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场爱的救赎与回归之旅——电影《中央车站》的精神生态解读
1
作者 冯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0-101,共2页
从精神生态角度来看,电影《中央车站》讲述了一个老女人与一个小男孩的一场爱的救赎、追寻与回归之旅。现代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疏离化,可以通过"爱"这个良方得到治愈;人的精神生态危机,也可以经由"永恒的爱"得到缓解甚至痊愈。
关键词 《中央车站》 精神生态 爱的救赎
下载PDF
“罪”的审视与爱的救赎——评李诗德《花屋坪》
2
作者 刘波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第12期122-123,共2页
李诗德的中篇小说《花屋坪》(《莽原》2020年第3期)内容并不算复杂,它是一个关于贫穷、爱情、犯罪与救赎的人性故事,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江汉平原上楚风民俗的亲切感。其实,以时代性观之,我们可以称之为“1990年代的爱情”,它是1980年代纯... 李诗德的中篇小说《花屋坪》(《莽原》2020年第3期)内容并不算复杂,它是一个关于贫穷、爱情、犯罪与救赎的人性故事,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江汉平原上楚风民俗的亲切感。其实,以时代性观之,我们可以称之为“1990年代的爱情”,它是1980年代纯真爱情的某种延续,在诱惑、仁义、幽暗之外,又多了一份宽恕与坚守的力量。我之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进入《花屋坪》,很大程度上在于李诗德乡土诗化小说创作的独特性——那种气息和风格仅属于这位诗人笔下凝练生动的修辞表达,以及对人物和时代的形象把握。至少从那篇《一辈子做一个窑匠》开始,这样的气息就来自作家纯正的乡土风,那是他熟悉的经验和场域,更是他知根知底的人与事。《花屋坪》同样如此,它由一个普通早晨的一场小小的意外开始——曹落安家的芦花公鸡和警车撞了,故事就此埋下了伏笔,留下了悬念。这似乎是李诗德近年小说写作的一种新技艺,他将叙事美学首先落在了视角和结构上,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写作 李诗 诗化小说 花屋 叙事美学 楚风 爱的救赎 修辞表达
下载PDF
爱与救赎的源头——论《吉拉德的幻象》中杰克·凯鲁亚克的“垮掉”之爱
3
作者 郁敏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2-45,共4页
放荡不羁、挑战世俗是"垮掉的一代"作家的集体标签,读者们习惯于关注作品的反叛性,满足于作品中惊世骇俗的文字和不循常规的生活带来的想象快意,而较少去感知"垮掉"作家孤独、无奈、痛苦和渴望救赎的复杂内心世界... 放荡不羁、挑战世俗是"垮掉的一代"作家的集体标签,读者们习惯于关注作品的反叛性,满足于作品中惊世骇俗的文字和不循常规的生活带来的想象快意,而较少去感知"垮掉"作家孤独、无奈、痛苦和渴望救赎的复杂内心世界。对于杰克·凯鲁亚克的创作,人们更多的也只是关注《在路上》(1957)中畅快淋漓流浪生活,而忽视了凯鲁亚克在其他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心苦痛与爱的诉求。通过分析凯鲁亚克在另一部小说《吉拉德的幻象》(1956)中所塑造的被视为上帝的使徒却于九岁早夭的吉拉德·杜洛兹身上所闪现的爱与善,展现作者对美国二战后疯狂而冷漠的社会现实的批判与企图找到精神救赎之路的信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掉的一代 爱的救赎 信仰尝试
下载PDF
少年肇事逃逸,大义母亲演绎爱的救赎
4
作者 复林 《伴侣》 2021年第1期44-46,共3页
肇事逃逸,雨夜车祸留下隐患家住辽宁省锦州市的赵博,在他9岁时,父母因感情不和而离异,他跟着母亲周兰芝生活。
关键词 肇事逃逸 兰芝 爱的救赎 辽宁省锦州市 母亲
原文传递
一部人类灾难史,一曲爱的赞歌——论《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的救赎主题
5
作者 李静 《芒种(下半月)》 2017年第4期61-62,共2页
巴恩斯在《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中采用多重叙述角度,让被"传统世界史"边缘化了的人或动物发声,呈现了一部灾难的历史,明确指出爱情是人类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真正的"方舟".本文以小说中的"半章"为轴心,探讨如何在亦实亦虚、... 巴恩斯在《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中采用多重叙述角度,让被"传统世界史"边缘化了的人或动物发声,呈现了一部灾难的历史,明确指出爱情是人类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真正的"方舟".本文以小说中的"半章"为轴心,探讨如何在亦实亦虚、无从探究的历史中反思现代文明,在危机四伏中把握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史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指涉 爱的救赎
原文传递
自然与人的神性感应——满都麦与普里什文生态文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马晓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5-111,共7页
蒙古族作家满都麦的创作始终贯穿着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文化建构,使他成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正是在这一文化层面上,满都麦与普里什文一样,对自然有着“亲人般的关注”。草原的荒漠化是满都麦生态文学的主题之一,自然与人的融合则是普... 蒙古族作家满都麦的创作始终贯穿着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文化建构,使他成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正是在这一文化层面上,满都麦与普里什文一样,对自然有着“亲人般的关注”。草原的荒漠化是满都麦生态文学的主题之一,自然与人的融合则是普里什文对自然“亲人般关注”的行为方式,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对于自然与人关系的思考已经超越了时空,体现出生态整体主义的观念和生态道德,开启了各自民族生态文学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都麦 普里什文 自然与人 生态文学 工业批判 爱的救赎
下载PDF
从基督教义论《古舟子咏》中老水手存活的意义
7
作者 丁亚岚 胡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0期188-190,共3页
柯勒律治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湖畔诗人,一生所留下的诗歌并不多,但却以奇幻著称于世界文学,《古舟子咏》则是他其中一首流芳千古的长篇完整诗作。《古舟子咏》以展示一个古老却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为平台,意在探讨关于人类本性的罪与罚的... 柯勒律治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湖畔诗人,一生所留下的诗歌并不多,但却以奇幻著称于世界文学,《古舟子咏》则是他其中一首流芳千古的长篇完整诗作。《古舟子咏》以展示一个古老却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为平台,意在探讨关于人类本性的罪与罚的问题。诗中的主人翁——老水手在射杀信天翁后遭受到严酷的惩罚,在所有的水手死去后却独自活下来。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中老水手的存活,不仅是对于人与自然回归和谐的一个见证,更是一种完成了基督教教义—信仰救赎和爱的救赎的载体与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观 基督教义 信仰 爱的救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