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转换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李北 夏智勋 +5 位作者 马立坤 陈斌斌 冯运超 李潮隆 杨鹏年 刘延东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对固体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模态转换现象和燃烧室工作特性开展了地面直连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试验在Ma=6,25 km的条件下实现燃烧模态由超燃转换为亚燃,再转换为超燃的动态变化。数值模拟获得了对应燃烧模态下发动机燃烧室的流场参数变化... 对固体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模态转换现象和燃烧室工作特性开展了地面直连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试验在Ma=6,25 km的条件下实现燃烧模态由超燃转换为亚燃,再转换为超燃的动态变化。数值模拟获得了对应燃烧模态下发动机燃烧室的流场参数变化及工作特性。将隔离段出口马赫数作为燃烧模态判别准则,基于隔离段绝热假设计算出隔离段出口马赫数,实现发动机燃烧模态的实时判别,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改变燃料喷注方式能够实现燃烧模态的变化,亚燃模态下的性能明显高于超燃模态。数值结果表明,发动机隔离段及燃烧室内激波强度和位置受到横向射流与燃烧释热的共同影响,且不同燃烧模态下影响激波的主要因素不同。发动机燃烧室工作在亚燃模态下的性能最佳,总压恢复系数为0.44,总燃烧效率为0.79。其中,亚燃模态下硼颗粒和碳颗粒的燃烧效率分别为0.78和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燃冲压发动机 模态 燃烧模态 燃烧
下载PDF
RBCC混合燃烧模态一次火箭对燃烧稳定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潘科玮 何国强 +1 位作者 刘佩进 杨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4-548,共5页
通过RBCC三维构型的数值计算,详细研究了一次火箭流量变化对于整个燃烧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RBCC逐级扩张型燃烧室,处于混合燃烧模态时,仅依靠凹腔作为火焰稳定器很难实现整个流场有效的燃烧组织和火焰稳定;一次火箭火焰羽流可以... 通过RBCC三维构型的数值计算,详细研究了一次火箭流量变化对于整个燃烧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RBCC逐级扩张型燃烧室,处于混合燃烧模态时,仅依靠凹腔作为火焰稳定器很难实现整个流场有效的燃烧组织和火焰稳定;一次火箭火焰羽流可以为混合燃烧模态提供引导火焰,改变燃烧组织形式,跟凹腔配合实现二次喷注燃料与来流的充分掺混,提高流场的燃烧稳定性能,为实验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通过RBCC实验研究,也证明了开启小流量一次火箭能够促进整个流场的燃烧稳定,燃烧性能有很明显提高。一次火箭流量还需控制在一定流量范围内,才能既有效提高燃烧室火焰稳定和火焰传播能力,又能够保证进气道的稳定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 混合燃烧模态 火焰稳定 一次火箭
下载PDF
超燃发动机燃烧模态判别准则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肖保国 晏至辉 +1 位作者 田野 邢建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21-1126,共6页
为建立超燃发动机燃烧模态定量判别准则,针对马赫数3.0,总温1500K,总压2.1MPa的来流,完成了燃烧模态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当量比条件下燃烧室马赫数分布和隔离段激波结构,确定了燃烧模态判别采用的两个压力测点特征位置... 为建立超燃发动机燃烧模态定量判别准则,针对马赫数3.0,总温1500K,总压2.1MPa的来流,完成了燃烧模态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当量比条件下燃烧室马赫数分布和隔离段激波结构,确定了燃烧模态判别采用的两个压力测点特征位置,研究了燃油增加过程中特征位置壁面压强比值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当量比的增加,燃烧模态由超燃模态转变为亚燃模态,当量比0.6是超燃模态过渡到亚燃模态的转换点。特征位置压比变化率最大时刻的比值1.5可以作为定量判别燃烧模态的依据,当特征位置壁面压强比值小于1.5时为超燃模态,大于1.5时为亚燃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发动机 燃烧模态 判别准则 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当量比对燃烧模态的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西耀 肖保国 +1 位作者 田野 晏至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8-494,共7页
为了深入分析当量比对燃烧模态的影响机理,通过试验和计算研究了不同当量比条件下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给出了释热速率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并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模态形成过程中释热和流动速... 为了深入分析当量比对燃烧模态的影响机理,通过试验和计算研究了不同当量比条件下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给出了释热速率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并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模态形成过程中释热和流动速度的反馈平衡机理。给出了三种燃烧模态及其特征,超燃模态,燃烧释热为分布式,燃烧室流动速度为超声速,隔离段无分离;亚燃模态,燃烧释热为集中式,燃烧室流动为亚声速,隔离段存在大分离以及强激波串;混合模态,燃烧释热为集中式,燃烧室流动同时存在亚声速和超声速,隔离段存在大分离以及强激波串。提出了高当量比条件下实现超声速燃烧的方法,即在扩张段注油,避免集中式释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释热速率 燃烧模态 当量比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转换直连式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肖保国 李莉 +2 位作者 张顺平 晏至辉 刘彧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9-346,共8页
为获得燃烧模态转换过程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特性的影响,在直连式实验台上,通过液态煤油流量的线性变化,开展了飞行马赫数4.5条件下燃烧室不同工作模态的转换实验。通过对特征位置和参数的监测,实现了燃烧模态的实时判别,获得了燃烧模... 为获得燃烧模态转换过程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特性的影响,在直连式实验台上,通过液态煤油流量的线性变化,开展了飞行马赫数4.5条件下燃烧室不同工作模态的转换实验。通过对特征位置和参数的监测,实现了燃烧模态的实时判别,获得了燃烧模态转换过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燃烧模态转换过程中滞环现象明显,燃烧室压力和发动机推力性能存在突变。在燃油流量以相同的速率增加和减小过程中发生模态转换时刻的燃油当量比存在差异,分别为0.55和0.488,两个转换点燃烧室比推相差8.05%。在滞环区间内,对于同一当量比,会存在两个不同燃烧模态,对应不同的发动机推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燃烧模态 转换 直连式 实验
下载PDF
矩形截面超燃发动机不同燃烧模态下的流场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何粲 邢建文 +2 位作者 肖保国 邓维鑫 刘伟雄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9,共8页
为研究乙烯燃料矩形截面超燃冲压发动机不同燃烧模态下的流动特性,在直连式试验的基础上对冷流和不同当量比的4个状态进行了三维定常数值模拟,比较了试验和计算结果,选择了适用于本构型的模态判别准则,给出了流道内壁面压力、一维平均... 为研究乙烯燃料矩形截面超燃冲压发动机不同燃烧模态下的流动特性,在直连式试验的基础上对冷流和不同当量比的4个状态进行了三维定常数值模拟,比较了试验和计算结果,选择了适用于本构型的模态判别准则,给出了流道内壁面压力、一维平均马赫数的沿程分布规律,分析了各状态下流场中波系结构、流动分离及燃烧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HL3D对该发动机进行三维计算所得壁面压力与试验壁压吻合良好,试验与计算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未注油的冷态情况下流道内形成由多道斜激波与膨胀波组成的反射波系,壁面压力波动较大,波系分布主要受流道结构影响;纯超燃模态时,燃料喷射与主流相互作用使注油位处形成明显激波,压升起点固定在注油位之后,注油位波系对流场结构的影响较大,同时分离结构分布在整个凹槽内;双模态超燃时,流道内主导波系是激波诱导边界层分离形成的斜激波串结构,燃烧室内波系较弱,此时隔离段内激波串前缘后的角区出现分离,凹槽内分离区域减小;双模态亚燃时,随着逆压梯度激波串的前移,隔离段内角区的分离面积不断扩大,凹槽内分离区进一步缩小。发动机处于双模态超燃或双模态亚燃模态时,随着激波串结构的形成与前移,部分燃烧可能在隔离段内完成;而对于纯超燃模态,燃烧仅发生在凹槽与扩张段内,化学反应与高温区的分布相对更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乙烯 燃烧模态 波系 分离
下载PDF
当量比对氢燃料超燃燃烧室流场结构和燃烧模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钟富宇 乐嘉陵 +3 位作者 韩亦宇 岳茂雄 苏铁 田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4-330,共7页
为了考察氢气当量比对超燃燃烧室流场结构和燃烧模态的影响,采用试验方法和多种测量手段对其进行了研究。试验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1kg/s脉冲直连式风洞设备上开展,采用纹影、差分干涉、自发光照相和PLIF (Planar Laser-Induced... 为了考察氢气当量比对超燃燃烧室流场结构和燃烧模态的影响,采用试验方法和多种测量手段对其进行了研究。试验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1kg/s脉冲直连式风洞设备上开展,采用纹影、差分干涉、自发光照相和PLIF (Planar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等光学测量手段观察了流场内激波串结构和火焰传播与稳定的形态,并进一步结合壁面压力数据分析了发动机的燃烧模态。研究表明:在来流为马赫数2.0,总温950 K,总压0.8 MPa的条件下,随着氢气当量比的增加,激波串头部的位置不断向隔离段上游推进,同时燃烧流场结构由稳定逐渐转变为振荡,发动机的燃烧模态经历了超燃、过渡和亚燃。当氢气当量比≤0.233时,发动机燃烧模态为超燃,燃烧流场结构稳定,火焰连续分布于凹槽下部剪切层内;当氢气当量比在0.233~0.279时,燃烧反压开始扰入隔离段内,发动机燃烧转变为过渡模态;当氢气当量比大于0.279时,发动机燃烧模态为亚燃,燃烧流场结构振荡且火焰分布为不连续的破碎状,燃烧反压逐渐前扰至隔离段中部位置。因此,氢气当量比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流场结构和燃烧模态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氢气 燃烧模态 差分干涉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系统
下载PDF
双模态燃烧室激波链/附面层相互干扰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昊 宋文艳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4,共4页
研究优化燃烧室控制问题,燃烧引起的压力升高扰动对于双模态燃烧室流场内激波链/附面层相互干扰强度影响,同时由于喷油调节对燃烧效率也影响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变换燃烧室出口反压。计算出燃烧室内燃烧引起压力升高的实际情况,... 研究优化燃烧室控制问题,燃烧引起的压力升高扰动对于双模态燃烧室流场内激波链/附面层相互干扰强度影响,同时由于喷油调节对燃烧效率也影响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变换燃烧室出口反压。计算出燃烧室内燃烧引起压力升高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出口反压条件下的双模态燃烧室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相互吻合。结果表明,燃烧室内激波链结构强度及位置对于出口反压的变化非常敏感,在实际燃烧室工作中可通过选择合适的供油规律来获得燃烧引起压力扰动对激波链结构强度及位置的气动控制,可实现双模态燃烧室的模态转换,使得燃烧室工作在最优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燃烧 数值仿真 激波链结构 模态转换
下载PDF
中心锥喷管喉道比参数对旋转爆轰燃烧影响的数值研究
9
作者 刘思远 汪洋 +2 位作者 李真珍 滕宏辉 田诚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5-126,共12页
旋转爆轰发动机的推进性能与尾喷管的设计有关。为探究中心锥喷管的喉道比参数如何影响旋转爆轰波的传播模态及旋转爆轰发动机的推进性能,采用三维欧拉方程结合氢气/空气基元反应模型,对不同喉道比参数下的旋转爆轰发动机进行了数值模... 旋转爆轰发动机的推进性能与尾喷管的设计有关。为探究中心锥喷管的喉道比参数如何影响旋转爆轰波的传播模态及旋转爆轰发动机的推进性能,采用三维欧拉方程结合氢气/空气基元反应模型,对不同喉道比参数下的旋转爆轰发动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与流动分析。数值结果显示,随着喷管喉道比的减小,旋转爆轰波依次呈现出稳定单波模态、单双波交替的混乱燃烧模态和爆燃燃烧模态。研究发现,喉道处产生的反射激波是影响RDW传播模态的关键因素。随着喉道比的减小,反射激波强度逐渐增强,并与新鲜来流混气作用引发局部热点,使单波模态转变为单双波交替的混乱燃烧模态;随着喉道比进一步减小,反射激波的高压作用使爆轰波熄爆,燃烧模态转变为爆燃燃烧。对推力性能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单波模态下发动机的推进性能随喉道比的减小而增强,且明显好于混乱模态和爆燃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轰发动机 中心锥喷管 反射激波 喉道比 燃烧模态 推进性能
下载PDF
液体煤油双模态燃烧的点火及燃烧稳定问题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小勇 凌文辉 +1 位作者 牛余涛 董建明 《飞航导弹》 2001年第6期58-60,共3页
利用电弧风洞 ,对液体煤油的双模态燃烧进行了研究 ,煤油燃料的点火与燃烧稳定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为进一步研究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巡航导弹 高超声速 模态燃烧 燃烧稳定问题 点火 液体煤油 电弧风洞
下载PDF
一种蒸发式凹腔驻涡值班稳定器的流动与点火性能研究
11
作者 于文博 范育新 +1 位作者 岳晨 邓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为进一步拓宽凹腔驻涡值班稳定器在低温、高速来流条件下的点熄火边界,提出了一种利用高温燃气预热、预混供油的蒸发式凹腔驻涡值班稳定器。研究了蒸发式凹腔驻涡值班稳定器的流动特性、燃油分布特性及点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蒸发式凹... 为进一步拓宽凹腔驻涡值班稳定器在低温、高速来流条件下的点熄火边界,提出了一种利用高温燃气预热、预混供油的蒸发式凹腔驻涡值班稳定器。研究了蒸发式凹腔驻涡值班稳定器的流动特性、燃油分布特性及点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蒸发式凹腔驻涡值班稳定器的掺混腔和凹腔内部形成的涡系结构为低温、高速来流下的点火和燃烧提供了有利条件。凹腔驻涡区的气相油雾沿流向分布均匀,沿周向从稳定器对称子午面最富递减到相邻稳定器中间面最贫。在相同来流温度下,蒸发式凹腔驻涡值班稳定器的贫油点火和熄火当量比均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低温(600K)、高速(100~200m/s)来流条件下,相比于蒸发式Z形值班火焰稳定器和常规薄膜蒸发式火焰稳定器,蒸发式凹腔驻涡值班稳定器贫油点火当量比能分别降低5.5%和30%;其贫油熄火当量比能分别降低37.4%和4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力/冲压多模态燃烧 凹腔驻涡 值班稳定器 流动特性 点火性能 当量比
下载PDF
燃油分配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性能影响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照辉 李光熙 +1 位作者 张蒙正 严俊峰 《火箭推进》 CAS 2013年第4期30-35,共6页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两级燃油分配对内流道流动过程、燃烧模态、发动机性能及调节特性的影响问题,建立了发动机一维流动分析模型;对马赫数6/当量比1,马赫数6/当量比0.6,马赫数4/当量比1三种工况不同的一级/二级燃烧室燃油分配比例下的流...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两级燃油分配对内流道流动过程、燃烧模态、发动机性能及调节特性的影响问题,建立了发动机一维流动分析模型;对马赫数6/当量比1,马赫数6/当量比0.6,马赫数4/当量比1三种工况不同的一级/二级燃烧室燃油分配比例下的流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并获得了不同燃油分配规律下的发动机性能。通过分析表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两级燃油分配比例直接影响发动机内流道内的流动参数分布、燃烧模态及发动机比冲等性能参数。对于马赫数6/当量比1工况,当一级燃烧室的燃油分配比例为30%-70%时,可在全流道内组织纯超声速燃烧,最高比冲超过800s;对于马赫数6/当量比0.6工况,即使将所有的燃油均在一级燃烧室喷入,流道也不会壅塞,该工况下最大比冲超过800s;对于马赫数4/当量比1工况,燃烧室内组织亚声速燃烧,最大比冲为1031.9s;为保证亚声速燃烧扰动不传递到燃烧室入口外,一级燃油分配比例不应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燃油分配 发动机性能 燃烧模态 热壅塞
下载PDF
氢燃料双模态燃烧室模态转换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昊 宋文艳 王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6-581,共6页
为研究双模态燃烧室的模态转换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氢燃料模型燃烧室在不同当量油气比、飞行马赫数、燃料喷射方式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相互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当量油气比提高、飞行马赫... 为研究双模态燃烧室的模态转换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氢燃料模型燃烧室在不同当量油气比、飞行马赫数、燃料喷射方式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相互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当量油气比提高、飞行马赫数降低及双面喷射燃料均使燃烧室更趋于亚燃工作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燃烧 模态转换 氢燃料 数值模拟 超燃冲压发动机
原文传递
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综述 被引量:34
14
作者 贺武生 《火箭推进》 CAS 2005年第1期29-32,共4页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推进技术。本文对国内外超燃冲压发动机最新研制情况进行了综述,重点论述了该类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情况,并对关键技术研究及思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进气道 燃烧 模态燃烧转换 碳氢燃料 主动冷却
下载PDF
Estimating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Steam Cracking Furnace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Combustion Models 被引量:3
15
作者 Zhou Xianfeng Yang Yuanyi +2 位作者 Wang Guoqing Zhang Lijun Liu Yi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2年第4期52-63,共12页
An accurate and complete geometric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simulate the combustion, flow and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in the radiant section of the steam cracking furnace. Simulation of flow and radiation status has u... An accurate and complete geometric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simulate the combustion, flow and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in the radiant section of the steam cracking furnace. Simulation of flow and radiation status has utilized the standard k-ε model and P1 model. The finite-rate/eddy-dissipation (finite-rate/ED) combustion model and non-premixed combustion model were both used to simulate accurately the combustion and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the steam cracking furnace. Three different surfaces of the steam cracking furnace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imulation, namely:the flue gas temperature field of the entrance surface in long flame burners, the central surface location of tubes, and the crossover section surfac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flue gas temperature and the mass concentration fraction of these different surfaces in the steam cracking furnace can also be obtained by the simul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e two combustion models, estimated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the steam cracking furnace, and reported that the finite-rate/ED model is appropriate to simulate the steam cracking furnace by comparing key simulation data with actual test data. This work has also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imulating and operating the steam cracking furn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 cracking furnace operation status combustion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flue gas
下载PDF
A Model-based Phenomen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Char Combustion Kinetics through Thermogravimetry
16
作者 QunCHEN RongHE ZhanGangLIANG XuChangXU ChangHeCHE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93-396,共4页
Five coal char samples were burnt in thermobalance with ramp heating rate of 30 K/min.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se char samples was studied through mercury intrus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kinetic theory of gases, ... Five coal char samples were burnt in thermobalance with ramp heating rate of 30 K/min.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se char samples was studied through mercury intrus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kinetic theory of gases, the data of surface area was used in fitting the results. As a result, the kinetic triplet was given.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five char samples share almost the same intrinsic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overall reaction. The phenomenological implication of the derived combustion rate equation was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GRAVIMETRY activation energy pre-exponential factor kinetic model function char combustion.
下载PDF
污染组分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特性影响
17
作者 时文 乐嘉陵 田野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4-160,共17页
超燃冲压发动机内流动及燃烧特性得到了持续和广泛的重视及研究,相关试验研究工作大多依赖于燃烧加热风洞地面试验设备,酒精、氢气、煤油等燃料的燃烧可加热试验气体并达到设计点,通过补氧的方式保证氧气的摩尔分数,燃料的燃烧必然会引... 超燃冲压发动机内流动及燃烧特性得到了持续和广泛的重视及研究,相关试验研究工作大多依赖于燃烧加热风洞地面试验设备,酒精、氢气、煤油等燃料的燃烧可加热试验气体并达到设计点,通过补氧的方式保证氧气的摩尔分数,燃料的燃烧必然会引入多种污染组分。燃烧加热器内污染组分的存在使得地面试验结果偏离真实飞行条件所得结果,污染效应则已成为提高地面试验结果外推准确性所亟待研究的问题。针对污染组分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特性、性能、燃烧模态转换的影响、污染空气来流参数匹配方案及污染效应修正这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梳理了污染效应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甲烷、乙烯、煤油等燃料,污染组分H_(2)O会减小点火延迟时间、促进燃料点火,CO_(2)会抑制燃烧,自由基及中间产物会明显促进点火,CO_(2)污染组分对燃料燃烧的抑制效果比相同摩尔分数的H_(2)O更显著且抑制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的影响趋势。目前已有参数匹配方案均难以在宽速域及宽当量比范围内削弱污染效应即地面试验与真实飞行试验所得结果的偏差,污染效应修正技术实现尚有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 污染组分 点火特性 燃烧模态转换 参数匹配方案 污染效应修正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magnesium particle in water vapor 被引量:1
18
作者 HUANG Xu XIA ZhiXun +1 位作者 HUANG LiYa HU JianXi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2601-2608,共8页
Magnesium is of interest for underwater propulsion due to the superior ignition behavior of magnesium particles and the highly exothermic Mg-water reaction.In this work,the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Magnesium is of interest for underwater propulsion due to the superior ignition behavior of magnesium particles and the highly exothermic Mg-water reaction.In this work,the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dividual millimeter-sized magnesium particle in water vapor were studied.In order to build an atmosphere of water vapor,an experiment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validated by the experiments of magnesium particle in air.The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of a single magnesium particle were accomplished in a combustor filled with water vapor.The surface changes of the particle during the ignition and a steady-state vapor phase combustion were observed.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ignition mechanism was analyzed and ignition temperature was determined.The steady-state combustion of the sample was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in gas phase,and a one-dimensional,spherically symmetric quasi-steady model was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process.The dependence of burning time on the diameter was investigated,and the conclusion that burning tim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metal sample diameter was dra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particle water vapor IGNITION COMBUSTION EXPERIMENT water ramje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