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流言》到《爱憎表》——晚年张爱玲人生观念的转变解析
1
作者 张瑞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3-48,共6页
2016年张爱玲最新"遗作"《爱憎表》手稿整理结束,并在台湾和内地相继刊出,这一自传性散文的发表为考察晚年张爱玲人生观念的转变提供了重要资料。张爱玲在早年散文集《流言》和晚年散文《爱憎表》中对相同事件有着不同的表述... 2016年张爱玲最新"遗作"《爱憎表》手稿整理结束,并在台湾和内地相继刊出,这一自传性散文的发表为考察晚年张爱玲人生观念的转变提供了重要资料。张爱玲在早年散文集《流言》和晚年散文《爱憎表》中对相同事件有着不同的表述,通过对此现象的研究可以探析晚年张爱玲人生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她对死亡的重新思考和对回归家庭之爱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憎表 晚年 死亡 家庭
下载PDF
朝语夕答:张氏叙事的敏锐与日常——评张爱玲散文《爱憎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琪珉 《阴山学刊》 2017年第2期63-67,共5页
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奇女作家,其别出心裁的叙事技巧历来为人津津乐道。近期面世的散文《爱憎表》,也充分呼应了她独特的叙事特征。首先,从其细腻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可看出她对高门巨族和底层百姓生活细部的见微知著;其次,从... 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奇女作家,其别出心裁的叙事技巧历来为人津津乐道。近期面世的散文《爱憎表》,也充分呼应了她独特的叙事特征。首先,从其细腻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可看出她对高门巨族和底层百姓生活细部的见微知著;其次,从其私人化的日常叙事可感受到张爱玲文章中意象暗示、人事布局和苍凉历史感里显露出的生命虚无主义的人生哲学。《爱憎表》崇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使它在张学研究中具有不可小觑的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憎表 张爱玲散文 社会观察力 日常叙事
下载PDF
张爱玲与“细节肥大症”——以遗作《爱憎表》为分析中心
3
作者 马泰祥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54,共5页
作为自然主义文论关键词的"细节肥大症",本源自左拉对自己创作风格的评述,经过理论旅行成为了后世论者批评现实主义写作末流的一种病症表现。张爱玲的创作接续了中国传统世情文学对于微观家庭政治学的体认和对细节的超常规强... 作为自然主义文论关键词的"细节肥大症",本源自左拉对自己创作风格的评述,经过理论旅行成为了后世论者批评现实主义写作末流的一种病症表现。张爱玲的创作接续了中国传统世情文学对于微观家庭政治学的体认和对细节的超常规强调,以创作中对于细节的极致雕琢及情节的充沛与盈实丰富了"细节肥大症"的文学内涵。通过研读晚近出土的创作《爱憎表》,可发现张爱玲细节肥大的文学工艺生成机制与既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细节肥大症 爱憎表
下载PDF
《爱憎表》与张爱玲的“无可奈何”
4
作者 程小强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2期186-197,共12页
《收获》杂志2016年'长篇专号·秋冬卷'刊发的张爱玲散文遗作《爱憎表》,解决了张爱玲人与文研究上的数个难题。基于时间一维性认知的死亡恐惧成为张爱玲一生惊惧所在,由此促成张氏之人与文着染了浓重的自私、虚无、苍凉、... 《收获》杂志2016年'长篇专号·秋冬卷'刊发的张爱玲散文遗作《爱憎表》,解决了张爱玲人与文研究上的数个难题。基于时间一维性认知的死亡恐惧成为张爱玲一生惊惧所在,由此促成张氏之人与文着染了浓重的自私、虚无、苍凉、绝望等灰色调;张爱玲从幼时入学以来直至就读'港大'期间对考试的惧怕,显示了其'天才作家'光环的迷离:应试能力奇差的张爱玲走上文学道路并非才华横溢的表现,而是无奈之中的优化选择,进而暴露了其妥协的为人与为文之失;至于张爱玲对母亲心性行为的追忆,则在既有的具情感温度的母亲与作为人生重创的母亲之两极形象外,重构了一个现代奔放又深具美丽新风雅的母亲对其一生文明生活和现代意识的启示与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憎表 死亡意识 考试事件 妥协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