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自恋”到“他恋”——库切小说《耻》中“爱邻人”之衍变 被引量:1
1
作者 蔡云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2年第1期40-49,共10页
“爱邻如己”这一古老训诫经由弗洛伊德的“自恋之爱”到拉康的“异恋之爱”,最终走向列维纳斯的“爱敌如己”,焕发出积极的当代伦理学意义。库切小说《耻》中主人公卢里与“邻人”的关系正印证了这一经由“自恋”到主体解体乃至“他恋... “爱邻如己”这一古老训诫经由弗洛伊德的“自恋之爱”到拉康的“异恋之爱”,最终走向列维纳斯的“爱敌如己”,焕发出积极的当代伦理学意义。库切小说《耻》中主人公卢里与“邻人”的关系正印证了这一经由“自恋”到主体解体乃至“他恋”的过程,小说通过“爱敌如己”呼吁同质性主体放弃对异质性他者的规约、同化乃至扼杀,倡导包容和接受绝对他者和他性,为当今由于彼此相异的文化、价值观念引发的矛盾冲突和伦理困境指明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邻如己 弗洛伊德 拉康 列维纳斯 《耻》
下载PDF
“爱邻如己”是可能的吗?——拉康视角下的邻人问题与主体的伦理
2
作者 李锋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7,95,共9页
基督教“爱邻如己”的伦理命令在尼采和弗洛伊德那里遇到了强烈的质疑,这一质疑需要通过对邻人问题的思考,回溯到主体与彼者的原初经验,并进一步考察这一伦理命令的心理学基础。拉康区分了作为小彼者的邻人与作为大彼者的邻人的根本不同... 基督教“爱邻如己”的伦理命令在尼采和弗洛伊德那里遇到了强烈的质疑,这一质疑需要通过对邻人问题的思考,回溯到主体与彼者的原初经验,并进一步考察这一伦理命令的心理学基础。拉康区分了作为小彼者的邻人与作为大彼者的邻人的根本不同,他让我们看到对这一伦理命令通常理解的内在盲点与根本困境。通过对“谁是最近的邻人”的问题的讨论,拉康进而阐发了“爱邻如己”这一伦理命令的全新意义。无意识恰恰是每个主体自身最近的邻人,主体面对着自身内在的这种相异性、陌生性的部分不退却,而去创造一种与“邻人”的相处方式,这是“爱邻如己”这一伦理律令在精神分析伦理学的视角下呈现的基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邻如己 拉康 镜像阶段 大彼者 享乐 骑士之 升华
下载PDF
爱邻如己
3
作者 拾柴 《诗刊》 2020年第20期26-26,共1页
或许是早期生命经验的延展。生活中,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将目光放在草丛中出没的小生灵身上,它们机警而逃避的身影总会吸引我的目光,“即便弱小,也能战胜强大”,这是一部剧的名字,用来形容它们十分合适。我不自觉地走近它们,和它们展开隐... 或许是早期生命经验的延展。生活中,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将目光放在草丛中出没的小生灵身上,它们机警而逃避的身影总会吸引我的目光,“即便弱小,也能战胜强大”,这是一部剧的名字,用来形容它们十分合适。我不自觉地走近它们,和它们展开隐秘对话,却也有一种人生自况的意味。身边有朋友常慨叹人类之外仍有其他的生命,我也会想着这博大的星球,造物主在哪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主 爱邻如己 隐秘
原文传递
“爱与死为邻”——论沈从文情爱小说的“爱与死”主题
4
作者 胡斌 《济宁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5-27,共3页
"爱与死"主题贯穿于沈从文情爱小说的始终。沈从文常说"爱与死为邻",爱与死在其情爱叙事中是联结在一起的,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形态。沈从文之所以热衷于"爱与死"主题,这与其早年的传奇经历、弗洛伊德精神... "爱与死"主题贯穿于沈从文情爱小说的始终。沈从文常说"爱与死为邻",爱与死在其情爱叙事中是联结在一起的,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形态。沈从文之所以热衷于"爱与死"主题,这与其早年的传奇经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和湘西文化风情等几个方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死为 沈从文情小说 与死”主题
下载PDF
5,10-CH^+-THF向邻苯二胺转移一碳单元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戚传松 冯大诚 +2 位作者 吕文彩 康从民 蔡政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56-1159,共4页
叶酸辅酶在酶催化的一碳单元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已有大量的实验及实验模拟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研究分析 .本文用 PM3半经验方法对 5 ,1 0 -CH+ -THF向邻苯二胺转移一碳单元的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 ,5 ,1 0 -CH+ -THF... 叶酸辅酶在酶催化的一碳单元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已有大量的实验及实验模拟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研究分析 .本文用 PM3半经验方法对 5 ,1 0 -CH+ -THF向邻苯二胺转移一碳单元的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 ,5 ,1 0 -CH+ -THF中的咪唑啉环有两种开环方式 ,从而使得该反应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 ,每一种途径都经历了 6个反应步骤 ,其中包括限制速度的两次质子转移步骤 .优化计算了每个步骤所有可能的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结构和能量 ,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到了各反应阶段的最优中间体和过渡态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10-CH^+-THF 一碳单元转移 苯二 PM3方法 理论研究 反应机理 量子化学 叶酸辅酶 酶催化
下载PDF
《受害者》中的受难与犹太伦理取向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兮颖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9-75,共7页
《受害者》中的利文撒尔与阿尔比两人既是受害者,同时也是受难者。他们痛苦与荒谬的处境构成了一种双重悖谬。而他们的受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当时的反犹主义倾向造成的,阿尔比将反犹主义思想同化于自己的内心,并施加在利文撒尔身上。他... 《受害者》中的利文撒尔与阿尔比两人既是受害者,同时也是受难者。他们痛苦与荒谬的处境构成了一种双重悖谬。而他们的受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当时的反犹主义倾向造成的,阿尔比将反犹主义思想同化于自己的内心,并施加在利文撒尔身上。他们之间是迫害与被迫害的关系。尽管利文撒尔认为自己对阿尔比的生活与人生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也不必要有负疚感。可是他仍然承担起了责任,这其中"爱邻如己"的犹太伦理思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小说展现了苦难对于受害者的积极意义,它能促使人更加努力地奋斗并最终摆脱苦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害者》 受难 爱邻如己” 犹太伦理取向
下载PDF
自我·他者·责任——《受害者》中的伦理思想之管见
7
作者 赵秀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3-77,共5页
在《受害者》中,贝娄通过戏剧性地展现主人公阿萨·莱文撒尔(Asa Leventhal)和科比·阿尔比(Kirby Allbee)之间的冲突,揭示人类生活的困境,探索人生的意义,表现出贝娄坚信人本善良、爱人类和个人负有社会责任等积极入世的伦理... 在《受害者》中,贝娄通过戏剧性地展现主人公阿萨·莱文撒尔(Asa Leventhal)和科比·阿尔比(Kirby Allbee)之间的冲突,揭示人类生活的困境,探索人生的意义,表现出贝娄坚信人本善良、爱人类和个人负有社会责任等积极入世的伦理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害者》 道德成长 爱邻如己 社会责任
下载PDF
《赫索格》的伦理品性解析
8
作者 彭涛 霍慷颖 《珠江论丛》 2015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问题为核心困境,并以救赎的历史之内在统一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在代表作《赫索格》中以伦理道德,深刻探讨主人翁摩西·赫索格以及整个美国社会陷入的伦理摩西·赫索格作为古代摩西的现代戏仿为契机赋予他人和社会使命... 问题为核心困境,并以救赎的历史之内在统一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在代表作《赫索格》中以伦理道德,深刻探讨主人翁摩西·赫索格以及整个美国社会陷入的伦理摩西·赫索格作为古代摩西的现代戏仿为契机赋予他人和社会使命。赫索格践行“爱上帝”和“爱邻如己”的救赎之路并使:“爱上帝”就必须“爱邻如己”;通过“爱邻如己”而走上“爱上帝”之路。这种内在统一性建构了该小说的伦理品性,“爱”是该小说的伦理核心。这说明贝娄在小说创作中超越了种族狭隘偏见,构建了一种以人性为基础,以“爱”为核心的世界性伦理品质,凸显了贝娄的世界性视野和人文主义关怀,也给人们提供了价值精神或价值关系的伦理道德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索格 犹太伦理 上帝” 爱邻如己”
下载PDF
索尔·贝娄小说的伦理指向解析
9
作者 彭涛 《珠江论丛》 2019年第2期93-107,共15页
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世界以伦理和道德问题为核心,探讨美国犹太知识分子陷入的伦理困境,贝娄赋予他们个人和社会救赎的历史使命,践行"爱上帝"和"爱邻如己"的救赎之路。"爱上帝"通过"... 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世界以伦理和道德问题为核心,探讨美国犹太知识分子陷入的伦理困境,贝娄赋予他们个人和社会救赎的历史使命,践行"爱上帝"和"爱邻如己"的救赎之路。"爱上帝"通过"爱邻如己"被证明,"爱邻如己"为"爱上帝"所充盈,这使贝娄笔下的犹太主人公在世俗中不失神圣性,在平凡中不失善良的人性,凸显作家的人文主义关怀和世界性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伦理 上帝” 爱邻如己”
下载PDF
迈克尔·夏邦《犹太警察工会》的家园主题分析
10
作者 张晓蔓 《今古文创》 2020年第37期16-17,共2页
当今世界犹太民族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历史现象,对于犹太民族的未来发展如何走向,迈克尔·夏邦(Michael Chabon,1963-)以架空历史的写法,从犹太历史渊源、宗教律法深处寻求中心点,在《犹太警察工会》中构建出承载犹太民族发展的“犹太... 当今世界犹太民族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历史现象,对于犹太民族的未来发展如何走向,迈克尔·夏邦(Michael Chabon,1963-)以架空历史的写法,从犹太历史渊源、宗教律法深处寻求中心点,在《犹太警察工会》中构建出承载犹太民族发展的“犹太空间”,把自己对犹太民族发展的关注融入小说《犹太警察工会》中耶路撒冷、居留地、以及绳墙等和犹太民族生存相依的具体犹太元素中,探讨了犹太民族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本文以《犹太警察工会》为例,基于罗森茨威格哲学思想,对犹太民族家园主题做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犹太传统 救赎 爱邻
下载PDF
奥登与上帝
11
作者 陈步云(译) 刘可奕(译)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8年第3期288-300,共13页
亚瑟·基尔希(Arthur Kirsch)的著作《奥登与基督教》(Auden and Christianity)的评论文章。爱德华·门德尔松回顾了奥登对基督教道德内涵的思索过程及其不同阶段宗教体验的幽微变化,细论奥登对“爱邻如己”这一信仰核心的体认... 亚瑟·基尔希(Arthur Kirsch)的著作《奥登与基督教》(Auden and Christianity)的评论文章。爱德华·门德尔松回顾了奥登对基督教道德内涵的思索过程及其不同阶段宗教体验的幽微变化,细论奥登对“爱邻如己”这一信仰核心的体认与实践,并基于此对亚瑟·基尔希的专著给予肯定,认为其能够站在中立的立场上,辨清奥登作品中文学与道德的问题,并对奥登的信仰内容与发展阶段及其如何形塑他的诗歌提供了精确而广泛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登 上帝 爱邻如己 亚瑟·基尔希 《奥登与基督教》
下载PDF
与爱为邻(三首)
12
作者 梦月 《诗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4,共2页
爱人这样的晃跟以往不同我们说话。彼此听见呼吸。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与(三首)》
原文传递
为了世界的和平——从基督教仁爱观分析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国际救援”动机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剑 汤蕾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7-200,共4页
南京大屠杀期间,一群来自欧美的具有基督教信仰背景的第三国公民向南京难民伸出了援手。从基督教仁爱观入手分析,其动机不是反日,也不是亲华,而是为了结束战争,实现世界的和平。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基督教 爱邻如己 仇敌 和平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