)浓度较低,河东煤田南部和沁水煤田中东部瓦斯含量及CH_(4)浓度较高。随着深度逐渐增加,挥发分含量降低,瓦斯含量和CH_(4)浓度逐渐升高,N_(2)和CO_(2)的浓度逐渐降低,重烃的浓度也在降低,但趋势不太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组 瓦斯 含量 成分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山西省上煤组瓦斯含量和气成分规律研究
19
作者 贾钰 《能源与节能》 2022年第8期36-39,共4页
随着煤层瓦斯开采规模的逐渐扩大,抽采出来的瓦斯含量和CH_(4)的体积分数在逐渐降低。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和防治瓦斯,收集整理了山西省66个县市上煤组的瓦斯气成分数据5830个,分析得出大同煤田、宁武煤田和霍西煤田的瓦斯含量及CH_(4)的... 随着煤层瓦斯开采规模的逐渐扩大,抽采出来的瓦斯含量和CH_(4)的体积分数在逐渐降低。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和防治瓦斯,收集整理了山西省66个县市上煤组的瓦斯气成分数据5830个,分析得出大同煤田、宁武煤田和霍西煤田的瓦斯含量及CH_(4)的体积分数较低;河东煤田南部和沁水煤田北部和南部瓦斯含量及CH_(4)的体积分数较高。随着煤层深度逐渐增加,挥发分含量降低,对应的瓦斯含量逐渐升高,气成分中CH_(4)的体积分数逐渐升高,N_(2)和CO_(2)的体积分数逐渐降低,重烃的体积分数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组 瓦斯 气含量 气成分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宁夏王洼煤矿补充勘探区8号煤组特征及对比研究
20
作者 梁永平 田淑华 《中国煤炭地质》 2012年第5期15-18,共4页
宁夏王洼煤矿补充勘探区延安组第二含煤段中8号煤组厚度大、结构复杂,在详细叙述8煤组各分煤层特征基础上,根据标志层特征、层间距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对各分煤层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8煤层为煤组主体煤层,厚度变化小,属稳定煤层;8-... 宁夏王洼煤矿补充勘探区延安组第二含煤段中8号煤组厚度大、结构复杂,在详细叙述8煤组各分煤层特征基础上,根据标志层特征、层间距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对各分煤层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8煤层为煤组主体煤层,厚度变化小,属稳定煤层;8-2煤层为局部可采不稳定煤层;8-3煤层为有可采见煤点但不连成片的不可采煤层;勘探区西部边界外由于地处鄂尔盆地盆地边缘存在无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洼 8号煤组 特征 层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