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熊正良小说的文学特质
1
作者 刘月香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71-75,共5页
熊正良以他的"红土地"和"灰都市"系列小说,书写着底层人物的真实生活困境,展现卑微灵魂的精神向度,凸显人物不幸的婚恋姿态和悲剧人生。他的创作体现了作家对于当下社会世俗中的人生精神状况的忧患之情,言说着他的... 熊正良以他的"红土地"和"灰都市"系列小说,书写着底层人物的真实生活困境,展现卑微灵魂的精神向度,凸显人物不幸的婚恋姿态和悲剧人生。他的创作体现了作家对于当下社会世俗中的人生精神状况的忧患之情,言说着他的精神期待和人文情怀。熊正良的小说在艺术审美上的虚实结合主要来自作者创作上的意象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正良 都市小说 婚恋现状
下载PDF
卑微人生与不灭灵魂的极致表现——论熊正良的中篇小说《我们卑微的灵魂》的叙事特征
2
作者 刘家思 《新余高专学报》 2007年第1期52-55,共4页
《我们卑微的灵魂》显示了熊正良的小说叙事特征。在叙事立场上,不仅要陈明世俗人生应该坚持的基本的精神向度与价值准则,而且主要是试图召唤社会认识和尊重它,显示了一种新的启蒙立场;在叙事格调上,与人物的处境、心态、思想、身份保... 《我们卑微的灵魂》显示了熊正良的小说叙事特征。在叙事立场上,不仅要陈明世俗人生应该坚持的基本的精神向度与价值准则,而且主要是试图召唤社会认识和尊重它,显示了一种新的启蒙立场;在叙事格调上,与人物的处境、心态、思想、身份保持和谐一致,形成了以民间话语的运用和生活细节的突现为内核的艺术特征,使人物独具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正良 《我们卑微的灵魂》 叙事特征
下载PDF
多重意蕴的同构与完形——熊正良小说之“红色意象”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成君 田文波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5-48,共4页
本文认为,熊正良小说中的“红色意象”的设置原因确实与作家的职业经历和身处地域的土地色彩有关,但其却有着更为深沉而丰富的底蕴。从文本透视和意象学的双重角度出发可以发现,文化历史的隐喻、生命意识的跃动和命运色彩的注释是“红... 本文认为,熊正良小说中的“红色意象”的设置原因确实与作家的职业经历和身处地域的土地色彩有关,但其却有着更为深沉而丰富的底蕴。从文本透视和意象学的双重角度出发可以发现,文化历史的隐喻、生命意识的跃动和命运色彩的注释是“红色意象”存在的根基;同时,它们的同构与完形也是文本意指超越故事本体的主要途径 这是作家在审美方式和文体技术方面比现实主义走得更远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正良 红色意象 小说 当代文学研究 成因 职业经历 审美方式 文体技术
下载PDF
理想神话与人性乌托邦──读熊正良的小说《匪风》
4
作者 曹流 周志雄 《中州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34-35,共2页
《匪风》描绘了一个乌托邦社会艰难的挣扎过程。本文试图从人性、伦理的角度来分析乌托邦难以坚守的原因,并对乌托邦理想的维持方式──暴力进行较细致的分析,由此归纳出当人们对乌托邦采取偏执激进的态度,乌托邦必然显示出恶的一面... 《匪风》描绘了一个乌托邦社会艰难的挣扎过程。本文试图从人性、伦理的角度来分析乌托邦难以坚守的原因,并对乌托邦理想的维持方式──暴力进行较细致的分析,由此归纳出当人们对乌托邦采取偏执激进的态度,乌托邦必然显示出恶的一面,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灾难正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正良 小说 《匪风》 理想国 人性乌托邦 暴力
下载PDF
坚硬的事物与独特的叙事——论熊正良的自我成长小说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家思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0-63,共4页
熊正良被收入"中国小说50强"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谁在为我们祝福》中大部分作品都是"自我成长小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们大都写主人公或叙述者的心理与生理的成熟历程.在创作中,他以独特的艺术感觉执著于世俗... 熊正良被收入"中国小说50强"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谁在为我们祝福》中大部分作品都是"自我成长小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们大都写主人公或叙述者的心理与生理的成熟历程.在创作中,他以独特的艺术感觉执著于世俗的叙事,着力于主观印象的建构与客观氛围的营造,寓言式地讲述着当下社会下层民众中一个个悲怆的生命故事,显示出主体情愫的深沉和艺术笔致的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正良 成长小说 独特 叙事 中短篇小说 悲怆 寓言式 中国小说 叙述者 故事
下载PDF
熊正良的焦虑写作
6
作者 江腊生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50,共4页
熊正良的创作来自于红土地。从"红色系列"中营造神秘而厚重的红色的梦,到执着地为"卑微的灵魂"寻找最简单的"祝福",从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诉说"别看我的脸",到坚定地刺入人性的"残",熊正良似乎总是充满焦虑地寻找着"红土地"般... 熊正良的创作来自于红土地。从"红色系列"中营造神秘而厚重的红色的梦,到执着地为"卑微的灵魂"寻找最简单的"祝福",从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诉说"别看我的脸",到坚定地刺入人性的"残",熊正良似乎总是充满焦虑地寻找着"红土地"般的坚硬与厚重。他没有倾诉历史的欲望,也没有代言底层的奢求,他的文本总是在一般人认为应该热的时候显得相当的冷,应该温软的地方,却令人触摸到一些生活的坚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正良 焦虑 写作 土地 厚重
原文传递
在命运的漩涡中寻求超越——熊正良小说的心灵探索
7
作者 江磊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8,共6页
熊正良是一个很难被贴上特定“标签”的作家,试图从概念上给他的创作进行某种归类划分无疑是困难的,因为他从不愿归顺于某种精神或主义,拒绝在一种既定的文学范式下去图解生活和建构作品,因此他的创作总是与时代的文学潮流保持着一... 熊正良是一个很难被贴上特定“标签”的作家,试图从概念上给他的创作进行某种归类划分无疑是困难的,因为他从不愿归顺于某种精神或主义,拒绝在一种既定的文学范式下去图解生活和建构作品,因此他的创作总是与时代的文学潮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正是这种创作与文学潮流的错位注定了熊正良必定是一个“身不逢时”的作家,尽管有许多评论家不断的为其“鸣屈喊冤”,认为文坛一直忽略了他的存在,但时至今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正良 心灵 小说 漩涡 文学潮流 文学范式 创作 评论家
原文传递
跨越红土地——评熊正良的小说艺术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晓明 《南方文坛》 2000年第4期31-34,,36,,共5页
散漫淡漠的熊正良似乎一直在与文坛较着劲,这么多年来,文坛一直忽略这个人的存在,至少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与他的实力和实际的成果很不相称。但熊正良没有动摇,没有改变。如果说有所改变也只是在他原来的道路上更偏执地往前走了几步。
关键词 文学评论 熊正良 小说 叙事 反存在主义
原文传递
“与红土地相遇”——熊正良访谈录
9
作者 江磊 熊正良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9,共6页
江磊:熊正良老师,很感谢您在繁忙的工作中抽空接受我的采访。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写小说的,或者说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写作的念头?你是否还记得您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关键词 熊正良 访谈录 土地 小说
原文传递
熊正良主要作品目录
10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79,共1页
1、长篇小说《死亡季节》1990年《收获》第四期(以《闰年》为题发表)1992年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2、长篇小说《疼痛》1994年《花城》第一期(以《隐约自日》为题发表)2002年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3、长篇小说《别看我的脸》2005年刊... 1、长篇小说《死亡季节》1990年《收获》第四期(以《闰年》为题发表)1992年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2、长篇小说《疼痛》1994年《花城》第一期(以《隐约自日》为题发表)2002年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3、长篇小说《别看我的脸》2005年刊于《十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正良 长篇小说 目录 作品 出版发行 漓江出版社 文艺出版社 《收获》
原文传递
看《花城》
11
作者 余旸 《中文自学指导》 2005年第2期9-10,共2页
相比前两期《花城》,本期容纳的小说不多,但整体质量有所起色,虽然可推荐的精品仍然没有。
关键词 《花城》杂志 朱日亮 《鹊桥之约》 熊正良 《姐夫》 王松 《干涸 而且1969》
下载PDF
主持人的话
12
作者 於可训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3,共2页
早就读过熊正良的作品,也听说过他这个人,就是没亲眼见到过这只“下蛋的母鸡”。虽然钱钟书先生说过:“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之类的话,但我还是觉得,吃了母鸡下的蛋,又见了下蛋的母鸡,毕竟是一件... 早就读过熊正良的作品,也听说过他这个人,就是没亲眼见到过这只“下蛋的母鸡”。虽然钱钟书先生说过:“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之类的话,但我还是觉得,吃了母鸡下的蛋,又见了下蛋的母鸡,毕竟是一件全美之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持人 鸡蛋 熊正良 钱钟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