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段爆散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南军 元虎 李康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5期54-57,共4页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及经伤椎椎弓根羟基磷灰石植骨治疗胸腰段爆散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因胸腰段爆散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及经伤椎椎弓根羟基磷灰石植骨治疗胸腰段爆散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因胸腰段爆散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20例采用单纯内固定,B组16例在单纯内固定基础上联用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椎体内植骨。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12、24个月的伤椎楔变角、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比、Denis疼痛与功能状态评分。结果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内固定断裂。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楔变角、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比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取内固定前A组伤椎楔变角[(11.2±1.7)°]、后凸角[(11.2±2.0)°]、椎体前缘压缩比[(0.79±0.15)]与B组[(9.5±2.2)°、(9.7±2.1)°、(0.87±0.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个月A组伤椎楔变角[(12.2±2.6)°]、后凸角[(12.3±2.6)°]、椎体前缘压缩比[(0.78±0.13)]与B组[(10.1±2.7)°、(10.3±2.7)°、(0.85±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Danis疼痛评分和功能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可以有效的协助术后矫形度数的维持,维持脊柱的矢状序列,防止内固定失效,但是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状态的影像有待长期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爆散骨折 羟基磷灰石 经椎弓根植骨
下载PDF
胸腰段爆散骨折的手术选择与疗效分析(附137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康 姜长明 +5 位作者 张维国 吕德成 王立德 汤欣 李正维 胡晓宇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4期295-296,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段爆散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选择 疗效
下载PDF
侧前方入路减压、椎体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散性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兴华 肖刚 +3 位作者 陈劲 杨松华 游剑明 罗玉深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7期53-54,52,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爆散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1996年 3月 -2 0 0 2年 3月 ,对16例胸腰段椎体爆散性骨折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 ,采用侧前方入路行伤椎部分切除减压 ,支撑植骨 ,其中 12例配合内固定。结果 随访 9个月...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爆散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1996年 3月 -2 0 0 2年 3月 ,对16例胸腰段椎体爆散性骨折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 ,采用侧前方入路行伤椎部分切除减压 ,支撑植骨 ,其中 12例配合内固定。结果 随访 9个月至 6年半 ,平均 2 8个月 ,椎体后凸畸形恢复满意 ,植骨均获骨性融合 ,植骨界面消失 ,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 1.4级。结论 胸腰椎爆散性骨折行侧前方入路具有减压直接、彻底 ,支撑式植骨强度大 ,便于安装内固定 ,有效恢复椎体序列 ,融合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前方减压 支撑植骨 胸腰段 爆散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