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燕脂”解人难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先学 于妍 《今日科苑》 2009年第2期292-292,共1页
"燕脂"本是匈奴聚居地祁连山一带的一种叫做"红蓝"的草,当地妇女取其汁以作红妆,其效果远远胜过中国原有的化妆品苏方木与"重绛"。明乎此,对理解想象瑰奇的李贺诗句"塞上燕脂凝夜紫"很有帮助。
关键词 燕脂 红蓝 匈奴歌 李贺诗
下载PDF
胭脂小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1年第3期28-29,共2页
胭脂,古书中又写作燕脂、燕支、焉支、支、烟脂、脂,还有的写成烟支阏、支、枝。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用红兰花或苏木浸汁,或凝结成膏,或混合粉类,或涂于纸上,或浸入丝绵,分别称为胭脂膏、胭脂粉、胭脂纸、胭脂绵。它可以涂于脸颊或嘴唇... 胭脂,古书中又写作燕脂、燕支、焉支、支、烟脂、脂,还有的写成烟支阏、支、枝。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用红兰花或苏木浸汁,或凝结成膏,或混合粉类,或涂于纸上,或浸入丝绵,分别称为胭脂膏、胭脂粉、胭脂纸、胭脂绵。它可以涂于脸颊或嘴唇来化妆,也可以把它混入清胶制成国画用的红颜料。在中国古代诗文中,它也同眉黛一样,可以表达多种含义,在阅读时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除其本义以外,通常还有用以借指美女的,如李煜词:“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相见欢》其一);或暗指血迹,如李贺诗:“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脂 李煜词 古代诗文 红兰花 眉黛 暗指 角声 混合粉
下载PDF
染甲小史 被引量:1
3
作者 覃雪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8期79-81,共3页
我国妇女染甲的现象,古已有之。但是染甲风俗有可能于原始社会时已萌芽,至迟亦应于战国时之秦、燕二国中产生,于唐宋时期起盛行。用鲜红凤仙花将指甲染红一俗折射出先民信奉此法能助其生命力更为顽强与旺盛。染甲风俗是先民"指头崇... 我国妇女染甲的现象,古已有之。但是染甲风俗有可能于原始社会时已萌芽,至迟亦应于战国时之秦、燕二国中产生,于唐宋时期起盛行。用鲜红凤仙花将指甲染红一俗折射出先民信奉此法能助其生命力更为顽强与旺盛。染甲风俗是先民"指头崇拜"风俗和信仰的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仙花 透骨草 妇人 好女儿花 活血祛瘀药 祛风湿药 皮肤 指甲 燕脂 散沫花
下载PDF
甲光向日金鳞开——说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被引量:1
4
作者 霍松林 《唐都学刊》 1985年第1期26-31,共6页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曾经受到韩愈的赏识,后代诗人也推崇备至。但要从句到篇作出合理的解释,却深感困难。且看原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一作“月”)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关键词 雁门太守行 燕脂 原诗 推崇备至 角声 易水歌 临易 李长吉歌诗 姚文燮 昌谷集
下载PDF
语音表现的文学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昕如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35-40,共6页
语言各构成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乃至作为书写符号的文字的审美价值到底如何?它有多少潜在的营养可供文学汲取?是亟待探讨的理论问题。因为“汉文字在文学的绘事绘物传情传神上,它们潜在的无限的表现的可能,则尚未得以应有的发现与... 语言各构成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乃至作为书写符号的文字的审美价值到底如何?它有多少潜在的营养可供文学汲取?是亟待探讨的理论问题。因为“汉文字在文学的绘事绘物传情传神上,它们潜在的无限的表现的可能,则尚未得以应有的发现与发掘。”老舍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要把语言的潜力都挖掘出来”,文章才“既有意义,又有响声,还有光彩”。充分挖掘汉语的表现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价值 书写符号 雁门太守行 汉文字 阳刚之美 整体美感 《琵琶行》 中国作家 韵部 燕脂
下载PDF
诗词炼字美学三题
6
作者 余和生 《唐都学刊》 1986年第4期17-23,共7页
诗贵精炼,自古而然。这是诗歌本身特点所决定的。所谓精炼,简言之,一是谋篇要精,二是字句要炼。古今中外的诗人和诗评家,没有不注重诗歌语言的精炼的。我国晋代文论家陆机说过:“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诗贵精炼,自古而然。这是诗歌本身特点所决定的。所谓精炼,简言之,一是谋篇要精,二是字句要炼。古今中外的诗人和诗评家,没有不注重诗歌语言的精炼的。我国晋代文论家陆机说过:“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①就是说要以最简约的文字、容纳最丰富的内容。马雅可夫斯基说:“诗歌的创作——如同镭的开采一样,开采一克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评家 诗歌本身 诗歌语言 文论家 意境说 燕脂 形象美 悠然见南山 马雅可夫斯基 归渡洛水
下载PDF
《雁门太守行》一诗到底应该作何解释?——浅谈对此诗注释的一点看法
7
作者 靳青万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2年第1期21-26,13,共7页
一、问题的提起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历来作注者很多,然而诸说纷纭,各持己见,没有一个统一的见解。而且还不仅仅是在细微末节上有所差异,甚至在此诗的主题思想问题上,也存在着根本的分歧。还有的连“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 一、问题的提起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历来作注者很多,然而诸说纷纭,各持己见,没有一个统一的见解。而且还不仅仅是在细微末节上有所差异,甚至在此诗的主题思想问题上,也存在着根本的分歧。还有的连“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中的第四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门太守行 李长吉歌诗 燕脂 姚文燮 李贺诗选 王承宗 原诗 吐突承璀 细微末节 李贺诗歌
下载PDF
李贺《雁门太守行》别解
8
作者 范钦良 《文教资料》 1994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李贺(790—816)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是中唐时代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久经传诵,特别是首句,更是广为人知的千古名句。其诗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790—816)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是中唐时代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久经传诵,特别是首句,更是广为人知的千古名句。其诗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门太守行 燕脂 诗云 角声 李长吉歌诗 梁简文帝 长吉 李诗 千古名句 战城南
下载PDF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
9
《美术与市场》 2014年第3期47-48,共3页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昔日战功屡屡的雁门关在清代以后,因为中国的统一而退出了戍边第一关的江湖地位。当它再次被历史想起的时候,惟余斑斑驳驳的沧桑。雁门关位于代县县城以北的雁门山中,"天下九塞,雁门为...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昔日战功屡屡的雁门关在清代以后,因为中国的统一而退出了戍边第一关的江湖地位。当它再次被历史想起的时候,惟余斑斑驳驳的沧桑。雁门关位于代县县城以北的雁门山中,"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作为天下第一关的雁门关,不仅与千古传诵的杨家将有关,他与战国时期赵国的李牧,汉朝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隋朝的杨广,唐将薛仁贵齐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门关 勾注山 燕脂 角声 千古传诵 薛仁贵 下九 依山 江湖地位 北归
全文增补中
红花活血又美容
10
作者 阿金 《家庭中医药》 1993年第1期57-57,共1页
唐代李中一首《咏红花》诗云:“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染出轻罗莫相贵,古人崇俭戒奢华”。红花植株,层层青翠,叶片悦人眼目,给人以清新之感。当仲夏红花盛开之时,朵朵鲜花独生于茎顶,形似艳菊,花丛如繁星点点,在碧玉般叶片的... 唐代李中一首《咏红花》诗云:“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染出轻罗莫相贵,古人崇俭戒奢华”。红花植株,层层青翠,叶片悦人眼目,给人以清新之感。当仲夏红花盛开之时,朵朵鲜花独生于茎顶,形似艳菊,花丛如繁星点点,在碧玉般叶片的映衬之下,仿佛是天然织就的瑰丽图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星点点 诗云 李中一 相贵 朵朵鲜 戒奢 罗莫 红花菜 燕脂 曲江对雨
下载PDF
焉耆探秘
11
作者 赵丰 《新疆人文地理》 2015年第5期22-27,共6页
悠久的焉耆历史焉耆,一个神秘古怪的名字。起初,我还以为是中亚的某个国家。有意思的是,它的汉语音译竟然有10种写法:焉支、燕支、烟支、胭脂、胭支、燕脂、烟肢、燃支、焉耆、焉提。在古文献里,除焉耆外,还有乌彝、阿焉尼两种称呼。... 悠久的焉耆历史焉耆,一个神秘古怪的名字。起初,我还以为是中亚的某个国家。有意思的是,它的汉语音译竟然有10种写法:焉支、燕支、烟支、胭脂、胭支、燕脂、烟肢、燃支、焉耆、焉提。在古文献里,除焉耆外,还有乌彝、阿焉尼两种称呼。据地理学家研究,在距今两亿年前的地质年代里,当时的焉耆盆地和博斯腾湖还没有形成,开都河滔滔的巨流在冲出山口之后,于今焉耆的西侧奔流直下,然后以雷霆万钧之势,切开今天的库尔勒与塔什店镇之间的低山丘陵,冲出一条险峻的峡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 塔什店镇 燕脂 西域传 烟肢 烟支 博格达 开都河 霍拉山
下载PDF
胭脂溯源 被引量:3
12
作者 墙斯 《寻根》 2014年第6期82-90,共9页
"绛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胭脂一朵轻。"最是那双颊一抹轻轻浅浅的红,印证着古代脂粉文化的繁荣。作为女性妆奁内的常备品,胭脂何时产生,历来受到关注,但也是众说纷纭。主张胭脂在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出现者均有之,其中又以张... "绛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胭脂一朵轻。"最是那双颊一抹轻轻浅浅的红,印证着古代脂粉文化的繁荣。作为女性妆奁内的常备品,胭脂何时产生,历来受到关注,但也是众说纷纭。主张胭脂在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出现者均有之,其中又以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说法最有影响。本文结合文献记载和出土资料,对胭脂的起源试作详尽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蓝花 出土资料 史前时期 《博物志》 焉支山 燕脂 古今注 烟肢 匈奴人
原文传递
“胭脂”那些事儿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海明 夏晓飞 +3 位作者 王凌凌 韩冬 李亚蒙 常莉 《大自然》 2015年第3期74-75,共2页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可见古人眼中,女子化妆何等重要!本文从浩繁的文献中撷取多彩的植物,为您娓娓道来关于化妆必备品——"胭脂"——那点儿事。胭脂是中国古代女性使用的化妆品之一,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可见古人眼中,女子化妆何等重要!本文从浩繁的文献中撷取多彩的植物,为您娓娓道来关于化妆必备品——"胭脂"——那点儿事。胭脂是中国古代女性使用的化妆品之一,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就记载了许多胭脂制作的过程,如第44回写到"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为知己者死 燕脂 中国古代女性 四大名著 北京故宫博物院 红蓝花 古今注 北户 植物花
原文传递
漫话“胭脂”
14
作者 何坦野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5-38,共4页
胭脂是我国古代妇女常用和基本的化妆用品。在我国历代卷帙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异名甚多,有'燕脂、烟脂、臙脂、(赤因)脂'等;也有写作'燕支、烟支、(赤因)(赤支)'等;还有写成'阴氏、焉支、阏氏'等。然胭脂及异名... 胭脂是我国古代妇女常用和基本的化妆用品。在我国历代卷帙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异名甚多,有'燕脂、烟脂、臙脂、(赤因)脂'等;也有写作'燕支、烟支、(赤因)(赤支)'等;还有写成'阴氏、焉支、阏氏'等。然胭脂及异名在先秦文献中未曾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脂 先秦文献 烟支 焉支 古代妇女 呼韩邪单于 曲江对雨 景阳井
原文传递
也谈“胭脂”
15
作者 万方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胭脂是我国古代最常用的女性美容化妆品。制作胭脂的原料,一般认为,主要是染色植物红蓝花或苏木等。《辞海》等工具书均持此说,虽嫌不够全面,但本无疑义。何坦野先生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质疑,先后撰写了两篇文章(《漫话'胭脂'》... 胭脂是我国古代最常用的女性美容化妆品。制作胭脂的原料,一般认为,主要是染色植物红蓝花或苏木等。《辞海》等工具书均持此说,虽嫌不够全面,但本无疑义。何坦野先生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质疑,先后撰写了两篇文章(《漫话'胭脂'》,载《文史知识》1992年第2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蓝花 美容化妆品 文史知识 紫茉莉科 粉团花 焉支山 燕脂 中原汉人 变生不测
原文传递
《红楼梦》中薛宝琴和邢岫烟形象比较
16
作者 杨萍 《中国教师》 2015年第S2期37-,共1页
曹雪芹笔下有众多惊艳的女子,有"一枝红艳露凝香"的宝钗;有"雨露枝头日生辉"的探春;有"自然富贵出天资"的湘云;更有"露染燕脂色未浓"的黛玉。人们更习惯于把聚光灯打在"十二钗"的身... 曹雪芹笔下有众多惊艳的女子,有"一枝红艳露凝香"的宝钗;有"雨露枝头日生辉"的探春;有"自然富贵出天资"的湘云;更有"露染燕脂色未浓"的黛玉。人们更习惯于把聚光灯打在"十二钗"的身上,而较少的关注"十二钗"之外的薛宝琴和邢岫烟,而此二人又是一对具有可比性的人物。一、一个艳如红梅,一个清若水葱宝琴的美可以用冬日中耀眼的红梅来比拟,是"惊艳"的,从她的出场就可以看出。第四十九回中宝琴尚未现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岫烟 薛宝琴 燕脂 探春 薛蝌 可比性 日生 妙玉 凝香 贾母
原文传递
古籍别解考订(例选)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广道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43-47,共5页
本文运用版本学、语言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等多方面知识,对古籍中部分有争议的字、词的解释进行了考订,如"以间敞邑"、"旋其面目"等。
关键词 燕脂 敝邑 中国历代诗歌选 李长吉歌诗 版本学 乌鹊 辛词 雁门太守行 皇武子 欣然自喜
原文传递
古人傅粉施朱谈
18
作者 夏桂苏 夏南强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8-42,共5页
古人以粉傅面,始自何时,最初用什么粉,均未见正史记载。《太平御览》引《墨子》日:'禹造粉。'五代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自三代以铅为粉。秦穆公女弄玉有容德,感仙人萧史,为烧水银作粉以涂,亦名飞雪丹,传以萧,曲终而同... 古人以粉傅面,始自何时,最初用什么粉,均未见正史记载。《太平御览》引《墨子》日:'禹造粉。'五代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自三代以铅为粉。秦穆公女弄玉有容德,感仙人萧史,为烧水银作粉以涂,亦名飞雪丹,传以萧,曲终而同上升。'此与神仙虚诞之事相附会,且烧水银作粉与铅粉有异。晋代张华《博物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作 弄玉 古今注 《太平御览》 《博物志》 《墨子》 秦穆公 燕脂 吐蕃传 长安少年
原文传递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连载)
19
作者 钟振振 《诗词月刊》 2013年第1期92-95,共4页
一、赠苏书记〔唐〕杜审言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关于"燕支山下莫经年":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曰:"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县东,是汉、唐时代国内各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 一、赠苏书记〔唐〕杜审言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关于"燕支山下莫经年":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曰:"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县东,是汉、唐时代国内各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苏书记要去任职的所在。汉大将霍去病大破匈奴,曾乘胜追击,越过燕支山千余里。燕支山一带,土地肥沃,水草茂盛,人民的生活较好,相传其地多生美女,所以匈奴在失去此山以后,有‘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民谣。燕支即红兰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山 唐人七绝诗浅释 长生殿 宿昭应 岑参 温泉宫 七言绝句 杜审言 弹筝人 燕脂
原文传递
欣赏数学大师的诗词
20
作者 杨象富 《初中生之友(快乐号)(上)》 2005年第28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数学大师 陈省身 燕脂 莫非是 烛夜 《雪》 古木参天 染污 原上草 丰子恺先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