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社区共同体何以可能:人格化社会交往的消失与重建
被引量:
64
1
作者
熊易寒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76,共6页
为什么中国城市居民缺乏社区认同?为什么封闭式社区难以成为认同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社区、广场、街区等空间的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社区的空间安排无法为居民创造人格化社会交往的机会,导致邻里关系的消失。居委会所构建的积极分子网...
为什么中国城市居民缺乏社区认同?为什么封闭式社区难以成为认同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社区、广场、街区等空间的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社区的空间安排无法为居民创造人格化社会交往的机会,导致邻里关系的消失。居委会所构建的积极分子网络无法将年轻人纳入其中;社区广场或街心公园所构建的以儿童或老人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则是以街区为单位的浅互惠关系。社会关系网络是以相互让渡一部分隐私为前提的,高度私密性的封闭式社区不利于私人信息的交换。共同体不仅仅基于利益和认同,也是一个分享传说、故事、流言和隐私的社会群体。以老人和儿童为突破口,从空间安排上让社区居民跨越'熟人门槛',是构建社区认同和街区认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隐私
社会关系网络
熟人门槛
人格化社会交往
原文传递
题名
社区共同体何以可能:人格化社会交往的消失与重建
被引量:
64
1
作者
熊易寒
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76,共6页
基金
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资助
文摘
为什么中国城市居民缺乏社区认同?为什么封闭式社区难以成为认同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社区、广场、街区等空间的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社区的空间安排无法为居民创造人格化社会交往的机会,导致邻里关系的消失。居委会所构建的积极分子网络无法将年轻人纳入其中;社区广场或街心公园所构建的以儿童或老人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则是以街区为单位的浅互惠关系。社会关系网络是以相互让渡一部分隐私为前提的,高度私密性的封闭式社区不利于私人信息的交换。共同体不仅仅基于利益和认同,也是一个分享传说、故事、流言和隐私的社会群体。以老人和儿童为突破口,从空间安排上让社区居民跨越'熟人门槛',是构建社区认同和街区认同的关键。
关键词
空间
隐私
社会关系网络
熟人门槛
人格化社会交往
Keywords
space
privacy
social networks
acquaintance threshold
personalize social interactions
分类号
D669.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C912.3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社区共同体何以可能:人格化社会交往的消失与重建
熊易寒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6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