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麦红叶病介体蚜虫获毒前后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1
作者 王颖 魏淑花 +2 位作者 张蓉 马建华 朱猛蒙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4-17,共4页
燕麦(Avena sativa L.)红叶病是由蚜蚧体传播的大麦黄短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病毒病,已成为燕麦生产上的常发病害。为探讨BYDV与蚜虫互作机制,以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转录组(RNA-Seq)... 燕麦(Avena sativa L.)红叶病是由蚜蚧体传播的大麦黄短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病毒病,已成为燕麦生产上的常发病害。为探讨BYDV与蚜虫互作机制,以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转录组(RNA-Seq)测序和分析技术对其获毒前后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获毒前后转录组中共获得622个差异表达基因,获毒蚜虫中有406个上调基因,216个下调基因。共有53个基因比对上NCBI蛋白数据库并获得功能注释;其中36个被聚类到GO的三大功能中;32个被注释到KEGG的77个代谢通路中。根据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KEGG分析,麦长管蚜代谢过程和催化活性的相关基因明显上调。筛选出与细胞免疫和免疫信号路径相关的基因8个,其中75%的基因表达上调。BYDV和介体昆虫麦长管蚜存在互作关系,病毒入侵后可能通过代谢活动相关基因的上调和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而影响麦长管蚜的代谢活动和免疫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Avena sativa L.)红叶 大麦黄短毒(BYDV)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获毒 转录组 差异基因
下载PDF
吡虫啉·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燕麦红叶病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4
2
作者 何苏琴 郭满库 +3 位作者 赵桂琴 刘永刚 魏宏玉 丁文姣 《甘肃农业科技》 2010年第12期8-9,共2页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测试了吡虫啉.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燕麦红叶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120 mL高巧+42 mL立克秀)/100 kg种子(商品量)拌种包衣,可显著提高皮燕麦的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对皮燕麦、裸燕麦红叶病的防效分别达84.97%...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测试了吡虫啉.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燕麦红叶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120 mL高巧+42 mL立克秀)/100 kg种子(商品量)拌种包衣,可显著提高皮燕麦的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对皮燕麦、裸燕麦红叶病的防效分别达84.97%和47.87%,皮燕麦、裸燕麦的增产率分别达60.43%和4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戊唑醇 燕麦红叶病 燕麦坚黑穗 燕麦 燕麦 种子包衣
下载PDF
吡虫啉·戊唑醇种衣剂对裸燕麦的适宜拌种剂量筛选 被引量:2
3
作者 荆卓琼 郭满库 +5 位作者 何苏琴 赵桂琴 刘永刚 魏宏玉 张海英 郭成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1期32-34,共3页
应用不同剂量的吡虫啉·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对裸燕麦拌种,结果表明,高巧600 g/L悬浮种衣剂60~120 mL(商品量)+立克秀60 g/L悬浮种衣剂22~42 mL(商品量)拌100 kg种子,对燕麦红叶病和坚黑穗病的防效分别达65.09%~82.79%和10... 应用不同剂量的吡虫啉·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对裸燕麦拌种,结果表明,高巧600 g/L悬浮种衣剂60~120 mL(商品量)+立克秀60 g/L悬浮种衣剂22~42 mL(商品量)拌100 kg种子,对燕麦红叶病和坚黑穗病的防效分别达65.09%~82.79%和100%;增产率达71.68%~153.12%,增产965.40-1 189.50 kg/hm2。各处理的出苗率和幼苗长势与对照无明显差异或好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戊唑醇 燕麦红叶病 燕麦坚黑穗 燕麦 拌种 适宜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