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孟子孝论对孔子思想的发展与偏离——从“以正致谏”到“父子不责善”
被引量:
16
1
作者
曾振宇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9-36,共8页
在家庭伦理层面上,孔子孝论注重父子自然亲情,倡导子女人格平等,父义则从,父不义则谏;主张以义辅亲,"以正致谏"。孔子、曾子"以正致谏"的谏亲原则被孟子完全地移植到社会政治伦理中,泛伦理化的倾向有增无减。孟子&q...
在家庭伦理层面上,孔子孝论注重父子自然亲情,倡导子女人格平等,父义则从,父不义则谏;主张以义辅亲,"以正致谏"。孔子、曾子"以正致谏"的谏亲原则被孟子完全地移植到社会政治伦理中,泛伦理化的倾向有增无减。孟子"君臣相责以善"的"善"之内涵当为仁义,即以仁义这一最高价值理性衡评君臣之间关系。"君臣相责以善"施行的前提是将君臣关系重新论证为以德相交的"友",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以势利相交,"返祖"化现象的背后是为其民本主义政治立场张目。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孟子"父子不责善"思想已经有别于孔子、曾子与子思在家庭伦理语境中倡导的以义辅亲的伦理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
以正致谏
父子不责善
君臣相责以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孟子“父子之间不责善”的古典学阐释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春健
《文化发展论丛》
2017年第1期105-143,共39页
"父子之间不责善"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命题。孟子认为,"君子之不教子"客观上缘于父子特定关系中"势"的不允可,从伦理学依据上讲,则缘于父子主恩的血缘亲情,而这些主张与其性善论有着密切关联。在孟子那里,"不责善"有一定界限,并...
"父子之间不责善"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命题。孟子认为,"君子之不教子"客观上缘于父子特定关系中"势"的不允可,从伦理学依据上讲,则缘于父子主恩的血缘亲情,而这些主张与其性善论有着密切关联。在孟子那里,"不责善"有一定界限,并非针对世间一切父子泛言,可能仅是针对"不肖子"及夏、商、周三代特定情形的"有为之论"。孟子特意指出父子与朋友、父子与师弟、事亲与事君各有规则,不可移易。所谓"易子而教",并非"不谏不教",未必导致"疏远其子",父子有亲、父子天合的伦常观念,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孟子》除字面之意之外,还应当包含"遗意"及"言外之意":孟子不但强调父子之"教",而且强调"涵育浸灌"之"养";并非主张"不教",而是注重为父者之"身教";亦非完全主张"易子而教",遇子不贤,亦会"亲教",这也是孟子"经权"思想在父子相处过程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父子
之间
不责善
伦理
经典阐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子孝论对孔子思想的发展与偏离——从“以正致谏”到“父子不责善”
被引量:
16
1
作者
曾振宇
机构
山东省孔子研究院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9-36,共8页
基金
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专项经费的资助
文摘
在家庭伦理层面上,孔子孝论注重父子自然亲情,倡导子女人格平等,父义则从,父不义则谏;主张以义辅亲,"以正致谏"。孔子、曾子"以正致谏"的谏亲原则被孟子完全地移植到社会政治伦理中,泛伦理化的倾向有增无减。孟子"君臣相责以善"的"善"之内涵当为仁义,即以仁义这一最高价值理性衡评君臣之间关系。"君臣相责以善"施行的前提是将君臣关系重新论证为以德相交的"友",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以势利相交,"返祖"化现象的背后是为其民本主义政治立场张目。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孟子"父子不责善"思想已经有别于孔子、曾子与子思在家庭伦理语境中倡导的以义辅亲的伦理精神。
关键词
孝
以正致谏
父子不责善
君臣相责以善
Keywords
xiao(filial piety)
expostulation with justice
no asking for kindness between father and son
kindness is ask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ing and his ministers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子“父子之间不责善”的古典学阐释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春健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处
《文化发展论丛》
2017年第1期105-143,共3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四书学史”(13&ZD060)
“四书学与中国思想传统研究”(15ZDB005)
+2 种基金
“中国孟学史”(11&ZD08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辽金元孟学史”(13BZX054)
中山大学“三大建设”专项资助
文摘
"父子之间不责善"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命题。孟子认为,"君子之不教子"客观上缘于父子特定关系中"势"的不允可,从伦理学依据上讲,则缘于父子主恩的血缘亲情,而这些主张与其性善论有着密切关联。在孟子那里,"不责善"有一定界限,并非针对世间一切父子泛言,可能仅是针对"不肖子"及夏、商、周三代特定情形的"有为之论"。孟子特意指出父子与朋友、父子与师弟、事亲与事君各有规则,不可移易。所谓"易子而教",并非"不谏不教",未必导致"疏远其子",父子有亲、父子天合的伦常观念,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孟子》除字面之意之外,还应当包含"遗意"及"言外之意":孟子不但强调父子之"教",而且强调"涵育浸灌"之"养";并非主张"不教",而是注重为父者之"身教";亦非完全主张"易子而教",遇子不贤,亦会"亲教",这也是孟子"经权"思想在父子相处过程中的体现。
关键词
孟子
父子
之间
不责善
伦理
经典阐释
Keywords
Mencius
Father and Son No Havsh Demand
Ethics
Classical Interpretation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孟子孝论对孔子思想的发展与偏离——从“以正致谏”到“父子不责善”
曾振宇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孟子“父子之间不责善”的古典学阐释
周春健
《文化发展论丛》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