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1
作者 罗毅 马汉峰 王明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本文从Sr Nd Pb、U Pb同位素及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面讨论了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特点、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本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主要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4期;本区火山岩浆... 本文从Sr Nd Pb、U Pb同位素及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面讨论了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特点、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本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主要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4期;本区火山岩浆可划分为钙碱性岩浆系列和亚碱性岩浆系列,火山岩浆源于富集型地幔;构造环境属大陆裂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辽地区 中生代 火山岩 岩石地球化学 成因
下载PDF
甲虫在燕辽地区中生代非海相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平娟 常华丽 任东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4-274,共11页
昆虫是动物界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一个类群,也是陆生生物中最早具有飞翔能力的一个类群,具有扩散和迁飞的习性,是新领地的最早占领者、生态系统的开拓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甲虫由于身体强... 昆虫是动物界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一个类群,也是陆生生物中最早具有飞翔能力的一个类群,具有扩散和迁飞的习性,是新领地的最早占领者、生态系统的开拓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甲虫由于身体强烈几丁质化,与其它昆虫相比,体壁相当坚硬,提高了对环境的抗逆性,分布相当广泛,成为昆虫纲最具多样性的一个类群,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主要占据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处于食物链的中间,扮演了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角色,连接着生产者和高级消费者,在维持食物链的连续以及保证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顺利进行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腐食性或者碎食性甲虫扮演了分解者的角色。此外,一些访花类甲虫以及取食孢子或种子的甲虫对于植物的传粉以及促进植物与昆虫的协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虫 作用 燕辽地区 中生代 九龙山组 义县组 生态系统
下载PDF
燕辽地区与印支期后碰撞花岗岩有关的金属矿床成矿时代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俊建 罗镇宽 +5 位作者 周勇 唐文龙 付超 宋雪龙 党智财 赵丽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61-562,共2页
华北陆块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矿产资源重要的蕴藏地和供给地,区内前寒武纪的铁、金多金属以及中生代燕山期矽卡岩型铁、金及铜-钼多金属矿床大规模的成矿作用早已成为地质行业的共识,但对中生代印支期的岩浆作用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一直... 华北陆块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矿产资源重要的蕴藏地和供给地,区内前寒武纪的铁、金多金属以及中生代燕山期矽卡岩型铁、金及铜-钼多金属矿床大规模的成矿作用早已成为地质行业的共识,但对中生代印支期的岩浆作用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是至今为止研究较差的领域。本文在广泛阅读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碰撞花岗岩 印支期 燕辽地区
下载PDF
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对古环境的影响
4
作者 郭正府 刘嘉麒 +1 位作者 陈晓雨 李晓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95-2603,共9页
采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开展对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中斑晶矿物包裹体地球化学成分研究,并具体分析了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对古环境所造成的重大影响。研究表明,从中生代早期至晚期,燕辽地区火山活动喷出气体... 采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开展对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中斑晶矿物包裹体地球化学成分研究,并具体分析了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对古环境所造成的重大影响。研究表明,从中生代早期至晚期,燕辽地区火山活动喷出气体及其气溶胶对古环境造成的影响具有明显不同的演化特征。从早到晚表现为:(1)南大岭期玄武质火山喷出的剧毒气体富集 S 与 Cl,它们导致火山区附近地表温度下降和酸雨形成;(2)髫髻山期安山质—粗面安山质火山喷发形成的气体以高含量的 H_2O 和 CO_2为特征,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引起地表温度上升;(3)张家口期粗面质和流纹质火山作用喷出的剧毒气体富集 Cl 和 F 两组分,它们主要是破坏大气臭氧层和形成酸雨;(4)辽西义县期和九佛堂期中酸性火山活动喷入大气圈剧毒火山气体的 S、Cl 和 F 含量均较高,火山喷出的大量气体及其气溶胶与火山灰一起导致辽西中生代大量带毛恐龙和孔子鸟等脊椎动物集群死亡,并形成化石层。本文从火山气体及其气溶胶对古环境影响的角度初步分析了辽西地区出露大量中生代脊椎动物化石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出气体 臭氧层 酸雨 中生代火山活动 燕辽地区
下载PDF
燕辽地区中、晚元古代宏观藻类化石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牛绍武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年第1期28-35,共8页
以蓟县中、上元古界层型剖面所产宏观藻类化石为重点 ,兼顾京冀辽等邻区 ,全面总结和系统讨论了该区中、晚元古代宏观藻类化石的研究简史、产出层位、区域分布、化石组合、生物群特征、可能的系统分类 ,以及国内外对比与地层学意义 ,初... 以蓟县中、上元古界层型剖面所产宏观藻类化石为重点 ,兼顾京冀辽等邻区 ,全面总结和系统讨论了该区中、晚元古代宏观藻类化石的研究简史、产出层位、区域分布、化石组合、生物群特征、可能的系统分类 ,以及国内外对比与地层学意义 ,初步探讨了宏观藻类植物群在中、新元古代的发生、发展与更迭 ,追索宏观真核生物起源等。通过对燕辽地区中、新元古代宏观藻类的研究与总结 ,把显生宙行之有效的生物地层学方法运用于前寒武纪地层研究中 ,进行国内外前寒武纪地层的对比 ,显然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辽地区 晚元古代 宏观藻类化石 产出层位 化石组合 生物群特征
下载PDF
燕辽地区下马岭组内基性岩床侵位过程中CO2释放量估算及对表生环境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税国豪 张拴宏 +1 位作者 胡国辉 张琪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9-918,共10页
大火成岩省对全球性环境巨变及大规模生物灭绝的影响是国际地学界关注的主要前缘科学问题之一。一般认为大火成岩省中熔岩流喷发所释放的温室及有毒气体、火山灰及其它流体是导致环境巨变及生物灭绝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但近年来研究表明... 大火成岩省对全球性环境巨变及大规模生物灭绝的影响是国际地学界关注的主要前缘科学问题之一。一般认为大火成岩省中熔岩流喷发所释放的温室及有毒气体、火山灰及其它流体是导致环境巨变及生物灭绝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但近年来研究表明,作为大火成岩省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大规模基性岩床(辉绿岩为主),其侵位到黑色页岩、煤层、蒸发岩及碳酸盐岩中释放出了巨量的温室及有毒气体,并对表生环境及生物灭绝有重要的驱动作用。在华北克拉通北缘近年来发现的约1.32Ga燕辽大火成岩省由大规模辉绿岩床群组成,这些辉绿岩床主要侵位于下马岭组黑色页岩(TOC含量0.6~20%,平均值约6.0%)中,部分侵位到雾迷山组及高于庄组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中。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受岩床侵位的影响,辉绿岩床与下马岭组接触带附近黑色页岩有强烈的角岩化及脱碳现象。在接触带厚度及辉绿岩岩床与黑色页岩分布范围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受不同程度影响黑色页岩内总有机碳(TOC)含量分析结果,初步估算出岩床侵位到下马岭组黑色页岩过程中CO2的释放量可达1.10×10^12t。如果考虑到华北克拉通燕辽地区侵入到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碳酸盐岩中的岩床,以及北澳大利亚克拉通麦克阿瑟盆地Velkerri组中1.32Ga的大规模代里姆辉绿岩床群,这一时期辉绿岩岩床侵位所释放的CO2等温室气体量可能会更大。华北克拉通燕辽及北澳大利亚克拉通代里姆1.32Ga大规模辉绿岩床侵位热接触变质中CO2等气体的释放可能对大气—海洋环境有显著的影响,但由于华北及北澳大利亚克拉通缺少这一时期的沉积,其地质记录(如碳同位素负漂移,元素或其它同位素异常、生物量指标的差异等)可能存在于全球其它克拉通(如西伯利亚、波罗地等)约1.32Ga沉积地层中,需要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火成岩省 基性岩床群 接触变质 温室气体释放 碳排放 环境变化 燕辽地区 下马岭组
下载PDF
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与造山模型 被引量:116
7
作者 邓晋福 刘厚祥 +3 位作者 赵海玲 罗照华 郭正府 李玉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7-148,共12页
通过与安第斯、青藏北缘、大陆裂谷带火成岩的比较,阐述了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具活动大陆边缘靠内陆一侧的构造属性。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母岩浆(玄武质、粗面质与花岗质)以及它们的混合作用是制约以壳幔混合型为主、组成谱系宽的火成... 通过与安第斯、青藏北缘、大陆裂谷带火成岩的比较,阐述了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具活动大陆边缘靠内陆一侧的构造属性。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母岩浆(玄武质、粗面质与花岗质)以及它们的混合作用是制约以壳幔混合型为主、组成谱系宽的火成岩的主要机制。基于实验岩石学成果,论述了无负Eu异常的中酸性火成岩类(正长岩、二长岩、石英闪长岩类)形成于加厚陆壳底部(或山根带)。主要基于岩石学成果,讨论了燕山期本区陆壳厚约60~70km,岩石圈厚约100~150km。通过与印支期岩石圈(厚约150~200km)的对比,提出了造山岩石圈的拆沉-去根作用,使岩石圈减薄了约50km。由此,提出了一个大洋俯冲与岩石圈拆沉相结合的造山模型,称为华北式(或燕辽式)造山带模型。这一模型不但可以满意地解释为什么弧火成岩属性的岩浆活动可深入远离海沟达一千多公里的内陆地区以及挤压与拉伸交替的反转构造的发育,而且还可以比较满意地解释为什么火成岩组成极性极不明显,伴随岩浆活动的陆壳不断抬升等,并指出燕山期地幔岩石圈减薄,山根仍存在,所以造山后A型花岗岩(指碱性正长岩类)仍保持无负Eu异常,而本区新生代处于大陆裂谷发育环境,地幔岩石圈与陆壳均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华北 造山带模型 燕辽地区 燕山期
下载PDF
燕辽地区出土史前玉璧浅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岐黄 《草原文物》 2020年第2期46-50,共5页
燕辽地区是史前玉器的重要出土地点,本文从燕辽地区史前时期出土玉璧入手,从型式分析、分期、制作与使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出这一地区史前时期玉璧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规律。
关键词 燕辽地区 史前时期 玉璧
下载PDF
燕辽地区燕山期岩浆作用及热液型铀矿研究新进展
9
作者 唐梅华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5年第4期10-13,共4页
燕辽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在时间上,从早到晚可划分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5个期次,火山岩主体由早白垩世早期构成,侵入岩主体由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和早... 燕辽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在时间上,从早到晚可划分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5个期次,火山岩主体由早白垩世早期构成,侵入岩主体由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和早白垩世早期构成。燕辽地区主要以流纹岩-粗面岩组合为特征,为燕辽地区的岩浆岩分布及火山岩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铀矿的寻找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辽地区 燕山期 岩浆岩 热液型铀矿
下载PDF
再论燕辽地区西晚期造山运动
10
作者 阎增祜 《天津地质学会志》 1996年第4期10-21,共12页
本文在前文基础上,着重历史大地构造方面,探讨华北地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性质,进一步下燕辽地区晚二叠世末发生过区域性造山运动及其原因,同时,对一步影响较大,相当流行的一些认识做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不同看法。
关键词 火山活动 沉积建造 燕辽地区 造山运动
下载PDF
冀东-辽西玄武岩二长岩包体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示踪燕辽地区169Ma和107Ma的热事件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建平 张瑞生 +2 位作者 余淳梅 汤华云 张沛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A01期32-44,共13页
报道了辽西阜新中生代(92-100 Ma)和冀东平泉第三纪(23-45 Ma)碱性玄武岩K-Ar年龄及其中二长岩包体的锆石原位U-Pb定年、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微区分析结果,并对发生于燕辽陆内造山带的壳-幔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阜新玄武岩中二长岩包体的... 报道了辽西阜新中生代(92-100 Ma)和冀东平泉第三纪(23-45 Ma)碱性玄武岩K-Ar年龄及其中二长岩包体的锆石原位U-Pb定年、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微区分析结果,并对发生于燕辽陆内造山带的壳-幔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阜新玄武岩中二长岩包体的锆石有非常一致的中侏罗世U-Pb年龄((169±3)Ma).平泉玄武岩二长岩包体中除个别锆石具2491 Ma和513 Ma的老年龄外,95%以上的锆石具(107±10)Ma的U-Pb年龄.年龄为169 Ma的锆石接近于零的εHf值(-1.2-4.6);而年龄为107 Ma的锆石的εHf值主要为-11.5-16.3,具明显的壳源性质.阜新锆石具低的Nb,Ta,Sr,TH,U丰度,低且狭窄的Hf模式年龄(0.87-1.00 Ga),反映其二长岩岩浆源区物质的形成时代较新;平泉锆石所具有的高不相容微量元素丰度,高且宽的Hf模式年龄(0.89-2.56 Ga),集中在(1.28±0.08)Ga,则反映复杂的源区组成和较高的地壳成熟程度.综合资料表明,J3-K1是燕辽地区深部过程及壳层构造转折的关键时期,但深部的作用过程存在明显的时空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原位分析 HF同位素 U-PB同位素 微量元素 燕辽地区 热事件 冀东-辽西玄武岩
原文传递
燕辽三叠纪碱性偏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94
12
作者 牟保磊 阎国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8-121,共14页
华北地台北部燕辽地区发现一批三叠纪(245—195Ma)碱性或偏碱性杂岩体。这些杂岩体均贫硅,绝大多数富含铁、镁、钾、磷和稀土等不相容微量元素。^(87)Sr/^(86)Sr初始值为0.7055—0.7057,它们可能源自被交代蚀变的上地幔。结合燕辽地区... 华北地台北部燕辽地区发现一批三叠纪(245—195Ma)碱性或偏碱性杂岩体。这些杂岩体均贫硅,绝大多数富含铁、镁、钾、磷和稀土等不相容微量元素。^(87)Sr/^(86)Sr初始值为0.7055—0.7057,它们可能源自被交代蚀变的上地幔。结合燕辽地区三叠系的分布及构造形变的研究,表明该地区三叠纪存在构造岩浆活动带,它是本地区印支运动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 杂岩体 地球化学 燕辽地区
下载PDF
中新生代陆内造山带的地层学研究———以燕辽造山带为例
13
作者 闫义 林舸 +1 位作者 李自安 陈卓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0-64,共5页
陆内造山带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造山作用形式,具有明显不同于稳定陆块区和一般造山带的地层学特征。笔者以燕辽造山带为例,将陆内造山带的地层划分为前造山期地层、始造山期地层、主造山期地层和重造山期地层四种类型。并简要介绍了这四... 陆内造山带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造山作用形式,具有明显不同于稳定陆块区和一般造山带的地层学特征。笔者以燕辽造山带为例,将陆内造山带的地层划分为前造山期地层、始造山期地层、主造山期地层和重造山期地层四种类型。并简要介绍了这四种不同构造层的特点及应采取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造山带 地层特征 燕辽地区 造山作用 中新生代 燕辽造山带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部南北缘中生代火山-沉积格局及其构造转折过程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忠 董仁国 郑建平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7-242,共16页
通过华北克拉通东部北缘和南缘盆地充填序列和盆地分布演化对比研究,解析了该区中生代构造转折过程。研究发现两侧盆地均大致从早侏罗世开始发育,约以晚侏罗世为界,之前盆地充填记录反映以挤压作用、岩石圈增厚为主,之后以陆内伸展、岩... 通过华北克拉通东部北缘和南缘盆地充填序列和盆地分布演化对比研究,解析了该区中生代构造转折过程。研究发现两侧盆地均大致从早侏罗世开始发育,约以晚侏罗世为界,之前盆地充填记录反映以挤压作用、岩石圈增厚为主,之后以陆内伸展、岩石圈减薄为主,显示晚侏罗世明显的构造转折,并且地壳浅部的构造体制转变均滞后于岩石圈深部构造环境的变化。然而,两侧盆地演化也有明显差别:①北缘燕辽地区从早侏罗世到白垩纪,发育了多层系的从基性、中基性到中酸性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合,而南缘合肥盆地仅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产出钙碱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合,反映出不同的深部构造过程和源区特征;②北缘的岩石圈减薄可能始于约163Ma,南缘明显的岩石圈减薄则始于约149Ma,而反映在盆地构造与充填尺度上的伸展作用分别对应于大约145Ma和132Ma;③晚侏罗世构造转折期,北缘燕辽地区粗碎屑沉积以河流体系为主,反映盆山地势高差较小;而南缘该期发育冲积扇体系,盆山地势高差较大;④北缘盆地沉积中心迁移规律复杂,而南缘总体呈现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显然,大别山碰撞造山和后造山期强烈的隆升和剥露对南缘盆地演化具有极大的主导和制约作用,而北缘则显示出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并伴有区域性的陆内挤压推覆(转折前)和张裂-伸展(转折后)交替的特点。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构造转折的时限北缘较南缘早,说明诱发这一转折事件的区域构造动力可能首先与华北北部壳幔相互作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燕辽地区 合肥盆地 火山-沉积充填 中生代构造转折
下载PDF
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北部分布区的脊椎动物群和地层(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晓波 王旖旎 +1 位作者 杨明 张梅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0-41,共2页
一般认为中国北方的燕辽地区(冀北和辽西)是热河生物群起源和演化的中心,因此中国的大兴安岭北部和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可视为热河生物群化石分布的北部区。大兴安岭北部一个新发现的化石点产热河生物群鱼群重要分子燕鲟属和中华弓鳍鱼属... 一般认为中国北方的燕辽地区(冀北和辽西)是热河生物群起源和演化的中心,因此中国的大兴安岭北部和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可视为热河生物群化石分布的北部区。大兴安岭北部一个新发现的化石点产热河生物群鱼群重要分子燕鲟属和中华弓鳍鱼属,但这一地区还未发现四足动物化石。外贝加尔地区的Krasnyi Yar和Mogoito两个化石点产较丰富的早白垩世脊椎动物化石,层位和时代分别为Khilok组(阿普特期),Murtoi组(晚巴列姆-中阿普特期)。与热河生物群其他分布区相比,北部区和燕辽地区的脊椎动物群组成和古环境背景更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河生物群 脊椎动物群 早白垩世 分布区 燕辽地区 大兴安岭北部 外贝加尔 脊椎动物化石 中国北方 阿普特期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部土城子组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曲洪祥 陈满 +6 位作者 曹元宝 张力强 刘兴国 陈彪 张钧贵 郝森 孙浩 《地质与资源》 CAS 2017年第4期339-345,338,共8页
通过对研究区地层剖面、接触关系、区域地层对比及同位素测年等资料的研究,将发育于大兴安岭地区原满克头鄂博组下部的一套杂色复成分砾岩、含砾粗砂岩夹火山岩组合的地层厘定为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与燕辽地区之土城子组有较好的可比性.... 通过对研究区地层剖面、接触关系、区域地层对比及同位素测年等资料的研究,将发育于大兴安岭地区原满克头鄂博组下部的一套杂色复成分砾岩、含砾粗砂岩夹火山岩组合的地层厘定为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与燕辽地区之土城子组有较好的可比性.研究区土城子组的发现,一是填补了研究区土城子组的空白;二是通过对该组形成时代的讨论以及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研究,为该区与燕辽地区中生代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地质演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地区东南部 燕辽地区 土城子砾岩层 土城子组 满克头鄂博组 木瑞组
下载PDF
中国新石器时期龟灵崇拜的起源、传播与演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仕炜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8年第4X期24-30,共7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将龟视为崇拜物由来已久。无论是神话传说、古文献、诗词歌赋、民间传说,还是龟形碑趺、龟纽印玺等,都从龟的灵性、长寿、通神、力大无比、惩恶扬善、能致富贵、能行气导引等方面肯定了龟为祥瑞之物。当今社会仍保留了不... 中国传统文化中将龟视为崇拜物由来已久。无论是神话传说、古文献、诗词歌赋、民间传说,还是龟形碑趺、龟纽印玺等,都从龟的灵性、长寿、通神、力大无比、惩恶扬善、能致富贵、能行气导引等方面肯定了龟为祥瑞之物。当今社会仍保留了不少崇龟习俗。然而,龟灵崇拜始于何时?关于该问题目前学界有过一些讨论,如刘兆元[1]、程自信[2]和郭红彦[3]认为,龟灵崇拜起源于史前的图腾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灵崇拜 原始宗教信仰 仰韶时代 凌家滩文化 海岱地区 龙山时代 燕辽地区 图腾崇拜 海岱龙山文化 新石器
下载PDF
盘锦:飘在绿色中的石油城
18
作者 乔樵 《国土资源》 2006年第12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石油城 盘锦 蒙古高原 燕辽地区 渤海湾 波浪
下载PDF
三件红山玉巫人评述
19
作者 徐琳 《收藏家》 2010年第4期35-38,共4页
红山文化是史前北方燕辽地区一个重要的考古文化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距今约6500-4800年,红山文化玉器主要出现于红山文化晚期,距今约为5500-4800年。本文评述重点是红山重器的三件玉雕人像。第一件是考古发... 红山文化是史前北方燕辽地区一个重要的考古文化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距今约6500-4800年,红山文化玉器主要出现于红山文化晚期,距今约为5500-4800年。本文评述重点是红山重器的三件玉雕人像。第一件是考古发掘品。200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牛河梁 玉器 神灵附体 人像 考古发掘 出土 辽宁朝阳 燕辽地区 评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