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体与仁民爱物:西方通体性理论的缺陷及其补充之道
1
作者 南宫梅芳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80,共12页
“通体性”是一种融合了新物质主义和物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成果的后人类主义理论。它认为,所有生命本质上都是物质的具身,同属包括人类在内的“超人类”整体,并发生持续不断的、物质性的、动态的及内在交互式的相互融通和塑造。“通体... “通体性”是一种融合了新物质主义和物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成果的后人类主义理论。它认为,所有生命本质上都是物质的具身,同属包括人类在内的“超人类”整体,并发生持续不断的、物质性的、动态的及内在交互式的相互融通和塑造。“通体性”是西方学者在反对身心二元对立道路上的又一个理论成果,但是其理论缺陷也显而易见:首先,从物质性具身的“通”过渡到人类个体的道德和责任,这其中的逻辑转换比较生硬;其次,淡化了因为人类社会内部政治经济的不公平所带来的环境非正义等问题。我国儒家传统的“仁民爱物”哲学思想可为消解上述缺陷提供参照。它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从“亲亲”到“仁民”到“爱物”,推己及人,将“仁”延展到世间万物,其伦理逻辑更清晰,有助于弥补西方通体性理论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体性 物质性 内在交互 伦理 仁民爱物
下载PDF
无为、知止、贵生、爱物——道家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董军 杨积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205,共4页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术理论,生态伦理学是在西方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但我们必须肯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态伦理智慧。挖掘整理这些思想观点既可以扩展现代环境保护思想的思维空间和内容,又能够为当代环境保护提供崭新的思...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术理论,生态伦理学是在西方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但我们必须肯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生态伦理智慧。挖掘整理这些思想观点既可以扩展现代环境保护思想的思维空间和内容,又能够为当代环境保护提供崭新的思维视角和独特的理论资源,进而为当前的环保措施提供借鉴。本文从道家的平等主义生态价值观、整体主义生态自然观入手,分析道家物无贵贱、有机和谐的生态伦理原则,进而探讨道家思想中无为、知止、贵生、爱物的生态伦理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生态伦理 物无贵贱 无为 知止 贵生 爱物
下载PDF
儒家爱物观念与当代生态伦理 被引量:6
3
作者 焦国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87,共7页
儒家爱物观念与当代生态伦理焦国成自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人与自然外界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破坏着人们眼前的幸福生活,甚至已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解决生态问题,协调好人与自... 儒家爱物观念与当代生态伦理焦国成自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人与自然外界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破坏着人们眼前的幸福生活,甚至已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解决生态问题,协调好人与自然外界的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爱物 早期儒家 万物一体 《周易》 人类沙文主义 宇宙 现代工业文明 天地之心 伦理思想
下载PDF
朱熹对《孟子》“仁民而爱物”的诠释——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生态观 被引量:3
4
作者 乐爱国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69,139,共5页
朱熹推崇《孟子》的"仁民而爱物",并作了诠释,但是,如果由此简单地以为朱熹主张应当像对人之爱那样爱护自然万物,那是不确切的。像先秦儒家一样,朱熹强调"爱有差等",并且以"理一分殊"为依据;因而在朱熹看... 朱熹推崇《孟子》的"仁民而爱物",并作了诠释,但是,如果由此简单地以为朱熹主张应当像对人之爱那样爱护自然万物,那是不确切的。像先秦儒家一样,朱熹强调"爱有差等",并且以"理一分殊"为依据;因而在朱熹看来,爱物与爱人是不同的。同时,朱熹又不是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服从于人的需要,而是吸取了贾谊《新书》的观点,把"爱物"与对自然物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结合起来,并且认为,应当尊重自然,根据不同自然物的特性,使万物各得其所;这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生态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孟子》 仁民而爱物 生态观
下载PDF
寓于爱物愤世中的美——济慈及其《秋颂》和《夜莺颂》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修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77-81,共5页
传统评论往往只是把济慈看作是表现感情和自我的“主观”诗人,有的则视他为敏感的唯美主义者,忽视了济慈与其他浪漫主义诗人的不同之处。事实上,济慈是一位对社会和政治问题十分关注、对诗和人生有许多独特见解并且在艺术上颇有建树... 传统评论往往只是把济慈看作是表现感情和自我的“主观”诗人,有的则视他为敏感的唯美主义者,忽视了济慈与其他浪漫主义诗人的不同之处。事实上,济慈是一位对社会和政治问题十分关注、对诗和人生有许多独特见解并且在艺术上颇有建树和影响的杰出诗人。本文借鉴美国新批评的观点,采用细读手法,通过对济慈名诗《秋颂》和《夜莺颂》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具体分析,展示济慈愤嫉世道、热爱自然、渴望自由却又苦于无门的痛苦心情及其艺术构思、词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颂》 济慈 《夜莺颂》 浪漫主义诗人 自我意识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 《希腊古瓮颂》 大自然 爱物 愤世
下载PDF
“仁民爱物”与孟子的生态智慧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海文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5期48-54,共7页
孟子经由成语敞开的生态智慧,涉及多方面的主题:从物自身的分析看,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带有天定的使命,必须尊重并保护世界的差异性;从审视人对物的僭越看,不要把太多的人为强加给大自然,自作聪明只会更加伤害自然界;从倡导人对物的呵护... 孟子经由成语敞开的生态智慧,涉及多方面的主题:从物自身的分析看,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带有天定的使命,必须尊重并保护世界的差异性;从审视人对物的僭越看,不要把太多的人为强加给大自然,自作聪明只会更加伤害自然界;从倡导人对物的呵护看,禽兽同样需要人的"不忍",应当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行其所无事"是生态治理的最高智慧。我们不必把孟子抬高为生态学家,但其生态智慧以"仁民爱物"为点睛之笔,朗现了生态关怀的伦理共识,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极富思想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成语 仁民爱物 生态智慧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儒家“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意蕴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圆圆 张彭松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对于西方现代性价值观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及其解决路径,生态伦理无法从西方文化内部突破传统观念的禁忌,而开始借助于"东方转向",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中寻找精神资源。与道家的"无为"、佛家的"无我"主题不同... 对于西方现代性价值观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及其解决路径,生态伦理无法从西方文化内部突破传统观念的禁忌,而开始借助于"东方转向",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中寻找精神资源。与道家的"无为"、佛家的"无我"主题不同,儒家的"仁民爱物"由血缘亲疏的人际伦理关系扩大到整个自然界,在人与天地万物共生同存的"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走向"制天命而用之"与"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相辅相成的生态伦理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家 仁民爱物 天人合一 生态伦理
下载PDF
“仁民而爱物”:孟子对“物我关系”的探讨——兼论环保主义者对孟子思想的误读 被引量:2
8
作者 夏增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2-15,共4页
孟子曰:仁民而爱物。其"爱物"思想,继承和发挥了先儒"物我为一"和"物性善"的思路,强调"物"与"我"的并存和并立,表现出一种整体主义的宇宙观。但同时,孟子也把人伦的概念引入其"... 孟子曰:仁民而爱物。其"爱物"思想,继承和发挥了先儒"物我为一"和"物性善"的思路,强调"物"与"我"的并存和并立,表现出一种整体主义的宇宙观。但同时,孟子也把人伦的概念引入其"物我关系"的论述,突出了其以人类为中心的意识。而且,孟子提倡"爱物",目的在于使"物"为"我"所用,以施"仁政"、行"王道"。从孟子思想中推导出的环保主义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附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民 爱物 物我(自然与人)关系
下载PDF
论儒家的“仁民爱物”思想及其生态哲学意蕴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维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3期4-5,共2页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突破了自然系统的界限,在物质文明极大发展的同时,造成了环境系统的极度恶化,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引起人们普遍的焦虑和不安。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系统、生态系统的关系,解决诸者之间的...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突破了自然系统的界限,在物质文明极大发展的同时,造成了环境系统的极度恶化,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引起人们普遍的焦虑和不安。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系统、生态系统的关系,解决诸者之间的矛盾。关注、关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问题,早在2500年前的儒家即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生态伦理的思想和观念,它的“仁民爱物”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意蕴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仁民爱物 生态哲学
下载PDF
仁民爱物的生活观对绿色设计的启示
10
作者 夏丽雯 李辉熠 +1 位作者 张立里 罗练 《设计艺术研究》 2011年第2期26-29,共4页
世界工业化进程使生态问题空前地突显出来,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此背景下绿色设计被提出。然而,当今人们对绿色设计的理解过于狭隘,设计的目标被局限于对实体利益和物质利益的重视。其实,在一个不断城市化的世界... 世界工业化进程使生态问题空前地突显出来,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此背景下绿色设计被提出。然而,当今人们对绿色设计的理解过于狭隘,设计的目标被局限于对实体利益和物质利益的重视。其实,在一个不断城市化的世界里,令人满意和更为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取决于人与自然的紧密接触,这种积极接触所带来的体验与感受,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反思人类的文化和生活观,可以对绿色设计进行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设计 仁民爱物 情感态度 生命体验
下载PDF
从“君子远庖厨”看“仁民爱物”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晓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9期25-25,45,共2页
分析"君子远庖厨"的命题意义,结合儒家易学的"天人合一","天人同诚"观,阐述孟子"仁民而爱物"的思想。指出孟子的性善论启示在于有仁爱之心的民众才会去爱护万物,人类取之于自然须有造福于民的... 分析"君子远庖厨"的命题意义,结合儒家易学的"天人合一","天人同诚"观,阐述孟子"仁民而爱物"的思想。指出孟子的性善论启示在于有仁爱之心的民众才会去爱护万物,人类取之于自然须有造福于民的生态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君子远庖厨 人禽之辩 仁民爱物 生态伦理
下载PDF
爱物思想的伦理向度
12
作者 吴晓番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0,共4页
随着对西方现代性的反思,以征服与改造自然为核心的发展观念已逐渐为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所替代,强调"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思想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儒家的爱物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 随着对西方现代性的反思,以征服与改造自然为核心的发展观念已逐渐为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所替代,强调"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思想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儒家的爱物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根据,从伦理学的角度而言,其内含实用、本体和德性三个向度。它立于日用伦常,推于万物一体,终于成己成物;它不同于注重"权利诉求"的应用伦理学,是一种追求德性完善的本体伦理学,是现代生态伦理的重要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物 实用 本体 德性
下载PDF
孟子“爱物论”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透视
13
作者 陈锦太 刘琳丽 《甘肃高师学报》 2015年第3期120-122,共3页
孟子曰:仁民而爱物,其"爱物论"伦理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审视并发掘孟子"爱物论"伦理思想蕴涵的价值对于树立生态道德、重视生态教育、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孟子 爱物 生态道德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中国古代女性的信仰与爱物传统
14
作者 莽萍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中国古代女性的信仰与爱物传统源远流长。其信仰并不限于儒、佛、道等宗教或哲学,其爱物传统更是深切而广泛。本文主要从佛道信仰与儒家化育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女性的信仰与爱物传统。本文的研究表明,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中国古代女性不... 中国古代女性的信仰与爱物传统源远流长。其信仰并不限于儒、佛、道等宗教或哲学,其爱物传统更是深切而广泛。本文主要从佛道信仰与儒家化育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女性的信仰与爱物传统。本文的研究表明,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中国古代女性不但容易感受到宗教的吸引力,而且敏感、虔诚、坚韧和富于同情心,这些特质使得她们不仅身体力行,去实践慈心爱物的宗教信条,而且透过其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特殊角色,对培育和教化社会的良知良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宗教信仰 爱物 佛教 道教 恻隐之心
下载PDF
朱熹论“爱物”:“取之有时,用之有节”
15
作者 乐爱国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5期60-67,共8页
孟子讲"仁民而爱物",讲爱有差等。朱熹把对孟子"仁民而爱物"的解读,与"理一分殊"结合起来,强调爱人与爱物的差异,又通过其《仁说》讲"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quo... 孟子讲"仁民而爱物",讲爱有差等。朱熹把对孟子"仁民而爱物"的解读,与"理一分殊"结合起来,强调爱人与爱物的差异,又通过其《仁说》讲"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认为此心"在天地则坱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并最终把"爱物"解读为"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这样的解读,不仅具有经典诠释上的新意,而且可以为当今生态危机情况下寻求人与自然相处之道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仁爱 爱物 取之有时 用之有节
下载PDF
杜甫漂泊西南时期“仁民爱物”诗探析
16
作者 祁福雪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2-63,共2页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今存一千四百余首。仅漂泊西南十一年间所创作的诗篇即占其作品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表现了诗人为人民呼号奔走,关心下层民众生活,向上层统治者勇敢进谏,希求整顿乱世,拯民兴国的耿耿衷心和拳拳爱民之意。本...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今存一千四百余首。仅漂泊西南十一年间所创作的诗篇即占其作品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表现了诗人为人民呼号奔走,关心下层民众生活,向上层统治者勇敢进谏,希求整顿乱世,拯民兴国的耿耿衷心和拳拳爱民之意。本文从相关诗歌作品出发,分析阐发其作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漂泊西南 仁民爱物
下载PDF
杜甫诗歌鱼意象的仁民爱物思想解析
17
作者 周克勤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7-59,共3页
杜甫诗歌多达百余首涉及鱼意象,其中约二十首诗的鱼意象体现了儒家仁民爱物思想:施行仁政,反对渔夺,不使民众成为困网之鱼,避免战乱,不使百姓、士兵成为俎上之鱼;不滥捕鱼类,取之有节;推恩及鱼,与鱼为友。分析此类鱼意象有助于全面了解... 杜甫诗歌多达百余首涉及鱼意象,其中约二十首诗的鱼意象体现了儒家仁民爱物思想:施行仁政,反对渔夺,不使民众成为困网之鱼,避免战乱,不使百姓、士兵成为俎上之鱼;不滥捕鱼类,取之有节;推恩及鱼,与鱼为友。分析此类鱼意象有助于全面了解杜甫思想,深刻理解杜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歌 鱼意象 仁民爱物
下载PDF
中国传统的爱物道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8
作者 孟季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 2013年第12期69-69,共1页
“爱物”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爱惜一切与人生存密切相关的的事物,这也是“天人合一”哲学的核心内容该文着力探讨“爱物”道德思想的内容及其对于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爱物道德思想 现代价值 自然事物
下载PDF
宝玉的爱物观及其语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果 《韶关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9-32,共4页
宝玉的爱物观造成了相对主义的宽容 ,但其主旨恰在于人是目的 ,通过对爱物观语境的回溯 。
关键词 爱物 语境分析 宝玉 《红楼梦》
下载PDF
大学生拖欠学费现象的另一个视角——加强勤俭爱物的传统道德教育
20
作者 易健华 《跨世纪》 2009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大学生拖欠学费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文章从加强勤俭爱物的传统道德教育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勤俭 爱物 取物以时 节用有度 原则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