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牙髓病变与牙周病原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邢亚丽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20-21,2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牙周牙髓病变与牙周病原菌感染存在的相关性,从而依托两者的相关性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性的抽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牙周牙髓病变患者,选取50颗患牙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 目的研究分析牙周牙髓病变与牙周病原菌感染存在的相关性,从而依托两者的相关性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性的抽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牙周牙髓病变患者,选取50颗患牙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牙齿矫正或者其他牙齿疾病治疗的患者35例,选取35颗患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通过对本次研究纳入的所有患牙采取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原菌感染情况,同时对本次研究的结果采取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研究数据显示,本次研究的50颗牙周牙髓病变患牙中发生病原菌感染的患牙有23颗;其中观察组患牙的病原菌感染为26株,具体的株型分别有梭杆菌2株(7.69%)、牙髓卟啉单胞菌3株(11.54%)、牙龈卟啉单胞菌4株(15.38%)、中间普氏菌6株(23.08%)、福赛类杆菌11株(42.31%)。结论牙周牙髓病变与牙周病原菌感染具有相关性,且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会导致牙周牙髓病变,因此在临床中针对牙周牙髓病变的治疗是基于消除感染源的前提下,再完善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牙髓病变 牙周病原菌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相关性
下载PDF
血链球菌拮抗可疑牙周病原菌机理探讨Ⅱ细菌素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2
作者 章锦才 潘亚萍 +2 位作者 张蕴惠 张萍 肖晓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7-18,22,共3页
血链球菌产生细菌素(血链素)至培养上清液中,无论是需氧或厌氧环境,血链球菌均可产生血链素。采用无水乙醇沉淀法提取血链球菌培养上清液中的蛋白质,运用SDS-PAGE分析其蛋白成份,发现有130kd、120kd、74kd... 血链球菌产生细菌素(血链素)至培养上清液中,无论是需氧或厌氧环境,血链球菌均可产生血链素。采用无水乙醇沉淀法提取血链球菌培养上清液中的蛋白质,运用SDS-PAGE分析其蛋白成份,发现有130kd、120kd、74kd、和56kd四条蛋白区带,通过电泳凝胶弥散法抑菌试验显示,56kd蛋白带具很强的抑菌活性,提示此蛋白质可能为血链素的所在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链球 牙周病 牙周病原菌
下载PDF
奥硝唑对牙周病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唐明 肖晓蓉 +3 位作者 章锦才 王萍 朱珠 吴永新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测定硝基咪唑类新药 -奥硝唑对口腔牙周分离的 4种共 10 4株优势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奥硝唑对实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结果 :奥硝唑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消化链球菌的MIC50 ... 目的 :测定硝基咪唑类新药 -奥硝唑对口腔牙周分离的 4种共 10 4株优势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奥硝唑对实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结果 :奥硝唑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消化链球菌的MIC50 和MIC90 分别为 :0 .0 6 2、0 .12 5 ,0 .12 5、0 .2 5 ,0 .12 5、0 .2 5 ,0 .5、1mg/L。细菌浓度对奥硝唑抗牙周病原菌的MIC值略有影响。结论 :奥硝唑对牙周优势病原菌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牙周病原菌 活性
下载PDF
根炎痛对口腔致龋菌和牙周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实验
4
作者 汪鋆植 叶红 +1 位作者 沈映君 李寅超 《中医药学刊》 CAS 2004年第2期249-249,共1页
目的 :研究根炎痛对口腔致龋菌和牙周病原菌的抗菌活性 ,以了解其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方法 :琼脂稀释法。结果 :根炎痛时致龋菌的MIC和MBC为≥ 5 0mg/ml,对牙周病原菌的MIC为 3 .1~ 2 5mg/ml,MBC为 6.2~ 5 0mg/~ml。结论 :... 目的 :研究根炎痛对口腔致龋菌和牙周病原菌的抗菌活性 ,以了解其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方法 :琼脂稀释法。结果 :根炎痛时致龋菌的MIC和MBC为≥ 5 0mg/ml,对牙周病原菌的MIC为 3 .1~ 2 5mg/ml,MBC为 6.2~ 5 0mg/~ml。结论 :根炎痛对牙周病龋齿具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炎痛 口腔龋 牙周病原菌 治疗
下载PDF
正畸治疗后牙槽骨丧失患者的牙周病原菌检测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力 龚方方 严斌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31-533,共3页
作为发病率最高的口腔疾病——错畸形,在我国甚至达到4/5以上,该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面貌形象,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形成自卑自闭等负面情绪。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手术疗法来治愈自己的错畸形,正畸疗法在很大程度上给患者... 作为发病率最高的口腔疾病——错畸形,在我国甚至达到4/5以上,该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面貌形象,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形成自卑自闭等负面情绪。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手术疗法来治愈自己的错畸形,正畸疗法在很大程度上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原菌 牙槽骨丧失 患者 临床分析 正畸治疗 检测 口腔疾病 心理压力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牙周病原菌检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谢芬 孙小春 +2 位作者 周美燕 陈向琼 郑旭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7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 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牙周炎患者牙周病原菌情况,并分析牙周病原菌感染与T2DM的关系。方法 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2021年9月接收的61例单纯性牙周炎老年患者作为单纯组,另选取同期37例T2DM合并牙周炎老年患... 目的 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牙周炎患者牙周病原菌情况,并分析牙周病原菌感染与T2DM的关系。方法 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2021年9月接收的61例单纯性牙周炎老年患者作为单纯组,另选取同期37例T2DM合并牙周炎老年患者作为合并组,检测两组患者龈下菌斑病原菌情况,包括伴放线杆菌(Aa)、直肠弯曲杆菌(Cr)、具核梭杆菌(Fn)、牙龈卟啉单胞菌(Pg)、微小消化链球菌(Pm)、中间普氏菌(Pi)、变黑普氏菌(Pn)、福塞氏坦氏菌(Tf),并比较两组病原菌数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T2DM合并牙周炎患者牙周病原菌数量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组龈下菌斑除Fn外,其余病原菌检出率高于单纯组Aa(24.32%vs.0.00%)、Cr(100.00%vs.81.97%)、Pg(100.00%vs.83.61%)、Pm(29.73%vs.4.92%)、Pi(59.46%vs.37.70%)、Pn(78.38%vs.42.62%)、Tf(94.59%vs.5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龈下菌斑除Fn外,病原菌数量高于单纯组Aa(1.41±0.43vs.0.43±0.12)CFU/mL、Cr(2.04±0.39vs.1.32±0.35)CFU/mL、Pg(4.65±0.81vs.3.49±0.34)CFU/mL、Pm(1.73±0.40vs.1.14±0.31)CFU/mL、Pi(2.43±0.63vs.1.51±0.48)CFU/mL、Pn(5.67±0.83vs.2.93±0.65)CFU/mL、Tf(2.86±0.76vs.1.71±0.42)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HbAlc(5.98±1.05)%、FPG(5.81±1.61)mmol/L水平高于单纯组HbAlc水平(9.75±2.18)%、FPG水平(10.93±3.05)mmol/L(P<0.05)。经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Aa、Cr、Pg、Pm、Pi、Pn、Tf数量与HbAlc水平呈正相关(r=0.523、0.674、0.406、0.514、0.662、0.447、0.470,P<0.05),Aa、Cr、Pg、Pm、Pi、Pn、Tf数量与FPG水平呈正相关(r=0.679、0.307、0.624、0.450、0.453、0.387、0.695,P<0.05)。结论 老年T2DM合并牙周炎患者相较于单纯牙周炎患者具有更高的龈下菌斑病原菌检出率,且多数病原菌数量较高,其病原菌数量与患者血糖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提示血糖水平可影响老年牙周炎患者病原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牙周 老年患者 牙周病原菌 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下载PDF
牙周病原菌在牙周病人龈下菌斑中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波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20期51-52,共2页
成人临床发病率最高的牙周疾病就是牙周炎、慢性牙龈炎,牙周炎患者普遍能够检出牙龈卟啉菌,是一种主要的牙周病原菌。在对牙周病原菌在龈下菌斑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时,对牙龈卟啉菌的16S r 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开展克隆、测序处理,构建出... 成人临床发病率最高的牙周疾病就是牙周炎、慢性牙龈炎,牙周炎患者普遍能够检出牙龈卟啉菌,是一种主要的牙周病原菌。在对牙周病原菌在龈下菌斑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时,对牙龈卟啉菌的16S r 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开展克隆、测序处理,构建出检测牙龈卟啉菌特异性的方式,并运用到临床过程中,借助该方式对牙周病人龈下菌斑中其他牙周细菌都分布进行探究。结合检测牙龈卟啉菌的方式,针对16S r D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研究十种牙周病原菌在牙周炎、慢性牙龈炎病人龈下菌斑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探究牙周病同病原菌的发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原菌 龈下 牙龈卟啉 分布
下载PDF
鉴定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牙周病原菌
8
作者 周骢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6年第2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 牙周病原菌 血管 鉴定 流行病学研究 口腔细 PCR技术 DNA 检测 离出
下载PDF
尼古丁和可替宁对牙周病原菌在上皮定植中的作用
9
作者 张琳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6年第3期207-207,共1页
关键词 牙周病原菌 上皮细胞 尼古丁 定植 牙周
下载PDF
低龄幼儿口腔菌群中牙周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其母亲的牙周状态
10
作者 刘敏川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3年第2期90-90,共1页
本流行病学研究旨在明确牙周病原菌在低龄幼儿中的检出程度,并评价与其母亲牙周状态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94名Saipan岛的18~48月龄幼儿及其母亲纳入该研究。检查幼儿的口腔,评价牙签插入下颌乳磨牙之间后牙龈的出血情况;检查幼儿母亲... 本流行病学研究旨在明确牙周病原菌在低龄幼儿中的检出程度,并评价与其母亲牙周状态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94名Saipan岛的18~48月龄幼儿及其母亲纳入该研究。检查幼儿的口腔,评价牙签插入下颌乳磨牙之间后牙龈的出血情况;检查幼儿母亲是否罹患牙周病。收集菌斑的部位分别为牙面的龋坏或白斑处、无龋右上切牙颈缘区、上颌乳磨牙龈下区和舌背。预杂交1.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牙周病原菌 母亲 牙周状态 儿童
下载PDF
人体口腔中牙周病原菌测定
11
作者 王鹏飞 陶春先 +2 位作者 张大伟 李振庆 山口佳则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469,共5页
研究了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毛细管电泳技术(CE)快速测定口腔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坦菌(TF)和齿垢密螺旋体(TD)3种牙周病致病菌的方法以及采样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CE分析DNA时,迁移时间与DNA长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 研究了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毛细管电泳技术(CE)快速测定口腔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坦菌(TF)和齿垢密螺旋体(TD)3种牙周病致病菌的方法以及采样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CE分析DNA时,迁移时间与DNA长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6;在0.5%羟乙基纤维素(HEC)分离介质中,可以在1.6 min内实现3种牙周病原菌PCR产物的高效分离。在牙周袋内不同位置处采样,其PCR产物也存在差异;CE在分析PCR产物时,电泳峰对应时间最高相对标准偏差为7.4%。通过分析荧光信号强度,可以推测出PG,TD和TF在牙龈液中的浓度分别为5.13×10^(-11),7.89×10^(-11)和4.87×10^(-11)ng/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牙周病原菌
原文传递
三种硝基咪唑类药物对牙周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22
12
作者 唐明 肖晓蓉 +2 位作者 章锦才 朱珠 王萍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2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 比较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对4种牙周优势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三种实验药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消化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甲硝唑对以上4种实验细菌的MIC_(50)和MIC_(90... 目的 比较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对4种牙周优势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三种实验药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消化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甲硝唑对以上4种实验细菌的MIC_(50)和MIC_(90)分别为0.125、0.5、0.5、1.0mg/L和0.125、0.5、1.0、4.0mg/L;替硝唑的MIC_(50)和MIC_(90)分别为0.062、0.25、0.125、0.25mg/L和0.125、0.25、0.25、0.5mg/L;奥硝唑的MIC_(50)和MIC_(90)分别为0.062、0.125、0.125、0.125mg/L和0.125、0.25、0.25、0.25mg/L。细菌浓度对其抗牙周病原菌的MIC值略有影响。结论 三种药物对牙周优势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均较强,其大小依次为奥硝唑、替硝唑和甲硝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 替硝唑 奥硝唑 牙周病原菌 活性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毛细管电泳技术快速检测牙周病原菌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振庆 孟凡明 +2 位作者 刘晨晨 张大伟 山口佳则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09-1012,共4页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P.g)、齿垢密螺旋体(T.d)、福赛斯坦纳菌(T.f)3种牙周病病原菌种的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表明,采用无菌吸潮纸尖及PBS缓冲液可以实现牙周病原菌的快速有效提取。对提取的牙周病病原菌种做多聚酶...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P.g)、齿垢密螺旋体(T.d)、福赛斯坦纳菌(T.f)3种牙周病病原菌种的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表明,采用无菌吸潮纸尖及PBS缓冲液可以实现牙周病原菌的快速有效提取。对提取的牙周病病原菌种做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与多重PCR反应,最后以20 cm长,75μm内径的石英毛细管作为分离通道,分离电压4000 V,1.2%羟乙基纤维素(HEC,250 K)为筛分介质,牙周病病原菌菌种P.g,T.d,T.f PCR及多重PCR产物12 min内得到较好分离。结果表明,毛细管电泳与PCR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牙周病原菌种快速鉴定,且检测限低至4.80×10-11ng/μL。方法已用于牙周病原菌菌种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牙周病原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 脱氧核糖核酸
原文传递
儿童口腔唾液中牙周病病原菌的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本祥 大岛隆 祖父江镇雄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361-364,共4页
目的:确立儿童唾液中牙周可疑病原菌检测方法,了解牙周病原菌在儿童口腔中的分布。方法:利用细菌16SRNA设计10种牙周病原菌PCR引物,采用PCR技术检测291名儿童唾液中牙周病原菌。结果:唾液中共有9种病原菌被检出。检出率分别为:生痰二氧... 目的:确立儿童唾液中牙周可疑病原菌检测方法,了解牙周病原菌在儿童口腔中的分布。方法:利用细菌16SRNA设计10种牙周病原菌PCR引物,采用PCR技术检测291名儿童唾液中牙周病原菌。结果:唾液中共有9种病原菌被检出。检出率分别为:生痰二氧化碳噬纤维菌(C.s)75.9%,黄褐二氧化碳噬纤维菌(C.o)72.8%,伴放线放线杆菌(A.a)64.6%,啮蚀艾肯氏菌(E.c)48.5%,直肠弯曲菌(C.r)45.0%,变黑普氏菌(P.n)29.0%,福赛拟杆菌(B.f)22.0%,中间普氏菌(P.i)5.2%,牙龈卟啉单胞菌(P.g)5.2%,未检出齿垢密螺旋体(T.d)。细菌检出率与性别无关,不同年龄组总体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g只在8岁以上儿童中检出。结论:通过PCR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地检测牙周病原菌在唾液中的分布,牙周病原菌的检出为研究儿童牙周病发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PCR 牙周病 牙周病原菌
下载PDF
牙周病原菌凝集机制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耀生 雷朝峰 徐屹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74-576,共3页
牙菌斑是牙周病发生的始动因子,而细菌的黏附和凝集是牙菌斑形成的重要步骤。几乎所有牙周病原菌都具有相互凝集作用。以下就牙周病原菌凝集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牙周病原菌 凝集作用 斑形成
原文传递
茶多酚对牙周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建国 梁文红 +3 位作者 杨德琴 王凯 肖晓蓉 肖丽英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牙周主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测定茶多酚对牙周主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茶多酚对99株牙周主要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50 、MIC90 为2 5 0mg/...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牙周主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测定茶多酚对牙周主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茶多酚对99株牙周主要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50 、MIC90 为2 5 0mg/L ,对中间普氏菌的MIC50 、MIC90 为5 0 0mg/L ,对产黑色素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生痰二氧化碳噬纤维菌的MIC50为5 0 0mg/L ,MIC90 为10 0 0mg/L。本实验中1×10 6CFU/ml与1×10 8CFU/ml细菌接种密度对茶多酚的MIC值无明显影响。结论 茶多酚对牙周主要病原菌具有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牙周病原菌 活性
下载PDF
替硝唑棒局部应用治疗牙周炎的细菌学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海龙 罗杰 +2 位作者 苏文泰 何琴 黄心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2,51,共3页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替硝唑棒对牙周炎病原菌的抗菌作用。方法 :选择 41例牙周炎患者 ,局部应用替硝唑棒和甲硝唑棒前后采集龈下细菌并分离、培养 ,测定产黑色素厌氧杆菌、梭杆菌、优杆菌等牙周病原菌的检出变化。结果 :替硝唑棒对产黑...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替硝唑棒对牙周炎病原菌的抗菌作用。方法 :选择 41例牙周炎患者 ,局部应用替硝唑棒和甲硝唑棒前后采集龈下细菌并分离、培养 ,测定产黑色素厌氧杆菌、梭杆菌、优杆菌等牙周病原菌的检出变化。结果 :替硝唑棒对产黑色素厌氧杆菌、梭杆菌和普氏菌的清除率均高于甲硝唑棒。替硝唑棒和甲硝唑棒使用前后 ,龈下优势牙周病原菌的检出量均有显著性差异 ,但替硝唑棒的抗菌效果优于甲硝唑棒。结论 :局部应用替硝唑棒对牙周病原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棒 牙周 牙周病原菌 局部治疗
下载PDF
茶多酚对牙周主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唐明 肖晓蓉 +1 位作者 章锦才 朱珠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10-411,共2页
目的 测定茶多酚对口腔牙周分离的 4种共 6 6株优势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茶多酚对实验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茶多酚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具核梭杆菌的MIC50 和MIC90 分别为 :1 2 5~ 2 5 0... 目的 测定茶多酚对口腔牙周分离的 4种共 6 6株优势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茶多酚对实验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茶多酚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具核梭杆菌的MIC50 和MIC90 分别为 :1 2 5~ 2 5 0、1 2 5~ 2 5 0 ,1 2 5~ 2 5 0、1 2 5~ 2 5 0 ,1 2 5~ 5 0 0、2 5 0~ 5 0 0mg/L ,对变黑普氏菌的MIC为 1 2 5mg/L。结论 茶多酚对牙周优势病原菌有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牙周病原菌 活性
下载PDF
口腔螺旋菌与牙周炎 被引量:4
19
作者 闫福华 郑瑜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关键词 牙周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螺旋 牙龈卟啉单胞 伴放线放线杆 口腔 牙周病原菌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甲强复合凝胶治疗牙周炎的细菌学研究
20
作者 才伟 唐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评价甲强复合凝胶对牙周炎病原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20例,选择其左右侧对应牙,局部应用甲强复合凝胶和甲硝唑前后采集龈下细菌并分离、培养。测定产黑色素厌杆菌、梭杆菌、优杆菌等牙周袋原菌的检出变化。结果:... 目的:评价甲强复合凝胶对牙周炎病原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20例,选择其左右侧对应牙,局部应用甲强复合凝胶和甲硝唑前后采集龈下细菌并分离、培养。测定产黑色素厌杆菌、梭杆菌、优杆菌等牙周袋原菌的检出变化。结果:甲强复合凝胶对牙周炎病原菌的消除率均高于甲硝唑棒;甲强复合凝胶的抗菌效果优于甲硝唑,用药前后龈下优势牙周病原菌的检出量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局部应用甲强复合凝胶对牙周病原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强复合凝胶 牙周病 牙周病原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