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福斯特“联结”主题在其宗教观上的体现
1
作者 赵丰年 陈屏 《焦作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7-18,21,共3页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E.M.Forster)是二十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的一贯主题是人与人之间“联结”实现的可能性。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论者多以作品中的人际关系为主要论据,而对其和福斯特独特的的宗教意识之间...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E.M.Forster)是二十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的一贯主题是人与人之间“联结”实现的可能性。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论者多以作品中的人际关系为主要论据,而对其和福斯特独特的的宗教意识之间的联系却很少触及。本文试图以《印度之行》为例,通过具体探讨福斯特对三大宗教详尽刻画的真正意图,指出其宗教兼容思想于“联结”主题在本质上的一致性,进而揭示其宗教兼容思想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 宗教观 《印度之行》 英国 小说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人文主义
下载PDF
福斯特作品中的社会意象及其寓意挖掘
2
作者 彭莹 《作家》 2015年第5X期119-120,共2页
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与文学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创作出了很多文学作品,旨在挖掘人与人之间的深层关系,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情怀。那么,福斯特主要就是通过一些社会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中的创作理念与思想内涵。因此,这些社会... 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与文学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创作出了很多文学作品,旨在挖掘人与人之间的深层关系,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情怀。那么,福斯特主要就是通过一些社会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中的创作理念与思想内涵。因此,这些社会意象是福斯特作品中的核心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房间"意象主要是作家用来批判中产阶级迂腐道德理念的,"霍华德庄园"意象则表达了作家对于现代人生活困境的人文关怀。通过这些意象,作家传达出一种人文思想,即现代人要找到心灵的家园,才可以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文学作品 社会意象 寓意
原文传递
福斯特《霍华德庄园》的多重文化冲突和融合
3
作者 李娜 《作家》 2015年第8X期80-81,共2页
在英国文学发展历史中,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被称为关于英格兰命运的小说,可见这篇小说在英国文学界的地位之高。福斯特通过自己高超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展现了英国多个社会阶层错综复杂的冲突和融合,激发... 在英国文学发展历史中,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被称为关于英格兰命运的小说,可见这篇小说在英国文学界的地位之高。福斯特通过自己高超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展现了英国多个社会阶层错综复杂的冲突和融合,激发了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思考。小说中最后的结果算是皆大欢喜,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作者福斯特内心理想世界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霍华德庄园》 冲突和融合
原文传递
《通往柯林斯之路》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宛悦 邱广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72-74,共3页
《通往柯林斯之路》是英国20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爱德平·摩根·福斯特的小说之一。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大量创作素材都来自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并借此来反映"社会"和"道德"的主题,进而批判现代工业文明隐... 《通往柯林斯之路》是英国20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爱德平·摩根·福斯特的小说之一。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大量创作素材都来自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并借此来反映"社会"和"道德"的主题,进而批判现代工业文明隐藏下的英国人的自私冷漠、情感麻木的灵魂,以及缺乏沟通与理解的荒凉的情感世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真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社会与道德 人文主义理念
下载PDF
寻觅“世外桃源”——解析《天国公共马车》中的二元对立
5
作者 徐晗 陈文娇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4-77,81,共5页
《天国公共马车》是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创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短篇小说,小说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直接取材于英国现实社会,另一个则带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通过这二个世界的对立、对比来反映作者对现有社会的反... 《天国公共马车》是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创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短篇小说,小说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直接取材于英国现实社会,另一个则带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通过这二个世界的对立、对比来反映作者对现有社会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探寻。文章通过解析文中的多个二元对立意象来分析作者建构理想"异界"的意图,意在剖析小说背后潜藏的英国社会问题及英国人的精神状态,将有助于深刻揭示小说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天国公共马车》 二元对立
下载PDF
一部神话原型的罗曼司——《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原型意象解读
6
作者 王静思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36-38,共3页
长久以来,评论界对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作品的研究可见文化研究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和性别研究批评等,从原型批评方面对其作品的研究却着墨不多。笔者通过研读福斯特的早期作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比对诺思洛普·弗莱... 长久以来,评论界对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作品的研究可见文化研究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和性别研究批评等,从原型批评方面对其作品的研究却着墨不多。笔者通过研读福斯特的早期作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比对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理论,发现小说中的大量意象都能对应弗莱建构的原型系统。在此背景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可谓是一部神话原型的罗曼司,其中的丰富原型依然具有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诺思洛普·弗莱 原型
下载PDF
以意象观社会——从象征手法的角度分析《霍华德庄园》及《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联结”现象
7
作者 顾品娴 杨帆 《文教资料》 2020年第13期18-21,共4页
象征手法,是福斯特在小说《霍华德庄园》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运用的典型描写手法。这对人物刻画和情节转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更表现出作者对二十世纪初期英国中产阶级社会弊病的抨击。本研究,从两部作品的场景、音乐、人物... 象征手法,是福斯特在小说《霍华德庄园》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运用的典型描写手法。这对人物刻画和情节转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更表现出作者对二十世纪初期英国中产阶级社会弊病的抨击。本研究,从两部作品的场景、音乐、人物三类意象入手,分析与社会背景和阶级分化相关的意象,探讨它们如何促成小说中的阶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手法 意象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联结
下载PDF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解辖域化研究
8
作者 孙晔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48-52,共5页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讲述了主人公在意大利人文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实现思想和情感升华的故事,批判了英国社会中产阶级保守刻板的思想观念,揭露了工业进步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肯定...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讲述了主人公在意大利人文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实现思想和情感升华的故事,批判了英国社会中产阶级保守刻板的思想观念,揭露了工业进步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肯定了主人公打破阶级局限,努力追求自我和爱情的勇敢尝试。从解辖域化的研究视角,通过辖域化——解辖域化——再辖域化的循环演变过程,构建出主人公的精神成长和情感逃逸,凸显了福斯特小说创作中的时代变革性。小说所倡导的多元文化理念在全球化的今天依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中产阶级 解辖域化
下载PDF
解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节奏的运用
9
作者 段峰松 《文教资料》 2010年第8期25-27,共3页
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从七个面分析小说,节奏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以福斯特的节奏观为理论视角分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贯穿于文章始终的水意象和形成鲜明对比的亲吻场景所构成的典... 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从七个面分析小说,节奏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以福斯特的节奏观为理论视角分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贯穿于文章始终的水意象和形成鲜明对比的亲吻场景所构成的典型节奏的运用,为理解和欣赏这部小说的主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节奏
下载PDF
探究《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露西自我意识觉醒
10
作者 白娟 《海外文摘》 2019年第13期18-19,共2页
在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作者以露西这一贵族女性视角在通过不同场景的调整,用开放的意大利与保守的英国社会对照,阐扬了两种文化互异性来表现露西的自我意识的这一历程。
关键词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自我意识 女权主义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下载PDF
灵感的忽至与永逝——《离开科罗诺斯的路》主题新探
11
作者 梅申友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1年第4期1-11,共11页
《离开科罗诺斯的路》是福斯特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长期以来评论者认为同它互文的只有索福柯勒斯的《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实际上跟此短篇构成深层暗涉的乃是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探讨的都是灵感忽至继而被干扰,最终永逝的现象,... 《离开科罗诺斯的路》是福斯特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长期以来评论者认为同它互文的只有索福柯勒斯的《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实际上跟此短篇构成深层暗涉的乃是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探讨的都是灵感忽至继而被干扰,最终永逝的现象,在展现个体潜意识巨大力量的同时,又揭示了人际关系与灵感维系之间的关系。结合福斯特创作时的境况,此作品的自传成分不言而喻:作者在肯定灵感重要的同时,又担心身边因没有一个致力于连接的人而让灵感付之东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离开科罗诺斯的路》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忽必烈汗》 灵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