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1
作者 王秀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8年第1期84-85,共2页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故事, 向我们展现了两个人物的趣.大多数教学设计在解读时都将这篇文章定义为写人的文章.其实不然,整个故事读下来,更像是一个 ...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故事, 向我们展现了两个人物的趣.大多数教学设计在解读时都将这篇文章定义为写人的文章.其实不然,整个故事读下来,更像是一个 老顽童和一个小大人如何气味相投,结为忘年交的故事.以小见大,突出有趣,让我们通过一个普通的小女孩的眼睛看到了一个不 一样的爱因斯坦.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思维、自由表达的课堂空间,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语 言的感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揣摩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 亲近文本,走进文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去认识一个有趣的立体的爱因斯坦,创设合理的言语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言语实践 语言能力
下载PDF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2
作者 宋芹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1年第12期21-23,共3页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适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人物的性格。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培养观察、理解能力和口头...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适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人物的性格。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培养观察、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个性化 口头表达能力 阅读实践 设计理念 生活细节
下载PDF
感受平凡 领悟伟大——《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3
作者 王开明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2013年第10期53-53,共1页
教材分析:本课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拥有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全文共8个自然段,情节简单,语言朴实,... 教材分析:本课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拥有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全文共8个自然段,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充满童趣,适合学生阅读、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设计 平凡 感受 领悟 生活片断 教材分析 科学研究
下载PDF
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作者 张柏林 《小学科学》 2019年第7期19-19,共1页
一、设计理念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同时也少不了和同伴交流,还有老师的指导。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和蔼可亲、喜欢孩子的老人。他幽默搞怪,不拘小节,乐于助人。如何在阅读中让孩子感受这样一位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我让孩子们在... 一、设计理念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同时也少不了和同伴交流,还有老师的指导。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和蔼可亲、喜欢孩子的老人。他幽默搞怪,不拘小节,乐于助人。如何在阅读中让孩子感受这样一位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我让孩子们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爱因斯坦,耐心倾听同伴的发言,引起共鸣。同时教师予以学法和写作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 个性化行为 设计理念 乐于助人 人物形象 阅读
下载PDF
循序渐进,走近伟人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与评析
5
作者 赵广华 张明凤 《江西教育(教学版)(B)》 2018年第10期45-49,共5页
教材分析:《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四下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重点通过对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前三次交往的描写,刻画出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童心不老的伟大形象。
关键词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循序渐进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苏教版 文章 描写
原文传递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作业设计
6
作者 杨悦 《七彩语文(小学中高年级)》 2010年第9期27-27,共1页
愁眉苦脸的小加菲被这些字词难住了,聪明的你来帮一下它吧!
关键词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作业设计 字词
原文传递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
作者 秦玲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年第4期37-39,共3页
一、新课导入 1.从题目中我们便能得知,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个故事还用上了很多表示时间的短语,可见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时间顺序) 2.谁能抓住时间要素,把故事的主要内容概述成四句话?注意把话说得通顺... 一、新课导入 1.从题目中我们便能得知,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个故事还用上了很多表示时间的短语,可见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时间顺序) 2.谁能抓住时间要素,把故事的主要内容概述成四句话?注意把话说得通顺、完整、简练。(一天下午,小女孩碰到了爱因斯坦。第二天,两人又相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设计 课时 新课导入 主要人物 表示时间 写作顺序 时间要素
原文传递
三次描写各不同——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的细节描写
8
作者 刘亮 程益龙 《学园》 2014年第13期139-139,共1页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友好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课文三次写爱...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友好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课文三次写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相遇的情景,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做到描写形式多样化、外貌描写艺术化,动作描写形象化,给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细节描写 形式多样化 科学研究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科学家 四年级
原文传递
“老师,让我来教这节课”
9
作者 陆华山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8年第12期33-33,共1页
我在语文教学中,总喜欢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时间一长,我的那帮学生也被悄悄“感染”,说话做事不喜欢人云亦云,总喜欢独立思考,发表个人独特见解。这不,下周一要学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一课,想法一向大胆而新奇的赵一伟同学... 我在语文教学中,总喜欢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时间一长,我的那帮学生也被悄悄“感染”,说话做事不喜欢人云亦云,总喜欢独立思考,发表个人独特见解。这不,下周一要学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一课,想法一向大胆而新奇的赵一伟同学这回更加异想天开:“老师,我想来教这节语文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语文教学 标新立异 语文课 学生 学习 同学
下载PDF
语文教学的“深耕”情结
10
作者 王金涛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0年第12期46-46,共1页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深耕”解释为:“指耕地深度达六七寸以上,因为适当的深耕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防止作物倒伏,消灭杂草等。”孰知,这种“深耕”方法也是我们当前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教学智慧。笔者试从自己所执教...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深耕”解释为:“指耕地深度达六七寸以上,因为适当的深耕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防止作物倒伏,消灭杂草等。”孰知,这种“深耕”方法也是我们当前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教学智慧。笔者试从自己所执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谈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深耕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现代汉语词典》 土壤结构 土壤肥力 教学智慧 执教
下载PDF
不能忘却的“言语形式”——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下第七单元课文教学为例
11
作者 梅志军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3年第5期24-25,共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其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主要写爱因斯坦和一个小女孩之间的故事,反映了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介绍了樟树...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其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主要写爱因斯坦和一个小女孩之间的故事,反映了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介绍了樟树有许多可贵之处,要求同学们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黄河的主人》一文则依次写了黄河、黄河中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赞扬了艄公是"黄河的主人"。因为教材是按照主题(如本单元的主题是"名人风采")编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苏教版 课文教学 言语形式 《黄河的主人》 精读课文 科学事业
下载PDF
有效整合,适度拓展——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12
作者 张明凤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8年第6期20-22,共3页
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共安排了三篇课文,三篇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选材独特,选择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共安排了三篇课文,三篇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选材独特,选择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则借物喻人,通过对故居樟树外形、生长特点和永保拒虫的香气的描写,来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年级 苏教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有效整合 教学设计 下册 阅读 细节描写
下载PDF
记人叙事散文,请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13
作者 陈洪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3年第4期63-64,共2页
教学写人散文,应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以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为突破口走近主人公,感受和感悟,从而受到主人公品格的陶染。小语教材中各类记人叙事散文的作者情感表达途径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作者参与主... 教学写人散文,应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以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为突破口走近主人公,感受和感悟,从而受到主人公品格的陶染。小语教材中各类记人叙事散文的作者情感表达途径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作者参与主人公叙事,在叙事的过程中,隐含着情感脉络(如《第一次抱母亲》);第二,作者虽然没有参与主人公叙事,但却直接抒发了情感(如《海伦·凯勒》);第三,作者只摆出事实,仿佛没有抒情(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下面谈谈如何从理解作者情感表达的角度教学这三类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表达方式 叙事散文 作者 记人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第一次抱母亲》 主人公 教学
下载PDF
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应对策略
14
作者 黄瑞夷 《小学语文》 2011年第4期26-27,共2页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清楚应该如何取合学生的反馈信息,以致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被错过或误读了。笔者现结合教学提出几种有效应对策略。一.改被动等待为问题转换 苏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有《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文后有一道...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清楚应该如何取合学生的反馈信息,以致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被错过或误读了。笔者现结合教学提出几种有效应对策略。一.改被动等待为问题转换 苏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有《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文后有一道问答题:“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吗?”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对“伟大”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课堂上可以形成不同观点双方的辩论阵营,进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信息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学生 结合教学 开放式问题 问题转换 课标教材 四年级
下载PDF
耐心期待精彩
15
作者 张虹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04年第2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小学 语文教学 教学片断 教学民主
下载PDF
由“小不同”引发的思考……
16
作者 陈春雯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第1期67-68,共2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同教师面对同样一篇课文,教学的流程大同小异,但给学生的学习感受却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差之千里。细细品味,恰是教学中的这些"小异",折射出教师的课程理念与教学智慧,也决定着课堂教学品质与效果的不同。一...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同教师面对同样一篇课文,教学的流程大同小异,但给学生的学习感受却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差之千里。细细品味,恰是教学中的这些"小异",折射出教师的课程理念与教学智慧,也决定着课堂教学品质与效果的不同。一、"出示信息"VS"聚焦信息"【案例】教学苏教版小语教材四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上课伊始,教师先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对爱因斯坦的了解,然后出示补充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走近这位伟大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课堂教学 教学智慧 课程理念 教学品质 补充资料 教师 学生
原文传递
关注孩子眼中的伟大
17
作者 鲁婷 《宁夏教育》 2010年第2期64-64,共1页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主要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课前,我通过研读教材,捕捉到。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主要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课前,我通过研读教材,捕捉到。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这个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开始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孩子 小学五年级 科学研究 教学设计 苏教版 科学家 生活
原文传递
怎样区别“和”跟“与”
18
作者 丁良桂 《小学语文教学》 2014年第6期56-56,共1页
近日,听了一节语文课,教师在板书课题时,把《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写成了《高尔基与他的儿子》。当学生指出后,教师只说了自己很粗心,把题目写错了,然后改了过来。当时我想:多好的教学资源啊,如果能引导学生比较一下这两个词的区... 近日,听了一节语文课,教师在板书课题时,把《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写成了《高尔基与他的儿子》。当学生指出后,教师只说了自己很粗心,把题目写错了,然后改了过来。当时我想:多好的教学资源啊,如果能引导学生比较一下这两个词的区别,会是课堂的一个亮点。如果教师心中也没底,也可以让学生课后查查字典,进行比较。如此,就会把课堂中的“粗心”转化成有用的学习资源。“和”跟“与”确实很相近,就连意思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作连词的时候“和”表示并列关系;跟“与”的意思相同。“与”也表示和的意思。但是,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发现很多课文的题目中含有“和…‘与”。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诚实与信任》《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为什么有的课题中用“和”,而有的用“与”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狐狸和乌鸦》 引导学生 小学语文教材 《狼和小羊》 “粗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