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12月西北太平洋上一爆发性“气旋对”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昱薇 傅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5,共9页
利用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提供的FNL (Final Analysis)再分析资料,JMA(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提供的MTSAT-1R(Multi-functional Transport Satellites-1R)卫星红外波段云顶亮温资料和HYSPLIT(Hyb... 利用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提供的FNL (Final Analysis)再分析资料,JMA(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提供的MTSAT-1R(Multi-functional Transport Satellites-1R)卫星红外波段云顶亮温资料和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模式对2014年12月15—18日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一个"气旋对"的演变过程和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该"气旋对"由两气旋A、B组成,气旋A在15日00UTC生成,在"气旋对"发展初期占主导地位,并为12h后生成的气旋B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气旋B生成后发展迅速,后期占据主导地位,直至气旋A衰亡。两气旋相互影响,在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围绕共同中心"互旋",两者相互吸引靠近,其中心连线逐渐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天气形势分析表明,气旋A在高空为气旋B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涡度场,在低空通过环流将冷平流输送到气旋B内部,使气旋B低层斜压性增加,促使气旋B发展迅速。用前向轨迹追踪的方法证明在中低层两者之间存在动能传输通道,空气微团从气旋B向气旋A传递,湿焓沿动能通道从南到北向气旋A、B中心传递。在中后期,两气旋中低层的涡旋强度反向变化,即气旋A的涡度逐渐减小,而气旋B的涡度逐渐增大。过气旋A、B中心连线的垂直剖面分析表明,气旋A有利于气旋B发展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性“气旋对” 天气学分析 能量通道 轨迹追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