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她们”中的“这一个”与“另一个”——田中禾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中“两个母亲”人物谈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思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0-226,共7页
田中禾的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以其新颖独特的叙述方式个性化的人物塑造以及厚重的思想内涵在新世纪众多长篇小说中脱颖而出。小说以马长安的父亲马文昌、生母林春如与养母肖兰芝之间恩怨情仇的故事为主线,以三个人物各自的主体言说... 田中禾的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以其新颖独特的叙述方式个性化的人物塑造以及厚重的思想内涵在新世纪众多长篇小说中脱颖而出。小说以马长安的父亲马文昌、生母林春如与养母肖兰芝之间恩怨情仇的故事为主线,以三个人物各自的主体言说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第一人称多声部叙述结构。其中尤以林春如与肖兰芝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理解的同性关系最为感人。肖兰芝是一个被文学所长期遗忘遮蔽的生气勃勃的女性人物形象,读来有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正是马文昌与肖兰芝和林春如这"两个母亲"之间分合聚散的故事,演绎出那个时代一部独特的家庭性别关系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禾 小说 父亲和她们 创造性构思
下载PDF
在多样的历史叙事中思考——评田中禾的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 被引量:3
2
作者 晋海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8-161,共4页
《父亲和她们》是当代作家田中禾近年来的一部力作,它讲述了"我"的父亲马文昌与"我"的娘肖芝兰、母亲林春如等"她们"之间的爱情史和婚姻史。文本的结构独具匠心,多人叙事分别构成相对封闭的空间,形成多... 《父亲和她们》是当代作家田中禾近年来的一部力作,它讲述了"我"的父亲马文昌与"我"的娘肖芝兰、母亲林春如等"她们"之间的爱情史和婚姻史。文本的结构独具匠心,多人叙事分别构成相对封闭的空间,形成多种声音;文本的逻辑线索缜密清晰,"她们"的叙事旨在追求记忆的真实,而"我"的叙事则重在剪裁,即以主持人的身份,统摄父辈们的历史讲述;于是,读者便很自然地被触发出亲临其境的历史感,并生发出由此所连带的关于主体建构、历史形成等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和她们 叙事 革命 爱情 主体建构
下载PDF
传统、现代、革命文化间的复杂对话——《父亲和她们》的思想意蕴
3
作者 张舟子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82-87,共6页
《父亲和她们》以家族史的形式,追忆了马文昌坎坷曲折的一生以及他与肖芝兰、林春如、刘英三位女性的情感纠葛。小说人物的身份充满了隐喻,整体写实中不乏象征,艺术地展示了传统、现代、革命文化在现当代中国的复杂纠葛。
关键词 父亲和她们 传统 现代 革命
下载PDF
现代知识者的创伤记忆与文学想象——解读田中禾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
4
作者 李少咏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76-81,共6页
以田中禾的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为例,分析其"边缘化"身份处境和后现代创作特征,开掘隐藏于中国知识分子骨子中精神恐惧的根源,再现20世纪知识分子的心灵发展史,对于总结新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不无裨益。此外,... 以田中禾的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为例,分析其"边缘化"身份处境和后现代创作特征,开掘隐藏于中国知识分子骨子中精神恐惧的根源,再现20世纪知识分子的心灵发展史,对于总结新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不无裨益。此外,作品中运用独特的叙述模式和叙事格局,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文学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禾 父亲和她们 知识者 心灵史
下载PDF
儿童期虐待与欺负行为:青少年道德推脱与父亲道德推脱的作用
5
作者 王兴超 田芳芳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本研究基于暴力循环假设和社会学习理论,探究了儿童期虐待影响青少年欺负行为的内在机制,考察了青少年道德推脱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父亲道德推脱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采用短期纵向设计,以有效配对的423名青少年和423名父亲作为... 本研究基于暴力循环假设和社会学习理论,探究了儿童期虐待影响青少年欺负行为的内在机制,考察了青少年道德推脱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父亲道德推脱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采用短期纵向设计,以有效配对的423名青少年和423名父亲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1)T1的儿童期虐待显著正向预测T2的青少年欺负行为。(2)T1的父亲道德推脱显著正向影响T2的青少年道德推脱,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代际传递效应。(3)T2的青少年道德推脱在T1的儿童期虐待和T2的青少年欺负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T1的父亲道德推脱显著调节T1的儿童期虐待对T2的青少年道德推脱和T2的欺负行为的影响路径,但不能调节T2的青少年道德推脱与T2的欺负行为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虐待 青少年道德推脱 欺负行为 父亲道德推脱
下载PDF
“父亲”形象的互文书写——《王蒙自传》与《活动变人形》对照解读
6
作者 黄亚清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1-82,共12页
《王蒙自传》与《活动变人形》中的“父亲”形象,构成了显著的互文现象。作为两种创作路向,自传和小说相互提供由文外看文内的参照性史料。《王蒙自传》为《活动变人形》“父亲”形象倪吾诚的虚构,提供了政治与心理动机的说明;以《王蒙... 《王蒙自传》与《活动变人形》中的“父亲”形象,构成了显著的互文现象。作为两种创作路向,自传和小说相互提供由文外看文内的参照性史料。《王蒙自传》为《活动变人形》“父亲”形象倪吾诚的虚构,提供了政治与心理动机的说明;以《王蒙自传》父亲王锦第为原型,在倪吾诚形象的生成中,见出作家艺术表达中重抒情想象的情感审美,重政治意义的逻辑起点和真诚勇敢的心理线索;受小说人物影响,王锦第与倪吾诚同构,因而在史实、史评、史思三个层面偏离了传记人物的全面性、客观性和思想性。由此可见,关注传记与其他文类编织的史料网络,可弥补文学史偏于虚构文学而致的结构性缺失,赋予文学研究以历史维度和思想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自传》 《活动变人形》 父亲”形象 家族史 互文
下载PDF
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发展历程——基于对《给父亲的信》和《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的解读
7
作者 李乐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4期54-56,共3页
《给父亲的信》和《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被公认为是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材料。本文基于对这两个重要文本的解读,分析了马克思从最开始的法学研究转向哲学的过程,以及马克思转向青年黑格派的缘由;从马克思转向青年黑格尔派之... 《给父亲的信》和《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被公认为是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材料。本文基于对这两个重要文本的解读,分析了马克思从最开始的法学研究转向哲学的过程,以及马克思转向青年黑格派的缘由;从马克思转向青年黑格尔派之后对希腊哲学发展的理解,和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哲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分析中,来探讨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父亲的信》 《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 原子偏斜 自我意识
下载PDF
海豚屋数字仿生训练系统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及其父亲的影响
8
作者 周菲 郭敬民 +3 位作者 刘桂华 郭翀 周小娟 葛品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6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海豚屋数字仿生训练系统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核心症状改善情况及其父亲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法,将100例ASD儿童及其父亲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应用行为分析法(ABA... 目的探讨海豚屋数字仿生训练系统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核心症状改善情况及其父亲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法,将100例ASD儿童及其父亲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干预,试验组在ABA基础上联合使用父亲共同参与式海豚屋数字仿生训练系统干预。采用ABC、CARS、PSI-SF、SDS、SAS评估干预前后ASD儿童的核心症状及其父亲的亲职压力和焦虑、抑郁水平。结果干预后试验组ASD儿童CARS总分,ABC感觉、社交、语言维度和总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父亲的PSI-SF困难儿童维度得分和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BA干预的基础上联合海豚屋数字仿生训练系统可改善ASD儿童的核心症状,减轻父亲的亲职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仿生训练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父亲 亲职压力
下载PDF
母婴肌肤接触时父亲参与肢端保暖在新生儿复温中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蔡青青 郑美凤 秦双梅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 观察母婴肌肤接触时父亲参与肢端保暖在新生儿复温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住院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后24 h内出现低体温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母婴肌肤接... 目的 观察母婴肌肤接触时父亲参与肢端保暖在新生儿复温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住院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后24 h内出现低体温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母婴肌肤接触复温,观察组在母婴肌肤接触同时父亲给予肢端保暖或肌肤接触复温,比较新生儿复温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各时间段体温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1~<2 h、2~3 h、> 3~5 h的啼哭频率、啼哭时间少于对照组,新生儿0.5 h、1 h唾液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父母整体满意度(95.0%,38/40)高于对照组(80.0%,3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7.5%,3/40)低于对照组(20.0%,8/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母婴肌肤接触恢复新生儿体温安全可行,同时进行父亲肢端保暖参与活动可以缩短新生儿复温时间,提高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父亲参与也可以促进家庭和谐,对儿童身心健康有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肌肤接触 父亲 肢端保暖 新生儿 低体温
下载PDF
当代美国儿童养育中的父亲角色:内涵、影响因素与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千帆 祝贺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当代美国儿童养育中的父亲角色呈现出由相对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父亲角色从工具型角色逐步向教养型角色扩展。这一过程受到美国二战后松弛的社会环境、公共卫生理念对儿童家庭环境的关注、大众传媒对父亲角色的宣扬、学界理... 当代美国儿童养育中的父亲角色呈现出由相对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父亲角色从工具型角色逐步向教养型角色扩展。这一过程受到美国二战后松弛的社会环境、公共卫生理念对儿童家庭环境的关注、大众传媒对父亲角色的宣扬、学界理论导向支持、性别权利运动推动以及国家政策鼓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借鉴美国儿童养育中的父亲角色转变经验,我国有必要以提升女性经济地位为关键,通过加快完善家庭友好政策及相关立法、转变社会性别角色观念、提升男性育儿意识、推行父职教育等措施,推动父亲角色向责任型、教养型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儿童养育 父亲角色 父亲参与
下载PDF
新生儿父亲照护体验与角色适应的现象学研究
11
作者 周星星 陈琳 +3 位作者 尚星辰 李霖 王子承 袁媛 《上海护理》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目的探索新生儿父亲对初次分娩的妻子及新生儿的照护体验及其向父亲角色过渡的适应心理。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妻子于2022年7-9月间初次分娩的12名新生儿父亲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Colaizzi七步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针对新生儿父亲照护... 目的探索新生儿父亲对初次分娩的妻子及新生儿的照护体验及其向父亲角色过渡的适应心理。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妻子于2022年7-9月间初次分娩的12名新生儿父亲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Colaizzi七步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针对新生儿父亲照护体验与角色适应共提炼出3个主题:(1)多重情绪体验,包括紧张和担忧,期待又害怕,责任意识加强;(2)照护困难,包括缺乏新生儿照护经验,缺乏产妇照护经验,疲惫感倍增;(3)外部支持力度弱,包括与医护人员沟通较少,护理知识普及度不足,环境舒适度欠缺。结论照护母婴有助于新生儿父亲的角色适应,促使其承担家庭责任,有利于亲子关系发展与家庭和睦的维系,但同时新生儿父亲也存在因照护经验缺乏导致压力剧增、睡眠不足导致疲倦感倍增、面对妻子分娩创伤心情难以平复等问题。医护工作者应多加关注此类人群的心理,帮助解答其心中疑虑,指导其掌握母婴照护的注意事项,适时开展多形式的健康宣教活动,以促进整个家庭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分娩 婴儿 新生 父亲 照护 角色适应 质性研究
下载PDF
青少年父亲在位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12
作者 王梦瑶 王婉宁 贾宁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 分析青少年父亲在位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借助文献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2009—2021年主题为“father presence”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构化呈现研究... 目的 分析青少年父亲在位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借助文献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2009—2021年主题为“father presence”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构化呈现研究成果。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220篇,研究热点聚焦于“behavior”“risk”“family”“association”“adjustment”。美国对父亲在位的研究时间较早且发文数量较多,国内目前研究较少。结论 在对青少年父亲在位的未来研究中,应重视青少年问题行为,注重家庭环境,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在位 研究热点 CITESPACE
下载PDF
父亲参与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共同养育和父子依恋的多重中介作用
13
作者 林敏 陈毅文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5-69,75,共6页
目的 探讨父亲参与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共同养育和父子依恋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父亲参与教养问卷、共同养育关系量表、父子依恋量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25名10~16岁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匿名施测。分析父亲参与和青少... 目的 探讨父亲参与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共同养育和父子依恋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父亲参与教养问卷、共同养育关系量表、父子依恋量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25名10~16岁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匿名施测。分析父亲参与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父亲参与、共同养育、父子依恋、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参与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不显著。父亲参与通过共同养育、父子依恋的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产生间接效应。结论 共同养育和父子依恋在父亲参与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多重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参与 生活满意度 共同养育 父子依恋
下载PDF
回忆我的父亲
14
作者 陈显铭 《大学书法》 2024年第2期15-17,共3页
我父亲陈大羽先生一辈子从事传统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的教学和创作,擅长画鸡,得到齐白石的赞许,刘海粟以“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的题语予以肯定。父亲画鸡的缘由,是鸡在日常生活中,生性特点为人们所了解和喜爱。父亲小时候帮助祖母饲养鸡... 我父亲陈大羽先生一辈子从事传统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的教学和创作,擅长画鸡,得到齐白石的赞许,刘海粟以“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的题语予以肯定。父亲画鸡的缘由,是鸡在日常生活中,生性特点为人们所了解和喜爱。父亲小时候帮助祖母饲养鸡,对鸡有感情也是一个原因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鸡 刘海粟 齐白石 日常生活 画鸡 有神 父亲
下载PDF
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15
作者 钱丹 米思莹 +4 位作者 施萌 夏艺玮 谢婷雨 谢颖 董云英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5期327-335,共9页
近年来,父亲参与儿童教养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父亲参与教养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搜索了2005~2024年间发表的132篇父亲参与儿童教养中文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文献的发文量、作者、机构、研... 近年来,父亲参与儿童教养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父亲参与教养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搜索了2005~2024年间发表的132篇父亲参与儿童教养中文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文献的发文量、作者、机构、研究热点指标进行知识图谱绘制,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总发文量较少,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发文机构是河北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机构之间缺乏合作。核心作者6名,整体发文量较少,尚未形成较为坚实、具有规模的核心研究群。儿童、父亲参与、情绪问题、学前儿童、父子依恋、教育方式是研究热点,然而,我国在针对父亲如何有效参与儿童教养的对策研究上,深度挖掘尚显不足。未来应从多视角切入,加大父亲参与教养的研究力度,为实践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参与儿童教养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早产儿父亲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张婷婷 周丽英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5期269-272,281,共5页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父亲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NICU住院的236例早产儿的父亲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简易应对方式...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父亲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NICU住院的236例早产儿的父亲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早产儿父亲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77.54±10.25)分,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为(25.28±5.66)分,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为(9.40±3.0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出生胎龄、早产儿父亲的文化程度、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是早产儿父亲疾病不确定感的独立影响因素(R^(2)=0.322,△R^(2)=0.307,F=21.806,P=0.021)。结论早产儿父亲对于早产儿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偏高,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促进其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父亲 疾病不确定感 应对方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幼小衔接背景下父亲参与对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研究:家庭亲密度的中介作用
17
作者 李宇婷 韩凤梅 赵景辉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幼小衔接关系到幼儿能否顺利面对小学生活和学习。为了探讨幼小衔接背景下家庭亲密度在父亲参与和大班幼儿学习品质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目的取样法,选择广州市幼儿园的733位幼儿父亲,运用父亲参与教养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 幼小衔接关系到幼儿能否顺利面对小学生活和学习。为了探讨幼小衔接背景下家庭亲密度在父亲参与和大班幼儿学习品质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目的取样法,选择广州市幼儿园的733位幼儿父亲,运用父亲参与教养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以及幼儿学习品质家长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亲参与和幼儿学习品质呈现正相关,家庭亲密度在父亲参与和学习品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建议:建立科学的幼小衔接观,提高父亲参与质量,包括鼓励父亲主动参与、外界合力支持父亲参与;同时要关注家庭亲密度,包括保障充足的物质条件、加强社会支持等,从而提升大班幼儿的学习品质,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学习品质 父亲参与 家庭亲密度
下载PDF
“好父亲”的社会建构——基于“情境—身份”框架的分析
18
作者 孙晓冬 赵芷玉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7,共11页
基于“情境—身份”分析框架,以15个家庭父母双方的访谈资料为基础呈现当代中国社会中“好父亲”的建构过程、机制及后果,结果显示:在父亲身份可能被唤醒的交往情境、抚育情境及消费情境中,“好父亲”的社会建构表现为父亲身份与抚育者... 基于“情境—身份”分析框架,以15个家庭父母双方的访谈资料为基础呈现当代中国社会中“好父亲”的建构过程、机制及后果,结果显示:在父亲身份可能被唤醒的交往情境、抚育情境及消费情境中,“好父亲”的社会建构表现为父亲身份与抚育者角色和家长角色的聚合以及与消费支柱型角色的偏离;由于缺乏结构层面的角色模范,行动者层面的父亲身份建构呈现出个体化与模糊化特征,“好父亲”的展现严重依赖于母亲的配合表演。上述发现有助于将“父亲身份的社会建构”带入家庭与性别社会学的研究中心,还为理解当代社会的性别平等进程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平等 父亲身份 母亲身份 性别角色 身份变迁
下载PDF
母亲温暖和父亲温暖教养的一致性与农村儿童亲社会行为: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19
作者 吴旻 谢燕 李妍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57,273,共8页
以588名4~5年级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探讨母亲温暖和父亲温暖教养的一致性对农村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考察心理资本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温暖教养一致时,父母温暖水平越高,农村儿童亲社会行为水... 以588名4~5年级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探讨母亲温暖和父亲温暖教养的一致性对农村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考察心理资本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温暖教养一致时,父母温暖水平越高,农村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2)父母温暖教养不一致时,相较于父母温暖中等的儿童,高父亲温暖或高母亲温暖的儿童亲社会行为较高;(3)心理资本在父母温暖教养与农村儿童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农村儿童家庭教育及亲社会行为的干预提供新视角,对促进农村儿童积极适应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温暖教养 父亲温暖教养 亲社会行为 心理资本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怀念父亲
20
作者 徐化管 《政工学刊》 2024年第6期94-95,共2页
去年六月,八十五岁的老父亲溘然长逝。“趋庭难闻严父训”的遗憾和“登堂惟安慈母心”的责任,深深包裹着我。同时,父亲在世时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谆谆教诲,也在激励着我重整新装、砥砺前行。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普通到融... 去年六月,八十五岁的老父亲溘然长逝。“趋庭难闻严父训”的遗憾和“登堂惟安慈母心”的责任,深深包裹着我。同时,父亲在世时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谆谆教诲,也在激励着我重整新装、砥砺前行。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普通到融入亿万农民中除了个头可能稍显高大外,几乎找不到其他特别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母心 严父 特别之处 立身处世 父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