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山中段盘山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0
1
作者 马寅生 曾庆利 +3 位作者 宋彪 杜建军 杨富全 赵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7-556,共10页
位于燕山陆内造山带中段南缘的蓟县盘山花岗岩体由狼家峪、官庄、东罗庄和小盘山4个侵入单元组成,并发育侵入期后含斑石英二长岩脉,发育环绕岩体分布的周缘向斜并侵蚀早期东西向蓟县断裂。对前3个侵入单元及岩体西侧围岩中的顺层侵入的... 位于燕山陆内造山带中段南缘的蓟县盘山花岗岩体由狼家峪、官庄、东罗庄和小盘山4个侵入单元组成,并发育侵入期后含斑石英二长岩脉,发育环绕岩体分布的周缘向斜并侵蚀早期东西向蓟县断裂。对前3个侵入单元及岩体西侧围岩中的顺层侵入的含斑石英二长岩脉等4件样品的锆石U-Pb(SHRIMP)定年结果为,年龄值界于203-207Ma,表明盘山花岗岩体侵位于三叠纪末期。这个年龄结果进一步限定了燕山陆内造山带东西向褶皱、逆冲/逆掩断层系统形成时代的上限,显示其形成时代为印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陆内造山带 花岗岩体 锆石SHRIMP测年
下载PDF
辽西牛营子地区晚三叠世逆冲构造 被引量:22
2
作者 徐刚 赵越 +4 位作者 胡健民 曾庆利 刘晓文 吴海 宋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4,共9页
燕山陆内造山带侏罗纪的构造及其研究已广为报道,但确凿的三叠纪构造分析明显不足。对辽西凌源牛营子地区详细的构造地质调查揭示该区晚三叠世晚期存在的逆冲构造。盆地东部中侏罗世郭家店组之下覆盖着一套晚三叠世道冲叠瓦构造,其运动... 燕山陆内造山带侏罗纪的构造及其研究已广为报道,但确凿的三叠纪构造分析明显不足。对辽西凌源牛营子地区详细的构造地质调查揭示该区晚三叠世晚期存在的逆冲构造。盆地东部中侏罗世郭家店组之下覆盖着一套晚三叠世道冲叠瓦构造,其运动指向:黄土坡以西逆冲叠瓦构造由西向东推覆;黄土坡以北弧形断裂由北向南道冲,为派生的运动。逆冲断裂带控制的槽地之中发育同逆冲期邓杖子组灰岩—白云岩质角砾砾岩。我们的资料表明,邓杖子组时代应属晚三叠世晚期,与晚三叠世老虎沟组基本是连续过渡的。原定牛营子盆地早—中侏罗世地层是倒置的,正常的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序列自下而上应为老虎沟组、邓杖子组、水泉沟组、郭家店组。晚三叠世晚期逆冲构造事实的确定说明,燕山陆内造山带至少从晚三叠世起就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其早期变形历史对于认识区域构造演化和陆内变形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逆冲构造 燕山陆内造山带 辽宁 地层时代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隐伏二叠系和侏罗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朱德丰 任延广 +3 位作者 吴河勇 吴根耀 万传彪 吴相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0-708,778,共20页
据50余口钻井揭露,松辽盆地北部隐伏的二叠系自下而上称杜尔伯特组(磨拉石)、一心组(残留海盆)、林甸组(火山弧)和四站组(大湖盆),是海西期阿尔泰型(增生弧型)造山带发育的记录,构造线为北东东向。侏罗系(主体为中侏罗统)大庆群由下部... 据50余口钻井揭露,松辽盆地北部隐伏的二叠系自下而上称杜尔伯特组(磨拉石)、一心组(残留海盆)、林甸组(火山弧)和四站组(大湖盆),是海西期阿尔泰型(增生弧型)造山带发育的记录,构造线为北东东向。侏罗系(主体为中侏罗统)大庆群由下部碎屑岩和上部蚀变火山岩组成,是古缝合线活化控制发育的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的磨拉石建造,构造线仍为北东东向,故侏罗系自内蒙东延入黑龙江省中-西部。晚侏罗世时松辽地区的磨拉石盆地闭合,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仍十分活跃。据新的同位素年龄、化石和构造线方向等证据将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归为早白垩世早期,是北东向构造控制发育的松辽盆地断陷阶段的记录。文章列述了典型钻孔所见二叠系和侏罗系的岩石序列和地层分布,分析了其沉积—构造背景和演化,提出松辽盆地的基底是海西期增生弧型造山带,盆地早期的断陷伸展和火山作用是燕山造山带坍塌的地表反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早白垩世北东向新生构造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意义,探讨了前白垩系的油气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侏罗系 沉积—构造演化 海西期增生弧型造 燕山陆内造 北东东向构造 北东向新生构造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