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紫颜色》颠覆父权话语以重建女性主体的策略 被引量:5
1
作者 赵越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3-75,共3页
分析了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在经历了失败的交流、沉默的忍受之后,如何依靠女性朋友的帮助,从那些企图迫害她、压制她的声音的男人那里夺回了自己的语言,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最终找到了知音的过程。... 分析了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在经历了失败的交流、沉默的忍受之后,如何依靠女性朋友的帮助,从那些企图迫害她、压制她的声音的男人那里夺回了自己的语言,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最终找到了知音的过程。指出了黑人女性只有建立具有女性特质的语言,在相互交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声音,才能颠覆父权话语,发现新的自我,重建女性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 语言 女性主体 知音 父权话语
下载PDF
父权话语下安装子宫帽的象征意义——《再见,哥伦布》与《钟形罩》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琴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5-68,共4页
《再见,哥伦布》与《钟形罩》都以美国战后五十年代为时代背景,描述了年轻人在当时的苦恼、困惑以及思考后的选择。本文以两个文本中安装子宫帽这一情节为切入点,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在父权话语下子宫帽对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的象征意... 《再见,哥伦布》与《钟形罩》都以美国战后五十年代为时代背景,描述了年轻人在当时的苦恼、困惑以及思考后的选择。本文以两个文本中安装子宫帽这一情节为切入点,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在父权话语下子宫帽对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的象征意义,剖析了父权制下的女性意识以及她们的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权话语 子宫帽 女性主义 反抗 新生
下载PDF
清末民初男性精英与留美女生性别话语间的宰制与协商
3
作者 赵宁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9-43,共5页
清末民初,女子缠足的意象参与国家形象的建构,郁结男性精英的文化焦虑,促生强国保种、贤妻良母的国家主义父权话语。民族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交错扭结的权力/知识生产机制,男性精英话语呈现明显的文化宰制,留美女生的性别话语对此则作... 清末民初,女子缠足的意象参与国家形象的建构,郁结男性精英的文化焦虑,促生强国保种、贤妻良母的国家主义父权话语。民族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交错扭结的权力/知识生产机制,男性精英话语呈现明显的文化宰制,留美女生的性别话语对此则作出遵从、协商与调适,采取保守而非激进的姿态,建构自身的职业女性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话语 男性精英 留美女生 国家主义父权话语
下载PDF
当汤姆偷窥微笑的美杜莎——多丽斯·莱辛《屋顶丽人》的福柯权力理论解读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荃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50-54,共5页
作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作家,多丽斯·莱辛以其敏锐的笔触、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人文关怀享誉现当代世界文坛。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致辞时给予她高度的评价:"她以怀疑主义、激情和想像力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她登上了这方... 作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作家,多丽斯·莱辛以其敏锐的笔触、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人文关怀享誉现当代世界文坛。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致辞时给予她高度的评价:"她以怀疑主义、激情和想像力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她登上了这方面女性体验的史诗巅峰。"在莱辛的文学作品中,对于女性生命体验的关注和书写体现她对于人类情感、道德伦理、两性关系以及人类生存现状的深入洞见与剖析。《屋顶丽人》刻画了三个屋顶建筑工人与一个晒日光浴女子在两性权力关系中的性别冲突与危机。根据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三个工人对晒日光浴女子的男性凝视,象征着父权制度下的规训惩罚权力,物化女性的身体。被凝视的对象——晒日光浴的女子以漠然的态度应对三个工人的骚扰与挑衅,拒绝内化父权制的社会规约对女性身体的约束和控制。伴随着具有表现力和抗争性的身体语言策略,她的沉默既体现了父权制语言符号系统对女性话语的压制,又以无声的反抗巧妙瓦解了三个工人的话语霸权在父权制语言符号系统的主导统治地位,从而以三个工人的尴尬离场为标志,象征女性以身体话语为武器的无声反抗最终转变女性在两性权力关系中的被动他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凝视 女性身体 父权话语 无声反抗
下载PDF
《紫颜色》对女性主体的重建 被引量:3
5
作者 谢景芝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2-124,共3页
当代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已经成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她提出了“妇女主义”理论,重视文学创作中黑人女性话语,体现了黑人妇女寻求自我个性与在逆境中保持人的尊严的主题,指出了黑人女性只有建立具有女性... 当代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已经成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她提出了“妇女主义”理论,重视文学创作中黑人女性话语,体现了黑人妇女寻求自我个性与在逆境中保持人的尊严的主题,指出了黑人女性只有建立具有女性特质的语言,在相互交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声音,才能颠覆父权话语,发现新的自我,重建女性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颜色》 艾丽丝·沃克 女性主体 父权话语
下载PDF
赛珍珠笔下的理想女性形象——《同胞》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唐莉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18-120,共3页
赛珍珠的多数作品向人们讲述了被压抑女性孱弱的一面,她的后期作品《同胞》里却描写了一些非常积极向上的理想女性形象。本文从男女形象刻画的细微差别、父权话语权威解构、中国文化话语权的重建等方面来解读其女性主义特征。
关键词 文艺理论 艺术作品 女性主义 父权话语权威解构 文化话语
下载PDF
《牡蛎与珍珠》中的女性
7
作者 侯铁军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89-91,共3页
《牡蛎与珍珠》中的三个女性,或被刻画成浅薄的美女、践踏宝物的猪以及打开墨盒的潘多拉,或被丑化为逼夫出走的妖,或是为男性马首是瞻的小女人。通过审视剧中所暗藏的男性话语和父权制文化,揭露了剧中人及剧作家等男性他者对女性的丑化... 《牡蛎与珍珠》中的三个女性,或被刻画成浅薄的美女、践踏宝物的猪以及打开墨盒的潘多拉,或被丑化为逼夫出走的妖,或是为男性马首是瞻的小女人。通过审视剧中所暗藏的男性话语和父权制文化,揭露了剧中人及剧作家等男性他者对女性的丑化、涂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与珍珠》 女性形象 父权话语
下载PDF
女性主义自我赋权的困境:《一个女人的史诗》 被引量:2
8
作者 丁艳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2-75,共4页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出发,分析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中女主人公模糊的性别意识及这种性别意识反映出来的作家对父权话语的矛盾态度,解读模糊的叙述声音产生的缘由,而这些都折射出中西文化冲突下女性主义自我赋权的困境。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父权话语 叙述声音 自我赋权
下载PDF
颠覆女性“神话”——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茜茜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5-49,共5页
本文试图以女性意识为视角 ,通过审析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群像和男性群像的书写模式发现 :张  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经验及其迂回的焦虑其实都有着更为广大的文化背景 ,女性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虽然以不  同的面貌与形式涌现在文本之中 ,但... 本文试图以女性意识为视角 ,通过审析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群像和男性群像的书写模式发现 :张  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经验及其迂回的焦虑其实都有着更为广大的文化背景 ,女性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虽然以不  同的面貌与形式涌现在文本之中 ,但却非女性乌托邦的一种女性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父权话语 人类本性 局限
下载PDF
从克吕泰墨斯特拉弑夫到美狄亚杀子——试论父权制话语下古希腊悲剧中反抗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雪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65,共2页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所处的古典时期,父权制已完全确立并深刻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他们剧作中所展现的反抗的女性形象,在古希腊悲剧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成为了典型。从古希腊悲剧对神性—人性关注重点转化中,透视女性形象的被压抑...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所处的古典时期,父权制已完全确立并深刻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他们剧作中所展现的反抗的女性形象,在古希腊悲剧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成为了典型。从古希腊悲剧对神性—人性关注重点转化中,透视女性形象的被压抑与反抗,可见悲剧精神在"人"身上更为复杂和深层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权话语 古希腊悲剧 女性 反抗
原文传递
二元对立下对帝国的“逆写”——《北迁季节》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贵才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20-22,36,共4页
《北迁季节》是苏丹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塔伊卜.萨利赫(Tayeb Salih)的代表作。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对小说中主人公穆斯塔法.萨义德及其追随者古稀老头瓦德.瑞斯的父权制殖民话语的表征和以让.莫里斯和哈丝娜.宾特.马哈茂德为代表的... 《北迁季节》是苏丹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塔伊卜.萨利赫(Tayeb Salih)的代表作。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对小说中主人公穆斯塔法.萨义德及其追随者古稀老头瓦德.瑞斯的父权制殖民话语的表征和以让.莫里斯和哈丝娜.宾特.马哈茂德为代表的东西方女性对殖民话语特别是对父权制殖民话语的颠覆存在的二元对立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父权帝国和殖民帝国的双重"逆写"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迁季节》 后殖民女性主义 父权制殖民话语 二元对立 双重“逆写”
下载PDF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到灯塔去》
12
作者 张艳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第12期211-213,共3页
小说《到灯塔去》中的父亲拉姆齐代表的是父权制话语的绝对拥有者,他情绪不稳定、惯于颐指气使,使所有人都服从于他的意志。随着情节的推进,拉姆齐所拥有的父权制话语不断受到新一代的挑衅和剥蚀,儿子詹姆斯对父亲怀有莫名的敌意,年幼... 小说《到灯塔去》中的父亲拉姆齐代表的是父权制话语的绝对拥有者,他情绪不稳定、惯于颐指气使,使所有人都服从于他的意志。随着情节的推进,拉姆齐所拥有的父权制话语不断受到新一代的挑衅和剥蚀,儿子詹姆斯对父亲怀有莫名的敌意,年幼时依傍着母亲,在母亲的荫庇下反抗父亲,长大后与姐姐结为联盟共同对抗父亲,但在反抗中逐渐认识到父亲是自己的榜样,他们彼此理解,并且最终获得他所反抗的父亲的认可,与父亲达成和解,成为他所一直敌对的父亲那样的角色,取代父亲拉姆齐,成为话语权威的实际拥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狄浦斯情结 到灯塔去 父权话语 詹姆斯
下载PDF
身体符号的隐喻风险与性犯罪预
13
作者 唐亮 王晓楠 赵展 《荆楚学刊》 202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身体”的前置限定历史性地指向“女性”,性犯罪的事实进一步佐证着这一判断的合理。父权话语的传统宰制使得身体沦为凸显女性性征的唯一价值。现代消费社会父权话语通过医疗技术与媒体赋能的隐匿操控强化与兜售着身体符号的性征能指... “身体”的前置限定历史性地指向“女性”,性犯罪的事实进一步佐证着这一判断的合理。父权话语的传统宰制使得身体沦为凸显女性性征的唯一价值。现代消费社会父权话语通过医疗技术与媒体赋能的隐匿操控强化与兜售着身体符号的性征能指。传统与现代的合谋固化着女性身体符号性征的隐喻解读,身体符号的所指意蕴被定义为唯一的性放荡,进而成为性犯罪者实施性侵害的正当逻辑。超越古典主义犯罪学“犯罪人”中心的预防理念,构建后现代主义犯罪学“被害人-犯罪人”的互文理路是性犯罪预防当代实践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符号 隐喻风险 父权话语 性犯罪预防 互文逻辑
下载PDF
爱上双人舞——从电影《探戈课》的人物形象谈导演莎莉·波特的新女性主义观念
14
作者 叶艳琳 《同行》 2016年第14期292-293,共2页
莎莉·波特是当今英国影坛最具影响力的女导演,迄今为止她最为出名的影片有五部:电影短片《惊悚》(1979),剧情长片《掘金人》(1983)、《美丽佳人奥兰多》(1993)、《探戈课》(1997)和《哭泣的男人》(2000)。她所有的影片都是站在女... 莎莉·波特是当今英国影坛最具影响力的女导演,迄今为止她最为出名的影片有五部:电影短片《惊悚》(1979),剧情长片《掘金人》(1983)、《美丽佳人奥兰多》(1993)、《探戈课》(1997)和《哭泣的男人》(2000)。她所有的影片都是站在女性的视角去探讨女性的个体意识和两性关系,同时,从她的创作经历可以看出她一直带着思辨的眼光去看待女性主义理论,并且从《美丽佳人奥兰多》开始渐趋开阔和明朗。也是从这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女性主义 人物形象 父权话语
原文传递
拜伦诗歌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15
作者 余晖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2-75,共4页
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杰出诗人拜伦有其诗歌创造性和感染性的魅力,其诗歌不乏对女性的身体、思想、感情和女性挣扎、反抗、斗争的描写。本文运用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对其诗歌中对女性身体,心理,斗争的描写所反映出的正面的女性主义思想进... 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杰出诗人拜伦有其诗歌创造性和感染性的魅力,其诗歌不乏对女性的身体、思想、感情和女性挣扎、反抗、斗争的描写。本文运用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对其诗歌中对女性身体,心理,斗争的描写所反映出的正面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解读,从女性给予男性思想上的重要支持,站在女性角度思考爱情和对父权话语的独立与反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拜伦诗歌中女性的重要地位以及女性形象的正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伦 诗歌 女性主义 心理分析 父权话语
原文传递
《人生历程》女性思想的探索和界定——对个人主义的追求
16
作者 黄印堆 《当代外语研究》 2011年第2期32-34,61-62,共3页
创作于现代主义蓬勃发展时期的英语意识流小说《人生历程》,由于其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和表现出来的对父权话语尤其是宗教的质疑和攻击,人们倾向于将其视为女权主义的得力之作。但如果从作者多萝西·理查逊本人的生活经历及其在作... 创作于现代主义蓬勃发展时期的英语意识流小说《人生历程》,由于其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和表现出来的对父权话语尤其是宗教的质疑和攻击,人们倾向于将其视为女权主义的得力之作。但如果从作者多萝西·理查逊本人的生活经历及其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政治立场和创作美学去探究,可以发现该小说其实体现了女性对个人主义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萝西·理查逊 《人生历程》 个人主义 女权主义 父权话语
原文传递
抗拒的阅读——关于图兰多/杜兰朵的质疑
17
作者 凌建娥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2-65,共4页
普契尼歌剧《图兰多》(Turandot,1924)使中国公主图兰多成为世界舞台的经典形象。魏明伦依照歌剧脚本将之改编为川剧搬上中国戏剧舞台。但是无论图兰多还是被置换到中国文化语境里的杜兰朵,人物形象都不免被符号化,简单化,这是父权话语... 普契尼歌剧《图兰多》(Turandot,1924)使中国公主图兰多成为世界舞台的经典形象。魏明伦依照歌剧脚本将之改编为川剧搬上中国戏剧舞台。但是无论图兰多还是被置换到中国文化语境里的杜兰朵,人物形象都不免被符号化,简单化,这是父权话语下女性失语症的又一例证,其西方童话或东方传奇般的故事结局则是父权话语规范其象征秩序的又一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兰朵 柳儿 普契尼歌剧 兰多 公主 魏明伦 杜兰 父权话语 川剧 卡拉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