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向溶质通量和膜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段亮 李世龙 邢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0-1160,共11页
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OsMFC)采用正渗透(FO)膜代替传统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的质子交换膜,可以在回收生物电的同时借助FO膜对原料液即阳极污水进行处理并提取高质量水,该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MFC相比,OsMFC在产电性能和出水水质... 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OsMFC)采用正渗透(FO)膜代替传统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的质子交换膜,可以在回收生物电的同时借助FO膜对原料液即阳极污水进行处理并提取高质量水,该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MFC相比,OsMFC在产电性能和出水水质方面均有提升。但是,FO膜的引入使得OsMFC系统反向溶质扩散和膜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进而导致FO膜的水通量降低,OsMFC的产电和产水性能下降,限制了OsMFC的发展和应用。随着近年来材料和生物等领域的不断发展,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解决。从优化OsMFC性能出发,重点从反向溶质通量(RSF)控制和膜污染控制2个方面对近几年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通过膜材料的选择、汲取液的选择和OsMFC系统内产电对RSF进行抑制,以及通过膜污染形成机制、膜污染的技术调控、膜污染清洗、膜材料的改性和阳极微生物的筛选与培养对膜污染进行控制,并对未来OsMFC的RSF和膜污染的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OsMFC) 反向溶质通量(RSF) 汲取液 膜污染 渗透(FO)膜 产电 膜材料
下载PDF
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泥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志伟 唐霁旭 +1 位作者 马金星 吴志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59-1364,共6页
采用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OsMFC)浓缩消化剩余污泥,并将污泥化学能转化为清洁电能回收.结果表明:在外阻为470 Ω时,OsMFC输出电压为200~212mV,输出功率密度为218~244mW·m-3;由于正渗透(FO)膜浓缩作用,反应器运行结束时,... 采用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OsMFC)浓缩消化剩余污泥,并将污泥化学能转化为清洁电能回收.结果表明:在外阻为470 Ω时,OsMFC输出电压为200~212mV,输出功率密度为218~244mW·m-3;由于正渗透(FO)膜浓缩作用,反应器运行结束时,污泥体积减少为原体积的41.3%,系统产水率为58.7%;在24 d运行过程中,阳极室内污泥总化学需氧量、混合液悬浮固体、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消解率分别为22.2%,32.8%和4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OsMFC) 剩余污泥 污泥浓缩 水回收
下载PDF
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产能和降污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丽 黄满红 +2 位作者 陈亮 黄建乐 郑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2,37,共4页
采用正透膜为中间隔膜,构建双室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时以垃圾渗透液为阳极液,考察了Os MFC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产能和降污性能。结果表明,稳定运行后,Os MFC的表观内阻为236.750Ω,最大面积功率密度为0.442 W/m^2,其相对应的电流密度为... 采用正透膜为中间隔膜,构建双室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时以垃圾渗透液为阳极液,考察了Os MFC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产能和降污性能。结果表明,稳定运行后,Os MFC的表观内阻为236.750Ω,最大面积功率密度为0.442 W/m^2,其相对应的电流密度为1.663 A/m^2。MFC的表观内阻为247.625Ω,最大面积功率密度为0.406 W/m^2,其相对应的电流密度为1.594 A/m2,Os MFC与MFC相比具有更好的产电性能。Os MFC使p H更加稳定,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过电位。Os MFC的平均水通量为0.979 L/(m^2·h)。Os MFC对垃圾渗滤液中TOC、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都达到70%以上。研究结果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和资源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 垃圾渗滤液 功率密度 去除效果
下载PDF
新型Pt-Sn/C阳极催化剂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新生 姜鲁华 +3 位作者 孙公权 杨少华 衣宝廉 辛勤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83-988,共6页
研究了用于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的自制Pt Sn/C阳极催化剂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采用直流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分析了电池温度和极化电位对乙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比较了不同温度下甲醇和乙醇通过Nafion 117膜的扩散系数 .结果表明 ,... 研究了用于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的自制Pt Sn/C阳极催化剂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采用直流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分析了电池温度和极化电位对乙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比较了不同温度下甲醇和乙醇通过Nafion 117膜的扩散系数 .结果表明 ,乙醇通过Nafion 117膜的扩散系数小于甲醇的扩散系数 .伏安法测试结果表明 ,Pt Sn/C催化剂对乙醇的催化氧化活性高于商品化的Pt Ru/C催化剂 .在实验温度范围内 ,乙醇在Pt Sn/C催化剂上的初始氧化电位比在Pt Ru/C催化剂上低约0 2V ;同一电位下Pt Sn/C催化剂比Pt Ru/C催化剂的氧化电流密度高出 2 0~ 6 0mA/cm2 ,且电流密度的差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交流阻抗法测试结果表明 ,Pt Sn/C催化剂对乙醇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在 90℃下 ,以 1mol/L的乙醇为燃料 ,氧气为氧化剂时 ,Pt Sn/C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电池性能 ,电池最高功率密度为 4 4mW /cm2 ,而Pt Ru/C催化剂的电池最高功率密度仅为 2 7mW/c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 交流阻抗法 燃料渗透
下载PDF
含氟弹性体新品种
5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05年第7期60-60,共1页
在K2004展会上,杜邦-陶氏弹性体公司推出新品含氟弹性体—Viton FreeFlowTMZ100和Z200,可进行吹塑膜、挤压管材和电缆线护套生产。与先进聚合物结构(APA)公司合作开发的Vitol品牌特种氟弹性体可满足汽车燃油系统和发动机隔室密封更加... 在K2004展会上,杜邦-陶氏弹性体公司推出新品含氟弹性体—Viton FreeFlowTMZ100和Z200,可进行吹塑膜、挤压管材和电缆线护套生产。与先进聚合物结构(APA)公司合作开发的Vitol品牌特种氟弹性体可满足汽车燃油系统和发动机隔室密封更加苛刻性能要求,预计未来市场需求将有较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弹性体 技术性能 燃料渗透 汽车 密封性能 燃油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