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海口虫或原牙形类?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孟莪 钱逸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3-256,共4页
产自南非晚奥陶世索姆页岩中的牙形动物化石被认为是一类脊椎动物的摄食器官 ,而产自中国云南早寒武世早期的云南虫 (Yunnanozoon)和海口虫 (Haikouella)具有矿化的单锥形牙齿构造 ,被认为是保存了软部的脊椎动物的祖先。经比较研究后... 产自南非晚奥陶世索姆页岩中的牙形动物化石被认为是一类脊椎动物的摄食器官 ,而产自中国云南早寒武世早期的云南虫 (Yunnanozoon)和海口虫 (Haikouella)具有矿化的单锥形牙齿构造 ,被认为是保存了软部的脊椎动物的祖先。经比较研究后提出了产自比澄江动物群更低层位 (梅树村阶 )中的原牙形类Protohertzina和Protocanthocordylodus等应代表保存了硬部的最早的脊索动物 ,甚至是脊椎动物或它们的共同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动物 海口虫 寒武纪 牙形动物化石 奥陶世 页岩
下载PDF
牙形动物进食器官之谜
2
作者 黄金元 《大自然》 2020年第1期58-61,共4页
牙形动物的真实面貌直到现在我们也不完全清楚。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历经了多次生物大灭绝,在三叠纪达到繁盛的顶峰,却在三叠纪末期集体神秘消失,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谜。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罗平生物群中发现了极为珍稀的牙形石... 牙形动物的真实面貌直到现在我们也不完全清楚。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历经了多次生物大灭绝,在三叠纪达到繁盛的顶峰,却在三叠纪末期集体神秘消失,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谜。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罗平生物群中发现了极为珍稀的牙形石齿串化石,逐步揭开了牙形动物进食器官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动物 进食 器官 三叠纪 真实面貌
原文传递
新疆阿图什温古尔地区二叠纪牙形石动物群 被引量:4
3
作者 姚建新 刘训 +7 位作者 傅德荣 丁孝忠 刘羽 王永 纪占胜 吴绍祖 阎毅 沈百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5-508,T001,共5页
新疆阿图什的温古尔—巴音库鲁提一带二叠系由于化石稀少而且保存不好,地层确切时代仍存在疑问。该区温古尔剖面二叠纪重要牙形石化石Neostreptognathodus pequopensis Behnken、Streptognathodus nashuiensis Zhong et Zhang等的发现... 新疆阿图什的温古尔—巴音库鲁提一带二叠系由于化石稀少而且保存不好,地层确切时代仍存在疑问。该区温古尔剖面二叠纪重要牙形石化石Neostreptognathodus pequopensis Behnken、Streptognathodus nashuiensis Zhong et Zhang等的发现为这套地层确切时代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牙形石生物相分析,推断温古尔地区中二叠世早期可能为盆地相较深水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温古尔地区 二叠纪 动物 生物相 深水沉积环境
下载PDF
江西信丰铁石口剖面晚二叠世的牙形石动物群 被引量:4
4
作者 武桂春 姚建新 纪占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1-218,共8页
对江西省信丰县铁石口剖面晚二叠世长兴阶至铁石口阶下部的牙形石动物群有了新的认识。基于牙形石的研究 ,将该地区晚二叠世的地层划分为 3个牙形石生物带 ,自上而下分别是 :Clarkinachangxingensisyini带 ;Clarkinapostwangi带 ;Clarki... 对江西省信丰县铁石口剖面晚二叠世长兴阶至铁石口阶下部的牙形石动物群有了新的认识。基于牙形石的研究 ,将该地区晚二叠世的地层划分为 3个牙形石生物带 ,自上而下分别是 :Clarkinachangxingensisyini带 ;Clarkinapostwangi带 ;Clarkinachangxingensis带。探讨了浙江长兴煤山标准剖面晚二叠世长兴组至殷坑组下部的牙形石生物带的划分 ,将这段地层划分为 4个牙形石带 ,自上而下分别是 :Clarkinameishanensismeishanensis带 ;Clarkinachangxingensisyini Clarkinameis hanensiszhangi带 ;Clarkinapostwangi和Clarkinasubcarinata Clarkinachangxingensis组合带 ,而最下部的一个带又分为 2个亚带 ,即上部的Clarkinachangxingensis亚带和下部的Clarkinasubcarinata Clarkinawangi亚带。最后将铁石口剖面与煤山剖面进行了牙形石生物地层对比 ,认为铁石口剖面除了长兴组下部被第四纪河床覆盖之外 ,晚二叠世上部的地层可以完全与煤山剖面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动物 铁石口剖面 地层对比
下载PDF
江西乐平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牙形石动物群 被引量:4
5
作者 武桂春 姚建新 纪占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90-795,共6页
讨论了赣中乐平地区沿沟剖面上二叠统至下三叠统地层的牙形石动物群 ,列出了牙形石的各个形态属种在地层中的分布及其数量变化。根据特征牙形石分子的地层分布 ,将该段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 3个牙形石带 ,分别是 :Clarkinachangxingensis ... 讨论了赣中乐平地区沿沟剖面上二叠统至下三叠统地层的牙形石动物群 ,列出了牙形石的各个形态属种在地层中的分布及其数量变化。根据特征牙形石分子的地层分布 ,将该段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 3个牙形石带 ,分别是 :Clarkinachangxingensis Cl.deflecta Cl.subcarinata组合带 ;Hind eoduslatidentatus带和Hindeodusparvus带。鉴于在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 ,Hindeodus属种的牙形石分子的Pa分子成为界定种之间的主要标志特征 ,本文描述了两个重要牙形石种即Hindeoduslatidenta tus和Hindeodusparvus的Pa分子 ,并探讨了二者之间所具有的演化关系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动物 沿沟剖面 江西 乐平地区
下载PDF
新疆洛浦县和巴楚县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牙形石动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建新 刘训 +6 位作者 傅德荣 丁孝忠 刘羽 王勇 金若谷 吴绍祖 闫毅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本文依据对新疆洛浦县阿其克和巴楚县小海子剖面牙形石动物群研究,详细探讨了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二叠系界线的划分和克孜里奇曼组、南闸组和康克林组上部地层的归属问题;指出从牙形石Swetognathus,Neostrept... 本文依据对新疆洛浦县阿其克和巴楚县小海子剖面牙形石动物群研究,详细探讨了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二叠系界线的划分和克孜里奇曼组、南闸组和康克林组上部地层的归属问题;指出从牙形石Swetognathus,Neostreptognathodus的发展和演化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地层归属 晚石炭世 早二叠世 新疆
下载PDF
晚泥盆世牙形石动物卵细胞的三维保存 被引量:1
7
作者 龚一鸣 司远兰 +1 位作者 徐光辉 李保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晚泥盆世 动物 卵细胞 灾害事件 埋藏 快速事件沉积
下载PDF
贵州紫云石头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牙形石动物群及生态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丁梅华 黄清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91-298,共8页
本文所研究的贵州紫云石头寨上二叠统长兴组—中三叠统新苑组牙形石,共计5属14种,其中Hindeodus julfensis在华南系首次发现。文中对下三叠统罗楼组上部—中三叠统新苑组下部共建立了3个牙形石带,它们是Neospathodus timorensis带、Neog... 本文所研究的贵州紫云石头寨上二叠统长兴组—中三叠统新苑组牙形石,共计5属14种,其中Hindeodus julfensis在华南系首次发现。文中对下三叠统罗楼组上部—中三叠统新苑组下部共建立了3个牙形石带,它们是Neospathodus timorensis带、Neogondolella regale带和N.constricta带。其中N.regale在华南属首次报导。此外就N.timorensis带的时代归属作了讨论,认为该带应属早三叠世晚期。而N.regale带为安尼阶最下部的牙形石带。文中还对牙形石的生态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中三叠世 动物
下载PDF
牙形动物进食器官之谜
9
作者 黄金元 《意林文汇》 2020年第6期24-26,共3页
牙形动物的真实面貌直到现在我们也不完全清楚,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历经了多次生物大灭绝,在三叠纪达到繁盛的顶峰,却在三叠纪末期集体神秘消失,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谜。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罗平生物群中发现了极为珍稀的牙形石齿... 牙形动物的真实面貌直到现在我们也不完全清楚,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历经了多次生物大灭绝,在三叠纪达到繁盛的顶峰,却在三叠纪末期集体神秘消失,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谜。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罗平生物群中发现了极为珍稀的牙形石齿串化石,逐步揭开了牙形动物进食器官之谜。在远古海洋中生活着这样一类奇特的动物:它们拥有鳗鱼一样纤长的身体,长着两只硕大的眼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动物 进食 器官 三叠纪 真实面貌
原文传递
三叠纪牙形石的古环境与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守仁 郝维城 江大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8-84,共7页
牙形石广泛分布于寒武纪至三叠纪的古海洋里。三叠纪牙形石的种类、形态、大小和产出频率受海水盐度、深度、温度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控制 ,不同的牙形石生态特征即牙形石相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所以根据三叠纪牙形石相和牙形石特征属种... 牙形石广泛分布于寒武纪至三叠纪的古海洋里。三叠纪牙形石的种类、形态、大小和产出频率受海水盐度、深度、温度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控制 ,不同的牙形石生态特征即牙形石相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所以根据三叠纪牙形石相和牙形石特征属种的丰度 ,不但可区分三叠纪不同的沉积相区 (台地相区、台地边缘相区和盆地相区 )和恢复三叠纪古地理面貌 ,而且可划分出牙形石生物地理区。中国早三叠世牙形石归属特提斯生物大区亚洲生物省 ,并可进一步划分出两个生物亚省和若干生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古环境 古地理 动物 海洋动物
下载PDF
云南西部保山地块二叠纪牙形石 被引量:1
11
作者 纪占胜 姚建新 +4 位作者 金小赤 杨湘宁 王义昭 杨海林 武桂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3-743,共1页
关键词 动物 二叠纪 顶部 永德县 分子组成 滇西 发现 剖面 灰岩 岩层
下载PDF
我国三迭纪含牙形刺地层
12
作者 姚伦淇 《上海国土资源》 1984年第2期8-,共1页
我国三迭纪含牙形刺地层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珠峰地区是我们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以后相继在陕西汉中,湖北、云南东部、四川、广西西部,贵州、安徽和江苏等地络续发现。其中尤以西藏、云南和四川三省牙形刺最丰富,自下三迭统到一上三迭... 我国三迭纪含牙形刺地层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珠峰地区是我们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以后相继在陕西汉中,湖北、云南东部、四川、广西西部,贵州、安徽和江苏等地络续发现。其中尤以西藏、云南和四川三省牙形刺最丰富,自下三迭统到一上三迭统有出露;贵州省主要分布在下、中三迭统中,而其他各地均仅见于下三迭统地层中。综合上述各地的牙形刺,我国目前可建立21个化石带,其中下统有十三个,中统有四个,上统有四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迭纪 云南东部 牙形动物 陕西汉中 生物碎屑灰岩 广盐性 特提斯古海 沉积环境 白云岩
下载PDF
牙形刺的最终归属
13
作者 曹海虹 《化石》 1989年第1期4-4,共1页
古生代(570—245万年)岩石中发现的牙齿状微体化石—牙形刺,直至最近还是个谜。1983年曾描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样本,在此之前,有过许多关于牙形动物的假设。最近的发现使我们对于牙形动物及其亲缘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牙形刺由磷酸钙(磷灰... 古生代(570—245万年)岩石中发现的牙齿状微体化石—牙形刺,直至最近还是个谜。1983年曾描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样本,在此之前,有过许多关于牙形动物的假设。最近的发现使我们对于牙形动物及其亲缘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牙形刺由磷酸钙(磷灰石)组成,类似于脊椎动物的骨骼,并且它是一种确定岩层时代的有效标准化石。许多牙形刺专家以往仅仅满足于溶解岩石样品,从中取得仅约1毫米长的牙形刺,用之确定地层时代。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有3、4种不同类型的牙形刺发现,它们具两侧对称排列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动物 标准化石 微体化石 两侧对称 地层时代 最终归属 动物化石 岩石样品 亲缘关系
下载PDF
晚泥盆世磷质微球粒——可能的动物卵细胞 被引量:9
14
作者 龚一鸣 司远兰 +1 位作者 徐光辉 李保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1-445,共5页
广西上泥盆统斜坡—盆地相灰岩中存在着数量丰富、保存完好的磷质微球粒。其大小250μm±,球状、椭球状,部分微球粒表面具脐状或对称型脐状浅凹。在球切剖面上微球粒的球壳、球幔和球幔中的斑块分异清楚。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微区分析... 广西上泥盆统斜坡—盆地相灰岩中存在着数量丰富、保存完好的磷质微球粒。其大小250μm±,球状、椭球状,部分微球粒表面具脐状或对称型脐状浅凹。在球切剖面上微球粒的球壳、球幔和球幔中的斑块分异清楚。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微区分析表明:球壳、球幔和球幔斑块的共有成分是磷、碳。特有成分铁主要存在于球幔斑块中。这种成分特征与动物卵细胞在成岩和后生过程中经脱水、脱羧、脱甲基、脱氨基和脱硫后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的成分较为一致。球壳和球幔与牙形石属Palmatolepis sp.的齿片和齿台的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微区分析结果非常类似,说明二者的成分和物质结构有较大的亲缘性。我们认为这种磷质微球粒很可能是牙形石动物排出的卵细胞,球壳、球幔和球幔斑块可能分别代表卵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类似于现今的鱼卵。脐状或对称型脐状浅凹可能代表卵细胞的动、植物极和以其为始端进行有丝分裂的开始。我们的资料不支持磷质微球粒为牙形石动物分泌的珍珠的推断。该发现对正确识别地层记录中微球粒的特征和成因,揭示牙形石动物的分类位置、繁殖、演化和绝灭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质微球粒 卵细胞 动物 泥盆纪 球壳 球幔
下载PDF
广西东攀剖面二叠纪末期牙形石动物群:浅水相与深水相的对比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根明 赖旭龙 +5 位作者 冯庆来 江海水 Paul Wignall 张克信 孙亚东 吴俊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53-1563,共11页
对华南的广西东攀剖面二叠纪末期至三叠纪早期的牙形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二叠纪末期同沉积的灰岩透镜体中(第3层和第5-2层)获得了丰富的牙形石.共鉴定出牙形石P1分子1属8种,包括一新种:Neogondolella dongpanensissp.nov.该剖面牙... 对华南的广西东攀剖面二叠纪末期至三叠纪早期的牙形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二叠纪末期同沉积的灰岩透镜体中(第3层和第5-2层)获得了丰富的牙形石.共鉴定出牙形石P1分子1属8种,包括一新种:Neogondolella dongpanensissp.nov.该剖面牙形石产出的特点表明这些牙形石属于Neogondolella yini带,且该剖面的第3-5层相当于煤山剖面的24层.根据牙形石资料和前人已发表的放射虫资料,认为东攀剖面的Neoalbaillella optima带至少延伸到了N.yini牙形石带的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攀剖面 二叠纪末期 动物 地层对比
原文传递
牙形石--神秘的“金钉子”
16
作者 高源 侯迎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23年第5期9-11,共3页
小酷龙:高源叔叔,我还是不太明白究竟什么是“牙形石”。高源:牙形石,又叫牙形刺,个头非常非常小,一般只有零点几毫米,是一种牙齿形状的化石,来自远古海洋动物的遗体骨骼。这些远古的海洋动物被称为牙形动物。目前,生活时代最早的牙形... 小酷龙:高源叔叔,我还是不太明白究竟什么是“牙形石”。高源:牙形石,又叫牙形刺,个头非常非常小,一般只有零点几毫米,是一种牙齿形状的化石,来自远古海洋动物的遗体骨骼。这些远古的海洋动物被称为牙形动物。目前,生活时代最早的牙形动物是寒武纪晚期的,距今有5亿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动物 牙形动物 金钉子 寒武纪 远古
原文传递
踏古寻洋 志留纪的铠甲“武士”:翼肢鲎
17
作者 江氏小盗龙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23年第5期20-23,共4页
什么是志留纪?奥陶纪结束后,地球就进入了志留纪。志留纪是古生代的第三个纪,开始于4.43亿年前,结束于4.19亿年前,生物大灭绝后幸存下来的生物进入了复苏阶段,并开始了新一轮的演化。在志留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是外形如同鳗鱼的牙形动物... 什么是志留纪?奥陶纪结束后,地球就进入了志留纪。志留纪是古生代的第三个纪,开始于4.43亿年前,结束于4.19亿年前,生物大灭绝后幸存下来的生物进入了复苏阶段,并开始了新一轮的演化。在志留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是外形如同鳗鱼的牙形动物,但统治海洋的是一群长着坚硬外壳、外形奇特的节肢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阶段 志留纪 牙形动物 生物大灭绝 奥陶纪 节肢动物 海洋
下载PDF
段金英:Pachycladina的生态环境及古地理意义
18
作者 段金英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T020-T021,130-131,共2页
本文通过对宜兴张渚上青龙组Pachycladina与核形石关系的研究,指出这类牙形动物主要生活在潮下带浅滩藻坪相环境。同时,根据pachycladina及共生分子Paraehirognathus,Lonchodina,Neohindeodella的刺体变化和分布状况,对苏南地区早三叠... 本文通过对宜兴张渚上青龙组Pachycladina与核形石关系的研究,指出这类牙形动物主要生活在潮下带浅滩藻坪相环境。同时,根据pachycladina及共生分子Paraehirognathus,Lonchodina,Neohindeodella的刺体变化和分布状况,对苏南地区早三叠世晚青龙期进行了古地理分区;苏州-宜兴一带为浅水区或浅滩,南京-靖江一带为深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图 Pachycladina 上青龙组 早三叠世 牙形动物 微晶灰岩 层位 岩石类型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分叉波痕在广西上泥盆统钙质浊积岩中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龚一鸣 徐冉 李保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9-382,T001,共5页
小型不对称分叉波痕(简称分叉波痕)发现于桂林杨堤剖面上泥盆统弗拉斯阶linguiformis牙形石带,桂林碳酸盐台地东南缘斜坡相钙质浊积岩鲍马序列C段。波长7.5~8.0cm,波高0.5~0.8cm,波痕指数15~10;向流面长5.0~7.0cm,背流面长2.5~4.0... 小型不对称分叉波痕(简称分叉波痕)发现于桂林杨堤剖面上泥盆统弗拉斯阶linguiformis牙形石带,桂林碳酸盐台地东南缘斜坡相钙质浊积岩鲍马序列C段。波长7.5~8.0cm,波高0.5~0.8cm,波痕指数15~10;向流面长5.0~7.0cm,背流面长2.5~4.0cm,波痕对称指数2.0~1.8;背流面向东倾;波脊较圆滑、缓曲,且具明显的分叉现象。是浊流流速减缓,密度流转化为牵引流后在低流态条件下,并叠加有推进型风暴浪作用形成的复合成因波痕。根据该波痕和寄主地层特征,推断含分叉波痕的阳朔碳酸盐盆地的最大水深约100m,极限水深小于200m。这一估计值应能代表广西乃至华南板块泥盆纪广泛发育的含牙形石动物群和钙质浊积岩碳酸盐沉积盆地的定量水深,可能也代表了弗拉斯阶—法门阶之交受集群绝灭事件重创的浅水海相生物与基本未受影响的深水海相生物的水深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不对称分叉波痕 广西 泥盆系 钙质浊积岩 碳酸盐 定量水深 集群绝灭 沉积岩 动物
下载PDF
Gansupora在四川九寨沟地区含火山岩地层中的发现及其意义
20
作者 王治平 赖旭龙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4-384,430,共2页
关键词 四川 九寨沟地区 Gansupora 含火山岩地层 晚泥盆世 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