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西中生代燕鸟化石新材料的补充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袁崇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4-467,i002,共5页
本文记述了一件产自辽宁锦州义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燕鸟 (Yanornis)化石的新标本。研究标本不但自身保存非常精美 ,而且其嘴里还完整地保存了它捕获的最后一件猎物——吉南鱼 (Jinanichthys longi-cephalus)。该标本的研究 ,不仅对燕鸟... 本文记述了一件产自辽宁锦州义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燕鸟 (Yanornis)化石的新标本。研究标本不但自身保存非常精美 ,而且其嘴里还完整地保存了它捕获的最后一件猎物——吉南鱼 (Jinanichthys longi-cephalus)。该标本的研究 ,不仅对燕鸟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捕食类型等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而且对于探讨辽西热河生物群中脊椎动物的“集群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燕鸟化石 热河生物群 燕鸟
下载PDF
中国辽宁义县早白垩世燕鸟一新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旭日 季强 +1 位作者 滕芳芳 金克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1-606,共6页
辽宁锦州义县早白垩世义县组发现了一种新型燕鸟(Yanornis)化石。该新型化石具有燕鸟的典型特征,如齿骨直且约占头骨全长的2/3、每侧约含20枚牙齿,颈椎细长,异凹型。愈合荐椎包括9枚脊椎,前肢约为后肢长的1.1倍。近端脚趾较其它趾节长... 辽宁锦州义县早白垩世义县组发现了一种新型燕鸟(Yanornis)化石。该新型化石具有燕鸟的典型特征,如齿骨直且约占头骨全长的2/3、每侧约含20枚牙齿,颈椎细长,异凹型。愈合荐椎包括9枚脊椎,前肢约为后肢长的1.1倍。近端脚趾较其它趾节长和粗壮。然而,该新型化石部分特征又不同于燕鸟的模式种——马氏燕鸟(Yanornis martini),如其肱骨三角肌脊强烈发育,约为肱骨长度的一半。尺骨、桡骨及手部近等长,均长于肱骨。耻骨联合部较短,与尾综骨等长,不到耻骨长度的1/6。腓骨较长,约为股骨长度的4/5,约为胫跗骨长度的2/3。跗跖骨较短并完全愈合,不及胫跗骨长度一半。根据该新型化石的独特性及其与义县鸟、松岭鸟和马氏燕鸟的特征对比,笔者建立了燕鸟一新种——国章燕鸟(Yanornis guozhangi sp.nov.)。此外,国章燕鸟(新种)颈部还保存有3条鱼化石,这一特殊现象为研究燕鸟的生活习性和发育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鸟 早白垩世 义县组 辽宁
下载PDF
燕鸟之后(五首)
3
作者 伯辰 《诗林》 2010年第4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燕鸟 语言 光线 力量 天空 食物 苍鹭 生命 时间 水生植物
原文传递
鸟山石燕绘卷中的中国元素
4
作者 张晓琳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3期100-102,共3页
鸟山石燕创作的绘卷题材在日本本土文化中占有独特地位。在日本鬼怪史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鬼怪形象皆起源于中国古籍《山海经》。随着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文化逐渐被传播到日本。在土川光信、鸟山石燕等一些日本著名绘画大师以鬼怪为... 鸟山石燕创作的绘卷题材在日本本土文化中占有独特地位。在日本鬼怪史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鬼怪形象皆起源于中国古籍《山海经》。随着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文化逐渐被传播到日本。在土川光信、鸟山石燕等一些日本著名绘画大师以鬼怪为题材所创作的绘卷传播下,日本鬼怪文化发展空前繁荣,并且传承至今,成为日本文化中一大特色。其中以鸟山石燕创作的一系列鬼怪形象为核心,至今日本鬼怪形象多以此为基础加以创新。本文主要从鸟山石燕创作的一系列鬼怪绘卷中探索日本鬼怪绘画中的中国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石 《山海经》 鬼怪 绘卷
下载PDF
“乙”为燕字说
5
作者 一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107-107,共1页
古文字有字,它就是燕。《说文》:“燕燕,玄鸟也。齐鲁谓之。” 其实就是“乙”字。明人梅膺祚撰《字夤》说:“《说文》燕之、甲乙之乙,字异音异。隶文既通作乙,而燕乙字亦与甲乙字同音,故甲乙之乙亦云燕鸟。”陆机《文赋》“思乙乙其若... 古文字有字,它就是燕。《说文》:“燕燕,玄鸟也。齐鲁谓之。” 其实就是“乙”字。明人梅膺祚撰《字夤》说:“《说文》燕之、甲乙之乙,字异音异。隶文既通作乙,而燕乙字亦与甲乙字同音,故甲乙之乙亦云燕鸟。”陆机《文赋》“思乙乙其若抽”,李善注《文选》本作“乙乙”。 就是燕子。山东人至今仍把燕子叫做“重乙”;梁山泊好汉燕青(山东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鸟 《文选》本 《说文》 梁山泊 《文赋》 古文字 李善
下载PDF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古盗鸟”化石是人为造假产物
6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古盗”化石 食鱼 马氏燕鸟 驰龙类 小盗龙 尾巴 骨架 拼接事件 人为造假产物
下载PDF
印度大陆俯冲前缘的可能位置:来自藏南和藏东活动热泉气体He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42
7
作者 侯增谦 李振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2-493,共12页
为了获得西藏碰撞造山带的深部信息 ,并约束印度大陆俯冲碰撞过程 ,系统研究了藏南地区活动热泉的氦同位素。本文资料和前人成果表明 ,青藏高原热泉气体 He同位素组成变化极大 ,R/ Ra介于 0 .0 17~5 .38之间 ,可分为两个不同的 He变化... 为了获得西藏碰撞造山带的深部信息 ,并约束印度大陆俯冲碰撞过程 ,系统研究了藏南地区活动热泉的氦同位素。本文资料和前人成果表明 ,青藏高原热泉气体 He同位素组成变化极大 ,R/ Ra介于 0 .0 17~5 .38之间 ,可分为两个不同的 He变化域 ,即幔源 He域 (R/ Ra:0 .11~ 5 .38;R为样品的 3He/ 4He值 ,Ra为空气的 3He/ 4He值 ,下同 )和壳源 He域 (R/ Ra:0 .0 17~ 0 .0 72 )。前者主要分布于东构造结附近的腾冲热海 (R/ Ra:0 .4 0~ 5 .38)、西构造结附近的狮泉河热田 (R/ Ra:0 .2 7~ 0 .30 )以及 89°E以东的拉萨热水活动带 (R/ Ra:0 .11~ 0 .98) ,后者集中于 89°E以西的昂仁热水活动区 (R/ Ra:0 .0 17~ 0 .0 72 )。东西构造结附近的热泉受走滑断裂控制 ,有不超过 5 0 %的幔源气贡献 ,而高原腹地内的热水活动则受 SN向裂谷控制 ,幔源 He域与壳源 He域以 89°E为界 ,分别横跨雅江缝合带。热泉氦同位素与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综合分析表明 ,高原腹地的现代热水活动主要受上地壳内部成片出现的岩浆房或部分熔融层驱动 ,但 89°E以东地区有来自幔源熔浆的热和物质 (He气 )贡献。本文提出 ,印度大陆板块总体呈斜向俯冲态势 ,在 89°E以西 ,向北北东方向缓角度俯冲的板片可能已越过雅江缝合带 ,而在89°E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大陆 俯冲前缘 热泉气体 He同位素燕鸟化石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
下载PDF
梦不落公园(十二)最后的考验
8
作者 王小娟 玖月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2年第12期18-19,共2页
秦天玥大吃一惊,但是看到叶雨萱和乔安琪跟来了,便放下心。成群的鸟、翼龙和恐龙等围在草地上,好像在举办什么活动。从四面八方飞来许多燕鸟,齐聚在草地上空。在一只体形略大的鸟的带领下,鸟群编出漂亮的队形,边飞边旋转着,半似翱翔,半... 秦天玥大吃一惊,但是看到叶雨萱和乔安琪跟来了,便放下心。成群的鸟、翼龙和恐龙等围在草地上,好像在举办什么活动。从四面八方飞来许多燕鸟,齐聚在草地上空。在一只体形略大的鸟的带领下,鸟群编出漂亮的队形,边飞边旋转着,半似翱翔,半似舞蹈,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做出各种各样的精彩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龙 燕鸟 令人
下载PDF
辽西早白垩世今鸟亚纲两新属与现生鸟类的起源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忠和 张福成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1-377,共7页
报道发现于辽宁省的两种新的中生代今鸟亚纲的鸟类化石: 马氏燕鸟(Yanornis martini gen. et sp. nov.)和葛氏义县鸟(Yixianornis grabaui gen. et sp. nov.). 它们代表了今鸟亚纲在早白垩世已知最完整的化石记录. 在形态特征上, 这两... 报道发现于辽宁省的两种新的中生代今鸟亚纲的鸟类化石: 马氏燕鸟(Yanornis martini gen. et sp. nov.)和葛氏义县鸟(Yixianornis grabaui gen. et sp. nov.). 它们代表了今鸟亚纲在早白垩世已知最完整的化石记录. 在形态特征上, 这两种鸟类较今鸟亚纲的辽宁鸟进步, 与另外两种今鸟朝阳鸟和松岭鸟比较接近. 与早白垩世的其他鸟类, 如孔子鸟、辽西鸟和始反鸟等相比, 这两种新鸟具有显著进步的特点, 具备和现代鸟类相似的、很强的飞行能力. 与义县鸟和朝阳鸟相比, 燕鸟个体较大, 头骨显著伸长; 它还具有相对较长的前肢. 今鸟亚纲化石新的发现表明, 在早白垩世, 无论是与现代鸟类关系较远的反鸟亚纲, 还是包括现代鸟类共同祖先在内的今鸟亚纲的辐射和分异都已十分显著. 与始祖鸟、孔子鸟和反鸟亚纲不同, 燕鸟与义县鸟在飞行结构上和现生鸟类已没有明显的区别; 尽管如此, 在其他一些结构上, 这两种鸟类仍然保留一些原始的特征, 如上、下颌骨具有牙齿, 较发育的指爪, 以及耻骨的远端联合等, 这表明现生鸟类的最近的共同祖先可能还要在更晚的时期才开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纲 九佛堂组 燕鸟 义县 辽宁西部 早白垩世 类起源 类化石 形态结构
原文传递
中美学者共同在最新一期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披露——“古盗鸟”原来是农民鼓捣出来的
10
作者 延安 《晚报文萃》 2003年第1期57-57,共1页
曾经在国际古生物界引起轩然大波的拼接化石"古盗鸟"之谜终于被解开,这是在最新一期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题为《古盗鸟的另一半》文章所得出的结论。文章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鸟类学者周忠和、张... 曾经在国际古生物界引起轩然大波的拼接化石"古盗鸟"之谜终于被解开,这是在最新一期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题为《古盗鸟的另一半》文章所得出的结论。文章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鸟类学者周忠和、张福成和美国学者 Julia Clarke 对"古盗鸟"化石的鸟类部分进行了研究,认为它属于已经发表的一种十分进步的食鱼的鸟类——马氏燕鸟。他们认为,曾经被误认为是恐龙和鸟类缺失环节的"古盗鸟"假化石,实际上是由属于驰龙类的小盗龙的尾巴与一个几乎完整的燕鸟的骨架拼接而成的。至此,令人注目的"古盗鸟"之谜基本被解开。"古盗鸟"的故事有了一个完整的收尾。"古盗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脊椎动物 中国科学院 拼接 文章 美国学者 古人类 假化石 自然 燕鸟
原文传递
雨夜(外一首)
11
作者 新荷 《翠苑》 2007年第2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空气 蓝色 色彩分辨 啁啾 燕鸟 雨幕 闸门 粉红色 洪水 森林
原文传递
Trans-Gulf of Mexico loop migration of tree swallows revealed by solar geolocation 被引量:1
12
作者 David W. BRADLEY Robert G. CLARK +6 位作者 Peter O. DUNN Andrew J. LAUGHLIN Caz M. TAYLOR Carol VLECK Linda A. WHITTINGHAM David W. WINKLER D. Ryan NORRIS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53-659,共7页
One of the greatest feats of avian migration is the non-stop crossing of extensive areas of inhospitable habitat such as deserts and seas. Differences in spring and autumn migration rout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specie... One of the greatest feats of avian migration is the non-stop crossing of extensive areas of inhospitable habitat such as deserts and seas. Differences in spring and autumn migration rout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species that cross such barriers, and are thought to have evolved in response to seasonal variation in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migration routes vary season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Gulf of Mexico in the tree swallow Tachycineta bicolor using solar geolocators attached and retrieved at 4 breeding sites in central North America. We found that 100 % of birds (n = 10) made a trans-Gulf flight of 〉850 km from Louisiana south to their wintering grounds in the Yucatan Peninsula in 12-36 hours, achieving minimum ground speeds as high as 32 m/s. Although most days during autumn migra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unfavorable headwinds blowing to the northwest, migration over the Gulf mostly occurred on days with strong winds blowing to the south. In contrast, in 8 of 9 (88 %) birds on spring migration returned from the wintering grounds towards Louisiana following a clockwise loop pat- tern flying over land to the west around the Gulf. During this spring period there were few days with prevailing winds from the south to assist northward migr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despite being up to three times further (ca. 2,700 kin), a coastal circum-Gulf spring migration represents the less risky route when wind conditions are not favorable. These findings also help to resolve a long-standing dispute in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migration patterns between the US Gulf coast and Mexico, and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factors shaping migration strategies of small songbirds migrating across large bodies of water [Current Zoology 60(5): 653-559, 2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Barrier GEOLOCATION Gulf of Mexico Tachycineta bicolor Tree swallow MIG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