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爱欲叙事与唐传奇的文体建构
1
作者 李军均 徐嘉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126,共6页
初盛唐时期成书之《赵后别传》,以丽人、丽事为主题的爱欲叙事,抒发了作者个体的荒田野草之悲,形成一种新的叙事模式。从初盛唐到中唐的社会变迁,让士人群体具有普遍的荒田野草之悲,因而效仿《赵后别传》创作单篇传奇小说,抒写个人的隐... 初盛唐时期成书之《赵后别传》,以丽人、丽事为主题的爱欲叙事,抒发了作者个体的荒田野草之悲,形成一种新的叙事模式。从初盛唐到中唐的社会变迁,让士人群体具有普遍的荒田野草之悲,因而效仿《赵后别传》创作单篇传奇小说,抒写个人的隐微之情。这类单篇传奇小说,从文体而言,既有文章之美,也有个体之情,摆脱了先唐文类的窠臼,形成一种新的文体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后别传》 爱欲叙事 中唐单篇传奇 文体
下载PDF
郁达夫爱欲叙事的维度及流变
2
作者 宋琼英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9-201,共3页
郁达夫性爱叙事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其性爱叙事的构建维度是复杂多元的,除一般意义的个性解放外,民族国家意识,现代知识者的道德存在等也是其重要因素。但一旦其支撑因素仅为欲望本身,则意味着其审美意蕴的枯窘与... 郁达夫性爱叙事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其性爱叙事的构建维度是复杂多元的,除一般意义的个性解放外,民族国家意识,现代知识者的道德存在等也是其重要因素。但一旦其支撑因素仅为欲望本身,则意味着其审美意蕴的枯窘与创作生命的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爱欲叙事 维度 流变
原文传递
论米歇尔·维勒贝克小说中的爱欲叙事与伦理困境
3
作者 胡华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46,共13页
爱欲书写是米歇尔·维勒贝克创作的标签与金线,引起臧否两极评论。本文综观作家七部小说,聚焦爱欲叙事,解析其主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符号学原理,探索"性"的叙事功能及文体角色,将小说人物身上的性征推演应用到叙事及... 爱欲书写是米歇尔·维勒贝克创作的标签与金线,引起臧否两极评论。本文综观作家七部小说,聚焦爱欲叙事,解析其主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符号学原理,探索"性"的叙事功能及文体角色,将小说人物身上的性征推演应用到叙事及文风分析,透视"性"符号后的社会文化意义;最终在叩问爱欲书写的动力与指向中揭示后现代社会伦理困境。作者笔下的爱欲叙事是人性本心与社会表征的内外应和,展现出当代人的身心面貌及所处社会图景。迷茫彷徨中不失的是找寻与希冀,这种未来无限性彰显了维勒贝克的叙事诗学与伦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歇尔·维勒贝克 爱欲叙事 符号矩阵 伦理困境 后现代
原文传递
《少帅》:反传奇的传奇叙事——兼论张爱玲的创作困境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小强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6-20,共5页
张爱玲的遗作《少帅》以民国时代最富传奇色彩的张学良与赵一荻的爱情故事为原型,传述了主人公陈叔覃和周四的爱情故事。张爱玲一反既往的张学良与赵一荻的传奇想象与叙写模式,着重突出了作为大人物在大时代里的"小团圆"情节... 张爱玲的遗作《少帅》以民国时代最富传奇色彩的张学良与赵一荻的爱情故事为原型,传述了主人公陈叔覃和周四的爱情故事。张爱玲一反既往的张学良与赵一荻的传奇想象与叙写模式,着重突出了作为大人物在大时代里的"小团圆"情节,形成与张氏沦陷时期文学不同的反传奇叙事法。《少帅》中的爱欲叙事既是张胡恋的"繁华春梦"在张爱玲晚期文学中的再现,也凸显了其以自身经验替补文学想象严重不足的创作困境。《少帅》清晰地显示了张爱玲于1946年之后在文学叙事上的突破努力及无法克服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帅》 爱欲叙事 晚期文学 创作困境
下载PDF
沈从文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接受和创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玉林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79-84,共6页
沈从文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从湘西进入都市伊始,就对弗洛伊德为主体的现代心理学有着接触。精神分析学说成为了他观察人世的重要学说,也影响到了他对都市生活和乡村世界中人物爱欲与生活的表现。随着认识的深入... 沈从文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从湘西进入都市伊始,就对弗洛伊德为主体的现代心理学有着接触。精神分析学说成为了他观察人世的重要学说,也影响到了他对都市生活和乡村世界中人物爱欲与生活的表现。随着认识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他的创作最终摆脱了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倚重和束缚,而更为优美、开阔和高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精神分析学说 爱欲叙事
下载PDF
传奇之首:《赵后别传》的文体与中唐传奇的发生
6
作者 李军均 《华中学术》 2021年第1期99-108,共10页
《赵后别传》(又名《赵后外传》《赵飞燕外传》《飞燕外传》),托名汉代伶玄著,实则成书于初盛唐间。在流播过程中,《赵后别传》或被有意删改,或因传录舛讹,形成不同的文本,如书名的改换与"伶玄自叙"等副文本刊削改窜等现象,... 《赵后别传》(又名《赵后外传》《赵飞燕外传》《飞燕外传》),托名汉代伶玄著,实则成书于初盛唐间。在流播过程中,《赵后别传》或被有意删改,或因传录舛讹,形成不同的文本,如书名的改换与"伶玄自叙"等副文本刊削改窜等现象,导致学界对其成书时间的考订多有异见。据其流播过程和文本的内外证,《赵后别传》正文本应包含"伶玄自叙","桓谭云""荀勖校书奏语"则系后人增饰的副文本。就正文本而言,《赵后别传》借历史因由和传说,以赵飞燕姊妹的爱欲为核心,抒写基于生命个体的"荒田野草"之悲,因情著文,因文生事,是一种有意以文采和意想结构且有别于史传体的新文体,是中唐单篇传奇文体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后别传》 初盛唐 爱欲叙事 传奇文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