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斋书录解题》版本传播研究
1
作者 潘远璐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4期245-246,共2页
《直斋书录解题》成书时间距今约800年,它经历了一个由显至晦,复由晦到显的传播过程。成书之后,无缘雕版刊行,仅以抄本形式流传,最早传抄此书的人当属陈振孙同乡程棨。明内府藏有程棨批注本,明初修《永乐大典》时即据此本抄入。该书在... 《直斋书录解题》成书时间距今约800年,它经历了一个由显至晦,复由晦到显的传播过程。成书之后,无缘雕版刊行,仅以抄本形式流传,最早传抄此书的人当属陈振孙同乡程棨。明内府藏有程棨批注本,明初修《永乐大典》时即据此本抄入。该书在清代有两种抄本残卷流传于世,一是现存于国家图书馆的元抄本,二是现存于北京大学的李盛铎木犀轩旧藏据宋筠藏本过录的本子。卢文弨乾隆年间重辑该书,恢复原本五十六卷旧貌,纠正《四库》本中的错误,辑补了四库辑本所阙之佚文。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徐小蛮、顾美华的点校本,是目前收录该书较为全面的本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斋书录解题》 版本传播
下载PDF
"四大奇书"版本演变之历史认知——兼论明代通俗小说传播中的“雅化”与“俗化”
2
作者 刘凤霞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94,共4页
明代印刷技术的提高,为"四大奇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其传播者阵容日趋庞大。就其传播成效而言,"四大奇书"不仅影响了白话小说自身,促使小说内部出现了"雅"与"俗"... 明代印刷技术的提高,为"四大奇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其传播者阵容日趋庞大。就其传播成效而言,"四大奇书"不仅影响了白话小说自身,促使小说内部出现了"雅"与"俗"的不断分化,还影响了戏曲等其他文学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奇书” 版本演变传播通俗小说
下载PDF
由《牡丹亭》的传播看戏曲改编与演剧通例 被引量:8
3
作者 邓绍基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175,共4页
戏曲作品从文本到演出,必然会有程度不同的变易更动,这是已由戏曲史实昭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演剧通例。至于种种变易更动,自有高下之别、文野之分和粗细之辨,人们自可臧否月旦,朱紫雌黄,却不能由此而否认上述通例。
关键词 《牡丹亭》 版本传播 剧本改编 演剧通例
下载PDF
明代《十七帖》的版本发现与经典性建构
4
作者 康家轩 《中国美术》 2022年第6期48-52,共5页
自唐代起,《十七帖》便凭借“烜赫著名帖”之姿,成为王羲之草书经典面目的代名词。尽管流传至今的《十七帖》版本多有命名为“唐拓”“宋拓”者,但是这些版本确凿可溯的年代大多不会超过明代。实际上,正是明代与《十七帖》相关的版本发... 自唐代起,《十七帖》便凭借“烜赫著名帖”之姿,成为王羲之草书经典面目的代名词。尽管流传至今的《十七帖》版本多有命名为“唐拓”“宋拓”者,但是这些版本确凿可溯的年代大多不会超过明代。实际上,正是明代与《十七帖》相关的版本发现、生产、认知、传播,奠定了学界今日对《十七帖》的认知基础。基于此,回访明代《十七帖》版本传播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对我们研究中国书法在碑学兴起之前的经典传播模式有着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帖》 明代刻帖 王羲之 版本传播
下载PDF
彈詞《白蛇傳》的經典化歷程 被引量:1
5
作者 盛志梅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1期124-139,共16页
彈詞《白蛇傳》從文本到唱腔,再到書商經營下的各種版本,洋洋大觀。其間文本内容、人物形象、故事主題都在不斷地雅化、人性化、標本化。白蛇逐漸成爲有情有義的賢德婦人楷模,許仙則成爲堅貞執著的癡情種子,書場彈詞隨著唱腔和演出風格... 彈詞《白蛇傳》從文本到唱腔,再到書商經營下的各種版本,洋洋大觀。其間文本内容、人物形象、故事主題都在不斷地雅化、人性化、標本化。白蛇逐漸成爲有情有義的賢德婦人楷模,許仙則成爲堅貞執著的癡情種子,書場彈詞隨著唱腔和演出風格的變化,出現了專門唱白蛇故事的'響檔'。書商經營彈詞《白蛇傳》各種版本,經歷了從刻本到印本的變化。數量日益增多,品質日益精緻,都是其他題材的民間彈詞所不能比擬的。彈詞《白蛇傳》從書場到書齋,從口頭到書面,日漸成爲人們熟知、喜愛的經典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傳 書場傳播 版本傳播 經典化
下载PDF
江苏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搭凉棚》赏析
6
作者 路琦 《文教资料》 2011年第25期78-80,共3页
民歌起于文字之先,全靠口耳相传,它无定型地一代一代地传承。《搭凉棚》是江苏民歌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首充满江南水乡泥土气息的民间歌曲,由于它风趣地将昆虫的体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拟人化手法运用到歌词设计中,隐... 民歌起于文字之先,全靠口耳相传,它无定型地一代一代地传承。《搭凉棚》是江苏民歌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首充满江南水乡泥土气息的民间歌曲,由于它风趣地将昆虫的体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拟人化手法运用到歌词设计中,隐喻了劳动人民之间真挚的爱情,反映了旧社会青年男女为冲破封建婚姻束缚,向往自由恋爱的美好愿望,又由于它的音乐语言简练而优美,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幽默,因而受到群众的普遍喜爱而广泛传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民歌《搭凉棚》 艺术特点 传播版本借鉴运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