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清军火炮技术落后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
陈发扬
许增纮
|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
2010 |
0 |
|
2
|
暴力、记忆与疗愈:波黑战争影像中的女性创伤叙事 |
路春艳
田佳悦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浅析当代中国战争片的突破与改写——以系列电影《长津湖》为例 |
赵玲君
|
《戏剧之家》
|
2023 |
1
|
|
4
|
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战争题材译制片的配音艺术 |
熊雄
|
《西部学刊》
|
2023 |
0 |
|
5
|
品质与时代的碰撞——对军事题材战争片《八佰》的观察与思考 |
项辉
|
《声屏世界》
|
2023 |
0 |
|
6
|
从78年前后战争片看电影声音创作差异——以《英雄儿女》与《集结号》为例 |
吴荣彬
文仕江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7
|
战争题材影视片教育意义的探讨 |
王博
石亮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8
|
新世纪战争片述评 |
赵宁宇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9
|
美国战争片中的意识形态 |
吴艾玲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0
|
《血战钢锯岭》:战争片对信仰与人性的美式呈现 |
唐君
张磊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1
|
故事形态、叙述机制与美国形象的塑造——以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战争片为个案(1929—2013) |
陈林侠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2
|
战争片与现实主义——关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美学随想 |
沈义贞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3
|
1905—1930:一种类型的缺失——中国战争片研究笔记之一 |
皇甫一川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4
|
死亡的控诉——外国现代战争片的反战思忖 |
薛澈
张敏
|
《电影评介》
|
2009 |
1
|
|
15
|
从《集结号》透视中国战争大片的价值承载 |
彭贵川
|
《天府新论》
CSSCI
|
2008 |
1
|
|
16
|
从讴歌走向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新中国战争片 |
胡勇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7
|
和与不同:中美现代战争片比较研究--以《红海行动》与《勇者行动》为例 |
左亚男
曹双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8
|
国产战争片在“后冷战”时期的生存危机 |
陈林侠
|
《理论与创作》
|
2009 |
3
|
|
19
|
基于国家形象建构的战争片女性形象分析 |
江霄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20
|
斯皮尔伯格战争片对英雄叙事模式的解构 |
马珍萍
朱蕾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