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烤瓷贴面牙体预备的临床修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彦 魏素华 +1 位作者 米乃元 李可通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评价 3种烤瓷贴面 (PLV)牙体预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贴面形态和覆盖牙体范围将PLV牙体预备分为I型、L型和U型 3种 ,用于着色牙和前牙间隙、缺损等修复 ,PLV采用长石质PLV瓷系统制作 ,双重固化树脂粘结系统粘结 ,观... :【目的】评价 3种烤瓷贴面 (PLV)牙体预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贴面形态和覆盖牙体范围将PLV牙体预备分为I型、L型和U型 3种 ,用于着色牙和前牙间隙、缺损等修复 ,PLV采用长石质PLV瓷系统制作 ,双重固化树脂粘结系统粘结 ,观察 6~ 2 2个月 ,考察 3种牙体预备类型的适应证、最终美学效果、粘接强度及牙本质敏感性等。【结果】 35例 2 0 3个瓷贴面修复后形态、颜色满意 ,美学效果佳 ;无脱落 ,仅局部崩折 2例 ,近期粘接效果满意 ;备牙时牙本质暴露率达 95 16 % ,粘固后牙本质过敏症状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足够的牙体制备及高强度树脂粘结系统 ,可保证 3种牙体预备类型均能使PLV获得良好的外形、满意的颜色及可靠的临床近期粘接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瓷料 牙冠覆盖体 牙制备 牙本质过敏 烤瓷帖面
下载PDF
烤瓷贴面临床效果相关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杜瑞钿 李彦 +1 位作者 范丹妮 吴淑仪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评价完成修复1-8年的310颗长石质烤瓷贴面的远期临床效果,对临床效果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完成修复1-8年的310颗前牙或前磨牙长石质烤瓷贴面进行复查,采用改良的瓷贴面评价标准对修复体完整度、修复体磨耗、颜色满意度、... 目的:评价完成修复1-8年的310颗长石质烤瓷贴面的远期临床效果,对临床效果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完成修复1-8年的310颗前牙或前磨牙长石质烤瓷贴面进行复查,采用改良的瓷贴面评价标准对修复体完整度、修复体磨耗、颜色满意度、边缘染色、边缘适合性、继发龋、牙本质敏感症状及牙龈指数8项指标进行评估,统计烤瓷贴面修复的存败率,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临床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烤瓷贴面修复1-8年的总存留率为90.65%。患者具有咀嚼系统不良习惯、修复后使用不当、口腔卫生状况差,患牙为年轻恒牙、着色程度严重,修复体颈缘位于龈下、前伸早接触是影响修复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烤瓷贴面修复技术的远期临床效果良好,存在的影响修复效果的危险因素尚待临床上克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冠覆盖体 牙瓷料 存留率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In-ceram全瓷冠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裴迎宾 吉雅丽 +1 位作者 王志刚 张秋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1093-1094,共2页
关键词 牙瓷料 牙冠覆盖体
下载PDF
同色号树脂粘接剂与试色糊剂颜色和透光率一致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徐明明 张峰 +2 位作者 刘峰 杨亚东 顾灵雅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59-762,共4页
目的 分别测定单组分光固化树脂粘接剂与同色号试色糊剂的颜色与透光率,评价其一致性,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树脂粘接剂提供依据.方法 将树脂粘接剂A(Variolink Veneer)的7种色号(HV+3、HV+2、HV+1、MVO、LV-1、LV-2、LV-3)和树脂... 目的 分别测定单组分光固化树脂粘接剂与同色号试色糊剂的颜色与透光率,评价其一致性,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树脂粘接剂提供依据.方法 将树脂粘接剂A(Variolink Veneer)的7种色号(HV+3、HV+2、HV+1、MVO、LV-1、LV-2、LV-3)和树脂粘接剂B(Relyx Veneer)的5种色号(A1、A3、BO.5、WO、TR)与同色号试色糊剂注入直径10 mm、厚度2 mm的白色背景模具中,表面覆盖经筛检的盖玻片,对树脂进行光固化处理,分别测量色度值并计算同色号树脂粘接剂与试色糊剂的色度差(△L*、△a*、△b*)和总色差(△E),对总色差△E进行Tukey's多重t检验.将树脂粘接剂与试色糊剂制成厚0.15 mm的薄层,测量其在380~780 μm入射条件下的透光率,计算平均透光率,对同色号树脂粘接剂和试色糊剂的平均透光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Tukey's多重t检验显示,TR色号树脂粘接剂与试色糊剂颜色总色差(1.11±0.18)的评价为a,LV-1(6.38±0.45)、LV-2(5.94±0.19)、Al(7.54±0.20)、WO(4.24±1.14)为b,HV+2(10.90±0.41)、HV+1(11.48±0.17)、LV-3(10.69±0.13)、BO.5(13.26±0.21)为c,HV+3(21.94±0.21)、MV0(29.78±0.14)、A3(32.67±0.19)为d(a、b、c、d代表树脂粘接剂与试色糊剂的颜色一致性依次降低).配对t检验显示,12种色号试件中7种色号(A1、TR、HV+3、HV+2、HV+1、LV-2、LV-3)树脂粘接剂和试色糊剂的平均透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项研究中的大部分色号树脂粘接剂与同色号试色糊剂的颜色及透光率的一致性较低,在对颜色效果要求较高的病例中应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牙科 牙冠覆盖体 牙本质黏结剂 试色糊剂
原文传递
烤瓷贴面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瓷贴面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蓉 蒋滔 +2 位作者 王贻宁 李四群 程祥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通过对烤瓷贴面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M)瓷贴面修复3年后的临床观察和比较,评价 CAD-CAM 瓷贴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3例患者制作 CAD-CAM 瓷贴面65个,25例... 目的通过对烤瓷贴面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M)瓷贴面修复3年后的临床观察和比较,评价 CAD-CAM 瓷贴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3例患者制作 CAD-CAM 瓷贴面65个,25例患者制作烤瓷贴面105个。修复3年后采用改良加利弗尼亚牙科协会-瑞格标准对两种贴面的各项临床指标、存留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烤瓷贴面和 CAD-CAM 瓷贴面3年存留率分别为96.2%和93.8%;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4%和90.8%。两种贴面在颜色匹配、边缘着色、边缘适合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D-CAM 瓷贴面表面质地优于烤瓷贴面。结论 CAD-CAM 瓷贴面是一种成功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冠覆盖体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制作
原文传递
漂白对人牙釉质与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峰 徐明明 +1 位作者 张峰 杨亚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0-361,共2页
目的研究漂白对人牙釉质深层与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探讨漂白后瓷贴面修复的粘接时机。方法96个人恒牙试件均分为6个组,第1组不漂白,直接磨除釉质0.6~0.8mm,第2~6组分别在35%过氧化氢漂白剂冷光辅助漂白后即刻、1、4、7、14d磨... 目的研究漂白对人牙釉质深层与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探讨漂白后瓷贴面修复的粘接时机。方法96个人恒牙试件均分为6个组,第1组不漂白,直接磨除釉质0.6~0.8mm,第2~6组分别在35%过氧化氢漂白剂冷光辅助漂白后即刻、1、4、7、14d磨除釉质0.6~0.8mm,分别用粘接剂A(One-step plus)和B(Single bond)粘接。测量拉伸强度,作为粘接强度。结果每个时间点两种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A和B两种粘接剂中,第2、3、4组粘接强度[(17.79±3.53)和(19.41±3.37)MPa、(17.50±4.29)和(19.66±3.48)MPa、(18.39±3.58)和(19.53±3.21)MPa]比第1组[(25.94±4.88)和(28.02±4.36)MPa]降低约30%;第5组粘接强度[(22.46±3.98)和(23.74±5.04)MPa]与第1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第6组粘接强度[(26.03±4.47)和(27.88±4.78)MPa]与第1组相差不大。结论漂白后人牙釉质深层与树脂粘接剂的粘接强度明显下降,最好在漂白两周后进行瓷贴面粘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漂白 牙黏合 拉伸强度 牙冠覆盖体
原文传递
微创瓷贴面粘接技术的护理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培兰 陈少玲 +2 位作者 沙秀娟 陆小苹 张雪玲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5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瓷贴面粘接技术的护理难点、对策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门诊,配合医生完成36例患者共61个微创瓷贴面。其中包括术前的医护及医患沟通,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医生完成瓷... 目的探讨微创瓷贴面粘接技术的护理难点、对策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门诊,配合医生完成36例患者共61个微创瓷贴面。其中包括术前的医护及医患沟通,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医生完成瓷贴面的试戴、预处理及粘接;术后配合医生进行摄影、健康宣教并安排复查时间。分析贴面粘接过程中的护理要点及难点,给出护理对策,同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36例患者随访1~3年,其中34例患者对粘接护理及修复效果满意,2例患者对粘接护理满意,但在修复后1年左右因咬硬物导致瓷贴面崩脱。粘接护理满意度为100%,修复体成功率94.4%。结论实施规范细致的瓷贴面粘接术护理,可有效获得良好的粘接效果,达到医患双方的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学 牙瓷料 牙冠覆盖体 微创性 粘接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数字化与传统印模应用于瓷贴面修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温玉洁 于世德 +2 位作者 汪竹红 潘颖菁 林天赐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3期148-154,共7页
目的研究数字化口内扫描与传统硅橡胶印模法应用于前牙瓷贴面修复1年的临床效果区别。方法将佛山市口腔医院修复种植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需行前牙贴面修复的就诊患者40例纳入本临床研究,其中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0岁。根据随机... 目的研究数字化口内扫描与传统硅橡胶印模法应用于前牙瓷贴面修复1年的临床效果区别。方法将佛山市口腔医院修复种植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需行前牙贴面修复的就诊患者40例纳入本临床研究,其中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0岁。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0例患者(47颗患牙)纳入试验组,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及打印树脂模型法制取工作模型;20例患者(40颗患牙)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硅橡胶印模灌制石膏模型法制取工作模型。贴面粘接完成后1周(基线)、3个月、1年复查,记录制取印模时间、印模制取过程患者的舒适度、修复体初戴时间及修复体临床效果(包括边缘适合性、修复体完整性、边缘染色、颜色匹配、继发龋及牙龈健康情况等),采用t检验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制取印模时间和修复体初戴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印模制取过程患者的舒适度及贴面的临床客观指征。结果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及打印树脂模型法制取工作模型的试验组所需模型制取时间为(1.98±0.17)min,与采用传统硅橡胶印模灌制石膏模型法制取工作模型的对照组[(10.93±0.74)min]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05,P<0.001);试验组中,15例患者评价制取印模的舒适度为Ⅰ级、5例患者评价舒适度为Ⅱ级;对照组中,只有5例患者评价舒适度为Ⅰ级、13例患者为Ⅱ级、2例为Ⅲ级。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对制取印模过程的舒适度较高,存在明显差异(χ^(2)=11.69,P=0.003)。试验组的修复体初戴时间为(9.28±0.44)min,与对照组[(9.42±0.42)min]相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5,P=0.312)。所有瓷贴面复查期内修复体完整性、颜色匹配、继发龋等检查项目表现优秀,粘接3个月后有2例贴面出现边缘轻微染色及轻微牙龈炎症。粘接1年后,5例瓷贴面的边缘适合性评价降低,出现卡探针,但无明显可见的间隙;10例贴面出现边缘轻微染色;4例贴面的牙龈有轻微炎症,贴面的修复效果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口内扫描及打印树脂模型法可达到与传统硅橡胶灌制石膏模型法相当的前牙瓷贴面修复临床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就诊舒适度,缩短就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印模技术 3D打印 牙瓷料 牙冠覆盖体 数字技术 口内扫描
原文传递
数字化技术引导下的美学修复一例
9
作者 李秋兰 李希庭 王晓东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4期260-264,共5页
牙间隙是临床常见的美学缺陷。正畸治疗方案虽然微创,但耗时长,且存在复发风险。修复方式成为很好的替代治疗方案。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二维和三维的数字化设计可以结合口内和面部扫描图像,以及锥形束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实现修复效... 牙间隙是临床常见的美学缺陷。正畸治疗方案虽然微创,但耗时长,且存在复发风险。修复方式成为很好的替代治疗方案。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二维和三维的数字化设计可以结合口内和面部扫描图像,以及锥形束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实现修复效果的三维预测,使修复治疗各步骤更精确化。本文报道一例应用数字化技术助力上前牙散在间隙的患者重建微笑美学的病例,通过数字化技术指导治疗计划的制定、美学效果的预测及临床实施过程,完成瓷贴面和全冠的修复,术后6个月复查修复效果良好,改善了患者的前牙美观,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间隙 数字化 美学 牙科 义齿修复术 牙冠覆盖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