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姚娓基于燥湿相混理论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1
作者 刘德 姚娓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5-126,共2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但其有潜在恶化的趋势,一直受到各位医家的关注,但因理论理念不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阐述众说纷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与脾密切相关。燥、湿二者虽表现不同,但依据标本中气理论及后世医家的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但其有潜在恶化的趋势,一直受到各位医家的关注,但因理论理念不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阐述众说纷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与脾密切相关。燥、湿二者虽表现不同,但依据标本中气理论及后世医家的研究,燥与湿如阴与阳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无论在生理状态还是病理状态下,燥与湿必然同时存在于人体,生理状态下燥、湿二者处于平衡、均匀的状态,即所谓“燥湿互济”。但燥与湿的平衡、均匀在病理状态下被破坏,往往在临床症状上出现又燥又湿,即所谓“燥湿相混”。姚娓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在于燥湿相混,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应谨慎把握燥与湿的平衡,燥湿兼顾,以平为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湿 燥湿相混 姚娓
下载PDF
从“燥湿相混”病机探析猪苓汤方证
2
作者 杨菲 张效科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燥、湿本为两种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但因太过或不及,又或因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急骤,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时,“燥邪”与“湿邪”应运而生,燥湿二邪致病皆为津液输布过程中的病理表现。燥湿二气的变化由四季之交替、阴阳之消长产... 燥、湿本为两种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但因太过或不及,又或因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急骤,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时,“燥邪”与“湿邪”应运而生,燥湿二邪致病皆为津液输布过程中的病理表现。燥湿二气的变化由四季之交替、阴阳之消长产生,故燥湿可映射阴阳的变化。燥湿二气相互作用产生“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夹湿,湿郁则不能布津而又化燥”之病理过程,此即为“燥湿相混”病机。《伤寒论》之猪苓汤,其病机属阴虚水停阳亢,与“燥湿相混”病机关系密切;其药猪苓、茯苓、泽泻相配利水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湿,阿胶滋阴止血,滑石清热利小便,所体现的滋阴、利水、清热之法亦可为“燥湿相混”病机之治法。尤其是泌尿系统肿瘤中所属阴虚水停阳亢证的血尿、小便不利之症,猪苓汤亦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湿为纲 燥湿相混 猪苓汤
下载PDF
燥湿相混致癌论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三虎 《山东中医杂志》 2005年第1期3-5,共3页
探讨癌症的病机特点 ,认为燥湿相混是贯穿某些癌症始终的主要病机。气机升降失常、津液分布不均是导致燥湿相混的关键。阴虚内燥与痰浊水湿并见是其临床特点。牵牛子、麦冬与半夏、猪苓与阿胶、牡蛎与泽泻、苍术与玄参以及六味地黄丸、... 探讨癌症的病机特点 ,认为燥湿相混是贯穿某些癌症始终的主要病机。气机升降失常、津液分布不均是导致燥湿相混的关键。阴虚内燥与痰浊水湿并见是其临床特点。牵牛子、麦冬与半夏、猪苓与阿胶、牡蛎与泽泻、苍术与玄参以及六味地黄丸、三物黄芩汤则是治疗燥湿相混的单味药、对药及常用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湿相混 癌症 病因病机 理论探讨
下载PDF
燥湿相混致癌论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三虎 《柳州医学》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探讨癌症的病机特点,认为燥湿相混是贯穿某些癌症始终的主要病机气机升降失常、津液分布不均是导致燥湿相混的关键。阴虚内燥与痰浊水湿并见是其临床特点。牵牛子、麦冬与半夏、猪苓与阿胶、牡蛎与泽泻、苍术与玄参以及六味地黄丸、三... 探讨癌症的病机特点,认为燥湿相混是贯穿某些癌症始终的主要病机气机升降失常、津液分布不均是导致燥湿相混的关键。阴虚内燥与痰浊水湿并见是其临床特点。牵牛子、麦冬与半夏、猪苓与阿胶、牡蛎与泽泻、苍术与玄参以及六味地黄丸、三物黄芩汤则是治疗燥湿相混的单味药、对药及常用方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湿相混 癌症 病因病机
下载PDF
基于王三虎“燥湿相混致癌说”探究半边莲治疗癌症的作用及物质基础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雪梅 吴凡伟 李彦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71-176,共6页
【目的】基于王三虎教授的"燥湿相混致癌说"探讨半边莲治疗癌症的作用及物质基础,分析中药半边莲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癌的活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硅胶薄层层析、反相RP-C18柱层析、MCI柱... 【目的】基于王三虎教授的"燥湿相混致癌说"探讨半边莲治疗癌症的作用及物质基础,分析中药半边莲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癌的活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硅胶薄层层析、反相RP-C18柱层析、MCI柱层析、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手段对半边莲展开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并通过各种波谱、光谱手段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胃癌细胞MGC-803模型进行抗癌活性评价。【结果】从半边莲中分离鉴定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matairesino(1)、(8S,9S,8’S)-4,4’-Dihydroxy-3,3’,9-trimetoxy-9,9’-epoxylignan(2)、3β-hydroxyhop-22(29)-ene(3)、parietin(4)、chrysophanol(5)、gaultheriadiolide(6)。木脂素类化合物1、2在20μmol/L时,细胞抑制率大于50%。【结论】木脂素类化合物1、2具有潜在的抗胃癌和乳腺癌活性,其中化合物2活性最好,对MGC-803细胞增殖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9.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湿相混致癌说 半边莲 本脂素类 抗癌 胃癌 乳腺癌 王三虎 化合物鉴定
下载PDF
名中医王三虎教授治疗肾癌经验并病案举隅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丽红 王三虎(指导) +2 位作者 杨爱成 杨振华 王济国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31期71-73,共3页
文章总结了王三虎教授治疗肾癌的经验。王三虎教授认为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燥湿相混,癌毒胶固的病机始终贯彻其中,提出补肾固本、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养阴利水的治疗大法,并提出了“人参抗癌论”。王三虎教授强调辨... 文章总结了王三虎教授治疗肾癌的经验。王三虎教授认为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燥湿相混,癌毒胶固的病机始终贯彻其中,提出补肾固本、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养阴利水的治疗大法,并提出了“人参抗癌论”。王三虎教授强调辨病和辨证的统一,在临床上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体现了中医“带瘤生存、留人治病”的大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名医经验 经方 燥湿相混
下载PDF
王三虎教授抗癌3论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姚锦林 柳竹玲 +1 位作者 尉文胜 兰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24期102-103,共2页
王三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他提出的"寒热胶结致癌论""燥湿相混致癌论""把根留住抗癌论"等王氏治癌新论,不仅能有效指导恶性肿瘤的临床和教学,也对疑难病的中医诊疗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现简要分析总结如下。
关键词 中医抗癌 王三虎 寒热胶结致癌论 燥湿相混致癌论 把根留住抗癌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