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BCT影像的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非植骨种植随访研究
1
作者 桑炜荣 包胜华 陈锐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7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通过CBCT影像观测,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中不置入骨替代材料同期种植的5年随访效果。方法选取从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因上颌后牙区缺失行种植手术的患者56例,采用经牙槽嵴顶提升上颌窦粘膜的术式,同期植入种植体,未置... 目的通过CBCT影像观测,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中不置入骨替代材料同期种植的5年随访效果。方法选取从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因上颌后牙区缺失行种植手术的患者56例,采用经牙槽嵴顶提升上颌窦粘膜的术式,同期植入种植体,未置入骨替代材料,6个月后行Ⅱ期手术、取模和上部冠修复,术后半年、1年、3年、5年随访观察种植体存留和使用情况,CBCT观测种植体周围和上颌窦内新生骨高度变化情况。结果56例患者完成上颌窦粘膜提升,在未置入骨替代材料情况下同期植入56枚种植体,术后6个月完成Ⅱ期手术和后期修复,术后6个月、1年、3年和5年随访,56枚种植体均良好行使功能,通过CBCT测量显示种植体进入上颌窦周围有显著的骨量生成,且新生骨量保持稳定。结论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在没有置入骨替代材料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也可以取得良好且长期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非植骨
下载PDF
扩孔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的回顾性研究
2
作者 刘颜彬 罗晨晨 +3 位作者 杨博 左晓云 高文莫 陈明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扩孔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使用扩孔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同一术者的连续临床病例。纳入患者共109例,均为上颌后牙区单牙或多牙缺失,剩余垂直骨高度为4~9 mm... 目的探讨利用扩孔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使用扩孔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同一术者的连续临床病例。纳入患者共109例,均为上颌后牙区单牙或多牙缺失,剩余垂直骨高度为4~9 mm,完成种植体植入144枚。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拍摄CBCT,功能负载后半年、之后每年进行X线片检查,对种植体脱落率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中发生上颌窦底黏膜穿孔15例,黏膜穿孔率为10.4%(15/144)。术后上颌窦感染1例。愈合期内2枚种植体脱落,种植体早期成功率为98.6%(142/144)。功能负载后随访3枚种植体松动脱落,其余功能行使良好,功能负载后种植体存留率为97.8%(135/138)。结论采用扩孔钻法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临床操作简单,创伤小,短期内临床效果可靠,为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的术式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 扩孔钻法 同期植入 并发症
下载PDF
伴上颌窦内软组织良性病变影像的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病例回顾
3
作者 左晓云 杨博 +1 位作者 罗晨晨 陈明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 探讨伴上颌窦内软组织良性病变的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40例伴上颌窦内软组织良性病变且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病例,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未植骨)。术前、术后6个月内及修复后12个月影像学检... 目的 探讨伴上颌窦内软组织良性病变的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40例伴上颌窦内软组织良性病变且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病例,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未植骨)。术前、术后6个月内及修复后12个月影像学检查,记录上颌窦内情况,整个治疗过程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在40例伴上颌窦内软组织良性病变的病例中,根据影像学检查病变形态学特征分为3类,A类:窦底黏膜均匀增厚型14例,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B类:囊肿型7例,术中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1例。C类:混合型(慢性炎症结合囊肿)19例,术中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4例,术后种植体松动脱落2例。结论 尚不可证明上颌窦内软组织良性病变的存在是愈合期内种植体脱落的原因,且病变的存在对修复后1年的种植体无显著影响。通过术前完善的检查与风险预判,术中同期不植骨与术后的感染控制可有效对相关并发症进行风险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黏膜增厚 上颌窦囊肿 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并发症
下载PDF
Schneiderian膜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毕哲慧 李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61-164,共4页
上颌窦过度气化导致上颌后牙缺失后剩余牙槽嵴高度严重不足,给种植修复带来困难。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是临床常用的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方法。有学者提出无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后窦内新骨形成与Schneiderian膜有直接关系。Schn... 上颌窦过度气化导致上颌后牙缺失后剩余牙槽嵴高度严重不足,给种植修复带来困难。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是临床常用的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方法。有学者提出无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后窦内新骨形成与Schneiderian膜有直接关系。Schneiderian膜中可分离出上颌窦黏膜干细胞,其具有成骨分化功能。本文就上颌窦黏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展开综述研究,探讨上颌窦黏膜在骨再生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neiderian膜 上颌窦黏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下载PDF
探究后牙区拟种植位点牙槽嵴顶CBCT影像的判读误差
5
作者 刘亚 魏路明 +3 位作者 李晓飞 李晓明 袁长永 王鹏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究后牙区拟种植位点拔牙3个月后,牙槽嵴顶CBCT影像边界不连续伴模糊时的显影误差。方法:选择2022年4~9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主诉后牙区单牙拔除后3个月,且CBCT检查显示缺牙区牙槽嵴顶影像不连续伴模糊的40... 目的:探究后牙区拟种植位点拔牙3个月后,牙槽嵴顶CBCT影像边界不连续伴模糊时的显影误差。方法:选择2022年4~9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主诉后牙区单牙拔除后3个月,且CBCT检查显示缺牙区牙槽嵴顶影像不连续伴模糊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试验组使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所提供的骨阈值自动分割功能,提取拟种植位点牙槽骨影像的2D蒙版,对照组采用人工判读的方法,提取拟种植位点牙槽骨影像的2D蒙版。最后,基于2D蒙版三维重建出术区牙槽骨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并与术中所获取的牙槽嵴顶光学模型进行三维比较,运用偏差分析算法计算出二者间差异的平均偏差(AVG)与均方根值(RMS)。结果:试验组拟种植位点牙槽嵴顶的CBCT重建模型与术中光学扫描模型间差异的AVG与RMS分别为(2.26±0.36)mm和(2.35±0.26)mm,均大于对照组[AVG为(1.25±0.21)mm,RMS为(1.31±0.20)mm],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3个月后,当牙槽嵴顶的CBCT影像不连续伴模糊时,人工判读的牙槽嵴顶位置,其误差小于经软件自动判读得到的结果,并且二者均与牙槽嵴顶的实际边界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在规划种植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术前规划 牙槽嵴顶 偏差分析 后牙区
下载PDF
应用SCA工具经牙槽嵴顶微创法进行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圣运 刘光萍 +2 位作者 左书玉 韩晓辉 张东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I0001-I0002,共2页
1技术要点 口腔种植修复是目前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主要修复方法。由于上颌后牙区与上颌窦距离很近,牙齿缺失后易出现继发性的牙槽骨吸收,加之上颌窦本身过度汽化等原因,常导致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过低,剩余牙槽嵴高度... 1技术要点 口腔种植修复是目前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主要修复方法。由于上颌后牙区与上颌窦距离很近,牙齿缺失后易出现继发性的牙槽骨吸收,加之上颌窦本身过度汽化等原因,常导致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过低,剩余牙槽嵴高度不足,无法常规植入长度10mm以上的种植体,使得在上颌后牙区的种植受到很大限制。开放式上颌窦外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传统方法,该方法对外科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由于上颌窦解剖结构复杂,容易出现术中上颌窦黏膜撕裂或穿孔、出血及术后肿胀反应严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 牙槽嵴顶 种植体 微创法 SCA 上颌后牙区 工具 应用
下载PDF
牙槽嵴顶间线角与全口义齿排牙之间关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江 张理生 +1 位作者 杨洪波 王景云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牙槽嵴顶间线角角度与全口义齿排牙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不同顶间线角情况下上下颌颌骨表面与义齿基托应力和位移的变化。结果 :当牙槽嵴顶间线角接近90°时 ,应力位移分布和大小有利于全口义齿的... 目的 :分析不同牙槽嵴顶间线角角度与全口义齿排牙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不同顶间线角情况下上下颌颌骨表面与义齿基托应力和位移的变化。结果 :当牙槽嵴顶间线角接近90°时 ,应力位移分布和大小有利于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及防止基托的折断和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当牙槽嵴顶间线角偏离 90°,接近 70°或 110°时 ,应力和位移的大小和分布改变 ,加重剩余牙槽嵴的吸收 ,增加义齿基托折断的可能性 ,不利于义齿的固位和稳定。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有限元法 合口义齿 牙槽嵴顶间线角 应力分布
下载PDF
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术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姒蜜思 莫嘉骥 +3 位作者 顾迎新 乔士冲 张志勇 赖红昌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3年第2期77-77,共1页
目的:比较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术植骨与不植骨的组织学结果,并探讨不同表面种植体对窦内成骨的影响。方法:对9只Labrador犬行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及同期种植术。分为四组:①SLA表面种植体不植骨组;②SLActive表面种植体不植骨... 目的:比较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术植骨与不植骨的组织学结果,并探讨不同表面种植体对窦内成骨的影响。方法:对9只Labrador犬行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及同期种植术。分为四组:①SLA表面种植体不植骨组;②SLActive表面种植体不植骨组;③SLA表面种植体植骨组;④SLActive表面种植体植骨组。在术后4周、8周、24周处死实验动物,取材制作含种植体硬组织切片,行组织学观察和测量。结果:术后4周,组②和组④窦内新骨生成高度大于组①和组③,但在8周和24周各组之间无明显区别。24周时,组①和组②种植体骨结合率略大于组③和组④,其他各时间点骨结合率在各组间无明显区别。讨论: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术无论植骨与不植骨,窦腔内均有一定量的新骨生成。术后早期,SLActive表面种植体的新骨生成多于SLA表面种植体。但术后6个月,新骨生成量与种植体表面和植骨与否无关。结论: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术中植骨与不植骨效果相似。使用亲水性表面种植体时窦内新骨生成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术 牙种植术 骨新生 骨改建
下载PDF
种植位点麻醉-牙槽嵴顶麻醉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洪臣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360-360,共1页
种植位点麻醉,又称牙槽嵴顶麻醉,是专门针对人工种植牙而设计的一种麻醉方法,即在种植体植入部位处的牙槽嵴顶,也就是种植体植入的中心点穿刺行局部浸润麻醉。该方法麻醉效果可靠,麻醉药用量少,起效快,创伤小,手术过程出血少,安全有效... 种植位点麻醉,又称牙槽嵴顶麻醉,是专门针对人工种植牙而设计的一种麻醉方法,即在种植体植入部位处的牙槽嵴顶,也就是种植体植入的中心点穿刺行局部浸润麻醉。该方法麻醉效果可靠,麻醉药用量少,起效快,创伤小,手术过程出血少,安全有效。该方法可用于常规的人工种植手术和不翻瓣的人工种植;可用于前牙区的种植,也可用于后牙区的种植;用于单颗牙的人工种植一次注射即可,对多数牙的人工种植则采取分区注射的方法;也可用于上颌窦的内提升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顶 种植体植入 麻醉药用量 局部浸润麻醉 前牙区 后牙区 人工种植牙 种植手术 操作方法 麻醉时间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毛铭馨 徐莉 +4 位作者 靖无迪 徐筱 侯建霞 李小彤 王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直视下评估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即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aleolar crest,AC)距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46名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需牙周手术骨增量的患者... 目的:直视下评估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即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aleolar crest,AC)距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46名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需牙周手术骨增量的患者,平均年龄23.65岁,男10例、女36例,67个颌位(27个上颌、40个下颌),共400颗牙,其中161颗上前牙(切牙、侧切牙、尖牙各54、53、54颗)和239颗下前牙(切牙、侧切牙、尖牙各79、80、80颗)。术中用Williams牙周探针直视下测量CEJ到AC距离(CEJ-AC),每颗牙测量近中、中央、远中三个位点,并进行多元回归及分析。结果:前牙唇侧CEJ-AC平均为(2.21±1.48)mm;下前牙CEJ-AC平均为(2.54±1.60)mm,大于上前牙(1.72±1.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牙CEJ-AC平均为(2.42±1.78)mm,大于中切牙(2.06±1.27)mm或侧切牙(2.16±1.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CEJ-AC平均为(3.04±2.01)mm,大于近中(1.79±0.86)mm或远中(1.81±0.8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CEJ-AC>2 mm的位点的前牙为233颗,占总数58.25%;存在骨开裂的前牙为117颗,占总数29.25%。多元回归显示,年龄、颌位、牙位、位点与牙槽嵴顶位置相关。结论:行唇侧骨增量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牙槽嵴顶位置低于一般人群,去代偿正畸过程中存在牙周风险,年龄大、下颌、尖牙及唇侧中央位点风险尤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Ⅲ类 釉牙骨质界 牙槽嵴顶
下载PDF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植骨与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俞丹 王宇 +1 位作者 毛英杰 何福明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75-280,共6页
上颌后牙区常因骨量不足而成为种植的难点区域,常用的解决办法为上颌窦侧壁开窗窦底提升术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因为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时间短、术后不适感少等优点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 上颌后牙区常因骨量不足而成为种植的难点区域,常用的解决办法为上颌窦侧壁开窗窦底提升术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因为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时间短、术后不适感少等优点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早期应用常伴有同期植骨,但由于骨替代材料存在感染、低吸收率及引发上颌窦再气化等风险,近些年来临床上开始主张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时不再植骨。目前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植骨与不植骨的愈合状况和临床疗效等方面都有较多的研究报道。本文就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是否需要同期植骨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术 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牙种植体 植骨材料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联合Bio-Oss骨粉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后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申龙朵 林炬 +2 位作者 李平 刘锦辉 唐尤超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联合Bio-Oss骨粉在上颌窦窦底骨量严重不足时种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惠州口腔医院就诊的骨量严重不足、需进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的27例患者,均需同期植入种植体,将其通...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联合Bio-Oss骨粉在上颌窦窦底骨量严重不足时种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惠州口腔医院就诊的骨量严重不足、需进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的27例患者,均需同期植入种植体,将其通过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2例)。实验组使用CGF联合Bio-Oss骨粉,对照组则直接使用Bio-Oss骨粉。术后2个月、4个月、6个月经CBCT测定上颌窦内距离种植体末端1 mm处的新形成骨骨密度(HU值)。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2个月的HU值分别为(442.77±21.80)、(760.15±60.64)和(442.10±23.16)、(788.43±47.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个月、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HU值分别为(499.02±16.87)、(459.81±20.72)和(692.93±76.70)、(529.50±40.67),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骨密度相比,实验组术后4个月骨密度已接近术前骨密度,对照组术后6个月骨密度才接近骨密度。结论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中CGF联合Bio-Oss骨粉作为骨替代材料的成骨能力明显高于单独应用Bio-Oss骨粉,为RBH严重不足需同期种植的患者提供一种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牙槽骨高度 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 浓缩生长因子 BIO-OSS骨粉
下载PDF
连续203例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的愈合期内并发症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博 陈明 +5 位作者 马攀 孙静 王瑶 唐德争 李贝贝 岳新新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愈合期内相关的并发症以及解决方法。方法连续203例上后牙缺失并骨量不足的患者接受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其中170例已完成修复。术前测量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记录所有愈合期内并发症,包括上颌窦黏膜... 目的探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愈合期内相关的并发症以及解决方法。方法连续203例上后牙缺失并骨量不足的患者接受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其中170例已完成修复。术前测量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记录所有愈合期内并发症,包括上颌窦黏膜损伤、感染、脱落、植入扭矩、窦底与种植体夹角,并统计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203例患者中有18例出现上颌窦黏膜损伤,其中术中并发症发生17例,包括1例囊液漏,9例术后即刻出现上颌窦液面以及7例出现术中捏鼻鼓气试验阳性,术后黏膜损伤并发症发生1例,表现为术后3天手术侧鼻孔出现血性分泌物。术后有2枚出现松动脱落,有1枚植入位置出现偏斜。结论上颌窦黏膜损伤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愈合期内最常出现的并发症,通过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完善的术前检查、正确规范的手术操作、合理的种植设计以及术后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 种植
下载PDF
上颌后牙区不同剩余骨高度行经牙槽嵴顶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菊忠 许琛 徐青峰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004-1010,共7页
目的探讨上颌窦底不同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ight,RBH)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以及术中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颌后牙区牙槽... 目的探讨上颌窦底不同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ight,RBH)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以及术中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剩余骨高度不足患者38例,根据不同的RBH以及术中是否应用CGF将38例患者分为四组。A组:3 mm≤RBH<5 mm,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同期植入种植体7例。B组:3 mm≤RBH<5 mm,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CGF后同期植入种植体9例。C组:5 mm≤RBH<8 mm,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同期植入种植体12例。D组:5 mm≤RBH<8 mm,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CGF后同期植入种植体10例。种植术后即刻、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复查CBCT检查种植体颈缘骨水平变化,窦底提升后骨高度变化,种植体骨结合及新骨形成的情况,有无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及修复体的稳定性,种植义齿的并发症。结果38例病例无上颌窦炎症反应及上颌窦黏膜穿孔,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永久修复后种植体及修复体稳定,术后一年种植体颈缘骨水平稳定。A、B组间,C、D组间种植体稳定系数(ISQ)的平均值在术后4个月和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C、D组间在术后以及随访的24个月内的上颌窦底骨提升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应用CGF组窦底骨提升量分别高于A组、C组。结论在3 mm≤RBH<8 mm时,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后可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在术中应用CGF可促进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后新骨形成,加快骨结合,有效增加窦底骨高度,增强种植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浓缩生长因子 种植
下载PDF
建立不同临床冠根比和唇侧牙槽嵴顶厚度的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艺君 廖沐莹 张翼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28-231,共4页
目的:建立不同临床冠根比例和唇侧牙槽嵴顶厚度的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选择一颗解剖形态标准的离体上颌中切牙清理抛光后,在显微CT扫描下获得断层二维图像,结合有限元软件Mimics、Geomagic及UG实现三维模型的实体化。利用UG... 目的:建立不同临床冠根比例和唇侧牙槽嵴顶厚度的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选择一颗解剖形态标准的离体上颌中切牙清理抛光后,在显微CT扫描下获得断层二维图像,结合有限元软件Mimics、Geomagic及UG实现三维模型的实体化。利用UG软件构建出牙周膜、松质骨及皮质骨模块,建立上颌中切牙不同临床冠根比例及唇侧牙槽嵴顶厚度的自适应模型。结果:构建了不同临床冠根比例和唇侧牙槽嵴顶厚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变量冠根比例的变化范围设置为1.1-2.5,变量唇侧牙槽嵴顶厚度的变化范围设置为0.1mm-0.5mm。结论: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的不同临床冠根比例和牙槽嵴顶厚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良好的力学相似性,能较准确真实地模拟口腔临床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临床冠根比例 牙槽嵴顶厚度
下载PDF
单独应用浓缩生长因子在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香娜 何添荣 +1 位作者 陈希楠 林毅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2期133-137,共5页
目的观察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植入浓缩生长因子(CG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的37例患者(47个种植位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植入位... 目的观察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植入浓缩生长因子(CG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的37例患者(47个种植位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植入位点分为试验组(20例,23个种植位点)和对照组(17例,24个种植位点),在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植入47枚种植体,试验组在上颌窦内植入CGF,对照组植入Bio-oss骨粉。于术后即刻、术后6、12个月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变化。结果仅有1例患者因咬硬物致种植体松动,存留率为97.9%(46/47)。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术后6、12个月的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按提升高度分为三组:1组(<3 mm),2组(3~4 mm),3组(>4 mm)。术后6、12个月不同窦底提升高度组间的窦内骨增量比较,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1组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3组窦内骨增量高于1组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F单独应用于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在观察期内能获得与植入骨替代料材料相似的成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浓缩生长因子 植骨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影响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成骨效果的解剖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柏均 吕鸣樾 袁泉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193-199,共7页
上颌窦底提升手术是上颌后牙骨量不足时常采用的骨增量方式,根据手术进入上颌窦的路径分为经侧壁上颌窦底提升术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相比经侧壁上颌窦底提升有创口小、治疗时间短及患者更易接受等优势,... 上颌窦底提升手术是上颌后牙骨量不足时常采用的骨增量方式,根据手术进入上颌窦的路径分为经侧壁上颌窦底提升术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相比经侧壁上颌窦底提升有创口小、治疗时间短及患者更易接受等优势,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的骨增量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解剖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该文对剩余牙槽骨、施耐德膜及其病理状态、上颌窦宽度及上颌窦形态等主要解剖因素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中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技术的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 解剖因素 成骨
下载PDF
高度严重不足时经牙槽嵴顶行上颌窦底骨块内嵌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滨 方学奇 马江敏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7年第4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高度严重不足时经牙槽嵴顶行上颌窦底骨块内嵌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28例(188颗)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经牙槽嵴顶提升上颌窦底骨块... 目的:观察高度严重不足时经牙槽嵴顶行上颌窦底骨块内嵌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28例(188颗)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经牙槽嵴顶提升上颌窦底骨块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治疗组(上颌窦外提升组,n=64,94颗)和经牙槽嵴顶提升上颌窦底骨块内嵌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治疗组(上颌窦内提升组,n=64,94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种植位点骨高度、骨宽度、剩余牙槽骨高度(RBH)、种植体稳定系数(ISQ)、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窦内提升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93.75%(60/64)显著高于上颌窦外提升组71.88%(4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内提升组患者的种植位点骨高度、骨宽度、剩余牙槽骨高度(RBH)、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均显著高于上颌窦外提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内提升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4/64)显著低于上颌窦外提升组15.63%(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严重不足时经牙槽嵴顶提升上颌窦底骨块内嵌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较上颌窦外提升好,更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种植位点骨高度、骨宽度、剩余牙槽骨高度、种植体稳定性,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顶 上颌窦底提升术 同期种植 种植体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牙槽嵴顶入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及缺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俊木 刘潇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3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牙槽嵴顶入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及缺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60例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柯陆式手术治... 目的观察牙槽嵴顶入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及缺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60例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柯陆式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牙槽嵴顶入路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相应缺牙区域种植修复,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有效期为18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二期种植手术时上颌窦黏膜发生黏膜穿孔率,随访期间牙源性上颌窦炎复发率,并在18个月时对患者种植修复牙相关问题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肿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二期种植手术时上颌窦黏膜发生黏膜穿孔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并无复发,而对照组患者在12、18个月随访时,各有1例复发,两组的牙源性上颌窦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咀嚼功能、满意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治疗,采取牙槽嵴顶入路治疗方案并对相应区域进行缺牙种植修复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二期种植手术时上颌窦黏膜发生黏膜穿孔与术后复发,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顶入路 牙源性上颌窦炎 相应区域 缺牙种植 治疗修复效果
下载PDF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非植骨伴同期种植疗效观察
20
作者 柯敏 陈露 吴琼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区种植时,经牙槽嵴顶的上颌窦底提升术(以下简称上颌窦内提升术)非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修复上颌后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笔者科室行种植牙手术的24例接受上颌窦内提升非植骨术患者,...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区种植时,经牙槽嵴顶的上颌窦底提升术(以下简称上颌窦内提升术)非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修复上颌后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笔者科室行种植牙手术的24例接受上颌窦内提升非植骨术患者,内提升高度2~4mm,平均高度3.2mm,同期植入种植体,共植入种植体30颗,随访观察。结果:一期手术半年后,经X线检查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常规行种植修复,经两年观察种植体无不良反应,行使功能良好。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手术创伤小,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对垂直骨高度不足的上颌后牙区牙齿缺失,上颌窦内提升后非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也能获得良好的种植骨结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提升 牙槽嵴顶 非植骨 同期植入 牙种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