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水稻在麦稻两熟区的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1
作者 王树俊 《河北农机》 2024年第6期81-83,共3页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与民生和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提高水稻的产量一直是水稻种植的重点研究内容。杂交水稻是通过科学的杂交育种手段培育出产量比较高的水稻品种,解决了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短缺问题。目前农业种植...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与民生和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提高水稻的产量一直是水稻种植的重点研究内容。杂交水稻是通过科学的杂交育种手段培育出产量比较高的水稻品种,解决了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短缺问题。目前农业种植重点研究杂交水稻在麦稻两熟区的高超栽培技术,麦稻两熟区通常由于气候原因导致水稻产量不高,推行麦稻两熟制,能够有效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分析麦稻两熟区的种植现状、杂交水稻于此区域种植的意义,以及杂交水稻在麦稻两熟区的高产栽培技术,希望促进农业种植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麦稻两熟区 高产栽培技术 分析
下载PDF
华北玉麦两熟区犁式秸秆翻埋装置参数优化
2
作者 张明 王景政 +4 位作者 张秀花 弋景刚 白占欣 卢占喜 赵西哲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0-136,共7页
华北玉麦两熟地区玉米收获后土壤表面秸秆量大,传统还田作业效果不理想,且长期的旋耕和免耕作业导致土地形成了犁底层和土壤板结,影响小麦播种作业及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为此,综合考虑秸秆还田和打破犁底层等问题,设计了用于华北玉... 华北玉麦两熟地区玉米收获后土壤表面秸秆量大,传统还田作业效果不理想,且长期的旋耕和免耕作业导致土地形成了犁底层和土壤板结,影响小麦播种作业及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为此,综合考虑秸秆还田和打破犁底层等问题,设计了用于华北玉麦两熟区整地机的翻埋装置,并对装置进行参数优化。利用离散元仿真技术、数字化土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整地机的翻埋装置进行分析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翻埋率为97.4%,耕深稳定性系数为91.35%,性能稳定,满足小麦播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翻埋 整地机 离散元仿真 玉麦两熟区 犁底层
下载PDF
2005—2015年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育成品种评价 被引量:47
3
作者 张艾英 郭二虎 +6 位作者 刁现民 范惠萍 李瑜辉 王丽霞 郭红亮 程丽萍 吴引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486-4495,共10页
【目的】对11年来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育成的谷子品种产量、农艺性状、抗逆性及品质性状综合分析,为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新品种选育、推广及资源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2005—201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谷中晚熟区数据,对... 【目的】对11年来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育成的谷子品种产量、农艺性状、抗逆性及品质性状综合分析,为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新品种选育、推广及资源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2005—201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谷中晚熟区数据,对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与分析。并对通过鉴定的30个品种抗逆性、品质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5年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参试品种和通过鉴定品种的农艺性状在年度间存在一定的变异,参试品种的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通过鉴定的30个品种和对照相比,生育期、株高有降低趋势,株高变幅为105—165 cm;穗长在17—27 cm,70%的品种分布在19—23 cm;单穗重变幅为15—25 g,80%品种为18—22 g;穗粒重为12—20 g;出谷率分布在74%—84%,80%的品种在75%—80%;千粒重变异范围较大,分布在2.5—3.4 g,有9个品种的千粒重超过对照,公顷穗数分布在33万—43万。对通过鉴定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穗重、穗粒重和公顷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负相关。鉴定品种总体抗性有提高的趋势,其中抗倒性明显优于对照,红叶病和白发病为主要病害,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蛀茎率也有不同程度地发生。穗松紧度多为中等偏紧类型,熟相中等偏好为主。品质上,通过鉴定品种的米色全为黄色,优质米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及胶稠度偏低,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鉴定品种中包括了糯质、高蛋白、高脂肪及粮草兼用、抗除草剂、优质米等多种类型,丰富了品种类型。【结论】西北春谷晚熟区谷子品种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所育品种在数量、多样性、产量、品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在育种方法上比较单一,多采取简单杂交、系选的方法,应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开展材料创新,融合回交、复交、理化诱变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分子育种新技术,提高育种水平。在育种目标上,重点培育品质优良、矮秆抗倒、生育期略短、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培育多种类型的抗除草剂品种,满足谷子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谷 中晚熟区 域试验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氮肥与多效唑配合对稻麦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姚雄 任万军 +2 位作者 蓝平 卢庭启 杨文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64-1371,共8页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秧苗素质和产量,弹簧秤法测定秧块盘结力,参照GB/T 6243-2003评价栽插质量等,研究了氮肥与多效唑配合对稻麦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并评价其栽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在机插秧苗的超秧龄特别是严重超秧龄阶段,...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秧苗素质和产量,弹簧秤法测定秧块盘结力,参照GB/T 6243-2003评价栽插质量等,研究了氮肥与多效唑配合对稻麦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并评价其栽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在机插秧苗的超秧龄特别是严重超秧龄阶段,秧苗素质迅速变劣,表现为株高急剧增加,百株干重和根系活力迅速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呈线性上升。一叶一心期追施适宜的氮肥并配以二次化控措施,可使超秧龄机插秧苗保持较好的移栽状态和栽插质量,保证其高产。在一叶一心期追施氮肥N 6 g/m2并配以100 mg/L多效唑浸种,并在二叶一心期喷施250 mg/L多效唑能保持相对较好的秧苗素质;关键栽插质量指标—漏插率可降低至8.5%,并能获得9.95 t/hm2的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麦两熟区 机械化移栽 秧苗生长 调控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华北一年两熟区土壤及作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祥彩 李洪文 +3 位作者 何进 王庆杰 郑智旗 荆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77-82,71,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在华北一年两熟区的适应性,设置深松、旋耕、传统翻耕、免耕4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稳团聚体、容重、含水率、土壤温度和植株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深松可分别提高0~10 cm、10~30 cm土层... 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在华北一年两熟区的适应性,设置深松、旋耕、传统翻耕、免耕4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稳团聚体、容重、含水率、土壤温度和植株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深松可分别提高0~10 cm、10~30 cm土层内粒径大于0.25 mm水稳团聚体的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大,其中旋耕、深松分别降低0~10 cm、10~30 cm土层的容重,在0~20 cm土层免耕的容重最大,20 cm以下,旋耕、翻耕、免耕间容重的差异不明显;深松有较好的蓄水保墒能力,其中10~30 cm土层的效果最好,0~30 cm土层的含水率分别比翻耕、旋耕、免耕高2.5%、1.6%、0.4%;翻耕的土壤温度受气温影响的变化幅度最大,免耕的变化幅度和日平均土壤温度最小;深松可促进玉米前期的生长,免耕促进后期生长,且深松能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华北一年两熟区 深松 土壤水稳团聚体 土壤温度 作物生长
下载PDF
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的适宜秧龄与品种鉴选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姚雄 任万军 +2 位作者 胡剑锋 卢庭启 杨文钰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7,49,共6页
以8个高产杂交中籼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秧龄和品种对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5 d秧龄处理的秧苗素质、秧块状态和栽插质量较高,8个品种能获得8.23 t/hm2的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55和35 d秧龄处理;... 以8个高产杂交中籼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秧龄和品种对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5 d秧龄处理的秧苗素质、秧块状态和栽插质量较高,8个品种能获得8.23 t/hm2的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55和35 d秧龄处理;供试品种中,Ⅱ优498较适宜大苗机插,45 d秧龄条件下可获得9.52 t/hm2的高产,其次为川香9838,早熟组合中优448的产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油两熟区 机械化移栽 秧龄 品种筛选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麦玉两熟区粮食产量与化肥投入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武兰芳 陈阜 +1 位作者 欧阳竹 张庆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63,共7页
利用统计资料和通过农户调查与田间试验 ,对黄淮海平原藁城市粮食产量与化肥投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藁城市粮食生产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总体上粮食产量与化肥的投入仍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但是 ,目前实际生产中化肥施用量存... 利用统计资料和通过农户调查与田间试验 ,对黄淮海平原藁城市粮食产量与化肥投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藁城市粮食生产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总体上粮食产量与化肥的投入仍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但是 ,目前实际生产中化肥施用量存在极其严重的不平衡和不合理现象 ,所以增施化肥已不再是增产的主要措施 ,而合理统筹、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至关重要 ,是节能增效的重要措施。在冬小麦 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中 ,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 ,N、P以不同比例配合施用 ,表现出显著的产量差异 ;而且增施N、P肥 ,夏玉米的增产效果比冬小麦更为明显 ;而在N、P配施的基础上 ,施K却没有表现出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小麦 玉米 熟区 粮食 产量 化肥 田间试验 增产效果
下载PDF
江苏稻麦两熟区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效率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曹卫华 杨敏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89-101,共13页
为有效指导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区的机械化生产模式的选用及其效率优化,该文以江苏省24个典型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为研究对象,基于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两步法,分别以货币收益和粮食产量为产出目标,测算各模式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 为有效指导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区的机械化生产模式的选用及其效率优化,该文以江苏省24个典型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为研究对象,基于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两步法,分别以货币收益和粮食产量为产出目标,测算各模式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不同产出目标的效率值差异显著。以货币收益为产出目标,有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对外作业服务、且机械化生产程度较高特点的模式的效率值较优;以粮食产量为产出目标,具有农机化作业自有自用、机械化生产程度较高特点的模式的效率值较优。财政补贴占总投入的比例、农田连片率、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对各生产模式都是正向影响,劳均农机动力、台均农机原值、劳均种植面积对不同产出目标生产模式的技术效率有正向或负向影响。且当前大部分生产模式处于规模报酬递减。故根据不同的产出目标,应在一定的组织模式下选用适宜的技术模式,并针对各影响因素对效率的作用调整改进方向,非盲目增加投入量。该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选用适宜的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以及优化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生产 优化 稻麦两熟区 效率 影响因素 DEA-TOBIT
下载PDF
北方春大豆晚熟区审定品种的遗传进展与演变 被引量:5
9
作者 邱强 于维 +5 位作者 赵婧 张伟 闫晓艳 张鸣浩 石一鸣 李永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44-48,共5页
根据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2003—2014年),对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审定的25个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其产量、单株荚数和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后产量和品质表现极其显著,2011—2014... 根据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2003—2014年),对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审定的25个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其产量、单株荚数和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后产量和品质表现极其显著,2011—2014年平均每667 m2产量达219.3 kg,较2003—2006年增长15.8%,品种的脂肪含量同比对应增长1.29%,期间审定高脂肪品种数占审定品种总数的48.0%,但是没有高蛋白品种审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荚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37;而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春大豆 熟区 产量 品质性状 农艺性状 遗传进展与演变
下载PDF
麦/玉两熟区农作模式分析及轮耕模式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立峰 李琳 +1 位作者 陈阜 高瑞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3-246,共4页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以少/免耕为主体的耕作模式在麦/玉两熟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近15年的耕作栽培,少/免耕充分显示了它省时省工、高效环保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一系列弊端也日益显露。对宁晋县百户农民耕作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以少/免耕为主体的耕作模式在麦/玉两熟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近15年的耕作栽培,少/免耕充分显示了它省时省工、高效环保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一系列弊端也日益显露。对宁晋县百户农民耕作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在长期少/免耕后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所下降,而应在免耕3~5年以后对土壤进行深耕翻。对比麦/玉种植模式与马铃薯/棉花套作的经济效益,以轮作实现轮耕是麦/玉两熟区耕作模式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 麦/玉两熟区 轮作 轮耕
下载PDF
华北平原南部一年两熟区不同搭配作物光合性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邵云 李晓波 +4 位作者 崔景明 李春喜 马守臣 李静雅 马冠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91,F0002,共9页
为了探寻华北平原南部一年两熟制中较适宜的搭配模式,研究了该区域广泛应用的: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花生、小麦-甘薯4种搭配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光合性能的变化规律,计算了其光资源利用效率及产量与产值.结果表明:小麦-甘薯模式... 为了探寻华北平原南部一年两熟制中较适宜的搭配模式,研究了该区域广泛应用的: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花生、小麦-甘薯4种搭配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光合性能的变化规律,计算了其光资源利用效率及产量与产值.结果表明:小麦-甘薯模式在两季的总光资源积累量中表现出最高;但由于小麦-甘薯模式价格最低,所以其两季的总产值最低.另一方面,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花生3种搭配模式由于生育期基本一致使得其光能积累几乎相等;而小麦-甘薯模式在除小麦-玉米模式的其他3种模式中光合作用强度较高,光能利用效率仅次于小麦-玉米模式,加之产品价格较高,故两季的总产值最高;此外,小麦-花生模式在光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总产值方面也具有相对的优势.因此选择小麦-玉米模式作为华北平原南部两熟区最适宜的搭配模式,而小麦-花生模式可作为该地区的替代搭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南部 一年两熟区 不同搭配作物 光合性能 产量与产值
下载PDF
山西省中晚熟区玉米品种的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海 李作一 +5 位作者 田森林 段宏凯 郑丽萍 王艳娟 李爱军 李卫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6期13-17,共5页
为山西中晚熟玉米种植区农户选择合适的种植玉米品种及辨别不同玉米品种提供科学数据支撑。采用7种当地主推品种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宽行密植栽培技术,收获后考种测量穗部性状及产量。研究结果表明:(1)市场上推广的各品种的产量未达显著... 为山西中晚熟玉米种植区农户选择合适的种植玉米品种及辨别不同玉米品种提供科学数据支撑。采用7种当地主推品种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宽行密植栽培技术,收获后考种测量穗部性状及产量。研究结果表明:(1)市场上推广的各品种的产量未达显著性差异水平,但各品种的百粒重、穗行数、轴粗、穗粗及穗长的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参加试验的各品种的控制百粒重、穗行数、轴粗、穗粗及穗长的基因有差异。但其中有些品种之间的差异却未达显著水平,反映出有些品种中控制百粒重、穗行数、轴粗、穗粗及穗长的基因遗传背景有某种联系;(2)而各品种的某些性状在不同小区中表现差异较大,反映出该品种的这些性状在该地区的抗逆性较差;(3)评价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各指标,因此今后建立一套评价品种穗部性状的综合体系对指导今后育方向有重要意义。‘先玉335’的综合性状在这些品种中为最优。且有些性状的表现反映出这些品种的遗传背景相近,说明中国玉米遗传资源狭窄,因此今后在玉米育种过程中应在遗传资源的拓展、抗逆性的提高及适应机械化收获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熟区 玉米品种 评价体系
下载PDF
气温升高对河北省棉花熟区划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树林 赵春雷 +4 位作者 杜海英 祁虹 张谦 林永增 王志忠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16-18,共3页
气候变暖使得棉花生长期间的热量资源增加,导致河北省棉花熟区范围发生变化。为了明确河北省棉花熟区的具体变化情况,根据2000~2008年河北省≥10℃积温的气象资料,对河北省的棉花熟区重新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河北省不同熟区界限均北... 气候变暖使得棉花生长期间的热量资源增加,导致河北省棉花熟区范围发生变化。为了明确河北省棉花熟区的具体变化情况,根据2000~2008年河北省≥10℃积温的气象资料,对河北省的棉花熟区重新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河北省不同熟区界限均北移,中熟棉区范围明显增大,中早熟区面积减小,早熟区面积变化不大。该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棉区选择合适熟性的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气温升高 无霜期 积温 棉花熟区 划分
下载PDF
华北两熟区农田磷流失风险预警研究
14
作者 冀宏杰 张怀志 +2 位作者 张认连 徐爱国 田昌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94-1401,共8页
轮作是长期以来在各地形成的相对固定的作物组合模式,同时也是农田养分平衡状况计算的基本单元,多年累积形成的养分盈亏则直接影响环境。在植物必需的3种大量营养元素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营养元素是磷和氮,与氮素相比,磷素循环途径则相... 轮作是长期以来在各地形成的相对固定的作物组合模式,同时也是农田养分平衡状况计算的基本单元,多年累积形成的养分盈亏则直接影响环境。在植物必需的3种大量营养元素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营养元素是磷和氮,与氮素相比,磷素循环途径则相对稳定,没有气态损失,磷的表观养分平衡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性高,且计算方便,因而本文选择磷素作为环境风险预警指示元素。为探究简易、有效的轮作环境效应预警方法,从筛选适宜预警的关键元素和环境风险产生的关键环节入手,提出适合我国小农户现实国情的、基于农田地块级别的预警指标体系,并以华北两熟区5种轮作类型、38个地块的调查数据为例进行了验证。该预警体系包括3级评价指标(周年磷平衡、耕层土壤质地、周年磷肥运筹)共6种预警级别并用3种色系进行标识(深绿、浅绿、浅黄、深黄、浅红、深红)。该预警方法的特点为:研究对象为整个轮作周期而非单茬作物;磷平衡既考虑周年的总量均衡(即整个轮作周期磷素投入、产出平衡状况),又考虑不同茬次间的科学分配(即磷素统筹),且二者均采用相对平衡值而非绝对平衡值,从而使得不同轮作类型之间的磷平衡可以进行统一量化和比较;土壤质地简化为沙土、壤土、黏土3种。验证结果表明,磷肥用量、运筹合理、环境友好(深绿)的地块仅占10.53%;而高环境风险(深红、浅红)的轮作地块达57.89%,即一半以上的地块目前的轮作方式存在高或极高的环境风险。该预警方法具有科学、实用、简便,所需数据容易获得的特点,可用于农户对自己地块磷流失风险进行判断,也可用于国家、区域或地方农业主管部门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区 轮作 农田养分 流失风险 预警系统 华北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中熟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15
作者 李忠芹 方向前 +4 位作者 曹文明 邱义图 杨宝君 付稀厚 刘金鹤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5期83-83,共1页
玉米是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分析玉米丰产高效生产,提出了影响吉林省东部中熟区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为保证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熟区 吉林省东部
下载PDF
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移栽叶龄及穴基本苗适宜值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秀建 张巫军 +4 位作者 姚雄 李经勇 唐永群 文明 肖人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43,共8页
为明确重庆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移栽叶龄及穴基本苗的适宜值,以优质水稻品种渝香203为材料,开展了田间试验及示范验证研究.2016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叶龄处理间,4.5叶龄机插水稻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5.5叶龄处理显著增加,其稻谷... 为明确重庆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移栽叶龄及穴基本苗的适宜值,以优质水稻品种渝香203为材料,开展了田间试验及示范验证研究.2016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叶龄处理间,4.5叶龄机插水稻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5.5叶龄处理显著增加,其稻谷平均产量为9.4 t/hm 2,极显著高于5.5叶龄处理.不同基本苗数处理间,干物质转运率随每穴基本苗数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以每穴2苗的处理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机插水稻产量与每穗粒数、结实率、颖花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生物产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单穗干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叶面积指数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各处理组合间,以4.5叶龄机插、每穴2苗的处理产量最高,为9.9 t/hm 2.2017年于永川区大安街道二郎坝村的示范验证结果表明:7.7 hm 2的渝香203油菜茬机插水稻示范片在4.5叶龄移栽、每穴2苗的技术条件下,平均产量为9.98 t/hm 2,最高产量达到10.6 t/hm 2.因此,稻油两熟地区机插水稻的高产途径为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主攻大穗,提高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适宜的移栽叶龄为4.5叶,穴基本苗为2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油两熟区 机插水稻 叶龄 基本苗 产量
下载PDF
苏南稻麦两熟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的效果与技术 被引量:13
17
作者 顾志权 钱卫飞 +2 位作者 陆建华 李庆康 赵强基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6-48,共3页
两季稻麦秸秆连茬还田试验结果显示 ,稻麦产量以旋耕还田方式的最高 ,还草量对稻麦产量虽有影响 ,但未达显著水平。小麦的适宜套播期为水稻机收前 1d或 3d ,每亩播种量为 7kg。
关键词 稻麦秸秆还田 机械还田 苏南 稻麦两熟区
下载PDF
不同育秧方式及壮秧剂对陕南稻麦油两熟区机插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郝兴顺 吴玉红 +6 位作者 李文生 冯志峰 王胜宝 蒙天俊 邓根生 陈进 张兴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58,共6页
以常规中籼稻黄华占为供试品种,分别在露天湿润育秧和大棚旱育秧条件下,研究了壮秧剂和育秧母剂对陕南稻麦油两熟区机插稻秧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陕南地区机插秧超秧龄的调控措施,为该地区培育适宜机插的秧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以常规中籼稻黄华占为供试品种,分别在露天湿润育秧和大棚旱育秧条件下,研究了壮秧剂和育秧母剂对陕南稻麦油两熟区机插稻秧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陕南地区机插秧超秧龄的调控措施,为该地区培育适宜机插的秧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露天湿润育秧方式下,秧苗适栽期为播种后33 d,大棚旱育秧条件下,秧苗适栽期为播种后26 d;不同床土处理相比,表现为普通床土处理出苗率较高,壮秧剂处理次之,而育秧母剂处理最低;秧苗综合素质表现为育秧母剂处理>壮秧剂处理>普通床土处理。两种育秧方式相比,大棚旱育秧出苗率较高且有利于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平衡生长。在陕南稻麦油两熟区可选择温室大棚旱育秧,能适当延长秧龄增加秧苗弹性,其次,充分利用设施大棚增加育秧期间积温的优势,采取适当延后播种的措施实现缩短秧龄,解决限制该地区机插秧推广的长秧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油两熟区 育秧方式 壮秧剂 秧苗素质
下载PDF
稻麦两熟区超级稻高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金歧 董县中 +2 位作者 张德平 张宗保 孙广朝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4期54-55,共2页
介绍了稻麦两熟区超级稻高产技术,主要包括:选用适宜品种、培育超级壮秧、适当稀植、平衡施肥等关键措施。示范应用结果大面积每667m2产量达到650kg以上,比用一般技术种植超级稻增产25%左右。
关键词 超级稻 稻麦两熟区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5在息县稻麦两熟区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付玲 孙欣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11期158-159,共2页
通过对扬麦15连续4年的试验示范数据分析,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等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该品种在息县稻麦两熟区保优高产栽培的建议。
关键词 弱筋小麦 扬麦15 稻麦两熟区 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