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家庭化”与“商品化”——老年失智群体长期照护服务体制的供给侧治理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7-195,共9页
长期照护服务体制的构建过程中,老年失智群体作为护理需求级数最高、且渐失(或近乎无)自主选择意识的风险人群,在其供给范围可及的照护服务是否从属于一种“失智照护需求导向下的体制安排”将会是中国老年公共健康服务转型的一个关键点... 长期照护服务体制的构建过程中,老年失智群体作为护理需求级数最高、且渐失(或近乎无)自主选择意识的风险人群,在其供给范围可及的照护服务是否从属于一种“失智照护需求导向下的体制安排”将会是中国老年公共健康服务转型的一个关键点,同时也是一个政策创新难点。随着传统家庭主义为中心的照护藩篱逐渐淡化、内嵌竞争意识的市场性照护行为日益炽盛,“去家庭化”与“商品化”作为西方福利理论中的指标型概念被适时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老年失智群体的需求层次时常处于照护产品结构顶端的现实需要。“去家庭化”,去除的是家庭主要照护者力不能及的专业照护负担,在有效分离的过程中还原家庭角色于长期照护服务体制中的精准定位;“商品化”,意指照护产品的市场化购买程度很高、产品供应端口的“容纳机制”带有严苛的资格审查性、产品因目标人群的定向瞄准而不具备普惠性或公共性,旨在突破目前“中低端照护产品过剩、高端照护产品供给不足”的供给结构瓶颈和“需求搁置”现象。总的来说,提升长期照护服务“去家庭化”的程度可通过增量公部门提供的正式照护服务以及在市场或第三部门中对私人照护服务的购买,以助推“商品化”进程的方式来达成,希冀搭建中国“元治理”情境主义背景下由“命令型”主导、有“自组织型”元素的渐进式参与、趋向于“半交易型”供给侧协同治理的长期照护服务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护服务体制 老年失智群体 去家庭化 商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