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熊门师弟对“口之于味”章的诠释看道德何以可能
1
作者
谢永鑫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98-102,共5页
先秦儒学对道德本质的思考是以性命之辨的形式出现的,"口之于味"章是《孟子》中阐明性命关系的重要文本;朱熹认为此章说明感官欲望和道德法则都是人性的组成部分,并且二者皆为"命"所限。熊十力及其三大弟子都重视...
先秦儒学对道德本质的思考是以性命之辨的形式出现的,"口之于味"章是《孟子》中阐明性命关系的重要文本;朱熹认为此章说明感官欲望和道德法则都是人性的组成部分,并且二者皆为"命"所限。熊十力及其三大弟子都重视此章并对此章进行了不同的解读:熊十力主张性命合一,以感官欲望与道德法则都出自宇宙本体的宇宙论进路批评程朱的命定论倾向;徐复观、牟宗三不赞成熊十力的观点而主张性命对扬、性内命外;唐君毅主张此章的"命"是指"义命",也就是说,感官欲望、道德法则与外在命运是工夫实践中活生生的统一。依据唐的诠释,道德的来源是主体心性与外在环境的感应过程,道德的本质是一个在工夫实践过程中显现的情景化的主客、天人之间的感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门师弟
口之于味
性
命
道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熊门师弟对“口之于味”章的诠释看道德何以可能
1
作者
谢永鑫
机构
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98-102,共5页
文摘
先秦儒学对道德本质的思考是以性命之辨的形式出现的,"口之于味"章是《孟子》中阐明性命关系的重要文本;朱熹认为此章说明感官欲望和道德法则都是人性的组成部分,并且二者皆为"命"所限。熊十力及其三大弟子都重视此章并对此章进行了不同的解读:熊十力主张性命合一,以感官欲望与道德法则都出自宇宙本体的宇宙论进路批评程朱的命定论倾向;徐复观、牟宗三不赞成熊十力的观点而主张性命对扬、性内命外;唐君毅主张此章的"命"是指"义命",也就是说,感官欲望、道德法则与外在命运是工夫实践中活生生的统一。依据唐的诠释,道德的来源是主体心性与外在环境的感应过程,道德的本质是一个在工夫实践过程中显现的情景化的主客、天人之间的感应。
关键词
熊门师弟
口之于味
性
命
道德
Keywords
Xiong Shili and his students
The Mouth to the taste
Xing
Ming
Moral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熊门师弟对“口之于味”章的诠释看道德何以可能
谢永鑫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